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符合物理学科特点的物理教育学体系
发布时间:2019-08-07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乔际平先生生前是首都师范大学物理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是中国物理学科教学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乔际平先生自“文革”结束后,三十年如一日致力于物理教育研究工作,尤其是建构了符合物理学科特点的物理教育学体系。《物理教育学》、《物理学科教育学》、《物理教育心理学》等著作集中体现了乔际平先生的教育思想。据笔者考证,乔际平先生和续佩君教授合著的《物理教育学》一书是我国最早的以物理教育学为书名的专著。
乔际平先生系统考查了我国物理教学研究的历程,尤其是在对高等师范院校物理系的必修课程《物理教材教法》的历史考查之后,认为“文革”结束以来,高师院校物理教学法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有了很大的发展。具体表现为“建立起一支稳定的、有一定规模的教师队伍;编出了多层次、多风格的物理教学法教材;活跃了物理教学研究活动,成立了物理教学研究会(现称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开设了多种配合物理教学法课程的选修课,拓宽了教学法课程的发展基础;进行了物理教学法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这些方面丰富了物理教学法的研究成果,积累了学术力量,使建构新的学科体系成为可能。
在物理教学法的发展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物理教学法着重研究的是物理教学中的具体方法,回答了教学过程“是什么”的问题。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后,往往对物理教学中的不少问题知其然但并不知其所以然。这就需要将物理教学法上升到教学论层面,对物理教学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作出“为什么”的回答,揭示出物理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基本特点。但其研究范畴仍然是物理教学本身。后来,随着研究者对课程论的重视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开展,研究者又将物理教学论整合为物理课程与教学论,而物理课程论部分大多是为新课程改革做注脚。也就是说,物理课程与教学论,对物理教育过程中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和发挥物理学科特有的教育价值等方面研究不够。
所以,物理教育学是物理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乔际平先生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认识到建构物理教育学的重要性,他在详细讨论了物理教学法和物理教学论的学科定位和研究范畴之后,尤其是对物理教学法和物理教学论不足之处反思的基础上,深刻指出,“它的研究对象是整个物理教育过程。即在物理学科范围内研究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的素质,研究全面体现物理学科功能和规律的任务”。因此,建立物理教育学是“物理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教育科学发展的客观需要,突出师范特点办好高师院校的需要”。时至今日,这些论述已成为物理教育研究者的共识,正如廖伯琴教授所言,“物理教育学区别于物理教学论、物理教材教法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它始终从培养人的高度来审视、解决物理教育中的问题”。
乔际平先生带领首师大物理系中教法教研室的老师积极探索将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的基本规律和物理学科紧密地、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特色鲜明的物理教育学科体系。他们认为,物理学科教育学科应该加强对师范生三个方面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物理教育的理论水平,落实学生物理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的实际教学技能”。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下,逐步开设了8门系列课程,形成了独特的物理教育学科体系。以乔际平先生为首的“物理教育系列课程建设”项目获1993年国家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至于物理学科教育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观点,在乔际平等人编著的《物理教育学》(1992年)和《物理学科教育学》(2000年)两书之中。前者依据普通教育学的基本架构,结合物理学科特点,讨论了物理教育学的基本理论、物理教育过程与方法、物理教育主体,尤其是讨论了物理学科教学如何促进学生在德育、智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获得全面发展。后者分9个章节从素质教育概述、物理教育的目的与目标、物理教育的内容与教材、物理教育过程与方法、物理教育中的媒体、物理教育中的学生、物理教育中的教师、物理教育测量与评价、物理教育的研究与发展具体建构了物理学科教育学的基本内容。其主要理论创新有:
