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中国芯 [10年自主创新路,熠熠星光中国芯]

发布时间:2020-02-18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本刊编者按】2008年年底,“星光中国芯工程”成功实施10周年。经过10年的创新路,“中国芯”第一次在一个重要应用领域达到全球市场领先地位。   早在1998年,“星光中国芯工程” 就通过国家领导人与海外知识分子的“智慧碰撞”,将科技的种子跨越太平洋,诞生在中国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它的出现,也书写了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中国企业发展新的华彩篇章。
  这个以数字多媒体芯片为突破口,致力于将“中国芯”率先打入国际市场的国家战略工程,在成立之初,就得到了上至国务院,下至原信息产业部、国家发改委、科学技术部、商务部、北京市政府等的领导和支持。其开创的高新技术企业10年自主创新之路,至今影响深远……
  10年后的今天,让我们骄傲地见证:“中国无芯”论将彻底成为历史……而“中国芯”系列产品不仅取得了八大核心技术的突破和大规模产业化的一系列重要成果,申请超过1500多项国内外技术专利,还成功打入国际市场,取得了全球过亿枚的销售量,还以PC图像输入芯片60%的市场份额,将多媒体芯片领军者的头衔收入囊中。
  “星光” 系列数字多媒体芯片证实了“星光中国芯工程”以数字多媒体技术为突破口这一决策的前瞻性和科学性,实现了中国高科技产业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迈进,也成为了“中国想象力”的代名词。
  
  “星光中国芯工程”成功实施10周年,对于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星微)乃至整个中国IC行业而言,都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
  正是他们的努力,结束了“中国无芯”的历史。如今,中星微麾下的“星光”系列多媒体芯片占据全球PC图像输入芯片60%的市场份额;“星光移动”系列多媒体芯片占据国内手机音频、视频多媒体芯片80%的市场份额,这也意味着,中国的核心技术企业已经站在了世界的前沿。
  
  强敌环伺下,“中国芯”如何突围
  
  一提起芯片,很多人第一反应是INTEL、AMD这样的跨国企业,尽管中国也曾经在PC的芯片上做出了很多的尝试,但要真正成为与之比肩的企业,道路似乎十分漫长。中国早在1965年就开始了集成电路的相关研发工作,但直到1990年,我国仍未能在此类产品的大规模产业化方面取得建树,1990年后的两次冲击也均无果而终。而作为电子信息领域的核心,中国的芯片技术必须发展起来。然而,在“丛林法则”盛行的国际竞争面前,强大就是公理,实力就是尊严。在强敌环伺之下,中国的芯片企业难道就只能屈居人下吗?谁能帮助中国芯片业破解这一“世纪难题”?
  中国政府和科技界一直在努力寻找破解难题的人才。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中国科协就把吸引人才作为那个时期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个人才当然也包括海外留学人员。而当时创造了无数IT神话的美国硅谷吸引了很多中国人的目光――那里的很多华人精英已经开始崭露头角,这其中就包括在硅谷创立市值达1.5亿美金集成电路公司的邓中翰以及在硅谷学习、工作多年的创业合作伙伴们。
  在考虑什么方向作为突破口时,邓中翰和他的团队认为,中国芯片业要想在强敌环伺之下成功突围,就必须另辟蹊径。《孙子兵法》云:“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即使最强大的敌人,也是有弱点的,而“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从种种“不可能”中找到“可能”的突破口,“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在邓中翰和他的团队看来,以Intel、AMD为代表的跨国企业的优势主要集中在PC领域,中国在这一领域处于弱势,“以卵击石,必败。”而在新兴产业多媒体领域,则鲜有强大对手,如果中国企业能抓住机会发展多媒体芯片,“以石击卵,必胜!”
  他们还创新性地提出了一条企业快速发展之路。在考虑中国国情的基础上,融合硅谷模式,走出一条中国企业发展的崭新模式。
  “善谋者大成于事。”事后证明,正是中星微提出的这两条中肯的意见,破解了中国芯片业的“世纪难题”,为中国多媒体芯片业从无到有,也为中星微成为引领行业发展的“标杆”企业,奠定了基础。
  随后,在时任中国科协主席的周光召院士的介绍下,邓中翰与他的团队又与赴美考察的时任信息产业部副部长的曲维枝进行了一席长谈,并再次强烈地感受到了祖国求才若渴、希望海外学子学成归国创业的殷殷之情。这也坚定了他们走回国创业之路的决心。
  
