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响日记
发布时间:2017-01-27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绝响日记篇一:“虞初体”小说集的绝响——《虞初近志》
“虞初体”小说集的绝响——《虞初
近志》
黄湘金?
(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97)
Yuchu Jinzhi: the last book of “YuChu”
type novel collection
HUANG Xiang-jin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Nanjing,210097)
摘 要:《虞初近志》是胡寄尘编的一部文言小说集。在编选过程中,综合了多方面的因素。作为“虞初体”小说集的绝响,它既继承了这种体裁的某些传统,又有了新变,富于时代特征。
关键词:虞初近志 内容 编选原则 蜕变
Abstract: YuChu Jinzhi,which was compiled by hujichen,is a classical Chinese novel collection.In the cource of compiling,it symthesized a variety of factors from different aspects. As the last book of “YuChu” type novel collection,It inherited some tradition of former texts ,and had creation of its own characteristic,meanwhile,it imbued with charactersitics of the time. Key words:YuChu jinzhi; contain; compiling principle; evolution
“虞初”本是人名,最早见于《史记·孝武本纪》:“是岁,西伐大宛。蝗大起。丁夫人、洛阳虞初等以方祠诅匈奴、大宛焉。”《史记·封禅书》、《汉书·郊祀志》也有一模一样的话。《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小说家著录“《虞初周说》九百四十三篇”。班固自注云:“河南人,武帝时以方士侍郎号黄车使者。”可见虞初为洛阳人,乃方士之流的人物。汉武帝时颇重方术,虞初也得以延入宫中,敷说前朝故事。以致张衡在《西京赋》中说:“小说九百,本自虞初。”也因为此,虞初变为小说的代名词。随着小说体裁的演变,“虞初”的含义也在慢慢地发生变化。
正德、嘉祐年间出版的《虞初志》,和当时许多小说集一样,不著编者。出版后大受欢
[1]迎,广为翻刻,万历年间吴兴凌性德翻刻本题曰:“石公袁宏道参评,赤水屠隆点阅。”袁、?? 作者简介:黄湘金(1981- ),男,湖南隆回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近代文学。
屠是当时有名的士大夫,可见《虞初志》的读者也涵括了上层文人。它主要是一部梁朝到唐
朝的志怪小说与传奇文学的总集,每篇均不题作者。不久后清初张潮又编《虞初新志》,所
选大致是当时作家所写人物传记,只有三篇作者未署名。另记动物如义猴、孝犬,还有地理
(南怀仁《七奇图说》)、景物(《中泠泉记》)方面的描述。体例上也有变化,张潮在每篇末
都以“张山来曰”加评点,或抒发感慨,或叙与传记相关的逸事。《虞初新志》的发行量很
[2]大,“几于家有其书”。激励着更多的后来者,续编不断。清代较有名的还有郑醒愚的《虞
初续志》,其编选原则和体例大体依《虞初新志》,如《新志》篇末录余怀长篇笔记《板桥杂
记》,《续志》则选珠泉居士《续板桥杂记》。但《续志》所选较《新志》纯正,除书末选《秦
淮闻见录外》,都是传记。篇末大部分有评语,但评点者不只郑醒愚一人,如“彭躬庵曰”、
“陆士云曰”、“汪琬曰”、“侯方域曰”、“归庄曰”、“退士曰”等多人,都为当时知名文人。
王夔强父子辑《虞初支志》自清光绪、宣统开始,历时十五六年,至民国时始出“甲篇”,
较《新志》、《续志》又有较大变化。第一,“每题下注所采书目,或文集,或诗集,或笔记,
皆列之题下”;第二,篇末“附己作笔札三则,本非文词,聊博笑粲”;第三,“究古近类似
之事附篇后,??以考异同而极情事之变,??荟名人之佚闻,??荟世人所欲晓之事”;
第四,“多辑不甚著称之别集,及钞本、未传刻之集,其有诗词集中之序,可采者亦收之,
