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巴救命感悟

发布时间:2017-01-22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锅巴救命感悟篇一:八(上)期中复习1

八年级(上)语文期中考试复习试卷(1)

班级得分一、文言文阅读(28分) ㈠、默写:(10分)

,思而不学则殆。 3.4. 5. 6. 7.当年万里觅封侯,。 8. ,添得黄鹂四五声。 9.只有香如故。 10. ,国恒亡。 ㈡、读下列诗词,完成11—12题。(4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1.本词词眼是“,意思是 (2分) 1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八百里”和“的卢”都是性烈的快马。

??B.这首词上阕写战斗激烈,下阕写理想破灭。 ??C.“醉里挑灯看剑”表明作者时刻不忘报国杀敌。 ??D.“破阵子”是正标题,“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是副标题。 ㈢、阅读下文,完成第13—15题(8分)

孔孟论学(其一)

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13.解释加点字词。(2分)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 ) ?曰:非然也() ..

14.解释下列句子。(2分)

①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②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15.第1段告诉我们学习不能 ,而应该做到 (分别填上成语)。第2段告诉我们学习要有 。(4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6—18题(6分)

锅巴救命

吴郡陈某,家至孝,母好食铛①底焦饭,陈作郡主簿②,恒装一囊,每煮食,辄伫录③焦饭,归以遗④母。后值孙恩贼出吴郡,袁府君即日便征。陈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⑤归家,遂带以从军。战于沪渎,败,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陈独以焦饭得活。

【注释】①铛:铁锅。②主簿:掌管文书机要、主办事务的官吏。③伫录:贮藏。④遗:赠送。⑤未展:来不及。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母好食铛底焦饭 ( ) (2)恒装一囊( )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2分)

陈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归家,遂带以从军

18.读了这则短文后,最大的感悟是2分)二、现代文阅读(40分)

㈠、阅读《罗布泊,消逝的仙湖》选段,完成19-25题(16分)

?金秋十月,我站到了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自治州的塔里木河的大桥上。 ?放眼望去,塔里木河两岸的胡杨林似一道绿色的长城。 ?胡杨,维吾尔语称做“托克拉克”,意为“最美丽的树”。胡杨林是牲畜天然的庇护所和栖息地,马、鹿、野骆驼、鹅喉羚、鹭鸶等百余种野生动物在林中繁衍生息,林中还伴着甘草、骆驼刺等多种沙生植物,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特殊的生态体系,营造了一个个绿洲,养育着南疆750余万各民族儿女。

?如此重要的胡杨林因塔里木河下游的干涸而大面积死亡。1958年,塔里木河流域有..胡杨林780万亩,现在已减少到420万亩。伴随着胡杨林的锐减,塔里小河流域土地 沙漠化面积从66%上下到84%。“沙进人退”在塔里木河下游变成现实,至罗布庄一带的库鲁克库姆与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合拢,疯狂地吞shì( )着夹缝中的绿色长城,从中穿过的218国道已有197处被沙漠掩埋。

?我们沿塔里木河向西走出200公里后,绿色长城突然从眼中消失。塔里木河两岸的胡杨林与两边的沙地成了一个颜色。由于缺水,长达数百公里的绿色长城在干渴中崩塌。

?号称千年不死的胡杨林啊,在忍受了20余年的干渴后终于变成了干枯的“木乃伊”。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

?再向前,我们到了罗布泊的边缘。同来的同志告诉我,再也不能向前走了。若想进入罗布泊,至少要有两辆汽车,必须备足食品和水。我们只得钻出汽车,将目光投向近在zhì( )尺的罗布泊。

?站在罗布泊边缘,会突然感到荒漠是大地()luǒ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衣,露出自己的肌肤筋骨。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罗布泊还能重现往日的生机吗?我问自己。

?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3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瞬。30年前那片胡杨茂密、清水盈盈的湖面就在这瞬间从我们的眼中消失。

⑴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⑵悲剧并没有止住。同样的悲剧仍在其他一些地方上演。

⑶世界著名的内陆湖——青海湖,50年间湖水下降8.8米,平均每6年下降l米,陆地已向湖中延伸了10多公里;数千年风沙未能掩埋的甘肃敦煌月牙泉,近年来却因当地超采地下水,水域而积从50年代的1.1652万半方米缩小至5397平方米,水深只剩尺余,大有十涸之势??这一切也都是人为的!

