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杰精神两不怕【今日“王杰班”依然“两不怕”】

发布时间:2020-02-21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在人民解放军的编制序列中,有一个闻名全军的班,这就是用青春和生命实践“两不怕”精神的伟大共产主义战士王杰生前所在班――南京军区某装甲师“王杰班”。   1965年7月14日,王杰为保护12位民兵和人武干部,扑向炸点,用年仅23岁的生命实践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誓言。同年11月27日,王杰生前所在班被国防部命名为“王杰班”。2009年,王杰入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后为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重大贡献、具有重大影响的先进模范人物”。
  几十年来,“王杰班”的后来人,以老班长王杰为榜样,在和平年代,继续发扬“两不怕”精神,为国防和军队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个班先后两次参加边境自卫反击作战,38次参加团以上重大演习,14次参加国防和地方重大施工,10次抗洪抢险,7次扑灭火灾,127次成功排爆除险,在师以上比武中共夺得261块奖牌,49次受到军、师以上组织的军事训练、教育管理、后勤生产等各类表彰,先后荣立集体一等功4次、集体二等功15次、集体三等功27次。
  
  用“两不怕”精神砥砺“打赢”精兵
  
  2007年8月,第26任“王杰班”班长申庆稳,代表全连备战集团军专业比武。比武项目中,他的“集团装药”较弱。这个课目拉绳打结是关键,要求快速、准确、牢固。申庆稳摸索出“抽拉结合捆包法”,使速度明显提高。但这种方法对手指伤害很大,每抽拉一次,捆扎绳和手指都会快速摩擦,几遍练下来,手指头就会被磨破。申庆稳在成千上万次训练中,手指上的皮肤一遍遍磨去、结痂,再磨去、再结痂。就这样,他的技能突飞猛进,最终以高出第二名一截的成绩刷新了集团军的纪录。
  茧最厚、疤最多、脸最黑、迷彩服最破,是“王杰班”战士形象的写照,也是他们的“特色名片”。战士们素以“不怕苦、苦不怕、怕不苦”远近闻名。凭着这股英雄气,“王杰班”战士军事训练个个过得硬,在师以上比武中摘取261块奖牌,21次刷新集团军纪录。然而,他们从不因“金牌班”而陶醉,而是把目光瞄准未来战场砺精兵。
  2010年8月,在参加上级组织的演练中,“王杰班”的任务是开辟通道和炸点显示。显示点分布在两个山头300多平方米的作业区,地形复杂,点位密集,危险性很大。
  为确保演练万无一失,他们每天凌晨3点钟就起床,背着沉重的炸药、竹签、导火索和其他作业工具上山,打着手电,一炮一炮地固定竹签、放好炸药,再拉起导火索。整场演习,“王杰班”战士每天工作都在10小时以上,先后削制竹签17000多根,埋设炸点3000多个,消耗炸药2000多公斤,保证了每个炸点精准显示。
  
  用“两不怕”精神打造钢铁硬汉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攻坚恶仗――
  一次,接到支援驻地故黄河清淤工程任务后,“王杰班”战士在施工中,个个像上足了劲的“发条”,哪里任务最艰巨,哪块骨头最难“啃”,就嗷嗷叫地战斗在哪里。在突击一段恶臭扑鼻、黏稠无比的淤泥地段时,“王杰班”战士展开了背淤泥包竞赛。一时间,呐喊声、口号声响成一片,人人变成了“泥猴”。
  经过3个昼夜激战,又臭又脏的地段被彻底清理干净。他们的战斗场景深深感染了周围的市民,有的鼓掌、有的竖起大拇指,纷纷称赞:“‘王杰班’的兵,就是不一样!”
  “王杰班”战士整天跟地雷、炸药打交道,被称为“与死神最近的人”。他们不仅在14次抢险救灾、劳动施工中,专挑硬骨头啃,干在最险处;在127次排除废旧炮弹、爆破施工和哑弹销毁等险重任务时,更是舍生忘死、冲锋在前,凭借过硬的技能和心理素质,一次次化险为夷。
  这是一次生死较量――
  几年前,一所学校在施工时,发现了47枚战争年代遗留下来的炮弹,有的弹体已经开裂,火药清晰可见,随时有爆炸的可能。
  紧急时刻,地方公安部门想到了正在此驻训的“王杰班”。请示上级后,班长赵玉刚带领4名战士火速赶到现场。考虑到就地销毁会威胁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他们在认真勘察和辨别后,决定转移销毁。
  炮弹引信稍有压力随时可能爆炸,危险时时存在。5名战士先把炮弹小心翼翼地挖出来,装在垫着沙土的木箱里,一步一挪地向山脚下走去,不到600米的距离足足走了1个小时。到达销毁点后,他们挖坑、敷线、给每枚炮弹捆绑好炸药,经过3个多小时的紧张工作,47枚炮弹全部安全销毁。
  在场的学校校长激动地对学生说:“什么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这些‘王杰班’钢铁硬汉今天的行动,就是活生生的教材!”
  