[3]并录其诗词”。可见搜罗范围较前书广且杂。《支志》后又有姜泣群编的《虞初广志》和胡
寄尘辑的《虞初近志》。《广志》1914年光华编辑社铅印出版,“采明季迄今数百年来名家纪
[4]载”,“编辑体例,一如《新志》、《续志》”,但文后无评点。
“虞初体”小说集,除了上述有名六种外,还有明汤显祖《续虞初志》、明邓乔林《广
虞初志》、清黄承增《广虞初新志》等。纵观各选本,可以看出,虽然自《虞初志》以来,
编选原则和体例屡有新变,但它的内涵还是较为固定的。即它是一种古典文言短篇小说,以
辑录情文并茂的传记名篇为主。
《虞初近志》编者为胡寄尘。胡寄尘(1886-1938),安徽泾县人,原名有忭,字季仁。
后改名怀琛,字寄尘,以与其兄名“韫玉”、字“朴安”相对。他曾与柳亚子义结金兰,并
于1912年加入南社,被柳亚子亲密地称为“狷寄尘”。一生辗转于上海各大学和报社、出版
社之间,以教书、卖文为生,有著述多种。据其子胡道静《先君寄尘著述目》统计,他编、
[5]著的各类文集、诗集、小说集、教材共有153种,郑逸梅《南社丛谈》则录171种。
据笔者所见,《虞初近志》至少有三个版本:第一版两卷收23篇文章,由宣统二年庚戌
十二月(1911年1月)上海旧学社刻印,上海千倾堂、著易堂发行,版权页有“卷三以下
续出”字样。书中“皇、后、上、孝钦”等称谓前空格,表尊重,由此可见旧时代的痕迹。
篇者署“泾川农夫”,卷首有胡朴安序及篇者自序。例言中称“先辑如干卷,后当陆续编辑”,
这是胡寄尘篇“虞初体”小说集的最初尝试。第二版上海广益书局1913年8月初版,共收
六卷69篇文章,铅印,并有新式标点。无胡朴安序,自序略同于庚戌本,但改正了一点小
错误:前本称张潮为“张来山”,后本为“张山来”。例言与前版多了出了一条:“前清末世
以至民国开国之初,革命志士传记多不胜收,是有专书,此编一概不采。”因此,出现在第
一版中的两篇秋瑾传记都未收入第二版。书末有后记,叙此书缘由。该书出版后,很受欢迎,
1923年8月重印至第八次,至1932年9月又有第三版,仍由上海广益书局出版发行,共12
卷收文121篇,分两册印行。同年11月,大达图书供应社也出版了《虞初近志》,版式、纸
型与广益版一模一样,同样分为两册,只有插图不同而已。书前自序与二版同。凡例删“前
清末世以至民国开国之初,革命志士传记多不胜收,是有专书,此编一概不采”一条,其他
均同。书末无后记。
1932年出版的《虞初近志》,共十二卷,收作者74人,作品121篇,其中有7篇文章作
者“阙名”。胡寄尘家乡泾县有古安吴渡,因此署“安吴胡寄尘编订”,由时希圣标点。和以
往“虞初志”一样,全书主要为人物传记,细加分析,有以下内容:
一、对传统儒家美德的呼唤。这主要体现在诸多下层人物的传记中,有艺人、乞丐、仆
人、吏卒、幕客、商人、妓女、孝子孝女、烈女节妇等。忠孝节义都是编者称许的品格,这
类作品的篇幅占全书一半以上。身处租界,物欲横流,世风败坏,“黑幕”迭出,这些都让
[6]胡寄尘痛心疾首。“社会上的生活,简直是和奴隶娼妓差不多。”“礼失而求诸野”,编辑此
书,便寓有拯救世风的努力。“匹夫匹妇,坚苦卓绝,积其独行,往往足以变易一世之风俗。”
(《李凤林传》)《罗孝子之事略》中,“孝子晚年,屏落世事,专为养父为急,恒于父前作娇
呢。父年高,亦忘孝子之岁,以为尚三十许也。尝曰:‘吾子三十矣,未娶奈何?’呜呼!
孝子之志事,可谓苦矣。乃前父而死,不觉其养;吾闻其死时,喃喃呼其父也。”在作者笔
下,这种场景超越了普通的儒教和伦理观念,是人间至情的自然流露,有巨大的感染力。
这些作品中,当然不乏封建思想,如三从四德、贞节观,但也不能一概否定。至少,它
①们体现了当时人们朴素的好恶观念和民间价值评判标准。作者们常在文中发表自己的议论,
对传主们由衷的赞美,以反衬出某些士大夫品格的低劣。如“晚近人心日下,求一稍近古道
者,良不易得观。不得之士大夫,而得之仆隶下人,其亦礼失而求诸野之间欤?”(《书王仆》)
“然则生其地者,士大夫宜何如耶?呜呼!彼两烈妇者,岂尝学问哉?”(《二烈妇合传》)
就是在今天,急公好义、公而忘私等品格仍有奉行的必要。
在这些编者大力提倡的传统美德中,我们也依然可以发现新思想的火花。《路娟传》中,
路娟乃宦门之女,与表哥惠官书信传情、纸订终身,但惠官父却为其另聘女子,路娟遂饮恨
而亡。作者以“异史氏曰:男女之爱,人所同也,君子不责焉。传曰:‘发乎情,止乎礼义’,
盖谓娟耶?我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岂惠官耶?”本来儒家女教主张“内言不出,外
言不入”,惠官另娶他人乃奉父亲之命,路娟只是咎由自取。可是“异史氏”在此提倡婚姻
