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淡高等教育学生学习兴趣培养
发布时间:2019-08-11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摘要:兴趣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在学习过程中,兴趣可以让学生产生有意后注意,同时也是坚持学习不断努力的最佳动力。那么学习兴趣从哪儿来又是怎样产生的就成了教师需要研究的问题了。
关键词:兴趣;学习兴趣;来源
苏联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当一个孩子到了十二三岁的年纪,还是没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的话,那么作为他的老师就要为他担忧了,担心他长大以后会不会对什么都漠不关心,成为一个平庸无能的人。的确,如果一个学生对于学习新知识、了解新事物没有兴趣,将来很难有什么成就。
教育即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习惯源自于长期坚持从事某项活动形成的思维定势和行为准则,而兴趣就是形成习惯所必不可少的出发点及动力。它是以认识和探索外界事物的需要为基础的,是推动人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重要动机。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了教师的重要任务和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兴趣是什么呢?360百科上是这样进行解释的:兴趣是人们了解某事或从事某些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包括人的爱好,兴趣和爱好都和人的积极情感相联系,培养良好的兴趣和爱好是推动人努力学习、积极工作的有效途径。
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是从哪儿来呢?顾明远先生曾提出过一个著名的观点: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他认为,兴趣是可以后天进行培养的。就是在学习活动中加以培养。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了成就感,自我满足的需要得到了满足,才能充分地激发他们对于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认为,顾先生的意见是对的,但还有值得进一步丰富深入的地方。现实中的问题是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学习变成了为了完成父母、老师布置的任务,学生处于一种被教育、被学习的状态。这种状态是如何形成的?应当说是由三个因素导致的。
一是社会因素,市场经济直接导致功利实惠实用的价值取向,高等教育大众化,学历普遍提高,就业难亦随之水涨船高,用人单位考查的不仅仅只是学历和成绩更多的是个人能力,面对这些不断提高难度的挑战,学习无用论悄然泛起,学生学习价值观变得表层化、短期化,导致学习兴趣丧失。
二是个人因素,现在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较强的直接性、指向性、短期性,目的功利性明显,个人取向明显;奉献社会的远景性动机缺失,社会情怀薄弱。学习方式转变慢,由中学的配餐式学习到大学的自助餐式学习,一时还转变不过来,大学学习适应性差。成功的人总是少数的原因就在很少有人能够清晰的认识自己对什么感兴趣并坚持去做。
三是学校因素,管理死板学生少有自己的时间、空间和自由选择的权利会制约学生发展,设施跟不上学生的学习需求这会挫伤学生积极性,没有参与度的学习只能称作教师的演示,课程设置不合理短时间内,安排如山一般的课程,每门课都可以说需要时间沉淀积累才能有所收获。四年时间几十门的课程,想要学好、学通、学精谈何容易。面对巨大的压力人会产生强烈的畏难情绪,而它恰恰是兴趣最大的敌人。内容陈旧,信息化时代我们每天接触的信息都是在变化的,人类需要更新自己知识储备的年限越来越短、教学方式单一,都会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
面对以上三个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丧失的因素,就要多管齐下,而不是单靠教师的激励就能完成的。在多因素当中,有内因有外因,內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因此,我认为决定性的因素还是内因,是学生自身的问题,如何建立正确的学习价值观正确的学习动机是解决学习兴趣的症结所在。
所谓正确的学习价值观,就是要弄清楚为谁学?为什么学?这才是根本问题。正确的学习价值观树立,来自于远大理想的树立,社会责任感的确立。先总理有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是确立正确学习价值观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根本途径。
参考文献:
[1]兴趣是学习的动力[J].严群利.基础教育论坛.2014年4期
[2]我的教育信条——什么是教育[J].约翰·杜威..小学教学研究.2015年5期
[3]心理咨询师上册基础知识[M].郭念锋.民族出版社.2003年
[4]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在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J].王春玲.课程教育研究.2012年4期
作者简介:
刘慕原,男,汉族,江苏徐州人,硕士,哈尔滨师范大学。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