  许多年后,邓中翰仍然对回国之初的情形记忆犹新:
  1999年10月1日,邓中翰应国务院之邀回国参加新中国成立50周年庆祝活动。当他在天安门广场观礼台上观看了盛大的国庆阅兵式后,深深地感受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祖国的强盛才能使每一位中国人在世界上挺起腰杆。”邓中翰以阅兵车队为背景留下一张张具有纪念意义的照片,在他的心里也更加坚定了回国创业的决心和信心。就在当天下午,热血澎湃的邓中翰和一同回国的好友杨晓东、金兆玮一起登上八达岭长城誓师:要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为发展祖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做贡献,结束“中国无芯”的历史!
  
  企业家要有一种永不言弃精神
  
  1998年,刚回国不久的邓中翰受到了李岚清副总理的接见,并在人民大会堂听取了他的《民族高科技产业发展之我见》的报告,对他提出的企业发展方向与发展模式表示了肯定,并鼓励他放手去做。
  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与支持下,从1999年的4月开始,当时的财政部、信息产业部都派要员来和邓中翰的“海归团队”一起筹建“星光中国芯工程”计划。
  到1999年10月14日,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信息产业部更是以入股的方式,将1000万元人民币的启动资金划拨到账,“星光中国芯工程”正式启动。邓中翰的团队正按照预想的模式开始了企业运作。
  一切似乎尽在掌握。但是困难并不因为上天的垂青而有所减少。许多人也许想象不到,在中星微成立后的最初一段时间,邓中翰和他的“海归团队”,会在“北土城西路103号”的一个没有取暖设备的小仓库里办公。
  “没办法,芯片研发从来都是一个高投入的行业,尤其是在企业发展的最初两年。为了将有限的经费使用效率最大化,把钱花到刀刃上,我们必须节省每一分钱。”邓中翰说,“从温暖的硅谷回到寒冷的北京,很不适应,有的人感冒了,有的人手生冻疮,但是我们坚持过来了,我们相信困难最能考验人。我们一定要度过这第一个冬天,如果过不下去,我们就不可能迎来第二个冬天,第三个冬天……反之,如果我们能熬过这个冬天,‘中国芯’就能迎来它的春天和夏天!”
  创业的艰难,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还包括市场的风险。奉行“市场导向”的邓中翰面临的下一个难题是:产品如何赢得目标客户的信任?
  按照中星微公司的规划,“中国芯”产品的目标客户非常明确,那就是可以展示多媒体技术空间的PC、手机等电子产品终端。
  同样的问题是,在众多客户中间,哪里是突破口呢?邓中翰曾认为,也许代表着新兴的多媒体发展的索尼能够接受他们这种代表着更优越性能的芯片产品。
  但事与愿违。
  “我们第一块芯片2001年诞生的时候去索尼推销,本来约好一个小时的会议,后来只谈了五分钟,接待的人说:‘我们索尼可是行业的鼻祖,从电视台最高端的,到你们手上用的DV,都是我们发明的,我们有上千项的专利,几百个产品,如果你想要来学习,跟我们交流的话可以,可以到街上看看我们的产品。’五分钟把我们打发走了。”这件事,对邓中翰刺激很大,“当时我心里挺不自在,北京中关村的企业被他们这么小看,出门之后我就说:‘I will be back(我会回来的)’。”
  当时出差日本的旅店也很贵,走在东京街头,邓中翰感觉很压抑,“一个小时的会议才开了五分钟。回来以后我就召集公司的员工把这一段比较痛苦的、国际市场开拓失败的经历讲给大家听,同时我说我们确实要向索尼学习”。
  