自由,并将批判的锋芒指向男权社会。陈三立的《书晏孝子》对林纾曾大力赞赏的剖肝救母
的行为提出了质疑:“一口腹之故,一指使之间,皆杀其子之具而有馀地也。”并认为这是一
种愚昧的行为:“王泽竭,教化衰,俗流失,蚩蚩之氓,谓之何哉?”较之旧的“孝”伦理,
陈三立显得更为人性化。
二、对革命先行者的尊敬。《虞初近志》有十一篇革命者的传记,在全书中显得格外显
眼。传主有戊戌六君子、邹容、秋瑾、尹锐子(即尹锐志)。与此前的各种“虞初体”小说
集相比,这些是全新的内容。国难当头,他们为国奋斗的行为比传统的忠孝节义更具有时代
性,也更为急需。特别秋瑾和尹锐子都是女性,她们从闺房走向革命,比起男性来更加艰难,
更需要勇气。因此,她们更容易激起人们的尊敬和义愤。作者对传主都很熟悉,如梁启超之
于视死如归的戊戌六君子。徐自华是秋瑾生前的好友,章炳麟与邹容同因《苏报》案而入狱。
因此笔下的革命者显得分外真实感人,还原出他们的本来面目:或以豪侠自命的女子,如秋
瑾;或文弱书生,如邹容。将他们的传记公之于众,无疑会激起更多的后来者,同时也扩大
了《虞初近志》的影响。
三、对文人学者的追忆。《虞初近志》共收各类文人传记25篇,传主大多是名家,如八
指头陀、李伯元、戴东原、我佛山人、黄公度、杨守敬、娑婆生、苏曼殊等,但也有小人物;
既有卖文为生的小说家,也有“桐城馀响”;既有伟男子,也有才女;既收为他人撰写的传
记,也有文人的夫子自道(林纾《冷红生传》、易顺鼎《哭庵传》);既有当下的文人,也有
雍正、乾隆年间的学者,各具风采。笔者认为,这是全书最有意义的部分,它为我们保存了
不同时代中各色文人的命运,不无史实的价值。生逢乱世,文人们大多命运多舛,身后萧条。
惺惺惜惺惺,作者在撰写这些传记时也投入了较多的感情,而自己写的传记则不无解嘲的戏
虐成分。如易顺鼎作《哭庵传》:“哭庵??无一日不哭,誓以哭终其身,死而后已,自号曰
哭庵。” ① 2004年8月15日,南京大学举办“中国古代文学文献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卞孝萱教授在其论文
《利用<卞氏族谱>解读<黄侃日记>》的陈述过程中,对黄侃“九姊”黄静仪守节二十三年的事迹深为敬佩。
集中有梁启超写的一篇《记江西康女士》,康女士幼孤,为一传教士带至美国接受教育,入墨尔斯根(密西根)大学,成绩优异,毕业典礼上,“彼校教习,若他校之教习,其地之有司,若他国之有司,睹此异稟,则皆肃然而起,违位而鞠躬焉以为礼”,颇受礼遇。此康女士名康爱德,1896年学成归国,在南昌创办女幼医院,可谓中国最早走出国门的女学者。
四、对遗闻轶事的好奇。猎奇是虞初体小说的共同特点,《新志》多“可喜可愕可歌可
[7][8]泣之事”,“其事荒诞不经”;《续志》“光怪陆离,足以凿方心,开灵牖,弥觉引人入胜”。
[9]寄尘初编《近志》,“多可喜可愕可歌可泣之事,洵足为张、郑二书续俟”。最后定本中,
此类作品也为数不少。传主中有侠客、盗贼、隐士、义犬、连体婴儿(《刘氏两童记》),甚至还有异国贤妃(《意大利国贤妃传》)、中国在海外的“殖民伟人”(《中国殖民八大伟人传》)。既有传统内容,也有时代新义,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读者的猎奇心理。同时也不忘“寓教于乐”,《记霍元甲逸事》、《纪大刀王五事》,提倡爱国和革命;梁启超的《记东侠》,则是借日本侠客来激扬国内民气。
除了人物传记外,《虞初近志》还收有七篇游记和一篇考查记(《二百十二古墓考查记》),篇幅较传记长,而且可读性差,在全书中显得不怎么协调。胡寄尘把它们辑入此书,自言是
[10]“依《新志》收《南游记》之例”,但查阅通行的《虞初新志》,其中并无《南游记》,则
应是别有原因。读这些游记,亦可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的爱国热情和忧患意识,如:“守土之责,官吏弗任,搢绅先生,未尝问津,其形势不列于版图,其名称不详于志乘,弃岛间田,宁可数计。”(《鸭蛋岛游记》)“且因之重有感焉:吾国人当炎夏之际,褦襶汗喘于市井之间,国有胜境,不知辟而游之,乃为他人捷足先登,反宾为主,彼今日之蜃楼海市,即吾昨日之断井颓垣也!又岂一北戴河为然哉?”(《北戴河游记》)以及作者的愤慨:“壁有方觚,只存蛎屑者,云昔皆嵌宝石翠玉成画,亦赠丘八先生作花酒矣。”(《记胡雪岩故宅》)
