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慈善的中国困境和世界榜样】可持续增长率
发布时间:2020-02-19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一场大灾激发出大爱,中国慈善事业汇溪成川的磅礴力量在前不久玉树地震的颤抖中再次迸发,让世界为之一震。大灾年全民动员的善举固然值得欣慰,但慈善未尝不是细水长流的恒久事业。我们仍然难以忽略,在寻常年份的慈善未及灾年十分之一的巨大落差。
随着灾难的远去,中国的慈善热情会不会日渐消散,慈善如何又能持续?本文将视线从中国出发,并放眼全球,寻找可持续慈善的多棱思维
中国 看不见的行善成本
2008年被称为中国慈善元年,汶川大
地震掀起的慈善高潮余温不散,围绕捐款和慈善,新闻和话题不断,各种慈善榜纷至迭出。
但相对于欧美发达国家的慈善事业,中国显然有很长的路要走。据民政部统计,2009年全国接收各类社会捐赠款物达到332.78亿元,却仅占同年33.5万亿GDP的0.1%,而美国的同类比例在2005年就已超过2%,英国超过1%。
据中华慈善总会的数据显示,和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慈善捐赠80%来自民间相比,中国慈善业的捐赠只有10%来自普通百姓。
“中国的慈善事业水平不高,社会捐赠活动还较弱。这其中有政策鼓励不足的因素,但更多的是信息不对称,导致爱心受阻。”阳光基金会副秘书长高广深坦言。
高广深将信息不对称形容为慈善事业背后的隐性成本。他举例,现在流行捐赠图书馆,但许多捐赠人根本不知道捐给什么样的学校、学生,因为不同的学校、学生对书的需求存在很大差异。如果无法与目标群体有效沟通,没有专业高效的执行团队,这些慈善的惠及率就不理想。
而在中国慈善事业的主力――慈善基金会领域,明显掣肘的登记注册制度、屡遭诟病的双重管理体制、歧视性的税收减免政策也是造成慈善渠道不畅,慈善资源不足的重要原因。
“虽然近年来私募基金会和各类慈善组织的涌现大大充实了这一中间环节,但中国当前许多慈善行为最初仍靠熟人社会的口碑”,高广深说。
信息不透明所带来的一个更严重的后果是,当中国公益慈善事业还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时候,相伴而生的功利性慈善容易为公益慈善的形象投下阴影,从而无法吸引具有公益精神的人士进入慈善领域,近几年不时被曝光的“诈捐门”背后无不包藏这样的祸果。
民间慈善的困惑
在近日公布的2010年福布斯中国慈善榜单中,较往年一个明显的变化是,在上榜名单的25.9亿元的捐赠款中至少有14.5亿元流向了各类慈善机构,占捐赠总额的56%。一改此前捐款人优选政府部门作为接收单位的局面。
不论是在两年前的汶川大地震还是前不久的西南大旱和玉树地震,都可以看到民间慈善机构活跃的身影,他们在社会扶助的各个领域,甚至在官方救助的盲区,都成为人们无法忽视的力量。
但是,与经济和社会发展比较成熟的国家比较,我国的慈善机构数量少、规模小、作用有限。据中国人民银行早年的数据统计,我国48%的基金会资产规模在人民币1000万元以下,38.5%的资产规模在1000万元到1亿元之间,只有13.5%的基金会资产规模超过了1亿元。在美国,基金会在2000年就已达到56600多家,资产总额达4860亿美元。
北京大学法学院非营利组织法研究中心副主任金锦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政府和大的公募基金会关注的主要领域还是教育、公共卫生医疗方面,但在其他一些领域,如弱势群体的保护方面、一些倡导类的、支持性组织方面的投入和关注仍非常少,但民间慈善机构的加入可以填补这方面的空白。
越来越多的企业、民间团体、富豪在涌入公共慈善领域,尽管当前商业和公益慈善的合作形式仍存疑,但金锦萍认为,如果把商业和慈善嫁接得很好的话,应该是能够双赢的。这里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慈善主体越多,将越能推动中国公益慈善文化的形成和模式的创新。
