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_找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着力点

发布时间:2020-02-12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编者按:在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今年省部级干部专题研讨班上,胡锦涛总书记根据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经济所处的阶段性特征和国际环境的重大变化,提出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于我省来说,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已有的成果基础上,下一步如何“转”得更快更好?如何找准找好转变的着力点?带着这些问题,本刊特别访问了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晓东同志。访谈中,王晓东同志从“三大方面、七大关键”对我省今后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工作进行了系统的梳理。
  
  充分认清贵州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特殊性
  
  《当代贵州》:近一段时间来,中央对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行了一系列的决策部署,在全国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这个大背景下,对于我省来说意味着什么?
  王晓东:对我省来说既是挑战更是机遇、既是压力更是动力。中央作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决策部署,对于我省来说,是挑战与机遇并存,压力与动力同在,关键是如何应对。应对得当,挑战可以转化为机遇,压力可以转化为动力;应对不当,就会在挑战中丧失机遇。
  如何抓住机遇,搭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艘大船,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我们当前必须认真思考并努力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如果抓住了机遇,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就会上一个大的台阶;如果丧失了机遇,我省经济发展方式将更加落后、经济的整体竞争力将会更弱、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就会进一步扩大。在机遇面前,既不能得“色盲症”,见事迟,看不到机遇;也不能得“痴呆症”,行动慢,错失了机遇。我们一定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以敏锐的眼光认识机遇,早认识、早部署、早推动,坚持把贵州发展放在全球经济大趋势中考虑、放在全国经济大格局中去谋划,顺势而为,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求真务实的作风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当代贵州》: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因地而异,对于贵州这样一个“两欠”省份,在转变发展方式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王晓东:这要求我们要充分认清贵州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特殊性:第一,我省是一个经济发展滞后省。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发展速度慢、整体质量差,是我省一切问题中带有根本性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加快发展、做大总量,仍然是我们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也决定了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必须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努力实现超常规发展,舍此没有别的选择。这样,必然会带来既要加快扩大经济总量,又要提高发展质量的突出矛盾;既要提高人均收入水平,又要改善经济结构、增强发展效益的突出矛盾。第二,我省是一个资源型产业比重大的省。面对这样的资源环境现状,如果我们继续重复走发达工业国家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再转型的老路,显然这些不可再生的资源浪费不起、消耗不起、破坏不起,这必然要求我们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坚持把提高技术含量、执行行业准入标准放在突出位置,走出一条依靠科技进步、延长产业链、降低资源消耗、优化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第三,我省是一个生态脆弱省。面对这样的生态环境,我们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进行大开发,那样代价很大,得不偿失,但也不能为了保护环境而放弃开发。要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坚持发展与保护同步、经济与生态双赢。第四,我省是一个“三不沿”省。不沿海、不沿江、不沿边,没有平原支撑,长期处在封闭半封闭的状态,是我省又一重大基本特征。面对“三不沿”省情,我们必须把交通建设摆在事关全省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位置来抓,努力突破瓶颈制约,实现我省与发达地区的快速连接,融入全国经济的大循环,充分借助外力加快发展。第五,从我省经济发展所处阶段性特征看,需求结构、城乡结构、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协调、不平衡问题突出。我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人均生产总值从1000美元向3000美元过渡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基本特征是,发展黄金期和矛盾凸显期并存,三大需求不协调、二元结构矛盾突出、经济社会不平衡。
  总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贵州来说,尤其重要,尤其紧迫,尤为艰巨,我们必须迎难而上,作为一场攻坚战、持久战,坚决打赢打好这场硬仗。
  
