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民族地区高等教育精品课程建设
发布时间:2019-08-11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摘要:论文分析了当前贵州民族地区精品课程建设的意义,结合精品课程在贵州民族地区高校的应用现状,提出了贵州民族地区高校精品课程共享与开发的实施建议,为进一步加强贵州民族地区精品课程的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贵州民族地区;精品课程;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1-0177-02
高校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信息化手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该工程明确提出要切实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共享优质教学资源。通过对精品课程资源的共享,实现其作为优质教育资源的内在价值,展示其有效提升高校教学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是精品课程推广的主要目的。
贵州省是一个少数民族聚集地区,改革开放以来贵州民族地区的教育已有很大提高。但由于贵州民族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及整个贵州省发展的相对滞后等原因,导致贵州民族地区教育基础比较薄弱,师资队伍不够健全,硬件设施相对匮乏,严重阻碍了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全面快速发展,其中又以高等教育的发展最为迟缓。要切实有效的办好贵州的大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融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速民族地区教育改革。因此,信息技术的高校精品课程建设对贵州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必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一、精品课程建设对贵州民族地区高等教育的意义
(一)提升教学及师资队伍水平
由于民族地区高校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组织方式普遍较为陈旧,致使教学水平也相对不高。传统的灌输式授课法,参差不齐的课件教案,枯燥乏味的教学流程,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作为标杆的精品课程,多由高水平的专家名师领头建设,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新颖的教学内容、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及严格的教学管理方案,其优秀的教学效果得到众多的学生肯定。
(二)开启高效率全新教学模式
精品课程建设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建立起了一套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师生共同参与的互动交流方式。在精品课程平台的建设中,教师可以不断更新教学资源,改进教学方法,学生则通过网上教学资源的分享与交流,及时反馈相关学习问题,并对教学过程提出建设性意见。让师生的教学交流由课内延伸至课外,实现了教与学的动态互补、交互相融,开启了全新的互动教学模式,推进了教学效率的大幅提升。
(三)加快地方特色优质教学资源的推广
不同文化地域及不同教育发展水平地区,精品课程应有符合当地现实的不同特色。民族地区高校依据自身实际情况,构建开发适宜于本地高等教育现状的精品课程平台,必将有利于更好的展示地区优质教学资源,加快普及推广本地先进的教学方法及成果,从而实现以点带面,更为有效地提升民族地区高校现有的教学水平。
二、精品课程在贵州民族地区高校的应用现状
通过选取较能代表贵州民族特色的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凯里学院、兴义民族师范学院三所高校的部分师生为代表,采用问卷和访谈等方式,我们对贵州民族地区高校精品课程开发的现状进行了考察。调研结果显示:三所高校的精品课程建设与利用情况比较相似,均存在开发投入欠缺、课程资源贫乏、推广力度不足等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精品课程使用率极低
作为一种信息化教学新模式,精品课程的建设使用,需要相当的资金投入及较强的推广力度,对于基础资金有限的民族地区高校而言,这是项花钱费工,短期难见成效的工程。调查显示,由于重视程度不够,有近90%的学生并不知道本校的精品课程资源网站,82%的学生不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外校精品课程网站,89%的学生从未访问过精品课程资源;另一方面,教师对精品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也十分低下,仅有5%的教师会经常访问精品课程资源,16%的教师只会偶尔关心一下与教学相关的精品课程,79%的绝大多数教师基本上从不访问精品课程资源。
(二)对精品课程有效性认同度不高
基本投入的欠缺,使得精品课程资源贫乏,推广力度的不足,导致精品课程利用效率不高,因此,绝大部分师生认为目前学校的精品课程资源对自己的帮助不大。究其具体原因主要有:(1)精品课程网站中已有的教学资源形式单一陈旧,质量亟待提高;(2)相关专业课程资源匮乏混乱,学习资源访问速度太慢,有些内容甚至根本无法浏览;(3)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多种需求,学生更喜欢利用网络搜索引擎来直接获取答案及资源,造成了相关资源的浪费。
(三)精品课程资源的访问渠道单一
在占比极低的会访问浏览精品课程资源的师生中,大部分师生也只知道通过校内平台访问本校的精品课程资源,其中通过搜索来获取并成功访问外校精品课程数据库、全国高校精品课程资源库或精品课程资源网的师生不足5%;另一方面,学校网站并未提供校外重要精品課程网站的链接,精品课程校内资源匮乏,校外资源难寻,访问渠道单一,使得很多师生难以找到需要的精品课程资源。
三、贵州民族地区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民族地区高校对精品课程的重视与认识
贵州民族地区高校普遍对精品课程建设不予重视,应加大精品教学资源重要性的宣传力度,扩大其影响力,实现精品课程以点带面推动一批课程的改革与建设。精品课程引入方应对课程建设有较强的认同感、主动性、投入度和责任心。目前,民族地区高校的教学活动主要还是以课堂教学活动为主,应首先从主导地位的教师入手,要求其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介绍宣传、广泛应用演示课程相关的优质数字化资源。对学生来说,其学习过程还应与数字化教学资源挂钩,依据课程学习平台设计相应的考评机制,督促学习过程,并以此来提高对优质资源的利用率。通过教与学活动的双向拓展与延伸,强化师生对精品课程的认识程度,提升精品课程的实际利用率。
(二)加入资源共享联盟,实现多渠道精品课程共享
应积极推进贵州民族地区高校加入精品资源共享联盟,来有效改变现有课程平台整体资源贫乏,访问渠道单一,自建开发投入多、难度大、周期长等现状。适当增加基础平台建设投入,结合本区域特色和学科专业特点,建立优质教学资源共享联合体,通过统一搭建的标准化共享平台,实现校际间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程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免费共享。逐步将互联模式延伸扩大,通过信息在网络中的传播扩散、交互增值,最终实现全省、全国范围内的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共建。利用这种模式不仅拓宽了精品课程的共享渠道,加快了资源平台的开发速度,而且也节约了大量的财物投入,避免了资源的重复建设,使民族地区高校有限的资源投入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发挥,这对高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争取政府支持,推进民族地区高校精品课程建设
地方政府应积极推进民族地区高校数字化教学建设,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制定详细系统规划,下拨专项资助经费,设立专项资金,分批投入建设网络教学信息源、网络教室、网络学习室、精品课堂等一系列配套设施。另一方面,教师队伍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基础,政府主管部门应规划组建由名师专家牵头的优秀教学团队来主持精品课程建设,并重视教师梯队的打造,着力培养能够担任精品课程教学的后续优秀师资。通过评估工作的有效落实,努力为民族地区高校发掘一批优秀教师,开发一批优质资源,推广一批精品课程,树立一批典型院校。
四、结束语
以政府为主导,全方位大力推进民族地区高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必将加速民族地区高校的课程与教学改革步伐,显著提升民族地区高校的教学质量,从而有望实现民族地区高等教育水平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S].2007年1月22日.
[2]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2007年2月17日.
[3]施晓秋.精品课程共享资源建设中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大学教育,2005,(1):90-91.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