而眼下,如何定位这些来自民间的慈善组织和政府的关系确实是一个难题。我国的慈善组织往往因为和政府的关系亲疏远近不同而获得的发展机会不同。离政府越近,往往资源越多,发展越好;离政府越远,往往得不到支持,资源匮乏,举步维艰。金锦萍指出,政府应该把主导慈善变为辅导慈善,给民间社会更多的发展空间。
慈善可持续性的考验
近年来年度慈善总额数度大起大落,如2007年和2009年全年慈善总额都在300亿左右徘徊,而2008年一年就达700多亿,在经过2009年的明显回落后,今年上半年的慈善总额又有持续走高态势。
金锦萍认为,这种落差说明中国的慈善潜力仍相当巨大,但缺乏一种持续的慈善文化和机制来支撑。这样的大起大落也反映了人们对于现存慈善机构的能力和执行力的一种不信任。
美国的教育体系会鼓励孩子从读书的时候就去做志愿工作,这个慈善本身并不是学校课程的一部分,也非强制性,但却是美国孩子整个成长历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
在欧美社会,慈善文化有深厚的宗教信仰根基,但在中国则更体现为一种儒家文化引导下的社会责任感。“这种社会责任感能在多大程度上形成一种推动力,这个很难衡量”,金锦萍说。
中国捐款人还有这样的顾虑,阳光基金会曾经随访一位为地震灾民捐赠巨款的匿名企业家:你知道自己捐出的钱的具体用途吗?他说:不知道,也没有办法知道。
高广深指出,慈善更重要的社会功能应该是建立一种特殊的社会联系,让捐助方和被捐助方建立起关爱与感恩的关系。
在美国,捐赠人知道自己捐助和受赠的组织的使命是否吻合,会在捐赠之前考量,也能对运营成本和运营财务进行审查和效果评估,并签署协议,这份协议就像合同一样,使受捐机构必须要确保捐赠是按照捐赠人的意愿来使用。
“在中国,如果这种透明度能得到保证,捐赠者意愿与受捐者的需求能成功对接,慈善的可持续性才能得到实现。”高广深说。
德国 社会监督护航慈善
儿基会“回扣丑闻”
德国最近刚结束了一起针对慈善领域耗时两年的调查。2008年,“德国社会问题中心”(DZI)曾向媒体通告,他们收回了授予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德国分会的“募款印章”,原因是该会多年来在年度募款资格审核中提交了不实材料,隐瞒了一直以来给募款中介支付回扣的事实。
儿基会在德国拥有大约8000名荣誉员工,它通过发放问候卡的方式来募集捐款,每年该会可以获得大约9000万欧元的捐款。2005年总干事换届后,该会收到的捐款数增长了2倍。而这就是通过给介绍人或者咨询人提供酬劳实现的。例如,通过一名介绍人基金会得到德国零售连锁集团50万欧元的捐款,而这名介绍人获得了3万欧元的中介酬劳。这种做法虽然不直接违反法律,但是和捐款人的捐款目的背道而驰,也缺少透明度。因此,“德国社会问题中心”的报告称,儿基会“违反了募款印章的基本申报义务,还试图掩盖事实真相”。
这起“回扣丑闻”披露之后,当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德国分会的名誉主席连同全体董事被迫辞职。直到最近,德国科隆地方检察院针对这起事件的调查才彻底结束。虽然针对他个人因为缺少证据而没有提起诉讼,但调查还是发现了很多问题。例如,有一个顾问一次获得了26万欧元,另一个拿到19万欧元。而一家黑森州的咨询公司收取了130万欧元的费用。位于科隆的该基金会总部改建工程花费了80万欧元,这也引起了公众的批评。
“募款印章”背后的机构
这一事件后,儿基会德国分会的3.7万名常年捐献者宣布停止捐款。根据该会自己的统计,此后捐款总数减少了20%。2008年的这次丑闻对整个德国慈善事业而言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但这一事件也让一个平时不引人注意的机构――“德国社会问题中心”进入了公众的视线。它所颁发的“募款印章”又是什么呢?