思想内容有新有旧,但胡寄尘都比较重视所选作品的文学性。人物传记情节曲折、刻划细致、形象鲜明。如《甘疯子传》写两人搏斗:“疯子出其不意,腾足踢其胸,僧颠,略一喘息,乃解其囊,复贾勇而登。立未定,疯子又飞足蹴之,僧以手力格,僧颠而疯子亦仆。有顷,疯子起,僧亦抖搂跃上,疯子俟其甫登,竭力踹之,僧两手握其足,二人遂俱坠崖下。”读来如临其境。《书义佣陆庆事》写陆庆断指救主:“径伸一指,而以一手取斫柴斧斧之,一击,斧忽腾跃而上;时夜钯照窗户,阴风肃然,吹双烛欲灭。再斧,骨碎有声,三斧,左手中指落矣。”撼人心魄,感染力极大。游记描写则生动传神,明丽如画,以保持其可读性。如吕碧城《北戴河游记》海边观浴:“浴者散于海面,而女子较多,散蜷发,攘皓腕,奋其轻躯,与海水相激战。波涛涌至,尽灭其顶,涛退始得复现,浪花多处,簇拥芙蓉,仿佛浴神化身千百,作水国之嬉游也。”
纵览全书各篇,可以看书胡寄尘所选都是作者有代表性的作品。由梁启超写戊戌六君子、国人在海外的殖民伟人,激励国人以他们为榜样,“以兴新法,何事不举?以救危局,何难不济?以厉士气,何气不扬”?实乃其革命家本色。而由林纾、王闿运写孝子列女,国学大家胡朴安作《张积中传》,吕碧城写游记,都名至而实归。
《虞初近志》是“虞初体”小说集的绝响,较前诸志,内容有继承也有创新。而编选体例和原则,其革新的程度更高。最大的变化,是胡寄尘收入了许多非小说体裁的作品。“所
[11]辑文集为多,间及笔记。”这与他的小说观念有直接联系。“‘小’就是不重要的意思,‘说’
字在那时候和‘悦’字是不分的”,因此,“凡是一切不重要、不庄重、供人娱乐、给人消遣
[12]的话称为小说。”《虞初新志》收入了一些与传统文言小说相异的作品,胡寄尘认为张潮
是“把它从文集的范围里,夺了回来,还复它本来的面目。这确是创见”。“破除成见,独敢
[13]为此,他的见解,确可算高人一筹了。”此外,他还认为归有光的一些作品可以当小说读:
[14]“谁知归有光的古文,虽名为古文,实是极有价值的小说啊!”因此,在他看来,小说最
重要的特点不在于是否虚构,而只要有一定的情节或细节就可以了。轮到他自己编《虞初近志》,便将这一特点发扬光大,除了收入游记和记游诗外,还有很多真人真事,如梁启超的戊戌六君传,最初便是以《戊戌政变记》的总标题发表在《清议报》上的,是史而非小说。这类作品占的比重较大,“虞初近志”作为书的标题有点名不副实。
另一个新的特点,集里出现了女作者,这也是此前各志从未有过的。全书共收徐自华、朱苏华、吕碧城、张默君、杨令茀五位女性的六篇文章。我们可以将此视为编者制造的卖点,但更体现了社会的潮流和时代的进步。
从某种程度说,虞初各志是文学商品化的产物,因为有利可图,所以才能不断涌现出此类小说集。读者的喜好是最终的决定因素。由于编者的努力,它们出版后大多受到欢迎,“其
[15]书靡不纸贵洛阳、名重鸡林”。因而编者在编选和最后出版、修订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
各种因素,迎合读者的品味。《虞初近志》完成于商品经济非常发达的上海,对市场因素的把握也比此前各志更为敏感。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注重名人效应。《虞初志》
[16]不题作者姓名,《虞初新志》“入选者尽多素不相知,将来授梓者,何必尽皆旧识”,胡寄
[17]尘则明确提出该书是“搜辑近数十年来名人之文”。《虞初近志》的作者队伍,几乎涵盖
了当时社会各层的名人,如梁启超、俞樾、易顺鼎、吕碧城、于右任、唐文治、李岳瑞、袁克文、陈三立、柳亚子、张謇、于右任、胡朴安、钱基博、吴汝伦、薛福成、章炳麟??。这就不难理解为何《北戴河游记》、《二百十二古墓考查记》、《峨眉纪游》这样的游记文字也能入选。编者不主张“因人废言”,但也不妨“因人贵言”。其次,更加注重入选作品的时效性。比较前后三个版本的《虞初近志》可以看出,出现在一、二版而未进入三版的篇目,基本是年代较久远之作,而新收大都是富有时代气息的作品。而且,根据笔者有限的查阅,《虞初近志》第三版中至少有43篇曾在报刊上发表过。(见附表一)因而保证了重大事件能得到相对及时的反映,引起读者的关注。而张潮编《虞初新志》时,仅靠作者邮寄作品给他,两者之间差异是很大的。
还值得注意,《虞初近志》中出现了许多南社成员的作品,据我统计,共入选22名社员的26篇作品。(见附表二)柳亚子一人三篇。胡寄尘曾于1914年编《南社》第八集,至1932年《虞初近志》第三版发行时,南社成员已风流云散。1910年出第一版时,在两卷23篇作品中,仅有南社成员黄质的《四巧工传》一篇。因此,胡寄尘1934年建议柳亚子编《南社点将录》、1932年编辑《虞初近志》,都不无纪念意义。
总之,胡寄尘在编《虞初近志》的过程中,综合了多种因素,采取灵活多变的方针:既沿袭了“虞初体”小说集的传统,也考虑到自身的立场;关注读者的趣味和市场因素,同时也兼及周围的人际关系。因而编成的《虞初近志》与此前的作品集有了较大变化。
