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的旅游现状 吉林传媒教育现状与问题

发布时间:2020-02-14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摘 要]吉林省传媒教育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也获得蓬勃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关键词]传媒教育 现状 问题   [项目]本文为吉林省教育厅“十一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吉林省传媒业适用型人才培养对策研究”,吉教科文合字〔2007〕第373号。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4309(2010)07-0154-02
  一、吉林省传媒人才培养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吉林省传媒教育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为吉林省新闻传媒业的繁荣和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传媒人才,并在发展中呈现出如下特点:
  (一)部属高校“捷足先登”
  吉林大学是吉林省高校中新闻传播教育创办最早、资格最老、发展最好的老牌名校,在新闻传播领域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对吉林省其他高校新闻传播教育的建立和发展起了良好的示范与带头作用。吉林大学新闻学专业始建于1960年,是中国国内较早开设新闻学专业的教学机构之一。东北师范大学的新闻教育虽成立较晚,但发展迅速。东北师大的传媒教育主要有:(1)信息传播与管理学院,前身为图书馆学系,创建于1960年,2000年撤系建院;(2)传媒科学学院,是2004年初由原广播电视学院和信息传播与管理学院合并建成(广播电视学院前身为电化教育系,创建于1983年,是全国第一个电化教育系,2000年撤系建院);(3)文学院新闻系,成立于2001年,其前身是成立于1995年的编辑出版专业。
  (二)省级老牌高校新闻专业“后起直追”
  改革开放初期,一些省级老牌高校相继创办了新闻专业。如吉林艺术学院设置了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长春师范学院传媒科学学院设置了广播电视编导、广告学、戏剧影视学等专业。吉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设置了传播学专业,培养掌握现代农业信息传播科学理论和技术,具有农业科技基本知识,熟悉数字化农业的基本技能,能够驾驭广播、电视、报纸、杂志、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媒体的传播手段,立志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服务,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高级复合型人才。吉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师范学院设置了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培养具备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创作、编导、制作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高校各种类型的新闻传播专业“遍地开花”
  高校扩招以来,吉林省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发展迅速。目前,除了综合大学创办新闻传播专业外,其他类的高校,也纷纷办起了新闻传播专业,甚至理工、体育类高校也创办了相关专业。除了公立大学外,一些民办大学也开设了新闻传播学院或影视学院。在新闻传播教育层次上,既有本、专科学生,也有硕士研究生;既有国民系列教育,也有自考、函授、电大等成人教育。总之,吉林省高校的新闻传播教育正逐步形成多种类、多层次、多途径、多对象的新格局。?
  二、吉林省传媒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以来吉林省高等新闻传播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构成了制约新闻传媒教育发展的瓶颈,值得重视。
  (一)办学目标定位模糊,毕业生难以适销对路
  省属高校新闻传播专业开设不顾学校实际,盲目跟风,结果办学过程中定位模糊,缺乏统筹考虑;没有注意以市场的人才缺口为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缺乏前瞻性等原因造成毕业生很难适销对路。伴随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国家逐步把媒体推向市场,迫使媒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得不注重经营,因此急需大批经营管理人才。而现行的新闻传播教育对此情况预见不够,对毕业生培养不足,造成市场人才供求矛盾突出。
  (二)新闻人才培养目标过于强调专业性
  受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吉林省乃至全国目前的高等教育的教育目的仍以培养“专才”为己任,形成了一种过于强化专业性的“定向式”教育,即大学生一入学便被分进某个系的某个专业,进行定向式培养,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生知识结构的多元化。尤其随着现代科技呈现出在高度分化基础上的重新高度融合趋势,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这将打破长期以来社会分工所形成的基本格局,传统片面的“专才”教育已再也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这一点在新闻教育上则表现得更为突出。英国传播学者S•Splichal和C•Sparks认为:21世纪新闻传播人才需要包括广博的知识、客观的视角、批判的态度和准确的判断四个方面的素养?①。其中,广博的知识成为新闻工作者的首要素养,而后三者均是在广博的知识的基础上,依赖于综合人文素质培养出来的。可见,“通才”、“杂家”在传播业突飞猛进的信息时代,日益凸现出其至关重要的意义。为此,知识经济时代呼唤对新闻传媒教育培养目标进行改革。
  (三)新闻教育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
  在传媒发达的西方国家,一般来说,新闻培训主要由新闻机构成立的独立的或者合作的新闻媒体来完成,而不是在校园里进行的。这些新闻媒体为学生的新闻实践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学生一入学就走进媒体,开始自己的新闻专业学习。在我国,由于新闻教育单位缺少与媒体的必要联系,因此,形式上,以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为主要形式,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单一的讲授;内容上,新闻理论教学一直占据着新闻教育的主要领地,忽略新闻教育的实践性,即使有新闻实践,内容上也偏重于对个体新闻稿件或节目的处理技巧技法。总之,主要是“工匠式”教育。
  (四)师资水平参差不齐
  目前,在人员构成方面,吉林高校新闻院系大部分专业教师大学毕业后就直接分配到学校从事教学工作,实践经验匮乏。在人员引进方面,以接收应届硕士、博士等高学历教师为主,调入人员名额则很少,而且对调入人员的要求也很高,多为高校副高以上教学人员的流动,极少数接收在职媒体从业人员从事教育工作。就新闻传播学的方向方面,本应是多元的,在新闻学史、发展史、传播理论等理论方面,自然要求博士学位等高学历教师;而新闻的实践方面,包括采、写、编、评等,则从业经验更为重要。目前,由于各高校的扩招,师资需求量明显上升,而相应专业教师匮乏,所以有统计表明,约有六成以上的新闻专业实质是文学专业的翻版。著名新闻教育家方汉奇先生就审慎指出:“为了保证新闻事业对新闻人才日益增长的需要,新闻教育必须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慢了不行,太快了,师资设备、经费都跟不上,硬件、软件都上不去,保证不了质量也不行……如何保持一个适当的发展速度,避免大起大落,是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注意掌握的一个问题。”?②
  (五)招生规模失控,学生就业压力大
  近年来,由于国家对新闻传媒,特别是报刊杂志进行整顿,调整“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的方针,大众传媒市场发展的需求刺激高校新闻传媒教育的蓬勃发展。与此同时,大学办学规模的扩大和专业审批权的下放,使许多尚不具备办学条件的高校仓促创办新闻传播教育相关专业,导致了新闻传播专业点的激增和招生人数的急遽膨胀。随数量上的增加而来的是培养质量的下降,从而导致新闻传媒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总之,伴随着高校扩招,新闻传媒专业的纷纷创办,许多学校并没有做好积极的准备,办学理念落后、培养目标单一、理论与实践脱节、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学生规模过大,这些问题构成了新闻传媒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性问题。
  [注释]
  ①陈昌凤:《中国新闻教育:你往哪里去》,载于《时代传媒》,2002年第7期。?
  ②方汉奇:《新闻史的奇情壮彩》,北京:华文出版社,2000年版,第296页。
  ?[收稿日期]2010年5月26日
  ?[作者简介]薛俊生:吉林工商学院。李金宝:吉林工商学院社科部讲师,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研究生。

相关热词搜索:吉林 现状 传媒 吉林传媒教育现状与问题 吉林省教育传媒有限公司 教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