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感悟

发布时间:2017-01-23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三毛感悟篇一:三毛读后感

第一次读三毛的作品是在上学的时候,生命中满是活泼,渴求着对未知的冒险,哪怕一个人一张票,一列火车,都是极其渴望、向往的。现在再拿起这本书,品味着生命的沉淀,依旧渴望与之一起在撒哈拉沙漠快乐的游戏。

鸽灰色的天空,沙丘山峦,一广无垠,异域风情,这就是三毛笔下的撒哈拉的模样。完全没有一丝沙漠里干旱、艰难的生活景象,反倒令人神往,使人心醉。

沙漠中的人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足十岁的姑卡却由于礼俗而不得不结婚,婚礼却撕心裂肺;为了寻找骗自己金钱的太太,而苦苦存钱,即便知道那是骗局也不愿承认的痴傻纯真的沙伦;整天借东西却不讲道理的邻里···就算有无理取闹的邻居们,也没有动真格生气。朴素的环境又似乎带着一丝的野蛮,但却给无聊沙漠增添了生活的色彩。而我们现在的处世文化,关乎着每个人生活的幸福程度,对他人多一些帮助,多一些包容,少一些抱怨,心态也会放平和。

我很羡慕三毛。

羡慕三毛有那样的父母,他们有着健康的身体,聪敏的头脑,一心爱着孩子,给孩子良好的教育,但并不约束孩子的成长。试想,有多少家长愿意同意孩子一辈子随自己的性情流浪?

羡慕三毛有那样的朋友。真正的朋友是同甘共苦的。而三毛交的是真性情的朋友,不舍得她去沙漠受苦,但真的去

了,就尽力帮助,急人之所需,帮助的同时,也给予了尊重。

羡慕三毛有那样的爱人,为了她可以牺牲一切。撒哈拉沙漠几乎没有人不知道那里气候恶劣,物质匮乏,而就这样的环境,荷西听说三毛坚持要去时,不笑话,不阻止,不拖累,默默收了行李,先去沙漠的磷矿公司找到了工作,安定下来,等三毛。没有像沙漠里阳光那样炽热的情感,却淡淡的让人留恋。

像三毛一样,对待亲情,带着一颗感恩的心,懂得珍惜;对待生活,积极向上的迎接下一刻;对待爱情,敢想敢做,敢爱敢恨,把每一天都当做充满希望的未来对待,人生就是美丽的。

三毛感悟篇二:三毛《梦里花落知多少》有感

读《梦里花落知多少》有感

1608 刘昱彤

如果那是个美梦,我倒宁愿沉醉在那个梦里。但那个梦,它并不美,梦中,月被乌云遮挡,星星不再眨眼,银河不能再被看得分明。也因为痛彻心扉的思念,眼泪遮埋了笑脸,似乎花儿也有感知,悄悄地凋零,一切是如此的肃杀,如此的凄凉。因为她的爱人远去了。这就注定是个残败的梦。即使会有美景呈现,但也会稍纵即逝。因为赏花的人没有了欣赏的情趣。唯有一股思忧满载心头……

其实,以前的我,对文学的触及极为有限,对作家三毛的了解是从一个错误的认识开始的。我一直以为《三毛流浪记》中的那个小孩就是三毛,但后来才知道此三毛非彼三毛。也许是基于这个原因,才让我一直想读三毛的文章,了解这样一个伟大的女作家的心灵世界。 经阅读,我才真正对她与一个初步的认识。她曾就读于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系。毕业后留学欧洲,婚后定居在西属撒哈拉沙漠加那利岛,并以当地的生活为背景,写出一连串脍炙人口的作品。她是个性情向往自由的女性,她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她的作品也在全球的华人社会广为流传,在大陆也有广大的读者,当然,我也是这些人其中的一个。

事实上,她的《梦里花落知多少》是我最喜欢她的作品之一,但这部文集并不是以小说连载的形式呈现出来的,而是通过多篇文章共同组成的。而这些文章,在无形中又存在着些无形的联系。

初略地看一看,她的文字尽显苍凉。总是通过那些悲白的事物来描绘自己的无奈、惊恐与绝望。这也并不意外,因为《梦里花落知多少》是写关于她的丈夫荷西意外去世之后的。丈夫荷西是她的天,是她的依赖,是给她足够自由、爱护和理解是丰满的。一个懂她爱她的人突然不在了,我想任谁都是空白的。尤其曾经他们是挚爱的。

记得三毛在书中这样说道:“虽然预知死期是我喜欢的一种结束的方式,可是我仍然拒绝

死亡。”又如在《不死鸟》中她写道:“一年多以前,有份刊物嘱我写稿,题目已经指定下来:‘如果你只有三个月的寿命,你将会去做什么事?’事后,我又想到这份欠稿,我的答案仍然是那么的简单而固执:‘我要守住我的家,护住我的丈夫,一个有责任的人,是没有死亡的权利的。’”其实,生死是命中注定。但他们的爱超越了生命,超越了生死。她为他,在幼稚地幻想她是可以拒绝死亡的。因为她想陪他和他一起去赏山赏水,走遍天涯,直到地老天荒。但是,荷西的意外之死打碎了她所有的梦。只剩她一个人在孤独处单想念。心是苦的,脸是被泪洗刷的。所以《梦里花落知多少》是她为追忆荷西寻找心灵解脱而作的,字里行间满是怀念泪,是悲苦的,是可以理解的。他们的爱是心灵的契合,是至死不渝的。

