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现状_对独立学院专业设置现状的观察与思考
发布时间:2020-02-16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摘要:独立学院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立学院当前的专业开设现状符合国家最初试办独立学院的初衷,但经过近十年的发展,独立学院今后面临的主要任务是稳定规模、规范管理和提高质量。作为在国家扩大高等教育规模背景下的一种过渡产物,独立学院未来专业的开设,在科学制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应遵循立足地方、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原则,同时在专业人才培养上应明确定位、优化结构。此外,个别优质独立学院要敢于开设高端专业,积极探索高校跨越式发展的新道路。
关键词:独立学院;专业设置;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8.7 文献标识码:A
我国的独立学院始于1999年,是在国家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种全新的、按照民办性质运行的高等教育模式。独立学院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经过近10年的发展,独立学院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全国现有独立学院318所,在校生总人数达180多万人,占全国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在校生总数的比率超过10%[1]。在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实现大众化的背景下,独立学院当前面临的主要任务是稳定规模、规范管理和提高质量,这与独立学院的专业开设密不可分。
一、独立学院专业设置的基本特点
据《2007中国民办高校评价研究报告》数据,我国独立学院开设本科专业数为5570个,平均每所院校开设的本科专业数为17.5个,这些专业分属于11个学科门类,覆盖了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确定的13个学科门类当中的绝大部分。从学科门类分布情况看,工学是独立学院开设最多的学科门类,占专业总数的31.07%,管理学类专业占专业总数的22.76%,文学类专业占专业总数的20.97%,以上三个学科门类的专业总数合计占独立学院全部专业的74.8%。这些专业又具有一些鲜明的特点。
(一)多数专业是依托母体高校开设
不少独立学院的专业开设完全依托母体高校,母体高校的优势学科、特色专业是什么,独立学院也紧随母体高校开设相应的专业。在湖北省17所省属高校举办的20所独立学院中,共有416个本科专业2008年获准招生,在这些专业中直接与母体高校雷同的有403个,比例高达96.875%。而在这20所院校中,与母体高校专业设置完全雷同的有13所院校[2]。这一现状符合我国最初利用优质高等资源试办独立学院的初衷。教育部在2003年教发8号文《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中,明确“独立学院的申请者应为普通本科高校”;“申请者要充分发挥校本部的智力、人才资源优势,切实加强独立学院的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建立并不断完善独立学院教学水平的监测、评估体系”。独立学院专业开设依托母体高校,从独立学院发展的初期来看有利于独立学院快速形成品牌效应并得到社会的认可,但长此以往则不利于独立学院的发展。自2008年4月1日实施的《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相对于《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并未对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做明确要求,相反的是提高了对独立学院背后所依靠的母体高校的要求,如“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一般只可以参与举办1所独立学院”。
(二)专业多是社会需求大的热门专业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产物,独立学院的办学体制既不同于我国传统意义上的公办高校,也不同于我国一般意义上的民办大学,独立学院的专业开设自办学伊始就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的办学原则,专业多是社会需求量大的热门专业。据《2007中国民办高校评价研究报告》数据,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国际经济与贸易是我国独立学院目前开设数量最多的本科专业。在我国的独立学院中,约有75.%的院校开设有英语专业;约有71%的院校开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约有62%的院校开设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独立学院目前开设的其他较多的专业是:艺术设计、市场营销、电子信息工程、法学、工商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会计学等。