⑷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

19.根据拼音写汉字。①吞shì( ) ②近在zhì( )尺 ③ ( )luǒ露 (3分) 20.第?节说“如此重要的胡杨林”中“重要”具体指: (2分) 21.概括选文第?—?段的主要内容。(2分)

22.第?节画线句运用了 3分)

23. 选文第⑶节运用了、 (用原文句子作答)。(3分)

24.品味“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和“这一切也都是人为的!”中“又”“也都”所表达

的思想感情是。(2分) 25.请你写一句保护生态环境的广告语是。(1分)

㈡、儿子的鱼(16分)

①我环顾周围的钓鱼者,一对父子引起我的注意。他们在自己的水域一声不响地钓鱼。父亲抓住、接着又放走了两条足以让我欢呼雀跃的大鱼。儿子大概14岁左右,穿着高筒橡胶防水靴站在寒冷的河水里。两次有鱼咬钩,但又都挣扎着逃脱了。突然,男孩的鱼竿猛地一沉,差一点儿把他整个人拖倒了,卷线轴飞快地转动,一瞬间鱼线被拉出很远。 ②看到那鱼跳出水面时,我吃惊得合不拢嘴。“他钓到了一只王鲑,个头不小。”伙伴保罗悄声对我说,“相当罕见的品种。”

③男孩冷静地和鱼进行着拉锯战,但是强大的水流加上大鱼有力的挣扎,使孩子渐渐被拉到布满漩涡的下游深水区的边缘。我知道,一旦鲑鱼到达深水区就可以轻而一举地逃脱了。孩子的父亲虽然早把自己的钓竿插在一旁,但一言不发,只是站在原地关注着儿子的一举一动。

④一次、两次、三次,男孩试着收线,但每次鱼线都在最后关头猛地向下游蹿去,鲑鱼显然在尽全力向深水区靠拢。15分钟过去了,孩子开始支持不住了,即使站在远处,我也可以看到他发抖的双臂正使出最后的力气奋力抓紧鱼竿。冰冷的河水马上就要漫过高筒防水靴的边缘,王鲑离深水区越来越近了,鱼竿不停地左右扭动。突然,孩子不见了! ⑤一秒钟后,孩子从河里冒出头来,冻得发紫的双手仍然紧紧抓住鱼竿不放。他用力甩掉脸上的水,一声不吭又开始收线。保罗抓住鱼网向那孩子走去。

⑥“不要!”男孩的父亲对保罗说,“不要帮他。如果他需要我们的帮助,他会要求的。” ⑦保罗点点头,站在河岸上,手里拿着鱼网。

⑧不远的河对岸是一片茂密的灌木丛,树丛的一半淹没在水中。这时候鲑鱼突然改变方向,径直蹿入那片灌木丛里。我们都听到鱼线崩断时刺耳的响声。然而,说时迟那时快,男孩往前一扑,紧跟着鲑鱼钻进了稠密的灌木丛。

⑨我们三个大人都呆住了。男孩的父亲高声叫着儿子的名字,但他的声音被淹没在河水的怒吼中。保罗涉水到达对岸,示意我们鲑鱼被逮住了。他把枯树枝拨向一边,男孩抱着来之不易的鲑鱼从树丛里倒着退出来,努力保持着平衡。

⑩他瘦小的身体由于只大约14公斤重的王鲑。他走几步停一下,掌握平衡后再往回走几步。就这样走走停停,孩子终于缓慢但安全地回到岸边。

⑴男孩的父亲递给儿子一截绳子,等他把鱼绑结实后,弯腰把儿子抱上岸。男孩躺在泥地上大口喘着气,但目光一刻也没有离开自己的战利品。保罗随身带着便携秤,出于好奇,他问孩子的父亲是否可以让他称称鲑鱼到底有多重。男孩的父亲毫不犹豫地说:“请问我儿子吧,这是他的鱼!”

