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师合授”:对文科研究生课程教学的一种探索
发布时间:2019-08-08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摘要:“多师合授”是根据形势的发展要求在实践中对文科研究生授课方式的一种探索,即多名教师共同为研究生讲授一门课程,其中每人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与研究领域分别教授不同章节。它既是研究生开阔学术视野、博采众家所长的有效手段,又是改进传统导师选择制度、达致师生最佳匹配的重要途径。针对这一探索创新中出现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以“主讲教师”制为核心的系列完善对策。
关键词:多师合授;研究生;教学
课程教学是实现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基本保证,其效果如何将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高低。“多师合授”就是对研究生课程教学进行的一种有益探索与尝试。“多师合授”,即多名教师共同为研究生讲授一门课程,其中每人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与研究领域分别教授不同章节。它是我们根据形势的发展要求在实践中对文科研究生授课方式进行的一种探索。近年来,随着研究生专业、招生数量、导师人数的较大规模增长,研究生培养管理中的一系列问题也开始显现。其中有两个问题困扰我们已久,一是关于课程学习。研究生导师一般都由教授、副教授担任,多在某一具体专业领域专长,具有自己独到的学术风格与人格魅力,而研究生专业课程开设有限,并不能保证所有导师都能为研究生开设课程。课程完毕,学生更多的时间是要“一对一”的跟从自己的导师进行紧张的毕业论文工作,难以领受众多导师的学术熏陶与谆谆教诲。对学生来说,这是一种遗憾,而通过对学生的调查了解,也反映出了这一问题。二是关于导师选择制度。借鉴其他学校经验,我们一开始采取的是学生入学即经由“双向选择”方式确立导师,但经过后来的实践检验,发现这种方式存在较大问题。由于缺乏了解,导师与学生之间难以达到最佳匹配,对学生的培养不利,对导师的指导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经过长期的思考与探索,我们推行了“多师合授”这一授课方式,可望以此来解决上述问题。
一、“多师合授”式教学的积极意义
尽管这一授课方式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但作为一种全新的探索,已经初步显示出了它的积极意义。主要如下:
(一)“多师合授”式教学是研究生开阔学术视野、博采众家所长的有效手段
具有一定的学术素养、具备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目标。学术素养从何而来,学术水平如何提升?一条有效的途径就是在广泛吸收、博取众家所长的基础上逐渐提高,并最终形成自己独有的学术风格。先“博”而后始有“专”,没有前者的积淀,后者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术。尤其是研究生学习期间,基本还处于学术上的“博采、提高”阶段。“博采”的途径有多条,可以是参加学术讲座、出席学术会议、阅读学术论著等等,但课程教学也可以成为其中一种有效方式,且具有其独特的优势。课程教学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质量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任课教师水平。研究生授课教师往往是一些高水平的学者、教授,在某一具体领域专长,具体到课程中可能是某些教材的某些章节。在此情势下,发挥教师研究特长,将自己的专长传授给学生,就需要整合教师资源,“多师合授”。学生则籍以博采众长,开阔视野,融会多种学术观点和思想风格,不断提升学术水平与科研能力,最终形成自己独到的学术风格和创新品质。
(二)“多师合授”式教学是改进传统导师选择制度、达致师生最佳匹配的重要途径
传统的导师选择制度,一般是在学生甫一入学,即由学校指定。这种指定性配置的弊端在于导师、学生之间的了解不够,导师的研究方向、学术思想、行为风格可能与学生的专长、兴趣不相匹配,为后来的研究生培养工作带来一定困难。也有的导师选择是在入学前,即通过招生简章、学校网站等将导师的学术背景、研究方向等资料公开,学生据以在报考时即确立自己的选择。但这种选择方式,只是一种单向度的选择。学生由于个人学识、学术经验等方面的局限,可能会仅凭自己的个人偏好就做出一种情绪化的选择。单向性的选择是不完善的,尤其是缺乏导师这一向度。因为研究生导师一般都是在某一领域的专家、学者,具有较为丰富的学术经验,对于将要从事本领域研究的人员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知识储备、学术基础等要求较为明晰,他们的选择意见应该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此外,还有一种较为常见的导师选择方法是在学生入学不久,即进行导师、学生之间的“双向选择”。这种方法在形式上固然臻于完美,本质内涵却无根本改善提升。因为学生入学不久,仅凭几节课程和几次集体活动而与导师间彼此留下一点模糊印象,其间并无多少实质性的了解,在此背景下的“双向选择”自然难脱形式主义之嫌,似乎还不如指定的方式来的简洁、高效。
对于上述传统导师选择制度的弊端,可用“多师合授”的方式化解之。达致师生在一定程度上的、主要是在学术背景上的相互了解的有效途径之一是通过互动式的专业课程学习,但研究生的专业课程本来就少,依赖传统的单人授课方式,一个学期下来,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仅能接触到有限的几名导师,等待第二学期的课程学习扩大接触既不现实也不可能。鉴于研究生导师在学生的成长、成才中的重要作用,在此情况下,在研究生学习的第一学期,通过一门或几门课程的“多师合授”,尽量让每一名本专业的导师都有通过专业课程教学而与学生接触的机会,据以达成彼此的了解,至学期末再通过“双向选择”的方式达到最佳的匹配,将是一种导师选择的较好方式。
二、“多师合授”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一种尚处于探索之中的教学创新,“多师合授”这一授课方式在实践中也不可避免的遇到了一些问题,主要如下:
(一)课程考核较为分散
不同于本科生的书面答卷。研究生阶段学习的考核方式以撰写课程论文为主,且一般论题自定。尽管多名教师的具体讲授内容不同,却都是同一门课程的范畴之内。在其范围之内,应该都是学生开展研究、撰写课程论文的许可内容。易言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分别就不同教师的主讲内容,从中选择论题开展研究和撰写课程论文。如此一来,必然造成学生课程考核选题的分散。而基于通常考虑,相应教师主讲范畴的考核论题自然以该教师评改较为合理,因其主讲内容一般也系其专业研究特长领域,作为没有标准答案的课程论文评阅自然由其进行更具权威性和可信度。这样,学生的课程论文就要分别交由不同教师进行评阅。而由于学生个人完成作业进度的不统一,更由于教师自身工作安排的不同和工作效率的不一,最终评阅结果出来的时间不同,导致零散交作业给教学管理部门的现象。更有甚者,一旦其中某个环节不到位,就易造成作业丢失的后果。而且,还有另外两个由“多师合授”式教学带来的问题也需要考虑,一是考核标准不统一。除去学术水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