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日记

发布时间:2017-01-24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回归日记篇一:工作日志-

1

2

3

4

5

回归日记篇二:随感日志

篇一:心情随笔日志

心情随笔日志

篇一:从容走过

这么久,这么久,几乎冰封了自己。尤其是这两天,我一直站在另一种角度审视自己,让自己的言行更加循规蹈矩,哪怕自己犯只是一点点的错误。

这些年,无论在怎样的情况下一直都倔强着,直到前天,所有的倔强与脆弱在一瞬间瓦解。泪水无声地滑落,没有反驳,不再解释。二十岁的放纵任性让我付出了生命中沉重的代价,而近几年的工作、感情与生活将曾经那个年青轻狂的女孩儿磨练成一个贤淑的女人,也许,我作的还不够好,但我仍然努力着,从未停止过自己的追求!

曾经以为已经很少有人能够再让我掉眼泪,可当泪水在夜里悄然潸下时,我才知道我依然很在乎。好几次有一股想反驳的冲动,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也许潜意识当中,一切依然在困扰着自己吧,那是连自己都难以察觉的角落里的真实反应,在一定的周期中或沉默、或爆发,只是会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吧!

有时候太苛求完美,明明知道世界上根本不可能有完美的事情,却依然压抑不住内心的渴望。想想人生是如此匆匆的流逝,总是有一份怅然,甚至是一份凄凉的感觉,人其实真的是很渺小很渺小的,渺小得如一粒微尘,自己无法真正地把握更无力去改变不了什么,很多事情其实不能往深处想,否则远离了快乐不说,自己还要深纠其中难以自拔。难得糊涂也许是人生的另一种至高境界吧!

凌晨两点,老公刚加完班打来电话,每每听到这么晚他为工作还没有休息时,心疼的感觉已远远胜过之前心里所有的责备与委屈,当得知我还未睡时,他要坐计程车赶回来,我怕他跑得太辛苦而拒绝了。当在电话里他告诉我是一个好女人、好老婆后,我终于欣然地睡去,因为我已经知道该怎么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了。

看着那些为自己未来拼命寻找捷径的女孩们,是世界变了还是我老得跟不上现代人的思想了?奔驰宝马是每个人的梦想,可以满足每一个女人的虚荣,可世上的男人不是傻瓜,所以这个世界受骗的女人多了,受伤的女人也多了!我不再年青,不再光鲜靓丽,我只是一个平凡得放不出任何光彩的女人,但我从不会拿所谓的筹码去博得一个男人的回归,从而获得更美好的生活。也许这样显得很傻气,并不会被人说成高尚,可我具有独立的人格与完整的尊严,我活得很坦然。我不会再为爱情放低自己,更不会因为权势而卑微自己!

“别把头低,别把泪滴??叶子黄的时候,你该记起绿”汪国真的语言虽然浅显,但一样鼓舞人心。日子就这样静静地流淌,思索着、感悟着生活带来的笑与痛,心静如水地>倾听着音乐,在自己心仪的文字中心情遨游,笑看庭前花开花落,从容走过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人生的境界。

篇二:留一份清纯给自己

每天的闲暇时间,都基本用来游弋在各种各样的文字里,唯美的,抒情的,古韵的,励志的,情感的,感悟的,一篇篇文章在眼前划过,欣赏,感动,感叹,感激,不同的心情也随着不同的文章起起伏伏,沉淀于心的,是文字里散发出的那种难以忘怀的书香和品质,文字于心,有时候真的没有距离。

有一段时间,特别迷恋那种很唯美的古韵文字,还特意在空间里收藏了一些。读着那些优美的诗句,恍若看到那风度翩翩的蓝衫书生摇着青扇飘然而至;幽怨痴情的素衣女子在朦胧的月夜里独自抚着古琴,等待梦中的情人来赴一场风华绝代的誓约。赞叹之余,不由对作者产生深深的好奇,是什么样的人,才能写出这样唯美的文字,又是什么样的情,让人读起来感同身受,潸然泪下?或许,这就是文字能够深入到人心的原因吧。