26.下列词语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指出并写出正确答案。(2分)

欢呼雀跃轻而一举 毫不犹豫 其中的错别字;正确的写法是 27. ?文章采用第一人称手法,描述了“儿子”捕鱼的故事,细读全文,把“儿子”捕鱼的过程补充完整。(4分)

拉锯战 -与鱼周旋-()-( )-捕鱼成功 ?从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儿子”具有 精神品质。(2分)

28.联系上下文,在第⑩节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是( )(2分)

A、寒冷 兴奋 B、紧张 兴奋 C、寒冷 害怕 D、紧张 害怕

29.有人说文中的父亲对儿子漠不关心,你觉得呢? 请用80字左右写一段议论文字。(6分)

三、作文。

请以“这里有 (亲情、信任、希望、欢乐、竞争、春天、阳光等)”为题,写一篇作文。

八年级(上)语文期中考试复习试卷(4)

参考答案: 一、文言文

1. 青山遮不住 2.学而不思则罔 3.却道天凉好个秋 4.草盛豆苗稀 5.囊橐萧萧两袖寒 6.霁光浮瓦碧参差 7.匹马戍梁州 8.绿阴不减来时路 9.零落成泥碾作尘10.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11.壮 雄壮、悲壮 12. C

13.生长这样 14.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 完全相信书,不如没有书。 15.一暴十寒专心致志 学习要有批判、质疑的精神。

16.吃常常 17.陈某收集到几斗焦饭,来不及回家,就带着焦饭随军出征。 18.为人要孝敬父母。 二、现代文

19.吞噬 近在咫尺 裸露

20. 胡杨林是牲畜天然的庇护所和栖息地,与林中还伴着甘草、骆驼刺等多种沙生植物,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特殊的生态体系,营造了一个个绿洲,养育着南疆750余万各民族儿女。 21. 说明胡杨林在靠近罗布泊一带变成了干枯的“木乃伊” 22.拟人 突出罗布泊荒漠化后没有任何生物的令人恐怖的景象。 23. 举例子,列数字 “同样的悲剧仍在其他一些地方上演。” 24.表明了作者对人为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痛心。 25.示例:前人种下一棵树,后人得到一片荫。

26.一易

27. 沉入深水区拖入灌木丛 是一个沉着坚毅、倔强勇敢的小男孩。 28. B

29.文中的父亲是一个关爱孩子的人。儿子钓到王鲑,父亲虽然没说话,却关注着儿子的一举一动;儿子没入水中,他高叫着儿子的名字;儿子逮住鲑鱼,他递绳帮忙;儿子绑好大鱼,他抱儿子上岸。由此可见,他是一个爱儿子的父亲。是一个培养孩子独立处理困难的能力的父亲。

三、作文略

锅巴救命感悟篇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语文试题

八年级 语文 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成绩_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美丽的圣湖,静若处子,隐身在喜马拉雅山北麓群山之中。湖水碧如fěi翠,依山而走,似舞动的衣袂,若隐若现,一眼不可穷尽。若想kuī其全貌,环湖一周有250公里之遥。从空中俯kàn圣湖,漫溢的湖水,酷似一束玲珑tī透的珊瑚。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 )

a、光波长短不同,产生的热效应也不同:红、橙、黄光波长,热效应大;蓝、紫光 波短,热效应小。

b、若干年过去了,我还会常常不由自主地想起列车上的那个少女和展厅里的那些青年,不知他们现在怎样了。

c、今年的"地球一小时"活动,全球共有5000座城市参加,其中有中国的沈阳、成都、上海、美国的纽约、法国的巴黎等。

d、第四届中国·兴化千岛菜花旅游节于4月2日至5月3日举行,今年菜花节的主题是"千岛菜花甲天下,水乡兴化景如画"。

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

a、国家发改委日前传出消息,今年上半年各省将逐渐陆续推出居民阶梯电价。

d、近日,教育部要求各地对不具备条件的学校不予撤并。今后农村学校撤并调整方案必须向群众公示,充分听取民意。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每空1分,8分)