对比现在,这又会呈现多大的反差啊!一些人为了一己之利,贪图一时的享受不顾自尊抛夫弃子,想着有钱人奔去,这又是多么可悲啊!曾经,我就看过这样的报道。一位妻子,靠着丈夫在外打工的钱过活。丈夫本是年轻力壮,在外做劳力活足以养活这个家,她也是有尊处优的。可是好景不常,丈夫在一次事故中落了一个终身瘫痪的结果,她害怕了。在花完了丈夫受伤赔的钱之后,她害怕要自己打工,还养着瘫痪在床上的丈夫,所以在以后她跟着一个外地男人一起走了。只留下孤苦可怜的丈夫瘫痪在床上,靠着邻居的救济过活,不出几个月,就去世了。试问,这样的女人有存在的价值么?真的灵验了那几句话,“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却已经死了。”就算是一个目不识丁的人,她也会有点人性,也会懂得怜悯他人,在乎尊重他人的生命,不会只顾及自己。这样的人,没有点滴爱可言。别人可以为她洒热血流大汗,她却不肯他们付出点滴,她是可悲的。对丈夫只有索取,没有感恩与回报。这样的人,那些痛彻心扉的感动永远也不会有机会体会到。她的人生是遗憾的。尽管是荣华富贵的一生。

也许是天妒英才吧!关于她的死,我一直不得而知,有传言说是自杀。我想,这样的说法我是可以信服的。因为在她的回忆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前一阵深夜里与父母谈话,我突

然说:‘如果选择了自己结束生命的这条路,你们也要想得明白,因为在我那将是一个更幸福的归宿。’”这样,把她渴望结束生命的想法袒露无疑,并且在《梦里花落知多少》中,她一直在生死之间纠结。读者那些她对生死看法的句子,例如“流去的种种化为一群一群蝴蝶,虽然早已明白了,世上的生命,大半朝生暮死,而蝴蝶也是朝生暮死的东西,可是依然为着它的色彩目眩神迷,觉着生命所有的神秘与极美”,再有“我迎着朝野站在大海的面前,对自己说:‘如果时光不能倒流,就让一切,随风而去吧!’”读着这些语句,我以为她对生死已经看得很透了。她会为了探究生命的神秘与极美坚强地活下去,熟不知,她只是当作他人把生死看明了。当她做回三毛时,她还是放不下荷西,至终她选择结束生命,在另一个天堂和爱的人再一次相遇相守。

其实,我并不赞同她这种做法,她可曾想过那些挚爱她的亲人,她的双亲,失去她,又会是怎样的?她的双亲又会心痛难忍到几何?而这些她自己记录下来的,正如她的母亲对想自杀的想法。在《不死鸟》中,她的描写是“母亲听了这话,眼泪迸了出来,她不敢说一句刺激我的话,只是一遍又一遍喃喃地说:‘你再试试,再试试活下去,不是不给你选择,可是请求你再试一次。’”她的父亲,亦是如此,在她的描绘中,有这样的一段话:“父亲便不同了,他坐在暗淡的灯光下,语气几乎已经失去了控制,他说:‘你讲这样的话,便是叫爸爸生活在地狱里,因为

三毛感悟

你今天既然已经说了出来,使我,这个做父亲的人,日日要活在恐惧里,不晓得哪一天,我会失去我心爱的女儿。如果你敢做出这样毁灭你自己的生命的事情,那么你便是我的仇人,我不但今生要与你为仇,我世世代代都要与你为仇,因为是——你,杀死了我最心爱的女儿。’”这就是她的父母对于她说想要寻死的想法的回答,看到这些语言,任何一个子女,就算再怎么与活不下去的想法与绝望,都会为了爱自己的人坚强地活下来。可是,最终,她还是先走了。只留下双亲,亲人为她悲痛,失去荷西让她无法求生的感受,她是明了的。可是,她却是那么自私地让父母也在这种感受中煎熬着。这与她先前的想法并不一致,

先前她说“先走的那个人是幸福的,留下的人是无助孤苦的,她宁愿一个人承受这些。”也许,也是病痛挡不住她的脚步吧?