也曾尝试着去写一些古韵的美文,可每次都是写一两段就再也写不下去,一是因为能力有限,根本就写不出那个意境,二是没那么多唯美的词句,反而弄得脑子里一片乱,理不出头绪来,

只好停笔搁置在一旁。所以,至今也没有写出过那样一篇文章。看来,龙即是龙,凤即使凤,我这种小云雀,还是比较适宜在田野里生活。

一直喜欢看《华豫之门》,那是一个鉴宝节目,各处的藏宝人把自己的藏品拿去节目组,一是鉴别真伪,二是看宝物的价值。那些登上珍宝台的藏品,固然令人羡慕,不但收藏者自己庆幸高兴,也赢得大家的喝彩。但每次鉴宝,也总有一些玩家因收藏赝品而失望而回,不但损失了自己的钱财,还破坏了对宝物钟爱的那一份心情。嗟叹之余,也为自己没那种雅兴而庆幸,身外之物,何必又看的那么重呢。

话说回来,在文学界,那种所谓的赝品又何其少也,有时候读一些文章,总有一种很熟悉的感觉,好像那样的文字,已经读了很多遍。其实,大家写作,雷同之处在所难免,但如果是刻意模仿或者抄袭,反而觉得俗不可耐。就像一幅名画,它之所以名贵,不但是因为画家本人水平高超,更是因为它是原创,独一无二,每一幅名画都有成千上万的仿品出现,有的甚至可以以假乱真,但再好的仿品也逃不过一个假字,又何必为了那点区区的虚荣而丧失了自己的本真。

读书有时候就像赏花一样,有些人钟爱那种大富大贵的牡丹;有些人喜欢热情奔放的玫瑰;有些人喜欢洁白芬芳的百合,也有些人喜欢清新典雅的玉兰,我只能属于后者。我既无牡丹那样雍容华贵的气质,也没有玫瑰那样娇媚动人的情怀。其实,我也没有百合那样的超凡脱俗,玉兰那样温婉典雅,我更愿意做旷野里的一朵野花,静静地挺立在风中,不怨不争,不羡不恨,不为装点春色而彰显自己,不为被人冷落忽视而卑微自己。做自己喜欢的事,走自己喜欢的路,就好。

我其实更喜欢诗歌,闲暇之余,涂涂抹抹,也写下不少,虽然没几首像样的,可每一行,每一字,都是我用心去写的。都说文如其人,你若用心去品读,每一篇文章里,都能看到作者的影子。那些灵性而聪慧的女子,写出来的文字一定是优美清爽,那种淡淡的墨香,飘散在字里行间,仿佛一个温婉的女子,在向你展开一幅舒心的画卷。而一个成熟而睿智的男子的文章,则向你剖析人生的一点一滴,生动的语言,透彻的道理,详细的解读,淳淳的引导,都让你觉得茅塞顿开,受益匪浅。

读书,要选择适合自己和自己喜欢的来读,虽不能让你立刻有多大收益,但至少丰

盈了内心,充实了精神。写文,就按照自己能够驾驭的方法和方式来写,虽不能让你成名获利,但至少陶冶了情操,锻炼了兴趣。在这繁华而又充满诱惑的尘世,能够守着一份安逸和淡然,不仰慕浮华,不漠视生命,静静地走在自己的心路上,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的人生。

岁月匆匆,时光不再,人活一辈子,开心最重要,在快乐的心境中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无关乎成败,无关乎得失,努力了,珍惜了,就是人生的价值。浮华遍地,诱惑重重,留一份清纯给自己,淡然于心,不刻意,不痴迷,用一颗阳光般的心,去>温暖他人,也温暖自己。自己的人生,自己走;自己的流年,自己写,如此,甚好。

篇三:等一季花开

终于在高考的钟声越来越近的时刻我们面临分别,你说毕业季分手季;你说以痴人的方式看待爱情,你说你是水仙,只有在冬天才能看见你的笑脸,你说你喜欢安静,你说你喜欢五月天的我不愿让你一个人??那时候的午后你经常在夜店课桌上睡觉,安静的像一个童话,你不知道我看着你的睡相感到温馨。

