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性影响评价指标分析

发布时间:2019-08-10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ddfa/ddfa201711/ddfa201711236-1-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ddfa/ddfa201711/ddfa201711236-2-l.jpg
  摘要:文章利用2011年全国城市统计年鉴据对我国97个城市的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数据做因子分子,得出二者协调性主要指标的综合得分算式。
  关键词:高等教育;区域经济;协调性
  一、研究背景
  城市群是一个地区的经济力量在地域空间上的集中体现,城市群的发展程度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目前,我国大陆地区主要形成了包括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山东半岛、辽中南、中原、长江中游、海峡西岸、川渝及关中等在内的十大城市群。这十大城市群以不到10%的国土面积,承载了30%以上的人口,创造了50%以上的GDP。同时,十大城市群还是我国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聚集地,汇集了我国绝大部分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其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也遥遥领先于全国其他地区。从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相互作用规律来看,区域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水平应保持适度协调,才能有助于实现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本研究利用2011年数据,对我国十大城市群97个主要城市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度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
  二、研究过程
  (1)城市选择
  主要选取了在各个关键经济区域内发展迅速,有影响力的97个城市为研究对象。
  (2)指标选择
  本文选择建构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原则有:(1)系统性原则。各指标之间要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它们不但要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区域经济、地方高等教育的主要特征和状态,而且还要反映二者内在联系。每一个子系统由一组指标构成,各指标之间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统一体。指标体系的构建具有层次性,自上而下,从宏观到微观层层深入,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评价体系。(2)典型性原则。务必确保评价指标具有一定的典型代表性,尽可能准确反映出特定区域变化的综合特征,即使在减少指标数量的情况下,也要便于数据计算和提高结果的可靠性。(3)动态性原则。区域经济、地方高等教育的互动发展需要通过一定时间尺度的指标才能反映出来。因此,指标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到动态的变化。(4)典型性原则。各评价指标应该具有典型代表性,不能过多过细,使指標过于繁琐,相互重叠,指标又不能过少过简,避免指标信息遗漏,出现错误、不真实现象,并且数据易获且计算方法简明易懂。(5)可比、可操作、可量化原则。指标选择上,特别注意在总体范围内的一致性,指标体系的构建是为区域政策制定和科学管理服务的,指标选取的计算量度和计算方法必须一致统一,各指标尽量简单明了、微观性强、便于收集,各指标应该要具有很强的现实可操作性和可比性。而且,选择指标时也要考虑能否进行定量处理,以便于进行数学计算和分析。(6)综合陛原则。区域经济、地方高等教育的互动“双赢”是最终目标,也是综合评价的重点。在相应的评价层次上,全面考虑区域经济、地方高等教育的诸多因素,并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根据上述原则,最后选择了普通高校在校学生数、普通高校数、普通高校专任教师数、普通高校师生比、教育经费支出、地区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地方财政预算内收入、GDP增长速度、人均GDP、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总从业人员比重等12项指标来做因子分析。
  (3)2011年数据因子分析适应性检验
  从KMO和球形Bartlett检验中可验证出变量间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衡量十大城市群高等教育水平和区域经济水平各指标的KMO值分别为0.613~fH0.785,均在适合因子分析的临界值内;球形Bartlett检验的相伴概率P值为0.000,可以认为相关系数矩阵和单位矩阵有显著差异,适合于作因子分析。
  2.2011年相关矩阵特征值、方差贡献率与综合得分
  使用主成份分析法,按照特征值大于0.9的原则进行因子提取,可以得到衡量十大城群97个主要城市高等教育水平的两个公因子和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三个公因子。
  以公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权数,分别得到十大城市群97个主要城市高等教育水平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得分计算公式:
  2011年97个主要城市高等教育水平综合得分=(F1×70.001+F2×19.345)/89.346(1)
  (根据旋转后的成份矩阵,取F1为H1,F2为H2)
  2011年97个主要城市区域经济水平综合得分=(F1×60.362+F2×17.593+F3×13.058)/91.013(2)
  (根据旋转后的成份矩阵,取F1为E11、E12、E13、E41的综合得分,F2为E31的综合得分,F3为E21的综合得分)
  根据公式(1)和(2)可分别计算中国十大城市群97个主要城市2011年高等教育水平综合得分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综合得分,并根据综合水平得分得到城市综合排名。
  本文受到NO:CX2016123,武汉工程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基金项目资助。Supported by Graduate I nnovat i ve Fund of WuhanInstitute of TeohnoIogy。
  作者简介:
  罗贵君,男,四川宜宾人,武汉工程大学法商学院高等教育学2016级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高等教育。
  乔正鹏,男,江苏人,武汉工程大学法商学院马克思主义经济学2016级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严亚洲,男,湖北人,武汉工程大学法商学院马克思主义经济学2016级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作者单位:武汉工程大学法商学院)

相关热词搜索:区域经济 高等教育 评价指标 协调 影响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