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观照与反思
发布时间:2019-08-11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摘要]回顾我国学界对高等教育本质的不同认识,遵循辩证唯物主义本质观并对教育本义进行追溯,高等教育应是对人的发展本性的顺守与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必须秉承马克思主义思想,以人的发展作为价值取向,实现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平衡和融合。在人才培养上,应贯彻素质与能力并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导向,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高等教育;本质;人才培养;价值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5-5843(2018)10-0007-04
[DOI]10.13980/j.cnki.xdjykx.2018.10.002
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中国,对于人才的需求比任何时代更为迫切。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条战线最为急缺的往往不是技术与资本,而是人才。2018年初以来,我国不同省市不断出台若干人才政策,吸引高层次人才落户当地,其目的在于通过人才招揽,支撑社会与经济发展。高等教育,作为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高级阶段,虽然具有其他教育阶段不同的形式、职能与任务,但其基本任务也正在于培养人才。现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至今,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无论是规模还是教育体系自身建设,都取得了积极的发展成果,给国家建设输送了大量的人才。但是,结合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实践,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最为基本的一个表现是:用人單位表示人才难求,但大学生就业却呈现困难境地。结构性的人才培养偏差已经形成,但问题原因很难归于社会与用人单位。作为培养单位,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出发点,是社会办学的基本导向,供求矛盾的解决寄望于需求方的改变或妥协在一个买方市场条件下,是不现实也是不正确的。那么,显见的原因在于我国高等教育自身发展出现了问题,而如何认识、解决这些矛盾,改革高等教育发展路径则需要我们正确认识一些基本的问题。
在这些问题中,高等教育的本质是什么,使命是什么,应该秉持怎样的发展理念去实现高等教育的价值?这应该是最为根本,也直接关系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问题。放眼新世纪的全球竞争环境,以及中国实现复兴之路的历史使命,高等教育责无旁贷。立足社会人才需求,着眼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观照与反思我国的高等教育,我们认为高等教育本质上应该是对于人的发展诉求的顺守,是以“人”为中心,积极探求如何提高人的素质与能力,培养社会所需人才。高等教育存在与发展的价值也正在于服务于人的发展需求,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需求。在人才培养理念上,应把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知行合一,强调道德素质培养和塑造,重视人的实践能力提升。
一、对高等教育本质的认识与人本思想下的反思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需要怎样的高等教育?这一问题直接触及到高等教育的本质思考。相对于其他教育形式,高教教育承载的使命是什么?梳理前人相关研究,时代不断变化,高等教育研究与实践不断推进,从属性说、动态性说以及文化本质说,关于高等教育本质的研究不断深入但认知却一直未曾统一。在中国特定国情与发展背景下,观照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进一步反思高等教育本质,有助于我们回答这一问题,认清高等教育使命,实现高等教育价值。
本质认识是一切高等教育理论和行动的出发点[1]。从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但从根本上看,可以划分为两大时期,一是计划经济时代的高等教育;二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高等教育。时代特征与政策造就了两个基本不同的高等教育体制。计划经济时代的高等教育体制带有强烈的计划色彩,服务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而改革开放以来的高等教育体制则对应改革开放以来的市场经济体制,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两大阶段的高等教育发展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也显示了高等教育的本质认识。即高等教育的使命是什么?从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看,结合高等教育实践的发展,对于高等教育的本质认识也不断发展。诸如动态演变说认为本质是客观事物的反映,高等教育本质因自身实践的动态变化而发生变化,不同阶段体现了不同的本质特征。文化本质说认为高等教育本质在于对文化的传承、创新、批判与选择;也有学者认为高等教育的本质是人类通过改变自己以适应社会发展的工具,高等教育本质在于传递高深学问、培育高级人才,抑或是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等不同的认识。从今天的认识看,不同时代的高等教育使命不同。计划经济时代下,高等教育作为上层建筑,更多服务于计划经济体制,而在市场经济时代,高等教育上层建筑的特性相对弱化,作为生产力要素的重要来源的经济属性更为突出。高等教育不仅提供人力资源,也是技术进步的重要基石。因此,在今天发展高等教育是发展生产力已经为更多人所接受,高教教育本质从上层建筑与政治工具的认识发展到社会发展与生产力的策源地,可以说是高等教育“是什么”问题认识的一次飞跃。
那么,高等教育的本质是否如上所述,实质作为一种“工具”承载了所谓的使命?21世纪需要怎样的教育?延伸至讨论对象,可演变为“中国的高等教育应是怎样的”?本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内在的规定性。因此,高等教育本质应是其自身与其他事物的区别,是本然所在。因此需要我们跳出这一范畴,不再对教育的功能进行评判,回归教育主体——人,反思高等教育的本质。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任务在于透过现象发现本质[2]。透视高等教育,高校是人的集合,不论是受教者还是施教者,人是高等教育的主体;高等教育的存在与其他事物现象的存在一样,都有其自身价值所在,学生为何在中等教育阶段后选择进入高校,接受高等教育?“EDUCATION”本意为“引出、唤醒”,是以人为起点,对于人的发展本性的顺守,并借助于教育体系实现这一目标。虽然高等教育与初级教育、中等教育存在形式上的差异,但我们认为,在本质上并无区别,初、中级教育是人的发展基本要求,是基础;而高等教育则是在此基础上的一种提高和完善。而在这一过程 ,诸如学科建设、科研活动以及其他相关活动,更多应服务于这一本质诉求,相辅相成。伴随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要求以及技术、市场的变化,需要在教学、课程、科研等其他方面同步发展,以提高服务于“人的发展”这一本质的能力。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