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穆斯林

发布时间:2017-01-22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感悟穆斯林篇一:穆斯林的诗魂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

穆斯林的诗魂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

回回:泛指回族或者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和国家。

穆斯林:意思是顺服伊斯兰教的神安拉的人一般泛指伊斯兰教徒。穆斯林的禁忌:

禁止和非穆斯林结婚,无论男女。(除非他/她诚心入伊斯兰教) 禁止任何女人要求她的教胞姐妹离婚,以图自己取而代之 禁止吃血,猪肉,以及诵非真主的尊名而宰的等等

主永远与穆斯林同在。穆斯林归顺真主,接受真主通过穆罕默德所晓谕的启示,虔诚祈祷,老实做人,宽厚仁爱,生活简朴,不骄傲自大,不诽谤他人,捍卫信仰,遵循 “逊奈” ——圣行,穆罕默德之路 ······

我,早早的吃了晚饭,背着电脑,坐在了图书馆的一个角落里,想要静静的写下这篇 “感悟” 。其实三天前,我便翻过了《穆斯林的葬礼》的最后一页,但是,我不敢写,也没法儿写。脑海中,心中,充斥着太多太多的情感,以致我哭过,笑过,难受过也愤慨过。我怕那样的我写不出实的东西,怕有太多想表达反倒错失了那最本质的。 会读这本书是因为好友的推荐,拿到他时封面上那 “茅盾文学奖” 五个大字一度让我想放下。潜意识的认为获奖的作品多少有点 “虚” ,但是那厚重的枣红色封皮和简单的白色宋字 “穆斯林的葬礼”让我有了好奇。我花了三天不到的时间认识他,一度在通识课上看到流泪,好久没有这般 “如饥似渴” 的投入了。因为《穆斯林的葬礼》,我知道了回族的由来;知道了回回的艰难与坚持;看到了穆斯林的虔诚与变迁;看到了社会环境与宗教的生存与毁灭 ······我那么热爱这本书,一如当初对《追风筝的人》般:埋在心里太深怕他人看不见他的好,挂在嘴上太轻怕别人爱他比自己多似的又喜又忧,不仅是因为他曲折揪着人心肝的情节,也不只是霍达女士那惊人的写作文笔,又不完全由于那独特的叙述方式。还有一些,一些我心中体味的真真切切,拙手却打不出的地方。他就在那。

霍达女士用穿插的方式讲述了两代人的故事,以玉为主题的父辈的恩怨情仇,和以月为主题的后辈的命运纠葛。通过一个玉器世家的几代盛衰,唱出一曲人生的咏叹。 “玉魔,玉殇,玉缘,玉王,玉游,玉劫,玉归,玉别 ”讲述了身为孤儿的穆斯林韩子奇被膝下无子的玉器世家梁亦清收为徒,在梁亦清倾囊相授,韩子奇青出于蓝之

际,梁亦清却因一笔大的玉器生意失手而忧虑过劳猝死。在买主乘人之危抢走梁家 “奇珍斋” ,梁家母女走投无路之时,韩子奇却毅然投入买家门下为学徒。在寄人篱下的三年里,韩子奇学会了为商之道,结交了生意伙伴,学会了外语,更是完成了师傅离世前未完成的作品。一切都落定后,韩子奇回到梁家,娶梁亦清长女君璧为妻,用自己所学重振了“奇珍斋” ,并创造了一个神话。随后爆发的抗日战争中,嗜玉如命的韩子奇为保护自己珍藏,与梁亦清次女冰玉在商业伙伴亨特的帮助下前往英国避难。十年后思家心切回国的韩子奇发现 “奇珍斋” 已在妻子手中销毁,而君璧也意识到韩子奇与妹妹冰玉已结婚并生有一女新月。一番争论取舍后,冰玉离家,新月以君璧为母伴韩子奇身边。 “月梦,月冷,月清,月明,月晦,月晴,月恋,月落,月魂 ”则讲述了以新月为主角的后一辈的故事。家庭美满,吃穿不愁,并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的新月并不像同学眼中那般的幸福,经常吵架的父母,对自己不甚关心,冷淡的母亲,木讷,内向,初中后就工作了的哥哥天星都让她疑惑。但是她是美丽的,爱笑的,有思想的。在极力争取到的上大学和攻读英语专业的资格后,新月是幸福的,面对她的是全新的世界。并且她在北大美丽的校园里遇到了那个让她懂得什么是爱情的人 ——她的班主任楚雁潮。但是父亲意外的受伤却引出了新月患有风湿性心脏病的噩耗。穆斯林的传统,宗教及民族的隔阂,使得相爱的两人无法结合。在一次次的打击及真相面前新月的病情反复加重,最终在一个冬日的破晓离开。十五年后,冰玉回乡却见到了天星的女儿结绿,误以为她是新月的两人紧紧抱在一起。

当然书中的情节不是我凭借这短短几行字可以述说清的,但是,情节并不是最重要的。霍达女士曾说: “我觉得人生在世应该做那样的人,即使一生中全是悲剧,悲剧,也是幸运的,因为他毕竟完成了并非人人都能完成的对自己的心灵的冶炼过程,他毕竟经历了并非人人都能经历的高洁,纯净的意境。人应该是这样 “大写” 的人。”的确,一页一页的读下来,从开始的完美到最后的悲剧,我多次 “失控” 。我惋惜过梁亦清的猝死;我感慨过韩子奇的投靠;我慨叹过战争造成的家庭变故;我气愤过君璧固执的宗教思想导致的年轻人的分离;我悲伤过早早离世的新月的遗憾 ······但是我从没想过如果!如果梁亦清没有死是不是 “奇珍斋” 就不会被夺走?如果战争没有爆发是不是新月就不会出生?如果穆斯林没有回汉不能结合的规定新月和楚雁潮是不是就能美满幸福?有太多太多的如果了,可笑的是从头到尾我竟没有假设过哪怕一次。因为他只是一本书吗?不是的!因为我知道如果没有用,悲剧收场又如何?梁亦清虽然死了,但是他培养出了韩子奇继承事业;韩子奇虽然投靠了买家但还是振兴了 “奇