我喜欢你,从清晨到日幕,从开始到现在,我会等你,等你,等很久很久??(不

知道你会不会看到我的这篇日志,如果看到了就算我幸运,如果没有看到我也想告诉你我还是喜欢你)

篇二:感悟日记

真爱的恋情必须经过四个阶段

有位心理学家曾写道,一个成熟称得上真爱的恋情必须经过四个阶段,那就是: 共存反依赖独立共生

之间转换所需的时间不一定,因人而易。

第一个阶段:共存。

这是热恋时期,不论何时何地总希望能腻在一起。

第二个阶段:反依赖。

等情感稳定,一方想多一点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这时另一方就会感到被冷落。第三个阶段:独立。

这是第二个阶段的延续,要求更多独立自主的时间。

第四个阶段:共生。

这时新的相处之道成形,你们已经成为最亲密的人。

你们在一起相互扶持、一起开创属于你们人生。

你们在一起不会互相牵绊,而会互相成长。

他(她)就像是你的亲人。

但是,好多人都通不过第二或第三阶段,选择分手。

其实很多事只要好好沟通就会没事,可是想太多和任性就是无法避免。

世界上遇到唯一的你多么不容易,能不能不要轻言放弃。

你发现了吗?

你们本没有相同之处,外表不相像,性格也是南辕北辙,

但是相爱然后在一起,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你会惊讶你的眼睛竟有点像他的眼睛。

他的微笑竟也有点像你的微笑。

你们走路的步伐变得相似。

你们说话的语气也愈来愈像。

你们爱喝同一杯饮料。

你们的口头禅变得一样。

你们总能猜到对方下一句话是什么。

原来我们会变成我们所爱的人。

你在不知不觉中让他改掉了他爱皱眉的坏习惯。

这个改变,或许连他自己也不曾察觉。

他在不知不觉中让你变得做事不再马马虎虎。

你差点认不出自己。

会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变成对方理想中的人,

这种改变,绝对不是刻意的。

两个人相处时间越久,气质也越相近,

有一天,你惊讶地发现,

这样的你们多么默契。

或许再也遇不到这样的感情。

深深爱着一个人的时候,你原来真的会一点一点失去自己,

回归日记

可是为什么你还会觉得快乐呢。

大概是因为你在失去的同时,也赚了,

你把他的气质和他的微笑都赚回来了。

朋友,你们走到哪个阶段了?

世界上遇到唯一的你多么不容易,能不能不要轻言放弃。

人的人生分几个阶段?各个阶段是有哪些追求呢?

一至七岁: 以自我为中心

七至十四岁: 以同性情谊为重

十四至二十一岁: 性蓬勃发展

二十一至二十八岁: 追逐成功与物质的野心

二十八至三十五岁: 追求舒适与安全

三十五至四十二岁: 传统的拥护者

四十二至四十九岁: 渴望宗教与灵性

五十六至六十三岁: 摆脱社会的羁绊

六十三至七十岁: 回归孩子似的纯真

你得钱用到那去了

一至七岁: 什么不知道,也没有钱

七至十四岁: 有点零用钱,买吃的玩的

十四至二十一岁: 兄弟有意,看重同性关系,有钱兄弟一起花

二十一至二十八岁: 事业的成功,爱情的收获,金钱用到追求上面去了

二十八至三十五岁: 家庭事业稳定,下一代是所有全部 大部分金钱为了孩子 三十五至四十二岁: 娃娃成年,关心从微观到宏观,家庭大事等方面关心支持(包括经济)

四十二至四十九岁: 希望娃娃能在自己身边,享受天伦,所有公明利禄都慢慢淡去(简单平淡的生活,在危难时为娃娃解绝困难)

五十六至六十三岁:世间许多事情都以看淡,人生平淡是真,没有那么多牵绊,简单的希望,娃娃平安幸福就好,自己简单平凡,平安是福。(追求自己年轻时错过的东西,怀旧)