看到这儿,我想说,世间一切皆有命,无论在这场命运的征途中,我们失去了生命挚爱的什么,我们都应该坚强地活下去,为留下来的人制造欢乐,这样我们也会有快乐。失去的,逝去的,更能坦然处之。无论生命让我们如何绝望,总会有彩虹出现的时候。只是,时间让我们等待。

很久就听人们“人生就像一场梦”。是的,等到油尽灯枯的时候,我们蓦然回首,才会发现,原来我们已经经历那么多。有悲痛的,也会有欢乐的。只是,忙碌中的我们钻进了悲痛的胡同,把它给放大了,这样,失意中的我们才会更加悲痛。

独自怅然,我正行走在我的梦里。

三毛感悟篇三:三毛读后感

三毛读后感

——《背影》《你是我特别的天使》

李萍

三毛一个令人神往的女子,如同一个一片云在远处悠悠的飘,这么近,那么远。从撒哈拉沙漠,到加纳利群岛她成了流浪者的精神象征。

初识三毛是通过深夜的电台广播,播音员细腻温婉的语调深情的朗诵着《背影》。这是我至今都深爱的文章,荷西遇难不久三毛经历着身体和心灵打击,忽视了人生地不熟的父母,然而父母为了不给他添加麻烦,只是默默的承受着,背对背的相爱着......三毛的痛苦真切而热烈,父母的痛苦深沉而隐忍。 他们同样的痛苦着,救赎不了自己,也避免不了伤害爱自己的人。像刺猬给不来别人温暖,只能远远地不去伤害,可远离本身就是一种伤害呀。在海风水雾里踽踽独行的母亲的身影让人揪心,一席丧服徒手营造坟墓的三毛让人心酸。自身的痛苦造成了身边人的痛苦,我们都避免不了情绪的影响,也最容易忽视我们身边最亲近的人,恰巧中国人表达情感的方式又是内敛而含蓄,“孩子真情流露的时候,好似总是背着你们,你们向我显明最深的爱的时候,也好似恰巧都是一次又一次的背影。”

文字那样的深情,那样的悲痛,第一次被一个作者的情感牢牢的缠住,那么深切的感受到作者的情感,真是很难得的阅读感受,大多数时候我们都会被文章的情节而感动,但这总感动是暂时的甚至扭一下脖子便忘记了情节,但是她的文字更多的留在心底的是那份挥之不去的情,大多数人说起《背影》想到的便是朱自清笔下父亲翻过月台买橘子的身影,平淡而朴实,相比较而言三毛的《背影》离我们较遥远包含的更多是亲情,爱情,社会.......

后来已经忘了是什么样的机遇让我又更深的接触到了三毛,从那时的《梦里花落知多少》开始三毛的书几乎陪伴了我整个高中生涯,感动,感悟都点点滴滴的留在心中。赞同贾平凹的观点,喜欢一个作者就要找她全部的书来读,读各个时期的她。

在那之后,便开始逐步了解这个作者,儿时的经历几乎奠定了她悲剧性的性格,也注定她的流浪。从小便是“陈田心的妹妹”那个不出彩,让人操心的老二,小学数学老师的刁难,初中退学在家中由父亲辅导,就连吃饭的时候也由母亲端到屋里自己一个人吃。最大的爱好就是看书,说来我也是不赞同看太多书的,书看多了,愁思也便多了,书大多是教人出世的,看的多了再回到现实生活中怎么能适应,学不会的是交流。种种的因素造成了那个内心自卑,孤独的三毛。

三毛的文章写身边的人和事,却极少直白的阐述自己的内心,《你是我特别的天使》虽写的是两个侄女“恩,慈”的故事,但读来感受到的是三毛最深处的剖析,在侄女们的身旁三毛的脆弱无处躲藏,半生流离之苦想要隐藏,却满满充斥着整片文章无处躲藏。看似潇洒不羁,其中的苦, 自己才知道。侄女的不肯相认刺痛了三毛的心,多少年的浪迹之苦不曾打到他,一句“西班牙姑姑”却像海浪击溃浪堤一样击碎了他的坚强。独在异乡为异客,如今身在家乡亦是客人,没有归属感。家已不是家,那么回西班牙么?那里是家么?“请你们驯养我吧”道出了三毛内心的孤独感,为什么是“驯养”这是一个形容动物的词,几乎是在乞求,发出这样的请求感到了人物内心深处的卑微。可是真的能被驯养吗?荷西的死都没有把三毛长久的留在家乡,能驯养她的,只有她自己,驯养不是圈养,心被驯养,身仍旧在远方........我不曾浪迹天涯不知流离苦,不曾深爱一个人不知离散苦,只有字里行间的悲,是我真真切切感受到的。所以当琼瑶逼着三毛做出不会自杀的承诺时候,我却沉思着,“让她走吧,她心里苦”毕竟死是悲剧的一章,生则是悲剧的主干啊。

相信喜欢三毛的人都必然有过一个流浪的梦,渴望像她一样流浪在异国他乡,渴望一样的随性洒脱,不知是因为喜欢沙漠喜欢她,又或者因为喜欢她而喜欢沙漠。但是就像她自己说的那是三毛的沙漠,不是我们的。我们不爱沙漠,爱的只是流浪的心。那首歌唱着:“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

相关热词搜索:三毛 感悟 三毛流浪记感悟 读三毛书后的感悟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