①千里马常有,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无案牍之劳形。 ③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中间小谢又清发。 ⑤知人者智,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人不学不成行。

⑦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中,写出戍边征夫思乡与报国矛盾心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名著阅读。(6分)

⑴__________(作者)的古典小说《水浒传》讲述了以宋江为首的108位好汉聚义梁山的故

事,其中,宋江的"孝、义、忠"为江湖好汉所推崇。梁山脚下得知宋太公生病,他随即放弃入伙梁山,回家探望父亲病情,表现了他的 "孝"; 私放晃盖,___________________(情节),表现了他的"义";他把晁盖时期的"聚义厅"改为"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他的"忠"。(3分)

⑵鲁提辖的姓、字、法号中巧妙地隐含着他的性格特征:"鲁且达而又智深",请在"鲁""达""智深"中任选一个,结合右图以及你所知道的相关情节简析他的性格特征。(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8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每年的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今年是第17个世界读书日。为庆祝这一文化节日,育才学校八年级决定组织一次专题活动,请你参与。

⑴【活动一:宣传发动】为宣传阅读的重要性,更好地促进全民阅读,请你设计一条宣传标语。(20字内,2分)

⑵【活动二:问卷调查】学校将围绕"书香校园"活动对学生的阅读状况进行一次问卷调查。请你为该问卷设计两个问题。(2分)

问题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活动三:澄清认识】活动中,有的同学认为当代社会只有数理化才重要,读不读书无所谓。你不同意这种观点。请你写出两点理由。(2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活动四:板报设计】为配合这次活动,班里还准备办一份读书小报。请你参考下面的示例,为这份小报拟写一个栏目名称,并简要介绍这个栏目的内容。(栏目名称为4个字,2分)

【示例】栏目名称:书海泛舟栏目内容简介:介绍、浏览名著佳作

栏目名称:__________ 栏目内容简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共60分)

(一)阅读宋朝罗与之①的《看叶》一诗,完成第7题。(6分)

红紫②飘零③草不芳④,始宜⑤携杖向⑥池塘。看花应不如看叶,绿影扶疏⑦意味长。

【注】①罗与之,南宋诗人,曾应进士举不第,晚年归隐。②红紫:指万紫千红的百花。③飘零:凋零,凋谢。④芳:香气。⑤始:才。宜:适宜,适合。⑥向:去,往。⑦扶疏:枝叶繁茂的样子。

7、⑴第一句"红紫飘零草不芳"描绘了春天怎样的景物特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红紫飘零草不芳,始宜携杖向池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这首诗歌含蓄而富有哲理,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锅巴救命》一文,完成8-11题。(14分)

吴郡陈某,家至孝,母好食铛①底焦饭,陈作郡主簿②,恒装一囊,每煮食,辄伫录③焦饭,归以遗④母。后值⑤孙恩贼出吴郡,袁府君即日便征。陈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⑥归家,遂带以从军。战于沪渎,败,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陈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纯孝之报也。(《世说新语》)

【注】①铛:铁锅。②主簿:掌管文书机要、主办事务的官吏。③伫录:贮藏。④遗(wèi):赠送。⑤值:遇到。⑥未展:来不及。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⑴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①母好食铛底焦饭( )②恒装一囊( )

③逃走山泽( ) ④皆多饥死( )

