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犯罪根源】青少年犯罪的动机
发布时间:2020-02-14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摘要]如今的青少年处在一个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有着更多的机遇,也面临着更大的风险。关注今天的青少年时,有必要提醒人们和青少年自己:他们同样需要立志,需要准备承担大任、经受艰苦磨练,需要学习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避免自己误入歧途,走上犯罪的道路。
[关键词]青少年;心理;生理;犯罪根源
[中图分类号]DF7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1)01-0063-1
青少年期是一个生理和心理急剧发展变化,是人的一生中最不稳定的时期,其间充满了发生灾祸的可能,也有对未来最乐观的憧憬。青少年犯罪的种类有很多,但导致其犯罪的根本原因有两点:
一、青少年生理与心理的矛盾性容易导致
他们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却有着矛盾的生理与心理。在生理上他们的身体正快速发展、容易受到暗示、拥有充沛的精力;在心理上他们处于从幼稚到成熟的过渡、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心理迷惑和骚动,是个性和独立性高速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的青少年自主、自立意识加强,遇事有自己独立的看法,喜欢自己解决问题,不愿受约束,成熟感越来越强烈。在心理上希望社会、家长把自己当作成人看待,给自己更多的自由空间和自主权,但在经济上却还要依附家长。因此当这些青少年一旦物质上得不到满足,他们就容易转移所依附的对象,根据兴趣、性格等各自组成小团体。这些小团体中只要有人受不良的信息影响而产生犯罪倾向,往往就易形成团伙犯罪。
大多数犯罪青少年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且法律意识淡薄。第一,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大部分青少年都能自觉地跟随时代的变化调整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以求成为社会主义祖国的合格的建设者。但高速发展中产生的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想的滋生也使一部分青少年迷失了方向。他们不愿努力,不肯脚踏实地地工作,喜欢投机取巧,认为人生的价值在于向社会索取。在他们眼里认为打架、斗殴、诈骗仅仅是娱乐或者是炫耀。在大多数犯罪青少年看来大公无私、舍己救人都是虚的。只有一切为了自己才是最实惠的,甚至以此作为犯罪的正当理由,错误地把犯罪当成了发财致富的正当途径和门路。第二,法制观念淡薄。随着普法教育的深入化,学生的法制观念虽然有所增强,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只重视学习成绩,对法制教育不感兴趣,只是表面应付,被动接受。大多数违法犯罪青少年由于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加之法制观念淡薄,易受外界不良信息的诱惑和影响,易走上违法甚至犯罪的道路。
二、不良的外界环境促使青少年走向犯罪
所有的人成长都离不开周围的环境,周围的环境从侧面对个人成长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青少年也不例外,他们是在社会中不断成长。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其所处的环境质量。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第一,家庭环境和教育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课堂,父母则是青少年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的教育深刻影响着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家庭教育的不当是青少年形成不良个性的基础,潜伏着他们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危机。我们在做青少年罪犯的社会背景调查的实践中发现,青少年案犯家庭状况普遍较差,且多为畸形,有的家庭父母不和,有的父母离异,有的父母双亡,有的随长辈生活。这些造成青少年性格养成上的缺陷,他们不愿意与人交流,解决事情冲动偏激,部分青少年具有强烈的报复心理。他们缺少父母的教育,而自己又缺乏正确判断的能力,致使其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第二,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一些对青少年健康成长不利的因素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另一主要原因。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境外种种社会丑恶现象的侵入及我国历史上一些精神文化沉渣的泛起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都起着极度腐蚀的作用。如屡禁不止的黄、赌、毒;宣扬色情、凶杀等不健康的书刊、音像制品泛滥;学校及社区周围的非法网吧、游戏厅、录像厅等场所的存在,这些都是诱发青少年犯罪上升的重要社会因素。据统计,有14.1%的学校附近有不健康书刊销售,有26.1%的学校附近有录像厅,19.2%的人犯罪是黄色、暴力等书刊、音像制品毒害诱发导致,因互联网传播不良信息诱发的未成年人犯罪增加了5倍多;青少年时期性发育逐步成熟,喜欢接触异性,对异性产生好奇心,如果此时受外界不良信息的诱导,就会因早恋、控制性欲能力差以及贪婪性得不到节制而犯罪。第三,学校教育工作存在的缺失和应付敷衍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学校教育时期是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黄金时期。时至今日,仍有不少学校只重视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认为开办法制教育和德育教育只是形势需要,所以忽视、缺少法制与德育的教育,只是在名义上开展了一些如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生法制教育讲座等。这些根本起不到教育的目的。青少年还具有极强的模仿能力和复制能力。在这个黄金时期,如果学校将法制教育与德育教育做到实处,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校之间能够形成良好的教与学的关系。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善青少年犯罪的现状。正因为教育者缺乏正确的认识,忽视了自身思想观念的转变和更新,最终导致法制教育和德育教育只是流于形式。还有一些教师自身素质低,常体罚、变相体罚学生,对差生特别是双差生,不是及时引导教育而是歧视、放任自流甚至将他们扫地出门,推向社会。这些做法都在某种程度上为青少年犯罪增加了后备,成为导致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
总之,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关系到国家的未来,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关注。这不仅仅是司法行政系统的责任,也是全社会应当承担的共同义务,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共同努力,从而真正达到减少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目的。
相关热词搜索:根源 青少年犯罪 青少年犯罪根源 青少年犯罪案例 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