全国的独立学院中约有40%以上的院校都开设有上述专业。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以及计算机和网络在各个方面的普及应用,人才市场对外语、计算机和国贸专业的人才需求相对较大。据武汉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办公室统计,武汉2007年各专业的就业率相对2006年有所上升,就业率较高的专业主要是外语、经济类等专业[3]。又如,长期以来,煤电发电量占中国全国总发电量的八成以上,但对环境造成巨大伤害。以核电替代部分煤电,不但可以减少煤炭的开采、运输和燃烧总量,而且是电力工业减排污染物的有效途径,也是减缓地球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湖北、湖南、江西将于“十二五”期间正式投产运行第三代核电站。[4]可以说,这也成为湖南的南华大学船山学院在独立学院中能够率先开设“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的一个重要原因。总的来说,独立学院专业开设现状,基本符合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及我国当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对各类专业人才的需求趋势。
(三)各院校开设的专业总数差距较大
单从独立学院专业所在的学科门类看,全国独立学院所开设的专业涵盖了11个一级学科门类,仅2008年新增加的专业就涉及到9个一级学科门类,每所独立学院开设的专业总数平均超过17个,但独立学院之间开设的专业数量和所涉学科门类却相差巨大。据《2007中国民办高校评价研究报告》数据,2007年我国独立学院中开设专业最多的院校本科专业总数高达53个,而相当一部分院校开设的本科专业总数却不超过10个。独立学院开设本科专业最多的是湖南科技大学潇湘学院。东部地区的独立学院无论是开设的专业总数还是所涉学科门类总数,平均都高于西部地区独立学院。湖北省共有31所独立学院,作为全国较早试办独立学院的省份,同时也作为全国独立学院最多的省份,湖北独立学院平均开设的本科专业数为21个,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湖北独立学院开设本科专业多的院校是35个,少的是7个。造成这一现状的一个直接原因,源于东部地区独立学院办学相对起步较早,故无论是专业还是学科门类都相对齐全。独立学院专业所涉学科范围之广,反映出独立学院在专业开设上追求多样性,希望在学科上达到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目标。但需要注意到是,独立学院目前的定位还只是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主的教学型大学,如果在专业开设上不顾自身办学条件,过分追求多学科协调发展,将会陷入普通高校在专业和学科建设上“多而全”的弊端,这将不利于独立学院未来的发展。
二、独立学院新增专业的基本情况
2008年1月28日,教育部教高2008年2号文公布了2007年度高校专业设置审批结果,全国高校通过评审的1711个本科专业可自2008年开始招生。经统计,在这1711个专业中,独立学院占了25%,平均全国每所独立学院新增了1.3个专业。从这些专业的学科门类、院校所在区域、专业热度等方面进行统计,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一)从学科门类看,管理学在学科门类中比例最高
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193所独立学院,2008年共计新增本科专业429个。这429个专业分属于9个一级学科门类。按专业所在学科门类排序依次为:管理学163个、工学123个、文学67个、理学64个、经济学5个、教育学4个、农学2个、历史学1个。独立学院管理学在学科门类中所占的比例最高,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符合独立学院发展前期专业开设“应主要面向地方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要努力创造条件加快发展社会和人力资源市场急需的短线专业”办学原则,同时也体现了独立学院办学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当前,我国对管理类人才需求相对较大,这正是独立学院新增专业现状的鲜明反映。二是管理学类的专业在招生上多数是文理兼收,这不仅有利于独立学院扩大对考生的选择范围、利于顺利完成招生计划,同时也给了考生更大的选择面,最大程度上避免学生在高中阶段过早实行文理分科造成的负面影响。三是管理学类专业对办学的各项硬件指标要求相对较低,这对于尚处于发展阶段的独立学院来说能有效降低办学成本,可以优化独立学院的财务状况。
(二)从区域来看,西部地区独立学院专业增幅略高
