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千年的文化情缘_跨越千年
发布时间:2020-02-17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2006年5月18日至24日,陕西省文物代表团应邀专程赴日本大阪,向日方赠送新发现的日本遣唐使井真成墓志(复制品)暨参加大阪举行的恭迎展出仪式。陕西省委外宣办派员参团出访。
千年墓志见天日
日本举国起热潮
遣唐使井真成墓志是2004年10月由西北大学发现的,2005年我文物部门主办的《遣唐使展》在日本进行巡展,在日本掀起遣唐使热潮。2005年9月下旬,日本平成天皇偕皇后在中国驻日大使王毅的陪同下,参观了展览,仔细观赏记有“国号日本”的井真成墓志。日本《读卖新闻》、《朝日新闻》、《每日新闻》、《产经新闻》、《东京新闻》、NHK等各大媒体均作了大量报道和评论,专家学者纷纷著书立说探讨分析,民间还成立了“市民研究会”。应日方诚请,经我国政府同意,今年5月份,陕西省向日方赠送井真成墓志(复制品),再次引发了日本朝野及广大民众的关注热潮。
据专家分析,井真成与玄、吉备真备、阿倍仲麻吕等日本遣唐使是同时代人,他到中国留学当是日本向往中国文化、陆续向大唐派遣留学生和留学僧时期。陕西发现的这块墓志是日本遣唐使的首例实物明证。墓志为汉白玉质,盖顶篆书“赠尚衣奉御井府君墓志之铭”。墓志全文171字,记载此位遣唐使姓井、字真成,国号日本。称他“才称天纵,故能(衔)命远邦,驰骋上国,蹈礼乐,习衣冠,束带(立)朝”。可惜他因患急病,于唐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去世,享年36岁。唐玄宗十分痛惜,特追封他为尚衣奉御(管理皇帝服饰的五品官员),并拨款为此官人举办隆重葬礼。墓志上还刻有“客死他乡,魂归故里”等字样。
中日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古代中国尤其是唐代文明曾对日本文化的形成产生巨大影响。日方有识之士认为,墓志表明遣唐使为“尚衣奉御”,显示了中国唐代对日遣唐使的高度重视和友好。正如日中友好协会会长平山郁夫所言:“井真成墓志表明日中两国早在一千多年之前就有着十分频繁和高水平的交流,是遣唐使将中国的文化、佛教、艺术等带回日本并影响至今。”“现在日中两国更应进行深入、广泛的交流,以加强两国的友好关系。”
先祖魂归故里
子孙倾心恭迎
井真成墓志的发现和《遣唐使展》的巡展,在日本引起广泛而持久的关注,大阪府由于是井真成的原籍,故对此事尤为关切和热情,特向中国提出希望得到井真成墓志(复制品)的心愿,得到应允后非常高兴,并特意在井真成的故乡大阪府藤井寺市的市民学校布置了永久供奉展出的展厅。
2006年5月18日,陕西文物代表团应邀专程赴日,第二天即前往大阪府厅,向日方赠送井真成墓志(复制品)和墓志原件拓片。大阪府安排了受赠仪式,大阪府副知事、藤井寺市长、大阪府日中友好协会副会长等出席迎接,并表示了对代表团的真诚感谢。当日下午,由民众自发捐资,在大阪府住吉大社冒雨举行了隆重庄严的恭迎墓志及安灵仪式。5月21日,天公作美,风和日丽。井真成的家乡――大阪府藤井寺市举行仪式,恭迎1300年前的老祖先、遣唐使井真成“魂归故里”。他们装饰了花车,装载了墓志,穿戴了专门制作的衣饰,高举彩旗,敲锣打鼓,在市里游行,气氛有如节日般喜庆。一位青年装扮成井真成,身着唐朝官服,头戴乌纱,手持笏板,被男女老少簇拥着,走在游行队伍的前头。头发花白、年逾六旬的大阪府日中友协副会长大喜先生,跑前跑后张罗着,忙得满头大汗。下午,在该市的市民学校――一座硕大的航船模样的楼宇建筑里,举行了井真成墓志(复制品)恭迎、安放仪式,藤井寺市长井关和彦和陕西文物代表团团长马力分别致辞,表达了良好的祝愿。继而,日方还安排了演讲会,马力团长向日本听众作了有关井真成墓志的发现经过和中国专家学者对井真成等遣唐使考证的讲解。
交谈中,我们询问日方为何对井真成墓志之事如此关注和热情,接待陪同我们的大阪府藤井寺市官员回答了三点缘由。其一,人们或多或少知道历史上日本曾向中国选派遣唐使,学习中国的文化,但一直没有实物依据,而新近发现的井真成墓志是日本遣唐使的首例实物明证,眼见为实,因而引起日本国民的广泛关注;其二,从墓志中得知井真成于1300年前渡海远赴中国留学,因其天资聪慧、勤奋好学,受到大唐皇室厚爱,可惜英年早逝,客死他乡,如今墓志重见天日,并得以受赠回国,是他魂归故里的机缘,故乡人念及先祖的事迹,既感奋又动情;其三,大阪府藤井寺市以前因棒球而闻名国内外,现此项目日渐衰微,棒球场也即将改作他用,此时恰逢井真成墓志发现并归来, 藤井寺市期望以此作为新的城市标志和品牌。还有一点,他私下里带着几分神秘地告诉我们:藤井寺市的市长明年任期已到,还想连任,因而对墓志之事非常关注和重视,借此既顺乎民意又可凭借旺盛的人气为竞选获胜加分。