  采访过程中,他给本刊记者讲述了索尼创始人盛田昭夫的故事。盛田昭夫曾经在创造索尼之后去了荷兰飞利浦。当时,飞利浦是半导体界的老大。他去学习、参观完之后在飞利浦广场的一个咖啡馆坐定,然后带着一种敬仰,或者说更复杂的情绪在那里,当时很少有亚洲人跑到欧洲去。服务员问他是哪里人,他说是日本人。服务员便说我们这儿也有日本产品,便从后面拿出来装饰鸡尾酒用的小纸伞,说“这就是日本的产品”。盛田昭夫当时觉得非常尴尬,回国以后就给索尼定了两条公司的宗旨:第一条是要让公司所有的工程师们在创新中找到快乐;第二条是为日本的振兴而服务。“那一刻,我非常理解盛田昭夫的感受。”邓中翰说。
  “盛田昭夫后来不仅将索尼发展成为日本的知名企业,还挥师美国开拓业务,并在电影领域颇多建树,征服了好莱坞。”邓中翰经常用盛田昭夫的事迹来激励自己和团队,一定要生产出让中国人骄傲的“中国芯”产品。“虽然我们在国际化上遇到这么大的阻碍,虽然索尼是这个行业的鼻祖,但是我们在网络摄像领域一定要超过他,一定要把我们的‘中国芯’产品内嵌到索尼的笔记本上去。”
  此时的邓中翰身兼数职,既是“星光中国芯工程”的总指挥,又是研究员、设计师。员工对他的评价是:既掌握全局,也关注细节。在“星光一号”攻坚战中,他和他的伙伴们一起不休不眠奋战了整整17个月。
  靠着这样一种坚忍不拔的精神,经过4年多的努力,邓中翰最终实现了他在索尼总部门口说的“I will be back”。如今,他的“中国芯”系列产品已经成为了索尼笔记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不仅如此,“星光”系列多媒体芯片还成功实现了产业化,被三星、飞利浦、惠普、罗技、创新科技、富士通、SprintPCS、联想、波导、TCL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大批量采用,“星光”系列、“星光移动”系列多媒体芯片全球销售量分别突破1亿枚,覆盖了欧、美、日、韩以及台湾等16个国家和地区,占全球计算机图像输入芯片市场60%的份额。
  
  用西方的游戏规则征服西方
  
  在中国的武侠传奇中,真正受尊崇的强者,是那些按照对手制定的条件,最后战胜对手的人,他们是中国人心中的“侠之大者”。
  在资本竞逐的商场上,中国企业一直是带着学习的态度在面对这个由西方制定规则的市场。尊重规则,用西方的商业化运作模式,赢得对手和朋友的敬重,中星微真正做到了这一点。从邓中翰在纳斯达克的两次敲钟,美国的不同反应就可以看出这一点。
  《科技日报》的记者在2006年8月一篇题为《邓中翰:两次“敲钟”的不同》的文章中详细描述了这一过程:美国东部时间2006年7月27日下午四点,身为中星微电子董事局主席的邓中翰应邀再次出席纳斯达克的闭市仪式。上次的时间是在2005年11月15日,他作为中国第一家芯片设计企业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并敲响闭市钟。
  赴纳市敲响闭市钟,对于所有应邀的行业组织、上市企业和个人来说,都是一种难得的荣誉。而邓中翰却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已有两次这样的经历。
  这次邓中翰是作为亚太地区唯一代表,与全球集成电路设计协会(FSA)的联合创办人暨执行长Jodi Shelton以及其他主要成员同时出席并共享了这个荣誉。
  纳斯达克驻中国首席代表劳伦斯潘先生表示:“中星微能够受邀参加这一颇具声誉的仪式,我们为此感到非常高兴。作为无可争议的中国芯片设计领域的领导者,中星微在全球数字多媒体领域也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建树颇丰。更为重要的是,一直以来,中星微都因其坚持技术创新并拥有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而闻名业内。”
  “这一次与上次的感觉一样,都很激动。”邓中翰认为,中星微电子能再次作为FSA在中国乃至亚太地区的唯一代表获此殊荣,充分说明中国的芯片设计企业已经受到业界的充分关注,其中的佼佼者更是已经成为投资市场的宠儿。
  上次的敲钟之行最让邓中翰印象深刻的,莫过于CNBC电视台对他的现场采访。“CNBC的记者根本不问我们公司是做什么的,一上来就问‘你们公司有自主知识产权吗?’‘你们在中国注册的专利能受到保护吗?’这样的问题。”
  但这一次,美国的媒体却没有提出这样的问题。反而是一家主流媒体连续两天头版刊出了关于中星微的正面报道文章。
  中星微仅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征服了挑剔的美国媒体和投资人。
  