2008年我国西部地区独立学院平均每所增加2.44个专业,这略高于东部和中部地区独立学院。东部的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等11个省、市的84所院校共计新增本科专业187个。中部的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等8个省的70所院校共计新增本科专业147个;西部的四川、重庆、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广西等10个省、市、区的39所高校共计新增本科专业95个。2008年,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独立学院平均专业增长数分别为2.23个,2.1个,2.44个。西部地区独立学院专业增幅高于东部和中部地区的独立学院,一方面是随着西部大开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国家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区对人才的需求相对旺盛,教育行政部门近年来也在政策上向西部高校倾斜,以此为西部地区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另一方面,东部与中部的独立学院与西部的独立学院相比,由于起步较早,无论是专业数量还是学科门类相对都比较齐全,故已放慢了专业增加步伐。此外,东部地区独立学院新增专业高于中部地区独立学院,也反映出东部地区独立学院在专业设置上对人才市场的需求更为敏感,更加及时根据社会需求申请开设新专业。
(三)从专业来看,新增专业呈集中与分散的双重特点
如果抛开多个院校开设同一个专业的情况,经统计,2008年全国193所独立学院共计增加了133个专业,在这133个专业中,有超过10所院校同时新增了动画、广告学、日语、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与动画等6个相对集中的专业相对应的是,阿拉伯语、保险、表演、导演、大气科学、财政学、地理科学、雕塑等54个专业,均系某一所独立学院新增的专业。另外有法学、录音艺术、土地资源管理等20个专业,为某2所独立学院2008年同时新增的专业。最引人注目的是,作为一所独立学院,湖南的南华大学船山学院申报的“核工程与核技术”也通过教育部审批,并计划在今年招生40人,而“核专业”一直以来都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等一批重点高校的强势专业。以社会需要为导向开设专业,是造成独立学院新增专业相对集中的一个重要原因。而近年来随着独立学院的发展,一些院校在开设社会急需的热门专业的同时,也在思考和探索如何在专业人才培养上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办学思路,可以说2008年独立学院新增专业的分散性正是这些独立学院这一办学思路的具体体现。专业特色已经成为高校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独立学院都争相开设同一个专业,不论这个专业的市场需求量有多大,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将会直接减弱。
三、对独立学院专业设置的思考
专业设置是高校安身立足的基础,也是独立学院适应社会变革的关键。没有合理的专业设置,独立学院就难以形成特色,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更难以培养出高层次的具有广泛适应性和社会竞争力的人才。因此,独立学院在发展过程中,应把专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作为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独立学院应有相对明确的发展规划
就大学性质而言,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的独立学院“不公不私”的办学性质是一个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体制。由于独立学院是一个新生事物,办学历史又都普遍较短,无论是国家还是母体高校还是独立学院本身,也都尚处于独立学院发展的探索期。母体高校优质高等教育的支持,独立学院独立的法人地位以及相对灵活的办学体制,赋予了独立学院独特的发展道路。在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的背景下,高等教育面临的主要任务是提高教育质量、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这客观上也要求独立学院规范办学、提高质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近些年来,独立学院成为我国高校每年新增专业的主体部分,如何根据院校发展规划增设专业,成为目前独立学院发展过程中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独立学院如今已有近10年的办学历史,在专业开设上既不能再一味地追求“短、平、快”的专业,也不能看到市场现在需求什么专业就盲目跟风开设热门专业,还不能再完全依赖母体高校或依托母体高校开设专业,应结合院校发展实际制定科学的规划,明确学校发展目标,打造品牌专业,杜绝专业开设的盲目性和无计划性。今年的热门专业未必在四年后同样是热门专业,部分高校“招生热就业冷”的前车之鉴,独立学院应避免重蹈覆辙。这就要求,独立学院在研究专业设置时,一定要充分分析、预测社会经济发展态势,使专业既能适应当前的需要,又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致“老化”,而这有赖于独立学院科学的发展规划做支撑。独立学院的发展规划,从大的方面而言要符合世界经济和科学等发展趋势、符合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符合地方经济发展规划,从小的方面而言应结合独立学院办学实际,不能脱离办学实际制定发展规划。独立学院的发展规划工作目前整体上还比较薄弱。发展规划是发展的一个纲领,涉及独立学院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这点独立学院今后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专业开设应立足地方、面向全国、走向世界