六十三至七十岁: 娃娃都以为人父母,没有什么跟多的牵挂,就是希望多能喝孩子在一起,人到暮年,跟需要亲人在旁。(多为娃娃的事发愁)

注明:以上记录并非完全本人原创,只用作学习交流之用,请尊重版权,不得非法转载,违者必究。

篇三:随笔。日记

2013年2月21日

今早一起来,有点不知所措。本想静下心来好好写写东西,可是还是很浮躁。来龙文有将近一个月了,这个月是怎么过来的,我也不是很清楚。我似乎对眼前的东西都看淡了,所以我不去争取,不去计较,不去想太多,可是到头来别人总会以为我缺了一根筋,不正常。我越来越固执了,越来越任性了,越来越不可理喻了。我变得慵懒,变得堕落,变得什么都无所谓了。不知道还要持续多久。有时我在想,每天就这样的过,是不是就是我想要的生活,也许这样的生活才适合我。可是我想要的呢?到底在哪?我终究是我,还是没改变,依然那样平凡无奇。没有人能真正的懂我,就连自己都不懂自己。最近有些茫然加不知所措。可是我不愿把这些说出来,我宁愿在别人面前展现的是自己最好的一面。不快乐,假装快乐,明明很在意,确假装不在意。有时真的好讨厌自己,这样无赖而又吃力的活着。是不是每个人都曾这样埋怨过自己,都曾这样讨厌过自己。可是到了明天依旧这样活着。

2013年2月25日

也许,人是最高级的动物,但这高级的背后,却掩埋着多少不可见人的东西。我开始对这个世界很鄙视了。也许我不是这个时代的产物。要是人不会思考多好,没心没肺的活着,想必这个世界会很安定吧。岁月尚存,静和安好。若能许的个好人家,那便是一生最大的福气了。常常在想,如若我的另一半出现,将会以什么样的方式登场。会不会是浪漫的,或是突然地,亦或是平淡无奇的。总在憧憬着这些,但又能怎样?最终还不是要面对现实。最终还是要回

到原点。都一大把年纪了,不能在那样小孩子气了,要学会淡定和从容。虽然还是会紧张的不行,但还是要硬着头皮走下去。不能回头的。重拾以前拥有的执着,谁说执着不好,我就要一意孤行到底。妈妈常告诫我,不要那样直肠子,可是怎么也改不了,爸爸说凡事要踏实心细,可是怎么也顾及不到。在我的世界里,终究是没有奇迹的。曾经那么痴心妄想过会有奇迹,可属于我的奇迹却还是没到来。我在想,这个世界还有所谓的奇迹吗?不过是幻想罢了。一个人的世界终究是要孤独的,终究是要慢慢遗忘自己的。到最后就会演成失去原本最真实的自己了。尽管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但又能怎样?你终究还是改变不了这个虚拟的世界。你没有力量去改变。

2013年3月1日

人生就那样长,虽然我不知道最后我会怎样,但在旁人看来我还是好好的。所以没有理由不去品味回想,不去反省思考,不去探寻以后的道路该怎样走。我或许就是人群中匆匆的过客,也许短暂的出现,只为与你或他偶然的相逢,就在那一刹那间,风开始起舞,花瓣开始纷飞,所有的万物便开始定格了。好期盼那种场景,以后要开一个花店,让我的孩子们也沉醉其中。 杨澜告诉女性,要学会爱护自己。即外在的和内在的。虽然我不是很懂,但终究还是会随着岁月的雕琢,慢慢的领会了。一直以来,觉得别人比自己优秀。总是那样没有理由的去羡慕和欣赏,却忽视了自己存在是为了自己。我不再去一味的探寻别人了,也要好好的为自己考虑考虑了,是该为自己整理好心情再出发了。趁着还不算太老,能做的就尽量去做吧。别到头来自己后悔莫及。