1932年11月,大达图书供应社第一次印刷十二卷本《虞初近志》,到1934年5月,已共印刷四次。这样看来,胡寄尘的一片苦心并没有白费。但此后,它似乎被人们遗忘。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白话文的统治地位已经完成确立,《虞初近志》和其他文言小说一样,被毫不犹豫地扫进历史的垃圾堆。直到“新时期”,它才得以被重新发现。
胡寄尘曾说:“小说虽被中国人所目为小道,但是好小说一定有它的背影。或是过去的
[18]史事,或是现代的状况,或是高深的哲理,都是背影。”《虞初近志》也是背影,从它亦
旧亦新的面孔里,我们看到了一个时代的蜕变。
附:表一:
绝响日记篇二:优秀作文赏析
2013年上海市高考作文题
生活中,大家往往努力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但世界上似乎还有更重要的事。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人们对此的思考不尽相同。请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更重要的事
从小,父母和亲戚们都非常关心我的学业、成绩。当我因名列前茅而得到一份份父母赠送的小礼物时,当我因成绩好而被老师和同学称赞时,我一度认为,学习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事。
然而,直到半年前我才发现……
那天傍晚我的心情低落,满脑子都是被划了一道道叉叉的试卷。那鲜艳的红色否定了我的努力,让我从被人羡慕的天堂跌落到了深渊谷底。
回到家,母亲在客厅布菜,父亲笑着摸着我的头,叫我赶紧入座吃饭。我沉默地拿出这次的成绩单递给他们,忐忑地等待着责骂的到来。犹记得小学二年级时,我特别喜欢看动画片,作业也不做。等到期末成绩出来后,母亲拿起鸡毛杆子就往我身上招呼,疼得我眼泪直掉。自此之后,我发奋学习,就是为了躲避这种疼痛。没想到这次很可能又要往事重演了。
“傻盯着面前的菜看什么,吃呀!”母亲的声音传了过来。我的手有些发软,对疼痛的恐惧让我浑身提不起劲。
“这是怎么了?他爸,赶紧的……”
醒来后我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医院特有的消毒药水味道钻入我的
鼻孔,我不自禁地打了个喷嚏。
“你终于醒了,真是快吓死妈妈了——来,喝口水,肯定渴了吧。”妈妈端着一杯温水温柔地照顾着我,爸爸也请假做了我最爱吃的红烧排骨。这种温情的生活我似乎总觉得离我的世界特别遥远——妈妈不是应该痛骂我这次成绩的下降吗?爸爸不是应该站在妈妈那边,沉默地不帮我吗?
“告诉妈妈,到底发生什么事了?医生说你受了刺激。”面对着妈妈严肃的表情,我的眼泪终于忍不住流了下来。
“这次我成绩下滑了,没考好……”
“就为这?”爸爸听了后皱紧了眉头。
“……你们不打我吗?”我心虚地把心里话问了出来。
“成成都是大人了,我们怎么会打你。”妈妈不解地看着我。
“可是,小时候你们打得可狠了。那会我成绩一下降你们就骂我,成绩好就送我东西。还有同学们也是,我成绩好的时候就说我聪明,这次成绩出来却理都不理我……”我破罐子破摔,决心把自己的委屈都哭出来。
“阿成,你怎么会这么想呢?你看,胡老师听到你的话眼睛都红了。我们不理你,是怕你敏感,觉得我们在笑话你。你别生气啊。”我吃惊地看着同桌的到来。他的身后是班主任胡老师。
“成成,小时候打你是怕你学坏,现在你长大了,我们从来都是以你为傲的。学习固然重要,但我们更看重的是你快不快乐……”感受着他们的关怀,我眼泪又掉了下来:其实,我知道在我的潜
意识里,别人能够爱我、关心我是比学习更重要的事。
点评:作者通过自己的日常小事,阐明了“别人能够爱我、关心我是比学习更重要的事”这个观点。全文并无华丽的辞藻,大量的质朴的语言描写将父母,班主任对自己的爱和关心表现得淋漓尽致。虽说这篇考场作文不会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但平淡之中见真情,浓浓的爱贯通其中,让人感同身受。
2013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题
一群人来到光线暗淡、人迹罕至的洞穴里探险,洞穴里很神秘,他们就点了几只蜡烛,发现里面竟然有一群色彩斑斓的蝴蝶,他们欣赏了一会儿,不想惊动打扰蝴蝶就离开了。几天后,他们回到原地,想看看蝴蝶在不在,却发现蝴蝶已经栖居到更深更黑的地方去了。他们在想,是不是几只蜡烛的光亮影响了蝴蝶的生活习惯呢?