  “三个方面”、“七大关键”找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着力点
  
  《当代贵州》:从您上述的总结中可以看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既是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我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必由之路。具体该怎样做?
  王晓东:这就需要我们突出重点,找准抓手,协同推进。在我看来,就是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要在“加快”上下功夫。对我们这样一个“两欠”省份,如果不加快转变,就必然使原本已经很突出的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更加突出,必须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在“加快”上下功夫,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真正落到实处。二要在解决“三大基本问题”上下功夫。一是解决不愿转的问题;二是解决不会转的问题;三是解决不能转的问题。三要在做好发展特色经济这篇大文章上下功夫。
  《当代贵州》:如何做好发展特色经济这篇大文章?
  王晓东:在我看来,做好发展特色经济这篇大文章,就要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力争在转变上下功夫、在加快上见成效。具体讲,就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握七个关键环节:
  一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首要任务。一是要始终坚持“好字当头、能快则快”的重要方针。能快则快是我们贵州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必须坚持的重要指导方针。二是不仅要努力争取发展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要努力保持一个较长的快速增长期。近几年来,我省经济发展速度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我省是可以做到的。贵州必须保持10年、20年、30年甚至更长的快速增长期,这样才能缩小差距。我们应当有这样的信心,有这样的志气。三是要把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作为一个基本目标。我省是典型的速度效益型经济。要做大经济总量、提高人均水平、缩小发展差距,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根本要求,奋力保持一个较长时期的10%以上的速度。
  二要把改善发展基础条件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基础工程。一要加大以交通、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基础条件首先是交通、水利建设,对我省来说,这是当前压倒一切的任务。二要加快生态建设力度。加强生态建设,我认为就是“封、退、种、治”四个字,坚持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种草养畜、采取生物和工程措施加以治理。三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在我看来,就是要做到三个切实抓好。一个是切实抓好基础教育。要完善义务教育的保障体系,在“两基”达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攻坚成果,促进基础教育持续发展。一个是切实抓好职业教育。抓职业教育,这是产业发展的需要,我省一方面大量的劳动力富余,另一方面许多企业缺乏工人特别是技术工人,这说明我们的职业教育还有很大的欠缺。再一个是切实抓好高等教育。要推进高校资源优化配置,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合理规划高校布局和办学规模,发挥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三要把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作为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中心环节。抓住经济结构问题,就抓住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从我省看,要着力从三个方面推进。
  一是要调整优化需求结构。贵州现阶段经济特征仍然是投资拉动型。在拉动经济增长的投资、消费、出口三大因素中,扩大投资仍然是最大的任务、最主要的抓手。在扩大投资力度的同时,逐步提高投资效益,重点投向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等符合转变发展方式的领域,以投资结构的优化调整带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另一方面要千方百计扩大消费。再一方面要千方百计扩大出口。
  二是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制约我省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2009年,我省一二三产业的比例为14.2∶37.9∶47.9,全国一二三产业比例为10.6∶46.8∶42.6,第三产业的比重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我省的产业结构是建立在“一产不稳、二产不强、三产不大”、三次产业都不发达基础上的。而在第二产业内部,我省实际上是在轻工业没有得到充分发展的条件下走上重化工之路的。在我看来,优化产业结构,关键是要大力推进“三化进程”、着力抓好“两大增长点”,切实改变产业层次低、布局散、竞争力弱的状况。“三化”就是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绿色城镇化;两大增长点就是旅游和县域经济。在农业产业化方面,要围绕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培育和引进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引导企业按照集团化和专业化模式进行重组联合,推广龙头带基地、公司连农户、产加销一条龙等多种模式,加快建设农业科研开发和技术服务体系。在新型工业化方面,就是大力培育特色优势支柱产业,关键是要根据资源禀赋状况,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在我看来,就是要“建立三大基地、打造两大品牌”,即建立南方重要的能源基地、原材料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要充分打造贵烟品牌、茅台品牌。在绿色城镇化方面,就是要扩大规模、完善功能、发展产业、消除壁垒。我认为,要扩大城市规模,把城市规模做大,是推进城市化的首要任务。在做大规模的同时要大力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城市的聚集力、服务力和辐射力。同时,如果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没有就业,就不会有收入,所以要下功夫发展城市经济,有产业才能有就业,有就业才能有收入,有收入才能有消费。消除壁垒,就是要革除限制农民转变为城市居民的政策壁垒。当务之急,是要下决心改革城乡人为阻隔的户籍制度,化农民为市民。在旅游业方面,在硬件建设上,既要大力加强区域内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大力加强景区内的景观建设和配套设施建设,增强吸引力。在软件建设上,既要大力加强管理,从小处着眼、细处着手,努力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又要大力拓展市场,加强旅游推介宣传。在县域经济方面,贵州经济发展滞后,转变方式难,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县域经济方面实力弱、基础差。要加大力度发展县域经济,加快形成区域新的增长极。