全都可以放弃,我的自由。

2013年3月5日

告别曾经的温柔,让一切再重头。忘记曾经的道路,改变一些节奏。不要说难以忘记,如果新的开始,还是有更多的难受,那就主动去承受。今天开会了,没有想到挨批的又是我。虽然没有明说,但我还是很明白的。当时我的脸就红了。我能真切的感受到。觉得自己以前真的太不端正了,总是这样无所谓的过,真的该好好反省自己了。其实我早已长大了,只是还是在欺骗自己,一味的欺骗自己。此时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可是有那个地方能容得下我呢。当一个人再也不去计较的时候,她就无药可救了。所以我要振作起来。不再那样置之不理了。我要学着去争取属于自己的一切,只有靠自己。别人再怎么样,还是会顾及不到我的。我一味的付出,那是我活该。虽然很想找个肩膀依靠依靠,但最终还是选择自己承担,这就是我。总是那样默默承担着。不愿说出口。

春天来了,其实没有理由不快乐的。一直都在寻找真正的快乐,属于心中的那份快乐早已沉淀了。时间久了,就放任自流了。人应该让自己站在一个属于自己的地平线上,找准自己的位置,才是适合自己的。也许你没有能力去改变周围的一切,唯有改变自己内在的和外在的。不要让沉闷的空气掩埋了你的存在,要看重自己。可以疯,可以闹,可以笑,可以哭,可以蛮横,可以无理,甚至可以放纵。但要把握好火候,凡事有一定的度,才会做到有侍无恐。 2013年3月17日

今天,觉得有点小成就感。因为我终于做好了几分教案,昨天晚上一整夜没睡好,心里那个着急啊。人还是要有压力啊,只有这样才会有动力。觉得自己是个骆驼出身的,总是要到逼迫的地步才认真的去做。匆匆,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又在开的时候。但是,谁能告诉我,为什么我们的日子一去不复反呢。是有人偷走了他们吧,又是谁,又藏在何处呢。只是不愿去日子就这么故去了,我不知道这样的日子还会持续多久,多想什么都不知道啊,可是这是不可能的。或许我早已长大了。是我在想只是不愿去承认罢了。总是这么倔强,总是这么一意孤行。不知道这到底是福是祸。有时我在想,假若,有那么一个人,愿意陪着我做任何事情,不管是幼稚的,还是不可理喻的,不管是疯狂的,还是有意义的,都那么义无返顾的陪着我,那么那将是一件快乐的事。

回归日记篇三:通向自我认知的日记体写作

摘要: 阿娜伊斯·宁是二十世纪美国著名女性文学作家和日记作家。她的代表作《阿娜伊斯·宁日记》翔实地记录了她个人成长中的重要事件和阶段。它涉及女性主义、心理分析、小说创作理念、女性化书写等多重主题,尤其凸显通过写作日记获取自我认知、不断成长,并最终追寻到最本真的自我。

关键词: 《阿娜伊斯·宁日记》日记体写作追寻自我成长

阿娜伊斯·宁(anais nin,1903—1977)是二十世纪美国著名女性文学作家、日记小说家、精神分析学家,被誉为现代西方女性文学的创始人之一。

宁生于法国巴黎近郊的一座小城纳伊市,后来加入美国国籍。宁的父亲乔奎因是一位出生在古巴的西班牙作曲家兼钢琴家,母亲具有法国和丹麦血统,是一位女高音歌唱家。在宁11岁时,宁的父亲遗弃了家庭,母亲带着她和两个弟弟前往纽约谋生。1923年,20岁的宁嫁给了银行家雨果·奎勒(hugo guiler)。1924年,她随雨果重回巴黎。在巴黎定居期间,她和雨果资助了几位先锋艺术家。1932年,宁遇见了后来成为她情人的美国著名作家亨利·米勒(hey miller)。1939年二战爆发,宁搬回了纽约,从此她成为格林威治村艺术家群体中的一员。1973年她获得了费城艺术学院颁发的名誉博士学位并于1974年被选为美国国家艺术学会成员。宁于1977年因癌症在洛杉矶去世。