独立学院发展的前期,专业开设的一条重要原则是“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这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随着独立学院的发展壮大,如果专业开设还仅仅停留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层面上则束缚独立学院的进一步发展。一方面,办学之初的独立学院多是仅面向办学所在地的少数省份招生,如今多数独立学院的招生都是面向全国的,但仍约有一半的计划又投放到了独立学院所在的省、市、区,这客观上决定了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应立足地方、面向全国。另一方面,随着就业体制的改革,以及东西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当今我国大学生跨区域就业比例较高,人才流动十分频繁,西部、中部地区独立学院的毕业生,有相当一部分都到了东部省份就业,如果独立学院专业的开设仅仅立足于地方,这在某种程度上又会影响学生的未来就业。例如,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2006年的3000余名毕业生中,通过就业区域情况统计发现,在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中,除学校办学地所在的湖北省外,广东、浙江、江苏成为毕业生就业较为集中的省份,有32%的毕业生就业单位在这三个省份。而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山西、河北、黑龙江、安徽、福建、江西、甘肃、新疆等22个省、市、自治区就业的毕业生,仅占就业总数的14%[5]。这既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现状的反映,也是独立学院办学定位和专业设置的具体反映。对于独立学院而言,如果专业开设仅仅立足于地方,那么这将会制约独立学院未来的发展。一个专业开设仅仅立足于地方的独立学院,与地方的本科院校将没有太大的区别。这对于那些办学条件较好,未来有可能转设为独立建制的民办普通本科院校、并准备向高水平大学迈进的独立学院而言,将很难在全国范围内形成自己的品牌。一所独立学院如果在全国范围没有自己的强势专业、特色专业,也很难说是优质的高校资源。就独立学院而言,专业要在全国范围内有竞争力,一在于开设什么专业,二在于办学条件,三在于人才培养质量,四在于专业要能面向全国招生。从战略上考虑,对于未来致力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个别独立学院来说,其某些专业还应该立足于造福于全人类、全世界,而不应仅仅局限于某一个区域。这不仅是大学的一个胸怀问题,也是大学办学的一个视野问题,一个出发点问题。
(三)在人才培养上应明确定位、优化结构
专业开设是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第一步。独立学院是一种介于一般普通本科和高职高专院校之间的高等教育形式,同时,独立学院在招生上多介于一般普通本科和专科之间的批次,这决定了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既有别于一般本科院校也有别于高职高专类院校。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是独立学院在专业人才培养上首先应该明确的一个问题。从实践来看,很多独立学院定位是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应该说这符合独立学院目前的发展实际。就高等教育的若干功能而言,独立学院目前承担的主要功能还在于通过培养人才来服务社会。就独立学院目前人才培养定位而言,具体一点说,与招生在第一批次的本科院校相比,应在学生的组织、表达、沟通、管理等非专业素质方面优于一本院校,与招生在第二批次的本科院校相比,应在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等方面优于二本院校,与同在第三批次的民办高校、独立学院的相比,既要突出学生的非专业素质培养也要突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与招生在第四个批次的高职高专类相比,在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和非专业素质培养的同时,还要让学生在专业方面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如果独立学院实现了这个人才培养定位,与任何不同类型的院校相比,都有自己的优势,那么这所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势必会成为人才市场上的“抢手人才”,也即是真正意义上的“复合型”人才。要落实这个培养定位,一是要具备相应的教师队伍。教师来源最好既有母体高校的优秀教师参与,又有独立学院自己聘任的教师,同时还有校外企事业单位业务骨干,这有利于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这也是独立学院申请开设新专业的基础。