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图书 我国青春文学类图书出版问题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2-14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摘要】青春文学类图书一经登场,就成为了我国文学图书市场当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细分图书领域,青春文学图书日益受到出版界的关注,有其特定的含义、特点和崛起原因,探讨青春文学类图书崛起引发的图书市场的变化,在发展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这类图书发展的对策,以促进青春文学类图书的繁荣健康发展。
  【关键词】青春文学类图书;崛起原因;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1)02-0098-2.5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呈现出各类图书零售整体下滑的迹象,青春文学类图书虽然略有下跌,但从各地畅销书排行榜可以看出,以郭敬明、安意如、落落等年轻写手作品为代表的青春文学在文学图书市场上逆风飞扬,表现得格外耀眼,因为有这些或浪漫、或激扬、或时尚、或奇幻的青春阅读相伴,这个“寒冬”将不再寒冷和漫长。可以说,青春文学读物已经并将继续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成为影响我国文学图书市场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细分图书领域。
  从郭敬明的《幻城》、韩寒的《三重门》、春树的《北京娃娃》等掀起了青春文学类图书的热潮后,青春文学类图书一直是图书市场的热点和亮点,在数量庞大的青少年读者群的拥护下,80后甚至90后的年轻作者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人无法忽视的销售奇迹。近几年,走近书店的畅销书柜,总有几本标志性的青春文学图书吸引人们眼球。查看一下畅销书排行榜,这类图书的优良成绩可能让不少人惊讶,青春文学图书的热销日益受到出版界关注。本文从青春文学类图书的定义、崛起的原因、引发出版市场的变化、存在的问题及其未来五个方面进行探讨,期待促进这一特色类型图书的健康发展。
  一、青春文学类图书的界定及特点
  青春文学类图书是指适合青少年读者群阅读的作品,大多表现青少年对校园生活的体验、对青春的反叛、对爱情的困惑等,但已不单纯是对花季雨季的书写,从网络上脱颖而出的新一类的青春文学类图书夹杂着爱情、奇幻、武侠、漫画、网络等流行元素。
  多数此类图书的共同特点是:内容和结构简单,或是纯情浪漫的校园爱情故事,或是天马行空的虚构魔幻故事,这类图书大多封面相似,内容情节上也多有重复,虽不被主流的文学界认可,但却出乎意料地得到读者和市场的高度认可。北京的一个图书研究所在2003-2004年做过一个市场调查,大概的情形是: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占文学类市场的10%,而中国青春文学类作品加上引进的少量日韩的类似青春写作的作品也占到文学市场的10%。
  二、青春文学崛起的原因
  (一)中国的图书市场已经进入中学生占消费主导地位的时代
  80后作家郭敬明等的读者主要是高中生、大学生,而90后作家如郭妮的读者基本上是12岁到18岁的女中学生,中国的图书市场已经进入中学生占消费主导地位的时代,80后韩寒、郭敬明、张悦然等人把读者市场降到了十六七岁,而现在的郭妮、明晓溪则把读者的年龄降到了12岁到16岁,为适应市场的变化,“新概念”也应运而生,推出了一批又一批的青春写手。
  (二)青春文学类图书适应了广大学生读者的需要
  青春文学类图书的作者主要是学生写手,这些人的文字清新活泼,能够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契合。比如,郭敬明在写到那些痞顽的人喜欢夜晚时,他的作品就这样表达:“一到晚上精神好得跟贼似的,一双眼睛亮得连狼见了都怕。”这样的生活画面和这样的文字表达,是比那些一本正经和煞有介事的作品,更能满足青少年反观自身的需要和情感发泄的需求,他的作品的吸引力和这种有活力的语言有很大的关系,而这些方面正是我们传统文学不能够为现在的学生读者所提供的,这是我们文坛的欠缺所在。我们的文坛只有“儿童文学”,而那是针对低龄儿童读者服务的;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这一块,实在是没有相对应的,而郭敬明他们,正是提供了这种需要,因而在当下的写作与阅读关系中,与学生读者达到了一种供需的平衡与彼此的互动。所以,即使喜欢不喜欢郭敬明他们,阅读不阅读郭敬明他们,关系并不大,有广大学生读者作后盾,他们的作品照样畅销。