阿娜伊斯·宁一生创作了多部超现实主义风格的先锋派短篇小说,如《冬日技巧》、《火梯》、《玻璃钟下》等。她还写过超现实主义风格的散文诗《乱伦屋》。此外,宁在早期非常推崇d.h.劳伦斯的写作风格,并撰写了《d.h.劳伦斯:非专业研究》一书。但她最重要、最受世人瞩目的作品始终是她的《阿娜伊斯·宁日记》(以下简称《日记》)。《日记》详细记录了宁在1931年到1974年期间的生活,也翔实记录了宁作为一个女性的自我发现之旅。《日记》经宁本人编订削改,前后共出版了七册(从1966年起到1977年她去世期间,共出版了六册;1980年出版了第七册)。

除了她那总共长达三万五千页的日记之外,宁还以作为美国著名作家亨利·米勒的情妇而“享有盛名”。宁在1932—1939年居留巴黎期间和亨利·米勒及其夫人琼·曼斯菲尔德过从甚密。她在《日记》中详尽描述了她和米勒夫妇共同度过的那些日子。1966年,63岁的宁将这段早年生活的日记改编成小说《亨利和琼》并出版,宁也由此即刻成名;更有甚者,有杂志以“性猎手,她教会亨利·米勒如何去爱”的噱头来标榜宁。美国大导演菲利浦·考夫曼在1990年把该小说搬上了大荧幕,拍摄成同名电影《亨利和琼》。因为电影中有许多对宁与亨利·米勒夫妇的情欲描绘,也有多个裸体和情色镜头,许多人由此便认为宁只是一个情色小说作家和性解放主义的女性先驱。

事实上,宁最重要的作品《日记》并不仅仅谈论情色。相反,《日记》极具深度而且包罗万象。《日记》不仅是一部私人传记,而且是一件艺术品:它涉及自我成长、女性主义、心理分析、小说创作理念、女性化书写等多重主题。《日记》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而且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和传记价值。《纽约时报书评》的安娜·巴拉基昂认为宁是“二十世纪最与众不同、最独树一帜的作家之一”。宁的《日记》超越了年龄和生活背景的界限,它记录的经历、思想和情感能激发读者即刻的认同感,它所关注的东西事实上就是读者关注的东西。在寄给宁的无数信件中,有一句话总会反复出现:“就是这样,我自己就是这么想的;我自己也正和这些东西抗争着。”许多读者,尤其是年轻读者,对《日记》做出了直接的、强烈的回应。确实,以上所列的对《日记》的个体回应证实了宁的设想:有深度的个人生活总会凸显出超越它自身的真理。

宁在《日记》中清晰地描述了她对最深处的自我的探寻。她等待着读者来分享她的自我:作为一个欧洲流亡者在纽约度过的迷茫的童年时代;试图挣脱专横的父亲而进行的长期斗争;在一个冷漠、敌视、不平静的世界里,为自己和朋友们创立一个“能提供营养的”、“可以生

活的”环境而做出的终身努力;试图和所有人、所有事建立私人联系的努力;为了在生活和艺术中获取一个出于直觉的而不是意识形态层面上的女性意识所作的不懈努力。事实上,私人的、个体的东西透过《日记》这一棱镜能够扩展成──用宁的话来说──“普遍的、全体的、想象的、象征性的”东西。[1]p2宁采用了“无数种创造性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和书写她的人生,来治愈她童年时代留下的心理创伤,用文字再现了她的自我”。[2]p223