寻
有这样一段故事,说几个人在一个山洞中发现了许多大蝴蝶,即使他们小心翼翼,生怕惊扰了它们,却还是因为几支蜡烛坏了事。这事,肯定没有发生在某些智慧的中国人眼前。
要是碰上他们,简单了去了:叫上一票人,把那些大扑腾蛾子全泡进福尔马林,一百年这颜色都不会掉﹔再给它粘回墙上,?,那叫一个壮观。啥?不像活的?简单,装俩风机,吹扑腾起来不就完事了麽!
洞外边搞上个售票点,再打上几个广告:“××山蝴蝶洞”。这一年,光卖盒饭就得有好几百万的赚头了吧?
遇上个有心的老板,直接造成个“蝶界”或者“蝴蝶主题公园”,也不是什麽难事。
我当然没有在说笑,这码事在咱们周围并非少见。
“××故居”,已然遍布全国。某市更以保护文化遗产为由,将杜甫
的故居拆掉,又在郊外重建了。这杜甫的故居是真是假暂且不论,但怎麽总让人觉得跟做标本似的,还能叫“故居”吗?
不知哪位仁兄说过,“美丽的东西总是脆弱的”,再怎麽保护总会有消失的一天。
罗马人明显比咱们看得开,那些古时的遗迹,就在城内:柱子倒了,没有人去扶﹔杂草丛生,也没有人清理。
国内去的游客,纷纷觉得罗马政府不重视全人类的遗产。而在罗马人看来,这些遗迹本身就不应该过多干预,它所见证的是时代也是岁月,过多的干预只会加速它的死亡。
对比罗马政府的举措,再想想我们的“维修性拆除”,是不是过於做作了?
无论精神文化还是物质文化,都如同一只只美丽的蝴蝶,我们越是想要“保护”她们,她们就越会远离。
如今她们已经被驱赶到了山洞的深处,难道我们还应当燃起一大把蜡烛,再去寻找?
啊啊,还是让她们融化在历史里,静静地美下去吧……
点评:作者语言风趣幽默,但不乏讽刺意味。将当下的社会现状融入到文中,可以体现出作者善于发现社会趋势,运用合理的想象,唤起人们对现在过度“金钱之上”的不良风气的反省。
绝响日记篇三:三模作文例文
三模作文
素材:
1.魏晋时“竹林七贤”之一嵇康因坚持清高的个性,不与贵族合作,而死于屠刀之下,耿直不屈的脖颈中喷涌的鲜血化作了一条华贵美丽的“豹尾”,鞭打在一个腐朽王朝的脊背上,在那黯淡的夜空中留下了震天动地的绝响。
2.李清照的《乌江》诗说:“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3、近日,随着一部叫《换妻》的长篇小说在网络的风靡,换妻这个来自西方、挑战人伦底线和婚烟价值的话题,迅速在网上讨论起来,广受关注??人性中总有一些高贵的东西需要坚守,有些约束不宜轻易逾越,就像:爱是不能忘记的。这句讽喻不良世风的流行语:“小富换房子,中富换车子,大富换妻”就是绝妙的讽刺。
4、最近,温家宝总理在北京师范大学(微博)对全体师生讲了这样的话:必须抵御社会上的各种诱惑,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线。
5、105岁的南京寿星钱道康,当被某保健品厂商邀请去做广告并承诺给予高额酬金时这样回答:“我不去。我从来没吃过保健品,不能说假话骗人。”
【例文1】
不越界,守底线
每个人都要有一个做人的标准,而这个标准便是你的底线。但如今,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坚守底线。著名学者易中天曾在《当下中国最缺什么》一文中写道:你问当下中国最缺什么,
我看最缺底线。因此,我们更应该做到不超越界限,坚守底线。
现实生活中,越界的现象早已司空见惯了。像众所周知的毒奶粉、地沟油、塑化剂等一系列事件,不都是人们没有坚守做人的标准,逾越了自身的底线的恶劣行径?所以才有白岩松的感概:“这个时代怎么了?都拿一个人的底线当优点。一件食品很好,不是因为好吃,而是因为没有添加剂。”
然而,为何当今社会上会有如此多越界、不坚守底线的现象呢?归根结底还是道德的缺失,良心的泯灭。正如那些毒奶粉的生产者,难道他们不知道会导致他人生命受危害吗?不,他知道。但他仍这样做,是因为良心早已被金钱所蒙蔽了。也正如最近我们经常议论的一个人?——薄熙来一样。作为一名官员,应保持公正廉明的形象,为人民服务,捍卫人民的利益。但他却抵制不住金钱的诱惑,越过了底线。在他任职期间多次收受贿赂,利用职权帮助亲属安排优越的职位,并在法国购买价值一千多万元的豪宅。对此,我们可想而知的是在面对各种名利诱惑时,多少人会把持不住而逾越了底线。
面对逾越底线的种种现象,我们应该采取行动。于是便有了林丹去拍公益片,通过短片告诉我们“人生不是赛场,没有重来。因此,人生不能越界,底线必须坚守。”对底线的坚守,早在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就给我们做出了示范。因捍卫真理,坚守一名学者的底线,苏格拉底被判死刑,但即使是面对死亡的威胁,苏格拉底也毫不退缩。他的学生、友人都劝他离开,他也毅然拒绝,仅仅为了捍卫真理、坚守底线。所以,面对底线,我们理应坚守,因为那是我们做人的根本。