第一,详细研究了物理学科教育在培养人的问题上应该发挥的功能。乔际平先生系统讨论了这个问题,乔际平先生从素质教育的基本观点出发,依据物理的科学性、教育的社会性与教育对象的全面发展三种因素相互的综合关系,提出了物理教育的基本目的。具体分为三个方面:“物理教育要为社会输送符合社会需要的物理人才,物理教育要提高我国人民的文化素质和思维素质,物理教育要让学生在德育、智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四个方面获得全面发展”。他认为,中学物理课程应该“培养学生初步的自然观,初步认识自然界发展的基本规律,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趣与行为”。可见,乔际平先生非常注重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对物理学科在知识技能、科学方法、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有深刻的认识。
第二,拓展物理教育的内容,尤为重视物理学方法和物理学思维等方面的内容。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物理教学大纲》对学生物理学习能力培养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主要有物理观察能力、物理实验能力、物理逻辑思维能力和物理创造思维能力等。乔际平先生在建构物理学科教育学时,详细考查并提出了物理学思维能力的主要内容,建构了物理思维能力的基本结构。具体分为物理等效思维(作用等效思维、过程等效思维、效应等效思维、表述等效思维),物理类比思维(简单共存类比、因果类比、对称类比、协变类比、综合类比),物理逻辑思维(物理分析与综合思维方法、物理比较与分类思维方法、物理归纳与演绎思维方法),物理演绎思维(简单判断推理、符合判断推理、数理逻辑。在具体论述这些物理学思维时,借鉴了逻辑学的相关理论,遗憾的是,缺乏具体的物理学科内容的案例支撑。
第三,揭示学生物理学科学习的基本规律。物理教学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这是物理教育研究者的共识。但长期以来,人们对物理教育学之基础的物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停留在直接借鉴心理学理论的水平,对物理学科教育的特殊心理问题研究较少。乔际平先生认识到要提升物理学科教育的理论水平,必须开展基于物理学科的教育心理研究。他和邢红军教授的《物理教育心理学》是这一研究的成果。在这本书中,具体讨论了物理学习心理的基本理论,物理感知,物理概念、规律学习的心理,掌握科学方法的心理基础以及物理学习能力培养,还讨论了中学生物理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和个性差异与群体差异等。本书的基本理论建立在皮亚杰认知心理学思想的基础之上,将认知发展理论和图式理论引入物理学科教学心理,具有开拓意义。这些研究具有奠基作用,为推动学科发展起了较大的作用。
我认为,作为最早探索和建构物理教育学体系的物理教育专家之一,乔际平先生的思想明显地具有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气息,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上述体系不可避免地借助了普通教育学的基本结构,个别内容的论述有物理学+教育学的痕迹,对于物理教育的特性,研究不够深入。再如,一个学科确立的标志是有自己的研究范式,有独特的研究方法。公允地讲,截止目前,物理教育领域也并未有明确清晰的研究范式,还需要物理教育研究者的不懈努力。乔际平先生的探索和努力为我们提出了一个值得研究和亟待拓展的问题,为物理教育学的学科建设指明了方向。笔者认为,物理教育学应该包括物理教育论、物理学习论、物理课程论、物理教学论、物理教师论和物理教育评价论等6个部分。当然也不应该是这些分支部分的“大杂烩”,而是力求从更高的高度统领物理教育的方方面面,以期实现物理教育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
其实,从目前已有研究成果可以看出,真正意义上的物理学科教育学仍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从理论层面,缺乏对已有研究成果的系统梳理,尤其是中我国教育学人对本国物理学科教学的理性思考的整理和研究不够。物理课程与教学论的理论基础还不够完善,未能完全体现物理学科教学的特殊性。从实践层面,一线教师对物理学科教育的目的、任务、方法和意义的思考,尽管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缺乏高质量地整合,并未走出应试教育和功利价值取向的窠臼。
我想,理想的物理教育学应该结合教育学、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哲学等学科,突出物理学科特点,深入研究物理教育教学的基本特点、基本规律、基本方法,从更高的层次上厘定物理教育价值,分析物理教育问题,发现物理教育规律,解释物理教育现象和指导物理教育实践,并拥有自己的研究范式。
(作者单位:宁夏银川市第九中学)
责任编辑 李 淳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