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生之我谈

发布时间:2019-08-09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教育学生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反复的、不断改变教育方法的过程。它应与时俱进。教育方法的对与错,也要因人而异,与环境相符。今天这种教育方法是对的,但明天也许会无效。教育学生要依学生性格而定,因环境、时间、家庭、年龄诸多因素而定,进行适时教育。故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知这种职业的神圣。所以我们应知:
  一、了解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
  可以说,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只不过没有找到教育他的切入点、方法而已,也就是说,我们还不了解学生。因此,作为一名班主任接班后,应先从侧面调查每一个学生,摸清那些特殊学生、特殊家长、贫困生、身体状况、家庭成员等,为你今后的教育打下基础。(建议学校建立特殊学生流动档案,档案包括你对于该生的了解及你对于该生是如何教育的,让下一级班主任及老师从侧面及时有所了解,避免走弯路。)然后在你今后与学生的交流交往中,增强对他们的了解。请记住,早了解了学生,就相当于打仗早占据了制高点,早受益。同时,召开家长会,了解家长,取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为你今后的教育夯实基础。再者,要逐步建立加深师生感情。(学校也应为师生多创造交流的机会,多举办一些活动,在比赛中加深感情,增强集体观念。) 你的体贴、关怀本身就是教育。融融的师生情,会让学生不想犯错、不愿犯错,同时即使他犯了错,你教育他时,他也会积极愿意接受,主动承认错误,而不想伤害你、不想伤害这份感情。对于你的严厉批评,即使有些过分,他也不会反感,而是从内心感激你。
  二、教育方法的综合应用。
  了解学生后,对于他今后出现的问题,教师首先要摆正心态,用一种包容的态度去看待它。他毕竟还是个孩子,不管他犯什么样的错误,我们应平静的去看待问题。在你的眼里他就是病人,而你就是医生,你不是在医治他的肉体,而是灵魂。对于不同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教育学生时,要“望、闻、问、切”,根据学生即时反应,而随时更换合适药方,不可错过时机。有时你的一个表情,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你的一言,你的无语,都会教育到学生。多年之后,他都记忆犹新,从内心里感激你的教育之恩。同时教育方法也要有度,适可而止。对于同一学生出现的屡次错误,教育的方法也不应机械,不可一成不变。
  应注意的是:“玉不琢不成器”的道理,你懂不如让学生懂。应让他们明白你的用心良苦。同时我们“琢玉”的目的在于教育好孩子,若达不到教育的目的,“琢玉”又有什么用!而你在“琢玉”的过程中若是伤害了他的自尊,侵犯了他的权利,让他在心中筑起你的心理防线,或使他一蹶不振,其实你是在“毁玉”。故不同的“玉”必须用不同的方法去“琢”。所以我们还要当“伯乐”,善于发现他的优点,利用他的优点去克制他的缺点,让其不愿犯错,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三、重过程教育,轻结果管教。
  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应及时教育,早采取措施,及早处理,不能给学生留下后遗症,错过教育的机会。而对于已酿成的错误,更应冷静去处理,多从自身找原因,一定避免气头上的拳打脚踢。不管怎样,教育的尾声都应落脚在为学生好上,每次最后都应给予及时恰当的开导,避免节外生枝,为你的教育划上圆满的句号。对于由于自己的工作“失误”(即使不再强调,学生也能明是非的事情)而造成的学生错误,教师应及早的包揽全部错误,而不能有一点的抱怨学生。此时你的挨批会更好的教育学生,你的大度会让他更亲近你,把你当作“自己人”。
  总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教育方式,在特定的大环境里发挥着相应的特色。以上是我当教师的一点体验,决无抄袭,不希望你有所鉴,但期求你有所启,从而达到我抛砖引玉之目的。

相关热词搜索:我谈 学生 教育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