⑵与"陈独以焦饭得活"中"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以备一板内有重复着(《活板》》 b、能以径寸之木(《核舟记》)

c、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d、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9、用"/"划出下列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陈 已 聚 敛 得 数 斗 焦 饭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每煮食,辄贮录焦饭,归以遗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宾客意稍舒,稍稍正坐。(《口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读了这则短文后,你有什么感悟?写出你感悟最深的一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目前,中国移动已经有一些成功的尝试。例如,在食品生产加工领域,中国移动与牧区合作,给放养的羊群中每一只羊都贴上一个二维码,这个二维码会一直保持到超市出售的每一块羊肉上,消费者可以通过手机阅读二维码,知道羊的成长过程,确保食品安全,这就是"动物溯源系统"。今天,我国已有10亿存栏动物贴上了这种二维码。

12、第①段文字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在第⑦段划横线句中"可能"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梁衡的《人人皆可为国王》一文,完成15-17题。(10分)

①说到权力和享受,国王可算是一国之最。因此王位就成了很多人追求的目标,但我们也大可不必妄自菲薄,我们人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国王。

②虽然大有大的好处,但它却不能占据全部的风光。比如,同是长度单位,以"里"去量路程可以,去量房屋之大小则不成;以"尺"去量房屋大小可以,去量一本书甚至一张纸的厚薄则难为它了。同是观察工具,望远镜可以观数里、数十里之外,看微生物则不行,能挥洒自如的是显微镜。以人而论,权大位显,如王如皇亦有他的局限。比如他就不能享受村夫之乐、平民之趣。《红楼梦》里凤姐说得好,"大有大的难处"。据说现在的荷兰女王也很为继承人发愁,因为她的三个子女因担心失去生活之趣对王位都不感兴趣。

③在现代社会里,每一个成功者都可以在自己的王国里成为国王,享受高呼万岁的崇敬,享受鲜花和红地毯。歌星、球星是追星族的国王;作家、画家是欣赏者的国王;学者、教授是他学术领域的国王;幼儿园的阿姨、小学校的教师整天享受着孩子们的拥戴,也俨然如王--孩子王。就是牧羊人,在蓝天白云下长鞭一甩,引吭高歌,也有天地间唯我独尊的国王感。④当一个人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时,他仍然可以为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北宋时的柳永,宋仁宗不喜欢他,几次考试不第连个做臣子的资格也拿不到,他只好去当"民"。"凡有井水处都有柳词"。因而他在词坛成为了自己的国王--词王。林则徐被清政府贬到新疆伊犁,沿途官民却争相拜迎,泪洒长亭,赠衣赠食争睹尊容。到住地后人们又去慰问,去求字。以至于待写的宣纸堆积如山。在人格王国里林则徐被推举为王。

⑤在日常生活中更是人人可以为王。我看过一场演唱会,那歌手也没有什么名,但当时着实有王者风范,台下的女孩子毫不羞涩地高喊"我爱你",演唱结束,要跟他拥抱。

⑥国王的精神享受有三:一是有成就感;二是有自由度;三是有追随者。只要做到这三点,不管你是白金汉宫里的英国女王,还是拉着小提琴的街头艺术家,在精神上都能得到同样的满足。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只要诚实、勤奋就行--因为你虽没有王业之成,大小总有事业之成;虽没有权的自由,但有身心的自由;虽没有臣民追随,但一定有朋友、有人缘,也可能还有崇拜者。所以人人皆可为国王,谁也不用自卑,谁也不要骄傲。

15、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6、根据要求答题。

⑴文章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文章第③段到第⑤段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来论述文章观点的?(3分)

第③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④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⑤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请在第④段结尾处列举一个事例来补充论述。(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周海亮的《伤口》一文,完成18-22题。(20分)

他坐在正午的阳光里,面前的细铁架上绑一只白晃晃的口琴。他的额头和脸颊上挂着亮晶晶的汗水,他微笑着,尽量用口琴吹出悦耳并且连贯的曲子。可是那曲子并不连贯,它断断续续,调子甚至跑出很远。他端坐着,脸上露出抱歉的表情,口琴声却并不停歇。他旁边放一个红色的小塑料桶,偶尔有行人走上前来,往塑料桶里扔一张零钞或者一枚硬币。他并不看行人,更不理会那个塑料桶。他只顾吹他的口琴。可是他的脸上分明写着感激,对好心

