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供电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9-08-20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摘 要: 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面对知识经济浪潮和电力改革走向深入的新形势,供电企业必须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重要作用, 把企业的文化建设与企业的经营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加快构建富有时代精神和行业特点的供电企业文化,使企业文化成为推动企业经营的动力,成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 供电企业; 企业文化; 建设
中图分类号: F426.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0)08-0010-04
国家电网公司作为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特大型中央企业,担负着重要的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这也就决定了供电企业文化的独特性是国有,也是为国家提供供电服务的主要企业,对它的企业文化建设进行研究意义重大。企业文化建设是树立供电企业形象,促进企业服务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确定和实现企业目标的主要手段之一。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来号召、凝聚、引导、激励职工,可提高供电企业职工的文化素质,增强企业凝聚力,促进企业改革的绩效,以提高企业管理效能和经济效益。
一、掌握企业文化的基本内涵,为建设优秀企业文化指路
(一)企业文化的概念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并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包括经营准则、经营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和发展目标等的总和。同时,企业文化还是企业在相当长的时间沉淀中形成的文化观念、历史传统、共同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企业的意识形态。企业领导者把文化对员工产生潜在影响的功能应用于企业,以解决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问题,就有了企业文化。
简而言之,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所特有的哲学思想和个性特征;是企业战略决策与经营政策的内驱因素,也是企业一切制度有效运作的基础;它是凝聚员工精神的坐标,是员工行为的航灯;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也是其他企业难以模仿的核心资源。
实践中,一个企业要长远的发展,就必须进行战略管理,而战略管理需要一个文化氛围的支撑。实践证明,虽然一般的企业都有与其匹配的企业文化,但只有杰出的企业才有强有力的优秀企业文化。特别是当企业的外在竞争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企业文化也需要得到相应的变革和提升。
(二)企业文化的内涵
在我国,企业文化是一个既新又老的课题。说它老,是因为在我国早就有鞍钢的“孟泰精神”,大庆的“铁人精神”等。说它新,是因为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企业文化的内涵被不断丰富,形式也不断发生变化。如深圳特区创建初期的“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快速发展阶段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本质上属于企业管理的范畴,它的内涵包括四个方面,即企业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企业的精神文化是用以指导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种行为规范、群体意识和价值观念,是以企业精神为核心的价值体系。企业的制度文化就是企业的法规、管理制度等,它是企业的法律形态、管理形态的集中体现。企业的行为文化就是企业员工在日常生产经营、学习娱乐中产生的群体行为。企业的物质文化就是在企业的产品、服务、环境、设施等物质形态中体现出来的文化形态。这四个方面相互之间的关系是:精神文化建设是先导、制度文化建设是支撑、行为文化建设是基础,物质文化建设是载体。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就会反过来对企业经营管理发挥巨大的影响和制约作用,即使领导人更换,也会代代相传,助推企业持久健康发展。
(三)企业文化的功能
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凝聚功能。企业文化是企业通过内在机制使员工产生强烈的荣誉感、成就感和归属感,围绕企业的目标,将企业的利益和绝大多数员工的利益统一起来,把员工团结在一起,凝结成强大的集体力量,更有效地促进企业的发展。
2. 激励功能。企业文化所形成的内部文化和目标能够将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调动与激发出来,把员工的潜在能力诱发出来,积极发挥员工的能动性,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自主经营能力。
3. 约束功能。企业文化的约束作用表现为“刚性约束”和“软性约束”两个方面。一方面,企业文化中的规章制度以外在的形式和力量约束着员工的行为,是一种带有强制性的刚性约束。另一方面,企业文化通过提高员工的自觉性、自律性和责任感,把制度约束化为员工的自觉行为,真正达到自律的目的。
4. 导向功能。企业文化的诸多要素中,企业的价值观是决定企业文化特征的核心与基础,是企业在长期的经营管理实践中所形成的基本信念以及追求的目标,是企业对自身存在的意义、对企业经营目的、对企业员工和顾客的态度等问题的基本观点以及评判企业员工行为的标准。因此,企业文化所建立的企业价值观对于企业的持续发展有着直接的引导作用。
5. 稳定功能。量身打造的企业文化存在着一种同化力量,对一些消极的认识起着纠正和改造的功能,能够使正确理念“一统天下”,保障企业正常有序,平稳而有力的持续运行。
二、供电企业文化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一)供电企业文化,一般具有如下一些基本特点
1. 广泛的社会性。电力行业是从事电力生产经营的特殊行业,是我国经济的基础和命脉,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公用事业。电力企业又是与社会密切联系的基础产业,与社会千家万户、各行各业广泛接触,点多、线长、面广、高度分散。经过多年的发展,电力的服务领域已经延伸到社会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电网遍布城乡,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几乎社会上的每一个工厂、每一个学校、每一个单位、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天天都在用电。因此。电力企业文化具有强烈的社会联系性。
2. 宽广的地域性。目前我国电力行业按照工作辖区划分为两大电网和多家发电企业,电网企业只面向本辖区内的电力用户提供服务。这就决定了电力企业所处环境的有限性,也决定了电力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注意与企业所处环境的地域文化相融合。电力企业文化必须根植于所辖区域人文的土壤,把当地丰富的人文内涵汇到电力企业文化中,构建深厚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企业文化。
3. 广泛的服务性。电力企业是一种公用事业部门,是为国民经济各行各业和人民生活提供充足、可靠、优质电能的服务性行业。电能是一种特殊商品,它不以具体市场形式交换,电量抄表和电费回收阶段性的差异和安全要求高,资金、技术相对比较集中。社会的各种职业都有一定的服务功能,但从电这种特殊商品经营的角度,其他行业,无论从对社会的作用,服务的广度、深度以及服务优良性要求等,尚无法与电力行业相提并论。电力企业以“人民电业为人民”为服务宗旨为广大电力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二)供电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历程
我国电力工业自1882年在上海诞生以来,经历了艰难曲折、发展缓慢的67年,到1949年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仅为185万千瓦和43亿千瓦时,分别居世界第21位和第25位。在当时特定的历史年代物质与精神产品均极度匮乏,没有成型的电力企业文化。1949年以后我国的电力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1978年发电装机容量达到5712万千瓦,发电量达到2566亿千瓦时,分别跃居世界第8位和第7位。改革开放之后,电力工业体制不断改革,电力工业发展迅速,在发展规模、建设速度和技术水平上跨上新的台阶。装机先后超过法国、英国、加拿大、德国、俄罗斯和日本,从1996年底开始一直稳居世界第2位。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