学者崔卫平曾说过:“你所在的地方,便是你的中国,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怎么样,中国便怎样。”因此,要想社会风气变好,便要从自身做起:做一个有良心、有道德的人,坚守做人的最基本底线,向社会传播正能量。
微点评:最大的优点,结构清晰,层次合理。先提出中心,再列举越界的种种现象,再分析逾越底线的原因,再提出怎么办,最后总结,提出呼吁。对于现在还不会谋篇布局的同学而言,值得借鉴学习。最大的缺点,语言不够精炼,有点生硬,文采不足。
【例文2】
坚守底线,尽显人性本色
底线,是足球、篮球、羽毛球等运动场地两端的界线。在比赛中,运动员只有坚守底线才能展现其高超的球技;同样,人的一生只有坚守人性的底线,方可尽显其英雄的本色。坚守底线,坚守善良。
“人之初,性本善。”拥有一颗善良、纯真的心,是我们做人的底线。
“摘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在千钧一发之际,29岁的张米亚老师用生命诠释了这句歌词,用血肉之躯为学生们守住了生命之门,唱响了善良的乐章,感动了你我,感动了中国,感动了世界!而我们的“范跑跑”老师呢?却抛弃了身后的学生,抛弃了善良,抛弃了做人的底线,选择了“独善其身”!我们可以说,“范跑跑”老师是幸运的,因为他苟且活了下来;但他又是不幸的,因为没有善良的躯壳,失去底线的人生,与行尸走肉又有何区别呢?坚守底线,坚守诚信。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以诚信为本,诚信待人,诚信做事,应该是我们人性的底线。“尾生与女子有约,女子三日不至,遇大水,尾生抱柱而死。”尾生为的是什么?还不是一个诚信。诚信是做人的底线,既然许下了诺言,既然做好了约定,即使失去了生命也要去践约。翻开中华文明史,为了要守住诚信这条底线而用生命去践约的例子又何止尾生一个。正因为有了“一诺千金”的豪情,才有了易水悲壮之歌,诚信,中国侠客永恒的旋律;正因为有了“海誓山盟”的执著,才有了化蝶共舞之美,诚信,中国情人缠绵的绝唱;正因为有了“为天地立命,为百姓谋福”的诺言,才弹奏了一曲清官之歌,诚信,中国文人不朽的篇章。而假设一个人失去了诚信呢?那么,最后终将会和放羊的小孩一样,羊成了恶狼的腹中物,徒留自己一个人哭泣,无人问津!
坚守底线,坚守忠贞。
“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诸葛亮的话告诉我们,忠诚坚贞应该是我们做人处世的底线。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夫子一声长叹,纵身汩罗江,以死明志,以身殉国;“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岳飞从小背上刻下“精忠报国”的理想,调兵遣将,势如破竹,不受利诱,屡遭诬陷,屈死于风波亭上;“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朱自清一身傲骨,虽忍受饥饿的煎熬,却维护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尊严。屈原、岳飞、朱自清等人因为忠贞祖国,早已流芳百世,载入史册。而像秦桧这样折节叛国的无耻小人和像刘阿斗那样胸无大志,屈膝投降的懦弱之辈呢?他们也早已遭世人唾骂,遗臭万年!善良,感动你我;诚信,奏响壮歌;忠贞,书写尊严。
坚守底线,尽显人性本色。(1000字)
【简评】这篇是一篇亮点纷呈的议论文。
文章章法严谨,集“凤头猪肚豹尾”于一体。
文章从运动场上的底线入题,引出人性的底线,提出中心论点,自然、简洁而优美。酷似“风头”。
接着从三个方面阐释:坚守底线,坚守善良;坚守底线,坚守诚信;坚守底线,坚守忠
贞。并将每个分论点置于段首,构成整齐的排比句,论证时或正反对比,或排比举例,或旁征博引,文章说理深入透彻。文章取例角度多样,厚古但不薄今,重名人但不轻视凡人,文人、侠客、武将纷纷登场,材料翔实,内容充实。俨然“猪肚”。
文章结尾正向归纳,呼应开篇,收束全文,干净利落,语言简洁有力。活像“豹尾”。文章结构通体明亮,文章语言文采飞扬,加上文章立意集中深刻,使得本文亮点纷呈,引人眼球。(高星云)
【例文3】
坚守人生的底线
底线是什么?是一个立身的根本,是人生的航灯,是道德的基石,是应当用一生捍卫的壁垒。坚守底线,唯此人生才不会于迷茫中失去一切,渐行渐远。
红灯绿酒的社会,繁华如梦的生活,酒醉金迷的场景,渐渐地,我们是否失去了什么?在人生的道路上失去底线,便如同悬崖边的骑士失去了手中的缰绳,只能对着无尽的深渊滑落。