人,对一张零钞,或者一枚硬币。

和着曲子,他的脸上表情丰富。人们注意到他肘部以下的袖筒空空荡荡,那袖筒随着他身体的微小动作而轻轻摆动。

男人带儿子横穿了马路。他们站在不远处听他吹琴,男孩说那里有个人在"演奏"。男人说:"他是乞丐,他不过是在胡乱地吹口琴。"男孩坚持说:"不,不,他在认真地演奏。"然后,男孩跟父亲要十块钱。

"什么?"男人吃了一惊。

"五块钱也行。"男孩让了一步。

"你要给那个乞丐五块钱?"

"是,我想给他五块钱。"男孩认真地说,"我们听了他的演奏,我们应该付钱......他那么认真,他没有胳膊......"

男人想了想,掏出五块钱递给男孩。男人拉着男孩的手,径直走到他的面前。恰逢一曲终了,他抬起头,舔一舔干燥的嘴唇,冲男人和男孩笑笑,然后将头深低下来,在肩膀上擦一擦汗水。男孩捏着五块钱,向前跨一步,试图将钱扔进他面前的红色塑料桶。"稍等,"男人说。他将五块钱重新握到手中。

男孩不解地看着自己的父亲。

他再一次抬头,再一次看面前的男人。他的脸呈现出紫黑的颜色,分不清是因为阳光的照晒还是因为男人的话。他的嘴微张,嘴唇轻轻抖动,然而,他没有说话。

"我得看一看你的胳膊。"男人重复说,"你知道,现在骗子太多......我不想让我和儿子再一次受到欺骗。我绝对没有别的意思,我只想证明你是乞丐......请你原谅我......""可是我不是乞丐。"他说。

"你不是乞丐?"

"我不是乞丐。我只是艺人--在大街上吹口琴的艺人。"

男人不知是否应该把手里的五块钱扔进塑料桶。他迟疑着,愣怔不动。"我还是想看一看你的胳膊,"男人坚持说,"我真的没有别的意思,我只是想证明一下......"

他低下头,久久不语,然后,将嘴唇重新凑近口琴,吹起另一首曲子。他似乎完全沉浸到自己的曲

锅巴救命感悟

子里,对面前的父子二人视若不见。

男孩看着父亲。他感到不知所措。

最终男人还是将那五块钱扔进了塑料桶。他拉起男孩,转身,往回走。他们需要重新横穿马路。

身后的口琴声戛然而止。

"稍等!"他喊住父子二人。他努力低下头,用牙齿咬开胸前的两粒纽扣。一滴汗水恰在这时滑过额头,滴进他的眼睛。他用一种艰难并且笨拙的姿势脱下身上的t恤衫,男人和男孩同时看到他丑陋并且可怜的残肢--的确,他的两个肘部以下,空空如也。

男人和男孩,同时愣住。男人开始不安和尴尬。男人说:"对不起。"

他笑一笑,重新用笨拙并且艰难的姿势将t恤衫穿好。他再一次低下头,用牙齿仔细地系上胸前的两粒纽扣。他抬头看看男人,对男人说:"请收回您的钱。"

"什么?"男人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请收回您的钱。"他重复一遍,"我想您还是把我当成了乞丐--只有把一个人当成乞丐,才会在意他是否伤残......但事实上,我并不是乞丐,我只是艺人......我给您看我的胳膊,既不是为了博取您的同情和怜悯,更不是为了得到您的五块钱......"

他用光秃秃的肘部指指面前的小男孩,说:"我把伤口展示出来,只是想让您的儿子相信,这世上,并非所有需要帮助的人都是骗子;这世上,至少还有诚实......"