二是要有满足教学的实验实训设施。既要有校内日常教学用的实验实训设施,还要在一些大型企事业单位建立实验实训实习基地,要真正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这是独立学院申请开设新专业的重要保障。三是要有符合自己定位的教材。教材的选用既不能照搬一本、二本高校的教材,也不能选用高职高专类的教材,最好是学校自己编写符合自己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的优质教材。编写优质教材本身就是对独立学院自身办学水平的考验。四是要改革学生评价模式。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要善于发现和培养学生的特长,挖掘学生的潜力,并分门别类的给予指导和培养。这需要相应的制度作保障。这也是培养“一专多能”型人才的关键,这不仅是独立学院毕业生未来在就业市场上取胜的重要因素,也是优化人才培养结构的关键。独立学院相对灵活的办学体制,也为独立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四)优质独立学院要敢于开设高端专业
我国的独立学院已经走过了近十年的办学历程,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过渡产物,未来发展主要面临三种方向,一是符合“五独立”(独立法人资格、独立校园和基本办学设施、独立财务核算、独立颁发文凭、相对独立的教学组织与管理)条件的就转为民办高校,二是没有条件的不再办学,直接淘汰,三是彻底回到母体高校[6]。今后,独立学院在提高质量的过程中,如何实现跨越式的大发展,如何提高办学层次,如何提升办学水平,如何向高水平的大学迈进,值得探讨。作为一所独立学院,南华大学船山学院设“核专业”,这给独立学院专业开设带来了很多启示。一是独立学院要敢于充分发挥办学体制优势,加大和加快师资队伍建设,并同时依靠母体高校的办学优势,积极申报和开设一两个社会急需的高端热门专业,甚至是母体高校、乃至在整个高校领域都暂时属于空白的专业。就我国目前独立学院专业设置现状来看,尽管很多专业都是热门专业,却并不是高端专业。始建于1991年的香港科技大学,从零起步,在短短十几年间迅速发展成为国际知名大学,创造了中国大学发展史上的一大奇迹,着实让人钦佩。香港科技大学的成功之处在于:学校定位准确,找准发展的突破口;招聘优秀师资,重视学科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制度建设;政府的大力支持,充分利用香港的区位优势。香港科技大学的成功之道值得独立学院借鉴。二是独立学院开设高端专业要重视产学研一体化。尽管我国的独立学院目前定位于教学型大学,但教学型大学同样需要科研做支撑,没有相应的科研做支撑,也很难成为一所优秀的教学型大学。大学如果只重视传授技能,和培养工匠没有本质差异。美国的斯坦福大学,始创于1885年,这所大学从20世纪初的一所名不见经传的乡村大学,到1985年被评为全美大学第一名,迄今不过百余年历史。斯坦福大学是以注重学术研究和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研究园区即后来的“硅谷”而闻名于世。斯坦福大学的成功经验,也值得我国的独立学院参考。在我国,传统的办学思想仍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片面地认为高校仅是培养专门人才、传播高深学问和理论的场所,忽视了高校的科学研究和知识创新的职能。基础研究领域是知识和技术创新的源头,它具有理论性、探索性、创新性的特点,高校加强基础学科的研究和建设,必将带动相关学科的学术水平的提高,而且一旦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相关的高新技术产业也将获得跨越式的发展。独立学院多是由民营资本投资,民营资本背后的民营企业为独立学院走产学研一体化道路提供了很多便利。三是独立学院开设高端专业开始不能一哄而上,要量力而行,而且目前仅限于一些优质独立学院的探索。
参考文献
[1]王文源.规范和引导独立学院发展的新举措[N].中国教育报,2008-04-07.
[2]徐啸寒,朱建华.两类高校专业设置迥异独立学院多“克隆”高职高专爱创新[N].楚天都市报,2008-04-23.
[3]杨磊,杜辉.武汉大学生就业率出现上拐[N].楚天都市报,2008-03-27.
[4]谌达军.我国核电之父透露通山核电站“十二五”投产[N].长江日报,2008-04-23.
[5]朱建华,叶小军.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N].科技日报,2007-05-08.
[6]黄征,梁炜.独立学院面临3个走向[J].长江日报,2008-01-18.
[7]赵敏,章文杰.独立学院专业设置需求分析与构建思考[J].军工高教研究,2006,(9).
[8]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2007中国民办高校评价研究报告[J].大学,2007,(7).
[9]王勇,杜学元.斯坦福大学产学研一体化模式的启示[J].教育与现代化,2005,(01).
[10]楼艳,顾建民.香港科技大学崛起的成功之道[J].高等农业教育,2006,(11).
[11]周山泉,邱缤毅.构建独立学院专业建设的特色[J].理工高教研究,2006,(5).
相关热词搜索:专业设置 现状 独立学院 对独立学院专业设置现状的观察与思考 独立学院有师范专业的 独立学院营销专业特色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