  “中国芯”的独门创新绝技
  
  中星微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
  在中星微的创业理念中,芯片产业对国家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而知识产权就是芯片产业的生命。在芯片产业中打造一颗永远年轻向上的“中国芯”,是中星微所有人的梦想。
  为了这个梦想,中星微的管理团队进行了精妙的布局:从“中国芯”诞生之初显示的管理团队极具战略眼光的产品规划到十岁“中国芯”的青春萌动,以市场60%的占有率让对手和朋友大赞“后生可畏”,期间的每一步,中星微可以说都十分精确地踩在了鼓点上。毕竟,在市场的残酷竞争中,走错一步,对于这颗年轻而脆弱的“中国芯”,都将是致命的打击。作为呵护者的中星微管理层,在整个过程中,可以说居功至伟。
  而把知识产权的生命力注入“中国芯”,就是保持这颗心脏永远年轻、健康发展的不二法门。邓博士深知其中利害,他说:“从1999年中星微成立伊始,我们就注重专利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申请了。”这个将物理学硕士、经济管理学硕士和电子工程学博士学位一举收入囊中,成为伯克利建校一百多年来第一个横跨理、工、商3个学科的中国企业家精英,在对产品生命线的把握上,显示出了他作为一个企业家和商业奇才的战略眼光。
  为了完成这个目标,中星微的管理层对战略进行了可执行性分解,制定了详细的实施计划。
  为了鼓励工程师的创新性工作,中星微设立了“专利奖励月”等各种激励措施调动工程师申请专利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勇于创新。
  “每到这时,公司全力保证‘专利奖励月’的顺利进行。”邓中翰说,“一开始的时候,我们几个管理人员都参加,后来就设立了专门的专利评比审核机构,形成了一个专利产生机制,这就保证了我们的员工把平时积攒的一些新点子,进行深入挖掘分析,最后形成专利。”
  邓中翰所说的专门机构,就是中星微电子于2007年11月9日成立的中星微科学技术协会,设立了“优秀发明人奖”,“只要有好的想法报上来,根据不同等级,可以有几百到上千的不同额度的奖励基金;之后,如果最后这个专利报批国家后申请通过了,公司还会对该员工进行几千元不等的奖励;再次,公司专门组建了知识产权部,聘请了专门的专利律师,在专利申请流程、写作规则等各方面与工程师通力合作,保证专利申请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的目的就是,让创新明星成为员工榜样,激发员工的创新积极性,营造公司活跃的创新氛围。” 邓中翰说。
  正是靠着在发展自主知识产权上的不懈努力,使得公司成立至今在海外市场从未遭遇任何知识产权纠纷。
  也许正是有了这样的从精神到物质全线包装的创新机制作为保障,中星微的专利申请就成为了有源之水,有根之木,到2008年12月,其专利申请数量超过1500多项,也就不足为奇了。
  回望中国IT企业的发展,我们可以梳理出这样一条清晰的脉络:从以联想计算机为代表的“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到方正“汉字激光照排”代表的“中国创造(Manufacture Design in China)”,再到如今以“中国芯”为代表的“中国想象(China Imagination)”,中国信息企业的产品线在30年里实现了西方世界100年的升级梦想,也让“中国芯”成为了中国企业的骄傲。
  
  语录
  你们既有报效祖国,振兴中华的远大抱负,同时也有抓住机遇,推进事业发展的战略眼光,我对你们的选择和取得的成就感到高兴。希望大家瞄准世界科技发展的前沿,努力研发一流产品,创造一流效益,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贡献。
  ――2003年,胡锦涛总书记到中关村科技园区视察,接见邓中翰博士等人时说
  为“星光中国芯工程”取得的成绩感到高兴,更为重要的是,这是一次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有益探索,现代信息产业的规模已不小,关键是掌握核心技术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北京中星微电子公司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经验。
  ――2004年8月,在“星光中国芯工程”取得了知识产权、核心技术产业化等方面的突出成就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作出重要批示
  坚持自主创新,把“星光中国芯工程”做大做强。――2005年12月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星光中国芯工程”作出批示
  祝贺你们取得丰硕成果,并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希望你们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努力开发核心技术,为提高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竞争力作出新贡献。
  ――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2005年11月24日对中星微电子成功上市致词祝贺并作出批示
  在国际化,网络化的大潮中,在IT的核心技术中,中星微能够推出“中国芯”的产品并打向国际市场,表明中国正在开始走向知识经济,中国不仅是制造业的大国和强国,也必将成为在知识经济中的大国和强国。
  ――“两弹一星”元勋周光召院士2005年11月在中星微电子公司上市庆祝活动上说

相关热词搜索:熠熠 新路 主创 10年自主创新路,熠熠星光中国芯 10年自主创新路 十年自主创新路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