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考试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探析
发布时间:2019-08-07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考试是大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评价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高校的考试制度基本上是高中考试制度的延续,其导向功能制约了创新人才的培养。深化大学考试改革,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个体才能和潜能的发挥,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加拿大里墨斯基大学考试经验与借鉴
加拿大里墨斯基大学实行弹性学分制,课程考试成绩由平时作业、测验、阶段考试、小课题或小论文以及期终考试成绩组成。该大学非常重视平时成绩,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50%~70%,还重视平时的训练,平时的测验也很多,一个单元或章节结束后都要考试,所以在学期结束前往往要考10多次,对于一些高年级的专业课程,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几篇小论文,还要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完成小课题,在这些训练中,教师既要求学生掌握课本基本概念,又要求学生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还培养他们相互协作、集体研究的能力。通过这么多的平时训练,有了这么多的平时成绩,期终考试成绩自然不必占太大的分量。
该校注重实效,以开卷考试为主要形式。像“高等数学”和“英语”这样的课程可以带相应的字典。该校一位教学主任说:考试的内容学生不可能在课本上直接找到,他们是考学生对该课程的综合分析和应用能力,强调的是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英语”课程考试,他们不会考词汇,而是考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学生需要用英语思考和写作。
考核严格,学分货真价实。该校执行“宽进严出”政策 。一般来说,对于每个课时学生需要2.5小时~3小时去准备,由于平时有多次考试测验,所以学生需要经常复习,如果某个阶段考试不理想,授课教师会找学生谈话,督促学生花大力气去学习;学生还需要接受小组讨论的训练,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课题,要求说明自己在其中做了什么工作,而最后的考试则是全面检测学生对该门课程的了解及掌握程度,所以学生自始至终都不能掉以轻心。如果学生不能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也不能补考,必须重修,一般重修的次数越多成绩越低。如果学生没有通过某一门基础课,那么该生不能选修后续课程。
另外,该校非常强调诚信教育,目的是让学生获得真才实学。他们的学生没有作弊现象,一旦发现作弊,则开除学籍。
我国大学考试改革探索
国内考试的方式相对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全面性,考试改革势在必行。
1.转换考试目的
转换考试目的是进行考试方式改革的基础和前提,正确的考试目的是改革的指导方向。改变考试管理者、教师和学生的考试目的,从单纯地为了毕业证、学位证、转向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为目标。在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空有一纸文凭而没有实际能力的毕业生不管在什么领域都很难立足。学生自身要认识到大学期间应该充分利用考试的机会,对自己所学的知识和能力进行检验,只有端正了考试目的,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人才,避免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
2.加强过程监督,实行全面考核
加强教学和考试过程的监督,引入形式多样的全程性考核,对学生的考核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达到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考核。在全程考核中,将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平时考核主要包括平时作业、随堂测试、专题报告、阶段性测验、课程论文等多种形式。随堂测试可由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施,可安排一两道题目进行小测验,也可由教师提问或将题目写在卡片上,采用由学生随机抽取的方式随堂回答。课程论文一般由教师根据所学内容提交题目由学生自选,学生通过查阅有关文献资料,按规定时间内完成。通过课程论文的写作,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课堂知识和教学内容,拓宽知识面,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是促进学生提高分析、表达和应用能力的有效手段。全程性考核促使学生抓紧平时的时间学习,有利于教师及时诊断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改革考试方式
大学课程学习一般要求学生掌握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二是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目前的许多考试中,一般只注重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测试,对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检测涉及较少,而评价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往往被忽视,因而考试的方式较单一,闭卷笔试和死记硬背的东西太多,题型以有标准答案的客观题为主,综合分析题偏少甚至没有。课程考试内容与方式应根据课程性质,设计灵活多样的考试方法,如采用闭卷、半开卷、开卷、论文、口试、实际操作、调查报告、读书笔记等多种形式相结合;或者学生以“出试卷”为考试内容,即每名学生自己设计出一套试题,并给出相应的标准答案,这样学生把自己放在老师的位置来体会出试卷的感受,学生必须对课程讲述的重点、难点有一个清晰的轮廓,在出题与解答期间,学生需阅读大量材料,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出题过程实际上是科学研究过程,是一种运用知识、理解知识、创造知识的过程,也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这样才能使得学生全面发展。
4.加强对试卷的反馈功能
要想使考试真正发挥教与学的相互促进作用,考试结束后,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答卷情况,发现并总结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优缺点和不足,总结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灵活应用知识情况以及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情况,对考试内容及情况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并进行全面总结,让学生提出该门课程的授课与考核的建议与意见,这样才能教与学互促互进。
5.制定激发学生进行创新活动的激励机制,走出读死书怪圈
把学生平时的各种创新活动与创新成果纳入考试的成绩中,并把它作为激励学生进行各种创新活动的举措。考试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业、能力、素质进行检测与考核的手段,它既可以是确定的、正式的、规范的,也可以是非确定的、非正式的、非规范的。两种考核方式结合往往更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业、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真实水平。对于那些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种创新竞赛并获得奖励的学生,都应该肯定并奖励,与获得成果有关的课程,既可以给予加分,也可以免除其正式考试,以获得的成果确定一个较好的分数。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走出死读书、读死书的怪圈,积极投入创新学习和创新活动中去。
6.建设考试改革“课程群”
考试改革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不是一两个人就能实现的,所以高校应建立考试改革“课程群”,扩大研究人员范围;同时,院系要大力支持教师和教学管理者从事考试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建立考试改革激励机制,包括考试改革的课题立项、推荐发表考试改革论文、推广考试改革成果等,从必修课、选修课、实践课,全面开展考试方面的研究与改革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考试改革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成败,考试改革应与课程改革同时进行,既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又要科学分析,考试改革不只是表现在形式上的改革,更要注重取得实质性的功效。我们应从国情出发,探索一条以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能力为前提,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的的考试考核体系,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打下牢固的基础。
(作者单位:北方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责任编辑:张 雯]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