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研行业工资水平演进研究:1993~2012年

发布时间:2019-08-21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摘要:文章通过1993~2012年统计数据,分析了我国科研行业工资的水平、地方差距及其演进情况。研究发现,1993年以来科研行业工资总额与人均工资总额不断上升,但是实际工资增长幅度较小,文章建议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加大科技投入;落实“收入倍增计划”,完善科技人员工资增长机制;加大对中西部落后地区科技行业与队伍的扶持力度。
  关键词:科研行业;科技人员;绩效工资
  中图分类号:F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26-0001-05
  1 问题的提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进入21世纪,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正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将深刻地改变经济和社会的面貌。科技创新,人才为本,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切实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为实施本纲要提供人才保障。2006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指出:“科技人才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要把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培养和凝聚各类科技人才特别是优秀拔尖人才,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作为科技工作的首要任务,努力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局面……改进和完善职称制度、院士制度、政府特殊津贴制度、博士后制度等高层次人才制度,进一步形成培养选拔高级专家的制度体系,使大批优秀拔尖人才得以脱颖而出。”而建设一支高质量的科研队伍要求保证科技人员供给的充足性和稳定性,良好的经济待遇是吸引和保留优质科技人员的政策之一。
  国内对工资收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探讨行业工资差距(王倩,2013;王询、彭树宏,2012);二是探讨特定行业工资问题,如公务员工资(王丹,2011)、教师工资(姜金秋、杜育红,2013);三是探讨工资增长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朱启荣,2013;罗小兰,2007)。总体上看,学者对我国工资差距研究相对成熟,而对于我国特定行业的工资研究不多,特别是对于我国科研行业的工资研究少之又少。而科研行业工资待遇低的状况,严重影响了我们科技进步和科技人员(特别是基层科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根据2008年《全国县域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报告》,县域科技工作者家庭收支状况低于县域城镇居民家庭收入平均水平,近三成县域科技工作者月收入不足900元。与此同时,58%的县域科技工作者认为薪水不高、福利待遇低是他们现在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县域科技工作者普遍认为自己在社会地位中处在“中等”或者“中下”的位置;大多数县域科技工作者认为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最主要因素是收入分配不公和腐败现象严重,高达65%的科技工作者认为目前我国的社会收入分配不公。基于这种背景,本文聚焦于科研行业工资水平,从绝对变化、相对变化与地区比较三个方面,对1993~2012年20年来我国科研行业工资水平的历史演进进行详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科研行业工资水平的合理性做出评估,最后提出完善科研行业工资水平政策建议。
  2 科研行业工资绝对水平变化情况分析
  2.1 科研行业工资总额变化情况
  1993年以来,我国科研行业工资总额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如表1所示,1993~2002年增长速度相对比较慢,由63.4亿元增长到289.5亿元,10年增长了4.56倍,年均增长为16.4%,占国家工资总额比例由1.29%增长到2.12%;2003年以后工资总额增长加快,由2003年的454.4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2259.4亿元,10年增长了4.97倍,年均增长17.4%,增长速度比前一个10年加快了1%,占国家工资总额比例由2003年的2.96%增长到2012年的3.18%,最高出现在2010年的3.42%。虽然2012年科研行业工资总额比1993年增长了35.63倍,但是其比例远远低于制造业(24.9%)、教育行业(11%)、建筑业(10.4%)、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9.9%)、金融业(6.5%)、卫生与社会工作(5.2%)、采矿业(5%)、交通邮政仓储业(4.9%)、批发零售业(4.6%),在19大行业中排名第10,不占有优势。
  2.2 科研行业年人均工资总额变化情况
  伴随着科研行业工资总额的不断增长,我国科研行业年人均工资总额也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
  图1 1993~2012年科研行业年人均工资总额单位:元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94~2013年)
  如图1所示,科研行业年人均工资总额增长分为两个10年。1993~2002年人均工资总额增长比较快,1993年为3664元,1999年才超过10000元,达到11121元,2002年为17760元,未超过20000元,但是10年间增长了4.84倍,超过同期工资总额的增长倍数,年均增长率为17.1%;2003年以后,科研行业年人均工资总额增长迅速,由2003年的20442元增长到2012年的69254元,10年仅仅增长了3.38倍,年均增长率为12.9%,不仅低于同期工资总额增长率,也大大低于第一个10年的增长率。从另外一面看,2012年科研行业年人均工资总额是1993年的18.9倍,也低于科研行业工资总额的35.63倍,因此,其年均增长率必然较低。
  2.3 科研行业职工工资指数变化情况
  职工平均工资指数指报告期职工平均工资与基期职工平均工资的比率,是反映不同时期职工货币工资水平变动情况的相对数。计算公式为:职工平均工资指数=报告期职工平均工资/基期职工平均工资。
  图2 1993~2012年科研行业职工工资指数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94~2013年)
  职工平均工资指数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科研行业职工平均工资的变动情况。1993~2012年科研行业职工工资指数均大于1,说明1993年以来,科研行业职工工资每年都有所增加;但是工资指数呈现下降的趋势,1993年为124%,到了2012年下降到了107%,降幅达到13.7%,说明我国科研行业职工工资增长机制尚未建立。工资指数的大小反映了工资增长速度的快慢,20年来科研行业工资增长速度的范围在7%~63%以内,其中增长速度较快的年份为1994年(63%)、1993年(24%)、2007年(21%)、2001年(19%)、2008年(18%),增长速度较慢的年份为2012年(7%)、2009年(11%)、2010年(12%)。

相关热词搜索:演进 中国 工资水平 科研 研究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