“德国社会问题中心”是一个独立的非政府组织,成立于1893年。在成立之初,它是一个民权组织,专注于慈善组织的信息收集、改善穷人生活状况等福利事业。该中心从1991年11月开始对全德国的慈善、福利组织进行独立评估。中心考察的主要方面有:慈善机构执行自身章程的情况、财政状况尤其是善款的使用、相关信息的透明度等。该中心授予慈善机构的“募款印章”被称为是“信赖的标志”。2006年全德大约有4180家慈善机构获得了该中心的印章,只占德国全部慈善组织的5%。
“德国社会问题中心”其实代表了欧洲的慈善监管、评级机构,它们通过定期审查账单、授予募捐资质的方式来监督慈善机构。例如,在德国还有“德国募捐总会”等几个机构来授予募捐资质。瑞士的ZEWO基金会也授予该国500多个机构慈善印章。
“看门狗”护航慈善
在欧美类似于“德国社会问题中心”的机构被称为“慈善监督组织”,又被称为“看门狗”。
虽然政府也有相应的监控机制,但受限于人员和预算,其实对于慈善机构内部的账务监管很难面面俱到。在更多情况下,政府部门只能在丑闻被披露之后才采取调查和诉讼等法律措施。民间“看门狗”因此就应运而生了。他们一般都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地方非政府组织,主要职责是监督慈善机构,防止出现浪费、滥用和非法行为。
在美国比较知名的慈善监督机构有“聪明给予联盟”(Wise Giving Alliance)。该机构为慈善机构设定了20条标准,例如如何花钱、如何向公众披露信息、信息的真实度等。另一个著名的美国慈善监督机构叫“慈善导航”(Charity Navigator),它成立于2002年4月,每年审查5500个美国最大的慈善组织,并给1100多个机构评级。它所关注的主要是慈善组织的金融状况――即看一个慈善组织是如何获得援助以及如何花钱的,支出和收入的比例如何也就是慈善效率。“慈善导航”每年都评出全美最好和最差的10个慈善机构,这样也就影响了下一年捐款者的决定――人们自然愿意将钱捐给评级高而非评级低的慈善机构。
2007年12月“慈善导航”向捐款者推荐了6条捐款标准:(1)知道他们(慈善机构)是谁,他们在干什么;(2)他们要有短期和长期的目标;(3)你要能够知道最新进展;(4);其计划对捐款者而言是有意义的;(5)值得信赖;(6)计划值得捐款者长期资助。
印度 慈善不问贫富
在印度人的生活中,没有什么比宗教更为重要的,而行善积德又是印度所有宗教共通的主要思想。在印度历史上,乐善好施也是品评皇帝实行德政、品德高尚最重要的表现之一。在已发现的印度孔雀王朝时代的铭文碑刻中,相当大一部分是关于王侯将相和平民百姓布施的记载。
时至今天,向寺庙、穷人、社会施舍依然是几乎所有印度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印度不少高校是私立的,但学费并不贵,完全靠学费维持学校根本难以为继,因此教育资金主要靠社会的捐款。而在公立大学,特别是像新德里大学、尼赫鲁大学这样著名的公立大学,学生几乎不用交费,而且学校管食宿,学生每人每年花销只有人民币1600元左右,教育资金也主要是来自社会的捐款。印度贫困人口多,但是所有的公立医院及大多数私立医院对穷人进行疾病诊疗基本都是免费的,其资金来源也主要是社会捐款。
积极向慈善事业捐款是印度大多数富人最热衷的活动,记者在印度的经济中心孟买工作了较长时间,其间接触了多位世界级的富豪,如拉丹?塔塔、罗易、普莱姆基等人,这些富可敌国的世界级富豪没有一个包二奶,养情人,即便在饮食上,这些富豪也都是力求节俭,终生食素。相反,他们普遍把为印度社会多做好事视为自己的应尽义务。掌管着印度最大的私人财团“塔塔集团”的拉丹?塔塔告诉记者,塔塔家族很早就把自己绝大部分的财富捐赠给了两个慈善基金会,目前塔塔集团的大多数企业由“塔塔之子有限公司”控股经营,而“塔塔之子”65%的股份则由两个非营利性的托管机构所拥有,所有赢利的65%进入慈善基金,再投入慈善事业。在印度前往海外的留学生中,有一半以上接受过塔塔慈善基金的资助,印度很多私立医院的医药开支,也由塔塔慈善基金负责。
印度富人对慈善活动的热衷不仅体现在尽力长效的慈善机制上,也表现在日常生活的各方面,在印度观赏戏剧、歌舞,参观公园、画展、科技馆等基本都是常年免费的,其主要其原因就是有钱的公司会出钱赞助这些活动。而印度撒哈拉集团董事长罗易的长子举行婚礼时,他私人出钱为101对无钱办婚礼的新人举办了集体婚礼,并赠给每对新人20万卢比(约合人民币5万元)的支票。在其小儿子也举行订婚仪式时,又向14万穷人免费发放了食品。
在为慈善事业做贡献方面,印度的穷人也当仁不让。印度医院的用血全部靠捐献,社会上有负责捐献血的慈善组织,愿意捐献者事先登记在册,需要时通知其到医院捐献,自愿捐献者不乏其人。医院不买血,穷人也不卖血。记者在孟买所住小区的清洁员每三个月都要捐血一次,他对记者说:“我收入不高,不能向有钱人那样大笔捐款,但我可以捐血,能用自己的血来帮助别人是我最开心的事情。”
