采访提纲的范文和格式_采访的沟通艺术
发布时间:2020-02-21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新闻采访是记者为收集新闻素材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工作,整个新闻采访活动,贯穿了记者与采访对象的心灵交流,采访的成败很大程度上与心理因素有关。我们有必要通过研究采访心理找出一些规律,在新闻采访时做好心理调适以取得采访的成功。
采访是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的人际交往活动,是双方知识、观念、认知、愿望的交流,这种交流是互动的,两者的心理状态往往相互影响,这就要求记者在采访的时候调整自身心态,同时注意并引导对方心理。下面,笔者就记者在采访时的心理调适和与采访对象有效沟通谈四点问题。
要知已知彼有备无患
记者在采访前,一定要做一些准备工作,包括对线索的分析,对采访对象的了解,查找资料准备材料,以及设定采访问题与步骤等。在这个过程当中基本是记者认知的心理过程,对各种信息进行思考、加工,明确采访的目标和重点,把握采访对象的特点,如经历、性格、特长等。通过短暂的心理想象拉近与采访对象的心理距离,同时也形成一定的心理定势,以便在采访中能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如果采访问题复杂或采访对象特殊,还应该拟定采访提纲、采访策略,甚至要对采访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一下预测或预演(或称预案),以确保采访的顺利进行和采访任务的完成。有时候,肯定准备得过了一些(甚至有“庸人自扰”之嫌)也比准备不足临场措手不及强。
随机应变激发谈兴
采访开始后,记者要尽快地与被采访对象缩短相互间的心理距离,创造适合交流的谈话气氛,争取对方的接受和认可,以免陷入僵硬和尴尬境地。要努力寻找易与对方的交集点,以引发谈话的兴奋点。遇到比较“拘谨”和“生硬”的采访对象时,不可直接切入采访问题,采取渐进或迂回方式。如:先与对方聊些他所熟悉的话题,待对方放松后再转回正题。对那些不愿意接受采访或对采访有抵触的对象,有时需要采取“声东击西”、“敲山震虎”、“围魏救赵”等策略,以触发其表白、激辩情绪,由不愿意说为主动说、争着说。在这方面,没有什么万能和通用的模式和方法,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不可一概而论。
不卑不亢从容自然
记者和采访对象的关系,有时候是非常微妙和复杂的,这在采访名流、高官、专家、权威、长辈、世交时体现尤甚。但不论多复杂,记者都要保持正常、良好的心态。记者若想让被采访对象所尊重,就得首先学会尊重自己。只要自己不打败自己,就没人能打败你。采访地位比记者高的人,记者既不能过于谦卑,也不能刻意地追捧对方。要有勇气,不必害怕、胆怯,要敢于采访、追踪、提问。反之,采访那些境遇比自己差的人,记者也不能明显流露出优越感和俯视状,不能居高临下地不拿对方当回事儿,官再大,职位再高,对记者来说,也是采访对象;官再小,甚至是普通老百姓,对记者来说,同样是采访对象。作为采访者,记者与被采访者之间,是平等关系,没有尊卑之分,也没有上下级之别。
智勇善变攻防兼备
社会是复杂多变的,采访对象也是各种各样的,因此,采访过程也难保总是一帆风顺,这就需要记者不仅要有知识和能力,也要有智谋和勇气。采访中善变能干的记者,大都是“识”、“谋”、“勇”俱全。在采访中,记者既不能过于强势咄咄逼人武断地完全主导谈话方向和节奏,也不能过于迁就,让被采访对象牵着鼻子走。采写揭露性、批评性或具有新闻调查性质的新闻时,记者的提问有时会涉及利害关系。触及敏感问题,很可能激起采访对象强烈的攻防意识,有的采访甚至如同一场心理拉锯战,记者应把握尺度,在心理战中占有主动。一旦陷入被动,就很难达到预期的采访效果了。记者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平常的心态,力争把握现场气氛及谈话节奏,做到张驰适度、收入自如。
综上所述,新闻采访是比较复杂的心理和评议互动过程,准确掌握自身和对方的心理特点、再运用一定的沟通艺术,将会给采访的成功增加不少筹码和机率。采访技巧固然重要,但从深远来讲,记者自身的世界观、价值观,知识结构、文化修养等素质才是真正影响采访成败的深层原因。从容来自于底蕴丰厚,自信来自于准备充分,这对记者非常重要。
相关热词搜索:采访 沟通 艺术 采访的沟通艺术 街头随机采访的沟通技巧 沟通的艺术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