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林改后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主要措施
发布时间:2019-08-20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摘 要:目前,我国各乡镇已经完成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林农享有了对林地森林资源的使用权和经营权,这大大促进了林业生产力的发展,给林业生产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但在林改后,从过去集体经营转化为分散的个体经营管理,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和新情况,本文以辽宁凌源市刘杖子乡为例,从刘杖子乡所处的地理位置出发,阐述了林改后森林经营管理的主要措施,供参考。
关键词:林改;乡镇;森林资源;经营;措施
中图分类号:S75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0833143
森林经营是现代林业建设的永恒主题,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基础,只有不断增加森林资源数量,提高森林资源质量,优化森林资源结构,建立和培育稳定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才能实现和提升林业的三大功能,发挥林业的三大效益,为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科学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1 地理位置
刘杖子乡位于凌源西南部,地处辽、冀、蒙三省区交界位置,地理坐标北纬处在N404629~405505;E11854~1196范围内,平均海拔657m,刘杖子乡距凌源市县城55km。处于燕山余脉与努鲁儿虎山脉交汇地带,是蒙古高原、冀北山地、辽西丘陵三大地貌单元的交界處,属于低山侵蚀丘陵。
2 森林资源现状
2.1 森林资源
刘杖子乡森林总面积5365.5hm2,蓄积107025m3。其中商品林644hm2,蓄积8497m3;公益林4701.5hm2,蓄积98528m3,公益林中国家公益林4134.2hm2,蓄积95560m3;地方公益林面积567.3hm2,蓄积2968m3。公益林与商品林的面积、蓄积比重分别均为9:1。
2.2 林地资源
刘杖子乡总面积为8200hm2,其中林业用地总面积5365.5hm2,有林地3444hm2,未成林地134.5hm2,灌木林地345.5hm2,宜林地及无立木林地8.1hm2,非林业用地面积2834.5hm2,森林覆盖率65.4%。
3 林改情况
3.1 主体改革
刘杖子乡的林权制度改革从2006年初开始进行,2007年底完成,刘杖子乡6个行政村,顺利进行了林权制度改革,其中确权到户5365.5hm2,完善承包合同5365.5hm2,参改面积5365.5hm2,并顺利通过辽宁省凌源市林改验收组的验收。
3.2 配套改革
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使森林经营管理的主体发生了变化,林权所有者主要是个人私有、合作共有等,为加强森林经营管理,为了便于林权流转及方便林农经营,在市财政局的帮助下,成立了林业综合服务办证大厅,实现了一站式服务。
4 林改后森林资源管理的主要措施
4.1 政府引导,打造乡、村、户一体的森林生态经营体系
采取“远近结合、分类经营、分类管理、分区施策、采育结合、多效益兼顾、可持续经营”的管理措施,实施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战略。
4.2 依靠地域优势打造区域生态旅游文化基地
刘杖子乡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20世纪80年代曾在东房申村毗邻的干沟子一代出土过数百枚战国刀币,且品相极佳,秦汉以后的青铜、陶器、瓷器均有出土,几乎没有断代。刘杖子乡民风淳厚,一向崇尚人文,“百味难抵是书香”早已成为超出嗅觉意义上的共识,因此才得以贤达辈出,民国时就有考入燕京大学的风流才俊,尔后又涌现出诸多文人雅士,刘杖子乡是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享誉省内外。
林改后的刘杖子乡在历届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加快建设生态村为目标,突出生态特色、文化特色和地域特色。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依托纵贯境内的青龙河两岸形成了一条带状的湿地,具有很高的保护和观光价值。夏季,青龙河两岸绿树环绕、飞鸟欢歌,河里鹅鸭戏逐,风光迷人。随着生态建设的发展不断升级和多样化,产业类型日益增多,群众以生态产业致富的思路日益开阔。以葡萄采摘节、农家乐、观光、赏花等旅游项目正在蓬勃兴起,为远方来客提供自由采摘游、度假游,仅2017年就接待游客3.1万人,集体创收23万元。
4.3 加大保护力度,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刘杖子乡地处青龙河省级自然保护区腹地,这里森林茂密,树木葱茏,芳草萋萋,鸟语花香,为野生动植物的栖息、繁殖、生长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为更好保护好保护区内的动物植物资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采取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认识,加大对破坏森林环境的打击力度和对非法捕猎野生保护动物的犯罪份子的打击力度,以案说法,到案发地公审严判,用鲜活的案例警示教育群众,增强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意识等多措并举,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作者简介:刘海骞(1972-),男,辽宁凌源人,本科,林业工程师,现从事林业技术工作。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