  (三)优秀运作团队的策划
  青春文学类图书的竞争不亚于日用消费品、房地产、汽车业的竞争,基于生存的第一要义,出版界联合神通广大的媒体一道策划的营销手段层出不穷。利用明星效应进行商品推销的方式也自然地发展到原本就带有浓郁的商业气息的青春文学类图书市场。在推销青春文学作品的五花八门的广告中,青春文学作者俨然被包装、打造为各具市场诱惑力的青春文学明星,在文学的名义下,一个造星工程正在热火朝天被出版界、媒体与青春文学作者一道操练下去。在这场造星工程中,出版社的生存处境与自身定位使得它率先成为青春文学明星生产的第一资助大户。各家出版社为了在第一时间抢占青春文学市场的制高点,通常宁愿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出资培育自己的青春文学明星代言人。春风文艺出版社以明星组阁的造星工程率先登陆潮头。虽然它的资金并不雄厚,但投资眼光却很有判断力。这部分地体现在春风文艺出版社与青春文学作者郭敬明的持续性合作关系中。尽管郭敬明在2004年被许多负面影响所包围,但2005年的春风出版社不仅不改初衷地力挺郭敬明,而且为他投入了更多的资金、提供了更大的自主权,“春风”一如既往地支持郭敬明的主要动因是春风格外珍惜并在意于自己苦心打造的郭敬明作为“青春文学掌门人”的金字招牌。依照出版界投资的长线眼光,“春风”请郭敬明作为青春文学产品的推广大使、《岛》书系的主编,不仅可以继续与郭敬明一道双赢地分有《1995-2005夏至未至》和系列丛书《岛》带来的商业利润,而且还可以通过郭敬明的作家、音乐人、图书总监的三栖巨星风采招募新的明星推销员。譬如,春风出版社年初在图书市场上力推的长篇小说《年华是无效信》的作者落落的就是在巨星郭敬明的发现中脱颖而出的新星。
  三、青春文学类图书存在的问题
  (一)跟风出版导致出版泡沫
  作为中国书业最重要的风向标,2009北京图书订货会刚刚在北京落下帷幕。在金融危机和书市不景气的担忧下,越来越多的出版社正在投身青春文学类图书市场,希望从这个大盘子里分一杯羹。一贯炮制青春文学畅销书的万榕公司,则在路金波的领导下意气风发口出“狂言”,称要在2009年年底“做国内文学出版的老大”。王牌畅销书策划人金丽红公开宣称,由郭敬明领衔的青春文学板块将是其出版社2009年“最坚固、最有保障的一块”。连著名的学术老店商务印书馆、人民出版社也开始走年轻路线。
  由于进入青春文学的门槛较低,市场准入的要求不高,越来越多的出版社和书商瞄准了这块“大蛋糕”,投入相当的人力和财力来抢占市场,甚至一些成名的作家也开始转型写青春小说。比如,小妮子随着《恶魔之吻》横空出世后,无论是各种图书订货会,各大网站的读书频道,还是各个权威的畅销书排行榜,都出现了这样一种有趣且奇怪的现象:从正宗的“小妮子”到仅一字之差的“小妮儿”、“妮子”、“小妮”,从小妮子首创的《G小调进行曲》到混淆视听的《D小调进行曲》、《G小调协奏曲》,还有与小妮子本人毫不相干的《糖果屋里的小妮子》、《加油加油小妮子》、《小妮儿变奏曲》……自2005年《恶魔之吻》创下销售奇迹以来,“恶魔”也了成为青春小说书名的首选关键词,书店里随处可见《恶魔小组》、《恶魔在身边》、《恶魔的法则》、《我的恶魔罗密欧》等等,两年间,与小妮子作品一同闯入畅销书排行榜的“恶魔”的小说有好几部。这些盲目跟风的现象或许还将像那些跟风的励志书一样,败坏这个市场。长此以往,难免读者的口味不被破坏。有出版界人士担忧:“青春文学的出版已呈现出一定的混乱状态,青春文学中大量重复性的情节已经开始让人觉得厌烦了。”青春类图书会不会成为另一个出版泡沫?
  (二)过于追求读者的口味不利于青少年的成长
  纵观市面上卖的最好的无外乎读者最喜欢的言情、武侠、玄幻、校园、漫画等元素的变换组合,社会阅历的缺乏和知识结构的不完善,使青少年读者并不能完全成为独立合格的把关人,很容易将文本塑造的拟态环境理解为现实环境,把自己想象成文本的主人公,陷入故事塑造的拟态环境之中,用拟态环境中的价值观来衡量现实社会,把自己闭封在青春文本的环境之中而缺少同现实环境的互动。另外,这些语言通俗、情节性强但思想不深的青春文学不可避免地导致青少年的浅阅读、功能性阅读、享受性阅读的现象,会对青少年的精神发育、知识训练产生不良影响,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青少年深入阅读的耐性、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青春文学类图书成为一种快餐式消费
  青春文学类图书的生产成了流水线活动,有其特定的配方和原料:内容是“关于爱情、关于友情、关于成长、关于忧伤”,未脱传统青春文学写作的窠臼;形式上走明星偶像路线,突出画面感,淡化文字。某些出版社甚至出现了主题先行,集中生产的文学创作模式,似乎成了大宗物品的批量生产。这种重金打造、好看炫目但越来越具有工业化生产特征的读本,给人的感觉是这类书几乎只余一个书壳和书形,“书味”大大地淡了,在出版商人的眼里,青春文学类图书市场成为了快速消费品市场。
