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等教育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

发布时间:2019-08-10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摘要:行为习惯是影响性格形成的核心因素,行为积累形成习惯,习惯的具体表现影响性格的建立,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基石。大学生的行为习惯仍有很大的可塑性和提升空间,因此高等教育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十分必要。
  关键词:行为习惯;价值自觉能力;养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近来,高等教育在提高国民素质、确保科研基础和推进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高等教育在执行过程中,更侧重培养高级专业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大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培养近些年才逐渐成为社会成员和专家学者们较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儿童学吉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也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 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由此可见,习惯对人的一生是至关重要的[1]。高等教育为大学生进入社会提供了一个衔接平台,不仅为其提供专业知识的培训,更重要的是培养身心健康的高素质人才。
  我国的高考教育体制,使多数孩子的行为习惯高度服务于高考。当学生顺利进入大学后,很多人出现懈怠散漫的表现。因此,大学教育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建立和不良习惯的纠正显得尤为重要。
  一、从意识上引导
  大学生的价值自觉能力[2]已经初具完善,其中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指导学生从周围环境获取有用的信息,通过推理能力和判断能力做出思维响应。因此,从意思上引导学生认可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对习惯的培养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可以利用专业课教学的有利契机,坚持在每次课结束前,抽出五到十五分钟,与学生互动交流。交流的内容尽量投其所好选择合适的话题,例如当前热门话题、自己及周围人和事、一段视频节目等,其中心内容应以习惯的重要性为主。可以采取轻松愉快的聊天形式,尽量避免了学生对说教式教育的抵触。通过这种形式长期反复的灌输潜移默化的植入“建立良好的习惯是非常必要的”这种意识。思想上的认同才能有效的影响抗御能力和应用能力,有利于提升价值自觉能力中的内化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从行为上引导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无论是建立新的良好的行为习惯,还是纠正不良习惯,都要在具体实践中经过反复地锤炼才能养成。这种长期的训练和培养过程,是通过被教育者切身的体验和反复的实践去完成的,又被称为养成教育[3]。因此,教师可以借助授专业课程作为训练习惯的平台,采取具体的引导措施:
  1、重复刺激、反复练习
  布置作业并及时反映学生完成情况,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将“今日事今日毕”的习惯根植于心,更多的是一种单纯重复性行为的训练。例如每节课必布置作业,规定无论作业多少,下一次上课必须交;每节课反馈上一次作业收交及完成情况,并以压力较小的方式(如唱歌、跳舞等)惩罚未交作业的学生,既不会引来学生反感也达到惩戒的作用。这种多次重复刺激的教学方法将逐渐形成稳固的条件反射,即习惯的建立。
  2、以身作则
  教师处事风格严重影响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过程是互动的过程,学生并非被动接受教师传达的信息,言传身教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起主动性。学生会不自觉的仿效教师的一言一行,因此教师的言行对规范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至关重要。所以,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按照规定严格执行,例如布置、批改和及时反馈作业情况,并进行奖惩。教师能够做到言必行行必果,会更利于养成教育的具体实施。
  3、制定考评标准
  制定评价标准确保良好习惯的养成。在每学期开始,明确教学目的和要求,使教学规范化和具体化。对平时成绩、期中评定和期末考试的要求明确说明;尤其在实验教学中[4],细分量化标准。严格执行考评标准,以提高养成教育的真实性和存在感,确保养成教育过程有始有终。
  4、监督反馈
  由于教育具有反复性和长效性,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朝夕间形成。新习惯的养成仅重复执行相同的行为动作是远不够的,教师需要耐心观察并及时反馈学生执行结果,做出评价和及时引导学生自我反省。通过反馈,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激发其上进心及时改正。反馈方式要注意奖惩相宜,尽量发掘学生的闪光点,提升学生被肯定的成就感和认同感。监督反馈和“对症下药”,这样可以避免半途而废,促进事态往良性方向发展。
  5、耐心引导
  学习过程本就是从无知到有知逐渐发展的一个缓慢过程,而且兼有反复性和迟滞性。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可见,学习既包括知识的积累更有习惯的养成和品德的建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建立的良好习惯或纠正错误的习惯,都需要教师给予学生耐心引导。
  当前大学生普遍缺乏坚韧的意志品质,做事往往知难而退、虎头蛇尾。因此,在习惯养成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对学生和老师都需要讲究持之以恒。老师必须要做到不嫌麻烦,心平气和的反复教导。习惯建立或纠正初期,教师和学生都将面临巨大的阻力和困难,教师必须坚定信心并耐心引导学生。习惯一经建立,教学则会水到渠成,教师和学生均会受益良多。
  综上所述,面对已具备诸多习惯的大学生,高等教育肩負着培养学生主观能动的建立良好行为习惯和纠正不良习惯的重要责任,以便让学生尽快的融入社会并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如何培养良好的习惯》编写组.如何培养良好的习惯[M].中国出版集团,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9.1(第1版).
  [2] 王国银.自发和价值自觉[J].学术论坛,2005,12.
  [3] 贾克水,李天怀.浅谈加强高校养成教育工作的必要性[J].山西财经学院学报,1996.
  [4] 李淑华.改变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J]. 金工研究,2000,(3):35.

相关热词搜索:高等教育 浅谈 行为习惯 培养 学生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