  用“两不怕”精神培育“现代化王杰”
  
  27年前,数学泰斗华罗庚参观“王杰班”时,勉励战士立志做一个“现代化王杰”。“王杰班”战士牢记华老的嘱托,自觉践行老班长勇闯新路的精神,带头钻研新装备、巧练新技能,大步跨入现代化的“雷场”,在开拓创新中给“两不怕”精神插上腾飞的“翅膀”。
  几年前,连队刚装备某新型火箭扫雷车时,既没有配套的教材和教案可遵循,也没有现成的经验来借鉴,新装备一时成了块“烫手山芋”。“王杰班”决定攻下这一难关。
  一个班只有几名普通战士,也敢向权威“叫板”?有人感到不可思议。但“王杰班”不“迷信”教材,积极探索论证,多次向军地院校专家和部队业务部门请教。经过两个多月的探索,他们先后攻克13道难关,编写出《操作与使用手册》和14份教案,成为连队训练的基本依据。为改变人多车少难全员实装训练的矛盾,“王杰班”还发挥集体智慧,经过上百次试验,研制出与实车操作方法完全相同的“模拟扫雷车”,使该装备当年列装当年形成战斗力。这项革新参加全军训练器材成果展,获得“全军军兵种科技成果革新奖”。
  上等兵姜楠,入伍前是浙江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通讯工程专业毕业生。在对圆形构件爆破的训练中,他见配发的专业教材上的测算公式较为复杂,就反复琢磨,推算出简便测算法,使原来需要2分钟的测算过程,减至30秒。
  开始,身边的战友不敢相信:一个小兵能改变上级颁布的计算公式?可实践最有说服力,用姜楠的办法测算出的装药量,和教材上的几乎没有差别,效果相同。这下,战友们服气了,把姜楠的推算法命名为“姜氏爆破法”。
  勇于攻关敢创新,小兵也有大作为。近年来,他们先后革新出“数字探雷器”、“地下装药爆破教学模拟器”等20多种训练器材,其中7项成果被总部和军区推广,4项获得总部和军区的革新成果奖。
  “王杰班”躬身实践“两不怕”精神,不仅让战士在训练革新上成为佼佼者,在战法训法探索上也成为闯将。
  2008年海训,师赋予连队“水际滩头破障”课题演示任务,“王杰班”主动请缨,要求担负最险最难的水下实爆课目。有人提醒,这是一个全新课题,演练难度大、风险系数高,弄不好会砸了“王杰班”的牌子。班长申庆稳说:“怕砸了牌子,说明我们班还不过硬。作为新一代王杰传人,就要敢于在险难课目上‘吃螃蟹’!”
  演练中,他们按照实战要求,科学设置复杂电磁环境,从严构筑坚固工事障碍,充分预想各种敌情动态,不仅出色完成了任务,还摸索出“逆向破障”、“对进破障”等6种战法,在全师推广。
  
  短评:时代需要“两不怕”
  
  王杰和他的“两不怕”精神,诞生于20世纪六十年代,为何能穿越时空,历久弥新,激励着新时期的万千中华儿女奋勇前进?因为“两不怕”精神充分体现了党和军队忠诚服务人民的宗旨,诠释了我军“艰苦奋斗、勇于拼搏、无私奉献、敢于牺牲”等优良传统。
  时代需要“两不怕”。它虽然诞生于军营,体现的却是一种崇高的政治觉悟和无私的人生追求。当前,我们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处于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实现“十二五”宏伟蓝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
  “王杰班”保持长期过硬的实础启示我们: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面对艰苦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每个中华儿女都有振兴祖国的责任担当。只有深刻领会“两不怕”精神的时代内涵,用“两不怕”精神攻难克坚.才能不畏风险、不惧挑战,在市场绍济的浪潮中书写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的崭新篇章。

相关热词搜索:依然 今日 王杰 今日“王杰班”依然“两不怕” 今日王杰班依然两不怕 王杰班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