  青春文学类图书更多的作为一种商品而非文学而繁荣,作者作为一个偶像明星符号,而非文学创作者而炙手可热。当严肃的文学作品变成了大量复制的内容重复、思想浅薄的商品,当青春文学的创作者成为市场傀儡,势必会影响青春文学的进步和发展。青春文学写手,作为出版商的棋子,本没有多少人生阅历的青春写手在大量的文学商品生产中难免江郎才尽,于是频繁出现关于青春写手剽窃现象。在市场运作中的青春写手被市场左右,而失去独立思考、自由创作的空间。
  四、青春文学类图书发展的对策
  (一)出版社做好把关人角色
  1947年,卢因(Lewin)在《群体生活的渠道》一文中研究分析了家庭主妇决定购买食物及向家庭成员推荐食物的过程,认为信息沿着包含着“门”的某些渠道传播,传播能否顺利进行总以“把关人”的意见作为依据。在《人际关系》的论文中,首创了把关(gatekeeping)一词。他认为在群体传播过程式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的渠道。
  青春文学类图书的主要读者是高中生、大学生,随着90后的崛起,这一年龄已经降低到初中生的水平,青少年读者的心智还未完全发育成熟,自我辨别能力差,出版社作为社会的文化机构,传播文化是其历史使命,引导青少年读者积极向上、健康有益的阅读是其责任,经济效益不是出版人的唯一追求,出版社应牢记肩负的社会责任,做好把关人的角色,拒绝将内容不健康、粗制滥造的图书流入市场。
  同时,出版社应该根据自己的特色和出版社的定位来衡量自己是否要加入青春类图书的出版市场,市场是一个多环节的产业链,盲目跟风,一拥而上,不仅浪费了自己出版社的人力和物力,同时这些跟风出版的青春文学类图书未必有很大的单品种销量,但作为整体,却能构成相当大的市场规模,环环相扣,破坏了整个图书市场,最终也会影响自身的发展。
  (二)选择积极向上的题材
  目前,我国青春类图书的题材大部分还局限在关于青春忧伤的诉怀、浪漫爱情的憧憬、诡异的恐怖小说等方面,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青少年读者的口味,但是青少年读者作为正在成长中的群体,他们所需要的营养元素远远并非这些,处在青春期的他们需要正确的引导,而不是一味地沉溺在青春文学图书作者所营造的和他们有同感的悲伤氛围之中。青春文学要开拓思路,不能将青春文学仅仅定义在校园、玄幻、爱情、漫画等小说题材上,而是要将其范围拓展到一切适合青少年课外阅读的文学读物,诗歌文学、历史文学、科普文学、文艺评论等方面,寓教于乐,全力打造知识含量高、思想内涵深、信息含量高的青春文学精品,在快乐阅读的同时也能深度阅读,使青春类图书真正成为青少年的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而不仅仅是玩伴,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
  (三)培养既有文采又有深度的作者
  我国青春文学类图书的创作者很多,只能算是写手,而非真正意义上的作者,在市场的推动下他们早早进入成人的世界,其自身的心智未必发育成熟,将其作品流入市场,满足读者某些方面需要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多负面影响。同时,他们的成名的欲望很强,在很大程度上写作的功力性强,为了迎合市场和读者,作品一味追求语言的华丽,而缺乏实质性的内容。因此,我们要提高青春文学类图书作者的整体水平,使他们成为既有文采又有深度的作者,在这方面出版社要发挥很大的作用,出版社要有长远目光,要长线投资,不能像包装明星一样包装作者,让他们昙花一现。
  同时,青春文学类图书的作者不一定仅仅局限在年轻作者身上,出版商也应该挖掘具有这种潜力的老一代作者,比如像风靡全世界《哈利波特》,其作者英国女作家J.K.罗琳在写这部作品的时候已经是孩子的母亲,其作品不仅获得了青少年的青睐,也在成人世界中有很好的口碑。人才是市场繁荣的保证,这需要出版社和创作者的共同努力。
  青春文学类图书在我国繁荣发展,填补了青春类图书的市场空白,满足了青少年的部分需要,有其崛起的理由,但是在其发展的背后,也存在诸多的问题。本文用生动的案例和清晰的结构分析了他的缺陷并提出自己的对策,希望能进一步完善青春文学类图书市场。
  
  【参考文献】
  [1]田志凌.2009年出版业集体押宝青春市场[N].南方都市报,2009(01).
  [2]张柠.青春小说及其市场背景[J].南方文坛,2004(06).
  [3]蒋楠.“新概念”下的青春文本[D].吉林大学出版社,2005.
  [4]余开亮.从偶像崇拜透视青年文化消费[J].青年研究,2001(11).
  [5]李菁.“纸上偶像剧”是出版创新还是商业包装[N].新民晚报,2008.8.1.
  【收稿日期】2011年1月15日
  【作者简介】刘文浩:武汉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相关热词搜索:类图书 出版 对策研究 我国青春文学类图书出版问题及对策研究 青春文学类图书市场调研 青春文学论文题目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