坚守底线,因为这是我们与深渊的最后一道壁垒。唯有依靠着这堵墙壁,面对外界汹涌的波涛,才不会无助,才能在心中“修篱种菊”,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卡列宁在官场中沉迷声色,忘却了底线,最终失去了一切。薄熙来忘却了自己的底线,一代高官也只能沦为阶下之囚。底线是属于自己的生命线,失去底线,自然也难逃惩罚的降临。
人生或许有许多抉择,但唯有坚持属于自己的底线,才能找到自己向往的路。十二月党人,一个向往自由的集体,当男人们的佩剑划开了自由的天空,他们的妻子们,如同踏过彼德堡地上的雪一般,踏过了沙皇特许改嫁的渝令。在自由的底线面前,贵族是必要的吗?在一代权臣钟会面前,嵇康仍旧打铁不止,如同在断头台上弹奏广陵散时一样,从容淡定。在自己坚守的信仰面前,名利是必要的吗?正是这份坚守令他们选择了自己的路,直行而下,决不迷茫。
无论外界如何,底线是永不能放弃的,即使因此失去其他的一切。坚守底线是孔孟高呼的“舍生取义”,是荀彧大喝“为臣者当秉忠贞之志,守谦退之节”的坚强不屈,是岳飞虽然“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却仍不放弃的执念,是秋瑾视死如归的豪情。范仲淹居草野而系天下,先忧后乐,高风亮节;海瑞官居二品家无余财,清廉寡欲,铁面无私。正是坚守自己的底线方(来自:WWw.zHaoqT.net 蒲公 英文 摘:绝响日记)能不改其志,也话会失去很多,但与失去底线相比,都是微不足道的。
底线,作为抉择的方向,作为人生的基石,作为梦想的源泉,无论何时,无论原因,都不能放弃。坚守人生的底线,那曾是你“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守护,那是你用以安身立命的基石,那是你在人生之海上开扩的罗盘,是你的信仰,是你的心!所以,无论如何,请坚守它吧。
【得分】53
【简评】
对于应试的作文题,我们常说:“审题决定生死,立意决定高下。”这篇应试作文之所以能得 53分,首先肯定的是审题准,立意正,语言也还晓畅,能紧扣“底线与人生、与梦想的关系”这个观点来论证,重点谈“坚守底线”的重要性。
这篇作文还有这样几个亮点:
1.标题是中心论点句。做为应试作文,在审题准,立意正的基础上,所拟的题目最好一要表明论点,二要凸显关键词。“坚守心中的底线”这一拟题就做到了这两点;但可惜文采不够,个性魅力不足;
2.开头简洁明快。开头用一个设问句和三个排比句(排喻)做答来论证底线是什么和坚守底线的意义,虽有老套之嫌,但除了“是人生的航灯”不搭之外,另三个还算贴切,
姑且算作加分的开头;但“唯此人生才不会于迷茫中失去一切,渐行渐远”有些突兀,不明白“迷茫”是哪种状态,与什么“渐行渐远”;
3.说理较全面,有古有今,有中有外,有例有言,有正有反;没有人云亦云。但“坚守底线是孔孟高呼的‘舍生取义’,是荀彧大喝‘为臣者当秉忠贞之志,守谦退之节’的坚强不屈,是岳飞虽然‘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却仍不放弃的执念,是秋瑾视死如归的豪情。范仲淹居草野而系天下,先忧后乐,高风亮节;海瑞官居二品家无余财,清廉寡欲,铁面无私”,这些彪炳史册的光辉,皆因“坚守底线”所致?“高山仰止”还来不及啊!这里就彰显出这个作文题的一个困局:这些名垂青史的风云人物,他们的“底线”和当下基本的“公序良俗”是一回事吗?
4、结尾“底线,作为抉择的方向,作为人生的基石,作为梦想的源泉,无论何时,无论原因,都不能放弃。”除了“作为抉择的方向”很奇怪之外,观点集中鲜明,又照应了题目和开头,可谓一举两得。
【例文4】
中国人失掉底线了吗
曾经,鲁迅紧锁眉头质问着中国人:“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引起了中国人对自己的底线的审视。如今,我也满怀愤懑地问一句:中国人失掉底线了吗?
著名学者易中天曾说道:“你问当下中国缺什么,我看最缺底线,这很可怕。”底线是什么?底线是每个人做人的最基本,他反映了中国人民的自身素质与文明道德的素质,它是每个人在生存并未未来奋斗的准则,中国人失掉底线了吗?这真的很可怕。
一个国家的兴衰是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是民族凝聚力的体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每个人的力量团结起来才是最大的。而如今,我们中国却徘徊在失掉底线的边缘。一位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