由于印度人很热爱动物,孟买每条街道上都有一个固定的场所用于人们为流浪猫流浪狗提供饮食,在这条街上工作的小商小贩每天从早上起就会自发在这个场所内提供牛奶、豆饼以及其他食物供流浪动物享用,在天黑下班前他们又会主动将这个场所清扫干净,人们这么做既没有政府出面组织,更没有任何报酬和利益可言,完全是人们的爱心使然。
印度学者的研究数据显示,印度目前有大约120万个慈善组织,有近200万人专职从事慈善活动,而志愿人员更相当于专职人员的5.5倍。印度有高达80.7%的家庭经常向慈善组织捐款。为了确保慈善活动在法律框架内健康发展,印度还制定了一系列监督保障慈善权益的法律。
非洲 从输血到造血
在非洲,没有人能数清楚到底有多少西方慈善组织,慈善无处不在。这些组织向全世界征集善款,然后针对不同对象进行援助。根据各机构建立之初的不同宗旨,其援助对象和援助目的五花八门:帮助战争难民、消除贫困、反对妇女割礼、帮助在非洲儿童中普及电脑、解决部族内滥用私刑问题、保护野生大象……
虽然援助目的和对象不同,所有慈善组织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让来自全世界的善款最大程度地帮助非洲的帮扶对象。如何结合非洲的实际情况,总结出最有效的慈善模式也是各组织不断探索的方向。
据“透明国际”组织调查显示,世界上腐败问题最严重的10个国家,有6个都在非洲。所有援助非洲的慈善组织都意识到腐败给慈善带来的挑战。即使是再小的慈善基金会也会将善款收入、善款去向、落实情况调查等详细资料公布在网站上,接受社会和捐款人的监督。
美国人斯科特?哈里森2006年建立基金会“水”,为非洲没有清洁水源的地区筹款。哈里森建议用新媒体手段监督善款的落实和使用。“水”基金在Twitter上开设自己的频道,随时更新基金会信息,保证资金流向公开透明。
哈里森说,预防慈善腐败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捐款人亲眼见证他们的捐款为非洲带来的变化。为此,向“水”基金捐款的人都有机会为基金会在非洲国家修建的水井命名。“水”基金还特意利用全球定位技术,将修建的水井在谷歌地球上的截图上传到网站上,让捐款者真正亲眼见到捐款带来的变化。
此外,新媒体也是传播慈善理念,吸引善款的新方法。借助在微博上发起的筹款攻势,“水”基金曾号召所有生日在9月的人将自己生日礼物的等额欠款捐出,用以为埃塞俄比亚修建水井。该活动迅速筹集到96.5万美元的善款。无论是Youtube还是 Facebook,越来越多的基金会正将非洲急需救助的情况向全世界传播,让更多人能够了解非洲的困境。
由于非洲贫困人口基数大,不少基金会已经意识到单纯的“给钱给物”所起的作用不大,并不是可持续的慈善。因此,许多西方基金会正在采取调动受援地民众普遍参与的方法开展慈善行动。
这种使非洲“受助者”变为“自助者”的慈善理念由一个名为“卓越发展”的国际基金会首倡。“卓越发展”致力于改善非洲农民的生存状况。它提出,传统的捐款援助只仅限于如地震、海啸等突发的紧急情况。而将善款用于雇佣当地无业者参与到中短期的工程建设中去,从“输血”变为系统的“改善机体造血能力”。
现在,“卓越发展”的慈善项目包括,雇佣缺水地区的劳动力修建沙坝,以提供长期有效的清洁用水。通过积极调动当地人的参与,基金会项目不仅节省了运转开支,而且让捐助发挥了更大的作用。据估计,当地人的参与使得慈善项目中的每1英镑都实现了1.44英镑所能起到的作用。
“没有什么是免费的,这种援助方式让受援者懂得自助和独立的重要性。”基金会创始人之一的玛德雷尔说。“比起白给的,人们往往更珍惜通过劳动获得的。”随着慈善的阳光逐渐照耀到非洲的每个角落,各慈善基金会的帮扶方式也在发生转变,它们日益明白“慈善也需要经营”这一道理。
随着IT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西方慈善组织选择跳过一些“低效”的非洲国家政府,直接向那些每天生活费在2.5美元以下的人提供小额信用贷款援助。
非盈利组织“未来论坛”的可持续金融市场部主任爱丽丝?查普尔就认为,小额信用贷款越来越引起慈善组织的注意,因为它为最需要资金帮助的人搭建资金平台。
一个名为“非洲援助”的慈善基金会就选择为加纳贫困人口提供小额贷款,帮助他们学习赖以谋生的技能。“非洲援助”曾于2009年向加纳的40名妇女提供总额为7000美元的低息贷款,帮助他们学习烤面包、裁剪缝纫和织布。仅6个月后,这些妇女就依靠所学到的技能偿还了贷款,开始了新的生活。
(《环球》2010年第11期,作者为该刊记者或实习记者)
相关热词搜索:可持续 中国 榜样 可持续慈善的中国困境和世界榜样 深度中国公益的困境与出路 高等教育慈善如何优化发展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