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法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作用
发布时间:2019-08-11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摘 要: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高校心理健康中心的建设情况,旨在探讨如何在我国高等教育法规的指导下促进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进与实施。
关键词:教育法规;心理健康;心理問题;心理咨询
近年来,随着大学生学业压力、就业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加,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各组织机构的关注。通过对西北师范大学本科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发现,部分学生存在自我认识失调、人际关系障碍及情绪情感不稳定等一般心理问题。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要及时发现和干预学生的心理问题,就必须在我国高等教育法规的指导下,不断推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表明,大学生群体中抑郁症的患病率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周丽洁通过随机抽样法抽取6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SCL-90项目分值均明显低于全国大学生常模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证实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不是特别理想。刘阳从贫困大学生阳性症状得分显示分析贫困大学生有中度以上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占44.08%,表明相对于非贫困生而言,贫困大学生无论在学业压力还是在人际交往方面都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压力。总之,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存在很大问题,必须引起重视。郝万林研究分析了我国大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发现主要体现在自适应性、困扰性、累积性等几个方面。综上所述,入学适应、人际交往、学业压力、恋爱以及就业择业问题是导致我国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根源。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建设现状
1.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现状
根据教育部相关要求,高校必须配备符合学校规模的心理健康中心,并开设相关心理健康课程。秦喆对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探索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能认识到心理健康课程的重要性,约52.3%的学生认为学校心理健康课程课时数偏少。此外,经调查分析,现今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大多聚焦于心理问题的调试上,而尚未重视大学生的发展问题。
2. 心理健康中心建设现状
根据教育部要求,高校须设有符合规格的心理健康中心,功能室配置要包括办公接待室、个体咨询室、沙盘室等。对我国部分高校心理健康中心的调查发现,大部分学校的心理健康中心均处于达标水平,能基本满足学生的心理咨询要求。除硬性设施外,大部分高校都已建立完善的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四级预警机制,能及时有效地应对学生的紧急心理问题。但目前,也存在部分高校的心理健康中心建设无法达标、心理健康中心形同虚设、学生并没有完全了解心理健康中心的基本职能等问题。
三、在高等教育法规的影响下解决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策略
第一,依照高等教育法规,维护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在高等教育法规的指导下,高校领导、教师应尽量履行各自的义务,保证学生的合法权益。学生在校期间出现一般心理问题或严重心理问题,学校及学校相关机构和人员有义务提供给学生相应的帮助,让学生能享受高等教育法规规定的合法权益。这就要求高校必须不断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的建设,遵循法规限定的义务。
第二,高等教育法规明确指出,高校要以适当方式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受教育者的学业成绩及其他有关情况提供便利。受教育者在校期间除了会有学业方面的困惑外,还可能出现适应不良、网络手机成瘾及恋爱问题等发展性心理问题,高校必须提供相应的心理测量和评估环境,为学生科学认识自己的心理问题提供条件。这就要求高校要设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学生更好地了解自我提供理论基础,与此同时,还应建立健全心理健康中心的相关硬件和软件设施,规范心理咨询师的职业行为,以帮助学生全面认识自己、解决心理问题。
第三,此外,高等教育法规明确规定高校教师应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高等教育法规规定如果学生出现严重心理问题,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第一时间上报学校及心理健康中心处理。尤其在高职院校,具有心理学背景的教师较少,当学生出现问题时常常要求学生回家休养或修学,更有甚者,直接要求学生退学。此类行为都是违法高等教育法规的,高校的监管部门以及监管高校教师的相关学校应严格执行监督职能,确保高校教师在职教过程中充分履行尊重学生人格的义务。
参考文献:
田彩芬.浅析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心理健康的实现[J].教育论丛,2011(16):173-174.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