  三是优化所有制结构。加快发展非公经济。必须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积极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参与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公用事业、金融服务和社会事业等领域。
  四要把节能减排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战来打。节能减排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相互关联、相互促进。我们必须狠下功夫。一要抓重点。要突出抓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节能减排,抓住主要矛盾,积极推动耗能大户、排放大户的节能减排工作。二要抓技术。要加快以节能减排为中心的技术改造,广泛应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采用节能环保的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量。三要抓淘汰。要综合运用行政、法律、市场和经济的手段抓紧进行淘汰。要在2010年年底前,再关闭79对小煤矿,淘汰水泥湿法生产线、炭化室高度4.3米以下的小机焦、7200千伏安以下黄磷生产线、6300千伏安以下矿热炉。四要抓建设。根据中央的要求,到2010年,COD排放总量要控制在21万吨以内,比2005年下降7%。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要建设污水处理厂。要抓紧完善措施,建立健全机制,确保每一个污水处理设施长期投入运营。五要抓发展。一方面要发展低碳经济。另一方面要发展循环经济。六要抓追究。要建立节能减排专项跟踪督查机制和考核制度,形成定期督办、定期通报、定期考核的制度,确保各项节能减排目标扎实推进。在年度考核中按照节能减排的考核规定实行“一票否决”,对地方行政领导实行严格的“行政问责制”。
  五要把项目建设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抓手。一是狠抓关系地方经济发展的、有利于生产要素配置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把我省的资源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经济优势,把资源变成商品、变成产业,必须突破基础设施的瓶颈制约。二是狠抓能左右经济发展态势、带动力强、竞争优势明显的重大产业项目。产业项目对于加快贵州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提升贵州产业整体竞争能力,增强贵州发展后劲和自我发展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必须积极创造条件,力促项目尽快实施。三是狠抓能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重大民生项目。省委、省政府对民生问题高度重视,每年都在改善民生方面安排了一批重点项目。要按计划加快推进列入省重点项目建设名单的社会事业和民生项目,通过项目实施,让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让广大老百姓真正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我们一方面要狠抓项目、多上项目,另一方面又要严格准入条件、把好项目关。
  六要把改善民生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落脚点。当前,在我看来,改善民生就是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要在抓好制度性安排上下功夫,坚持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城市低保制度、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全面建立和实施廉租住房制度等。二是要在解决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上下功夫。比如,就业问题,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和落实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强对农民工和下岗失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饮水问题,要继续把解决民生用水放在首位,全力推进黔中水利枢纽一期工程,加快建立城市供水安全保障体系,确保完成10万个“三小”水利工程,切实解决13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农村危房改造问题,今年要在全省范围内消灭茅草房,全面消除“五保户”居住的一级危房。石漠化综合治理问题,对于下一步工作,我们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在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种草养畜、工程治理上下功夫,提高投资强度和扩大治理面积,确保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三是要在发展社会事业上下功夫。这几年,无论从中央或是我省的情况看,对社会事业的投入比重明显提高、增幅明显加快,社会事业有了很大发展。但还要加大投入力度,统筹兼顾,着力推进,力争在社会事业发展上取得新进展。
  七要把优化环境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保障。一是创新机制,构建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激励,形成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制度安排。二是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要切实改进干部作风,营造一种求实、务实、落实的氛围和作风,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增强执行力,以干成事为重要标准。

相关热词搜索:着力点 找准 经济发展 找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着力点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是 找准创新发展着力点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