宁的每册日记都可以成为独立的整体。每册日记都构成了“阿娜伊斯·宁的人生”这本书中的一个完整章节。每册日记都标志着宁个人成长中的一个阶段,都源自一个特殊的出发点,然后导向嬗变、更深层次的意识和全新的开端。每册日记的核心主题都是关于探寻和成长。四册版《阿娜伊斯·宁日记》(1931—1934,1934—1939,1939—1944,1944—1947)是我国首次较完整地向读者引荐阿娜伊斯·宁这位在西方文学界早已声名鹊起的女作家。第一册《日记》(1931—1934)的开篇始自1931年,地点是巴黎附近的卢维锡安。当时,宁首次出版作品。她的第一部作品(即1932年出版的《d.h.劳伦斯:非专业研究》)表达了她对d.h.劳伦斯的无限欣赏。这部作品的出版使她接触到当时还未成名的流亡者亨利·米勒,疯狂的安东尼·亚陶,心理分析师雷内·阿朗迪博士和奥托·兰克博士(宁后来跟随奥托·兰克学习心理分析),也使她发现心理分析的可能性及其混乱性。在第二册《日记》(1934—1939)中,住在纽约的宁深陷于是从事心理分析还是进行写作的矛盾之中。她最终选择了写作。在此之后,她回到法国,回归到她以前的浪漫生活之中。但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她被迫再次离开法国,离开一种她知道自己再也不会拥有的生活方式。第三册《日记》(1939—1944)讲述了她的第二次流亡生涯──她被迫回到美国,并蜗居在纽约曼哈顿。这一阶段的流亡生涯和她童年时代的许多经历(正是这些童年经历赋予了她书写《日记》的最初动力)带给了她相似的情感体验。在第三册中,她还讲述了自己为了在美国成为一名非本土作家所付出的努力。

第四册《日记》(1944—1947)承接第三册日记。在开头部分,本册日记继续讲述了有关在1944年初出版的、手工排字版《玻璃钟下》的相关情况。此书的出版是作为作家的宁在美国的第一次突破。本册还包括了美国著名评论家埃德蒙·威尔逊发表在《纽约客》上、评论阿娜伊斯·宁的作品《这种饥饿》的一篇书评。《日记》的主要主题──自我、女性特质、神经质、自由、人际关系、生活和艺术的互相融合──依然是第四册日记的主线。宁的思想总有一种预言式的特质。这种特质在本册日记中也有所体现。就如几个世纪以来真正的艺术家都善于察觉和记录在当时还未清晰显现的事物一样,宁敏锐的直觉也善于察觉和记录。她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时表述的,有关美国生活各个重要层面的许多想法也只是在近期才由有革新意识的年轻人和新意识的倡导者在更广的范围内加以宣扬。

宁曾多次提道:“最值得关注的事物其实是人的内心世界。”[1]p4对内心世界的关注应先于对美国这个国家,以及对他人的关注。只有在内心世界有所改观的情况下,美国这个国家、这个国家的人们才会有所改观。因此,每个人都要经常自省,加强自身的自律,不敌视他人、不对他人持有偏见、不曲解他人。宁还强调个人深层次的发展。如果有足够多的人为他们个人的发展而努力,历史就会如世间万物那般,因品质和成熟的驱动而自然生成。阿娜伊斯·宁的世界里没有精英主义。她根深蒂固的博爱精神使得各色人等都能够出现在她的日记里。她的日记中既有声名显赫的名人,又有籍籍无名之辈。戈尔·维达、埃德蒙·威尔逊、杜鲁门·卡波特、理查德·赖特、萨尔瓦多·达利、马莎·葛莱姆和超现实主义者安德烈·布雷顿等人的身影都出现在她的日记中,这些名人让整部日记星光熠熠。虽然宁本人才是日记中的关键人物,但她仍然把她的人生历程描述成走进他人生活的连续性片断。正如丹尼尔·斯特恩所说:“和普鲁斯特、纪德一样,阿娜伊斯·宁采用个人的生活作为其创作素材,并用她敏锐的感知力突显出个人生活中的矛盾冲突。简而言之,她用写作一本延续性日记的形式来创作一本小说。这正是现代小说创作中最具挑战性的任务之一。”

日记体小说打破传统小说的情节模式,重塑个体和社会的关系,将小说的公共性与日记的私密性融为一体,从公共表达空间进入私密表达空间。[3]p97《阿娜伊斯·宁日记》正是一部具有典型日记体小说特征的作品。阅读这部作品可以让读者跟随宁这位传奇女性走入她绚烂多彩的内心世界。通过阅读宁的日记,读者可以审视自我及自我的内心世界,并从宁那里获取挑战传统意义上的女性性别角色的灵感。最终,我们必将能够直面内心生活和情感生活所展现出的真实,因为正如宁所说:通过写作日记获取自我认知是自我解放的源泉。

相关热词搜索:回归 日记 日记大全 吸血鬼日记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