他埋下头,再也不肯说话。稍顷,又一支曲子在正午白晃晃的阳光里飘荡开来。

锅巴救命感悟篇三:真题《世说新语》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行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释:①候,拜访,问候。②履行,实践,做。③绥,安,安抚。④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⑤师,学习。

9.“法”字在古汉语字典里有如下解释:①法令,制度;②方法,做法;③效法,仿效;④标准,法则。你认为“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中的“法”的意思是: (只写序号)。(2分)

10.文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B.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C.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D.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11.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的句子。(2分)

译文:

12.下面两题,任选一题回答。[如两题都答,按第①题计分](2分)

①“正行此事”中的“此事”指的是什么?

②你认为元方所说的“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陈太丘与友期

刘义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言;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7.这则故事写了陈太丘、友人和陈元方三个人的活动,重点写的是哪两个人的活动?这两个人各有什么特点?

⑤③④①②

18.请按要求写出这则故事下述一些内容。

答:故事的起因:

故事的发展:

故事的高潮:

故事的结局:

19.陈元方的言行有对有错,请分别指出于下:

对:①

错:

20.故事中友人听了陈元方的话后感到非常惭愧,可是陈元方仍然“入门不顾”,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做?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行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释:①候,拜访,问候。②履行,实践,做。③绥,安,安抚。④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⑤师,学习。

9.“法”字在古汉语字典里有如下解释:①法令,制度;②方法,做法;③效法,仿效;④标准,法则。你认为“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中的“法”的意思是: (只写序号)。(2分)

10.文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B.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C.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D.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11.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的句子。(2分)

译文:

12.下面两题,任选一题回答。[如两题都答,按第①题计分](2分) ⑤③④①②

①“正行此事”中的“此事”指的是什么?

②你认为元方所说的“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期》)

〔乙〕郭亻及 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亻及 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亻及 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亻及 请别驾从事,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亻及 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

传》,略有改动)

【注释】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伋 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②〔西河美稷〕地名。

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10.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太丘舍去(舍弃、丢下) ..

C.及事讫(完毕).B.则是无信(不讲信用) ..D.先期一日(约定的日期) .④③①② (选自课文《陈太丘与友 (选自《后汉书·郭亻及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相委而去 杂然而前陈者 B.计日告之 传一乡秀才观之 ....

C.遂止于野亭骈死于槽枥之间 D.其为人若此安陵君其许寡人 ....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译文:

13.文段理解。(5分)

(1)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__________________的正面例子;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____________,乙文侧重叙述。(3分)

(2)从甲、乙两文的故事中,你还得到了哪些新的启示?(就一个或两个故事来谈均可,至少两条)(2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 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目:“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 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待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刘义庆《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

(乙)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日:“今日饮酒乐, 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日:“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乃往,身自罢之。(司马光《资治通鉴·魏文侯书》)

【注释】①虞(yǘ)人:侍卫。②焉之:到哪里。

8下面各组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待) B 去后乃至(才)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约定}) 乃往,身自罢之(于是,就)

C 元方入门不顾(照顾) D 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地方) 足日,饮酒乐,天雨(这) 天又雨,公将焉之(下雨)

9.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①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7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甲) (乙)两文表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读两文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4分) ①

主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阮裕焚车

阮光禄①在剡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③?”遂焚之。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

①阮(ruǎn)光禄:阮裕,曾经做过金紫光禄大夫,所以称他为阮光禄。

②剡(shàn):地名,在浙江嵊县。

③何??为:干什么。

2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⑴意欲借而不敢言 ⑵借者无不皆给

⑶阮后闻之 ⑷遂焚之

25.凭借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这个故事表现了阮裕怎样的性格?(3分)

锅巴救命

吴郡陈某,家至孝,母好食铛①底焦饭,陈作郡主簿②,恒装一囊,每煮食,辄伫录③焦饭,归以遗④母。后值孙恩贼出吴郡,袁府君即日便征。陈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⑤归家,遂带以从军。战于沪渎,败,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陈独以焦饭得活。

相关热词搜索:锅巴 救命 感悟 锅巴救命文言文感悟 锅巴救命翻译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