墓志赠邻邦
友好应可期
在访日赠送墓志(复制品)期间,我们鲜明而强烈地感受到中日两国千百年来源远流长的紧密联系,无论是在各种欢迎仪式上,还是在平时的交往中,都能深切地感受到日方的真诚谢意和日本人民对中国所持有的友好感情。
在大阪府厅,日方在受赠井真成墓志(复制品)和原件拓片的仪式上,大阪府副知事木尾本德彦提出:“希望大阪与中国的交流今后能更深一步。”藤井寺市长井关和彦表示:“墓志和拓片将作为本市的珍藏品,我们希望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深日中友好关系。”藤井寺市举行的恭迎墓志游行结束时,日本民众争相与我代表团合影留念。在各种场合,学着用中文对我们说“谢谢”、“您好”、“辛苦了”成了日方人士最喜欢的、竞相表达的方式。在与日方人士交往中,“兵马俑”则成了如今代表中国陕西最简洁、最知名、最通用的名片。
双方相处时,除了通过翻译,有时还通过书写汉字进行交流,看到随时随地俯仰可见的汉字和以汉字为基础衍变出来的日本文字,看到酷似中国古代建筑的寺庙、楼阁,公众场合的牌匾、楹联和个人收藏的汉字书法作品,看到日本大小商店里随处可见、琳琅满目的“MADE IN CHINA”,不免使人有“身在异乡不是客”的感觉;几天接触熟悉后,接待陪同我们的藤井寺市总务部秘书课课长间隆彦,还专程驱车回家拿出珍藏的中国“金六福”酒,颇有几分炫耀地要用它来款待中方客人。这些都不由得使人真切地感受到日本受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觉察到这跨越千年的文化情缘和当代中日双方经贸与文化关系的密不可分。
去年的《遣唐使展》和此番赠送遣唐使墓志之举,是体现我国文化外交思想,缓解中日当前矛盾,推动两国关系改善的良好契机。正如文化部长孙家正所言:“文化交流是人类心灵的交流、情感的沟通,作为一种‘软实力’,具有其他交流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在藤井寺市的市民学校举行的井真成墓志(复制品)恭迎、安放仪式上,面对热情高涨的日方官员和民众,马力团长在致辞时讲道:“井真成墓志(复制品)和灵魂顺利回到他的故乡,是中日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们希望借此来推动中日友好关系的发展。”在欢迎中国代表团的晚宴上,面对日本官员“近来受台风影响,天气不太好”的遗憾,我方外宣办干部回应道:“赠送展出井真成墓志的行动与中日友好关系的发展都将风雨无阻。”双方在致词中都一次次引起热烈而持久的掌声。
众多日本媒体对井真成墓志的发现和中方赠送墓志(复制品)之事反响强烈,报道积极。有不少媒体还透过此事深入探讨推动中日关系改善问题,一些媒体期待以此唤起日本政治、经济界和广大国民对两国历史的深刻回顾与反思。媒体报道了日中友好协会会长平山郁夫的讲话:“井真成墓志告诉我们,当年日本的年轻人不惜牺牲生命渡海求学,且受到大唐国人的厚爱,表明两国间的这种友好关系源远流长。墓志在日本展出将令人们深思东亚的历史和未来。”《每日新闻》称中方赠送墓志之举为“日中友好的象征”。《朝日新闻》记者在藤井寺市幽思古今:“1300年前的这条街道上因为一种‘缘分’,使我们可以和中国古都的人民共享欢乐,希望这种友好交流的温情之风能够吹入当前的日中关系。”在刊登我代表团向大阪府赠送井真成墓志(复制品)报道的5月20日《朝日新闻》上,同时还登载了日本国内对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的质疑、批评文章和照片。
井真成墓志的发现和墓志(复制品)的赠送展出,有助于促使中日两国人民回顾历史,展望未来。通过这次赠送活动,希望通过井真成墓志唤起对中日两国友好历史的追溯,人们期待共同的文化渊源和跨越千年的文化情缘,成为永远联结、增进两国友好情谊的纽带。
相关热词搜索:跨越 情缘 千年 跨越千年的文化情缘 千年情缘 千年情缘记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