珍斋” ;战争虽然爆发了,但是大家都活了下来;虽有传统的阻隔但爱情不会消失。最后第一代的冰玉与第三代的结绿的相拥不是很美好吗?不是一种希望吗?

“我在写作中净化自己的心灵,并且希望我的读者也能得到这样的享受 ”,这是霍达女士对于我们的期冀。在生活中,我们忙忙碌碌,做过很多错事,冤事,后悔事,但是不论结局好坏,这都是我们的事,是我们经历并且铭记的。记得书中有一所老宅子,以前住着一位嗜玉如命的 “玉魔” 老人,后来被韩子奇买走,住着同样嗜玉如命的 “玉王” 。那所宅子门扇的中心部位是一幅双钩镌刻的金漆对联 “随珠和璧,明月清风”。说的多好啊,人生所求不过这八字,却足以珍贵,美好。

再过几天我就要将他归还,但是穆斯林的诗魂却将与我长伴了。

感悟穆斯林篇二:伊斯兰教研究课有感

上《伊斯兰教研究》课有感

本学期我们开设了《伊斯兰教研究》这门课,对于我一个汉族人来说,有机会接触伊斯兰教,了解伊斯兰教文化,使我受益颇多,丰富了我的知识,开阔了我的视野,增长了见识。虽然这门课程开设的时间较短,但仍然使我对它有了一个有了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加之,课下我阅读了相关资料,让我对维吾尔族的文化、历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从而有助于提高我的维语水平。

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伊斯兰教兴起于公元7 世纪中期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创传的一种宗教。后来他发展成为世界性宗教。

“伊斯兰”是阿拉伯语音译,本意为“顺服”。从宗教意义上讲,“伊斯兰”是指一种顺服唯一主宰安拉旨意和戒律的宗教。这一宗教的信仰者称为“穆斯林”,意为顺服安拉的人。伊斯兰教是比较彻底的唯一神论的宗教。

伊斯兰教其宗教教义与宗教制度是通过《古兰经》固定下来的。《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的根本经典,是伊斯兰教立法的第一渊源。它是伊斯兰教的先知穆罕默德在23 年的传教过程中陆续得到真主安拉的启示而汇集的一部神圣经典。它在穆斯林的宗教和世俗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伊斯兰教一切精神、道德、伦理的最基本依据,确立了穆斯林的信仰、思想和精神世界。

伊斯兰教的基本信仰可以归纳为“六大信条”和“五项功课”,简称为“六信”和“五功”。其中“六信”包括“信安拉”、“信经典”、“信天使”、“信使者”、“信前定”、“信后世”。

信安拉,安拉是阿拉伯语音译,为伊斯兰教信奉的唯一主宰。中国通用汉语的穆斯林多译为“真主”,有的地区穆斯林据波斯语音译为“胡达”,胡达意同安拉。

信经典,有一定历史负荷的宗教都信奉一种文本经典。一般讲,经典多具有天启性(由信奉主宰通过创传人降示的),如《古兰经》、《圣训》等。

信天使,《古兰经》中有关“天使”的记载,它是安拉用光创造的一种妙体。天使数目很多,天使是安拉奴仆,受安拉差遣。天使不具有神性,人类绝不应该崇拜他们。

信使者,伊斯兰教相信安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向不同的民族派遣过使者。所谓使者及时按真主命令向人间传达信息者。他们受到真主的“启示”,负有向人间传播宗教的神圣使命。

信前定(命定,宿命),伊斯兰教认为,世间一切事物及其变化过程都是由安拉预定和安排的。

信末日,信末日包括“信后世”、“信末日审判”、“信死后复活等内容”。 五功包括“念功”、“礼功”、“斋功”、“功课”和“朝功”。

念功,就是年清真言:“万物非主,唯有安拉;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念”包括“口念”和“心念”。

礼功,即礼拜。是伊斯兰教实践功课的主要部分。礼拜是有条件要求的,同时也分种类。

斋功,即斋戒,中国穆斯林又称为“封斋”、“把斋”。每年伊斯兰教历史为当年斋月。在这一个月里,穆斯林必须实行斋戒。

课功,又称“天课”,是一种伊斯兰教法施舍及安拉的法度。也可以说,它是一种以安拉名义而征收的宗教赋税。

朝课,及时朝觐这项功课。每个穆斯林如果条件允许,一生中必须去麦加朝

觐。朝觐活动有一阵套的礼仪仪式。

节日习俗,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宰牲节和圣纪。开斋节是穆斯林最隆重的节日。在新疆,穆斯林称这一节日为“肉孜节”(波斯语意译)。宰牲节,在新疆穆斯林称这一节日为“古尔邦节”(阿拉伯语音译)。这个节日有个很久远的传说。据说是源于易卜拉欣杀子献祭的故事。安拉感于其虔诚,命其一牺牲献祭。

圣纪,伊斯兰教历3月12日。这一天是穆罕默德的诞生日,为了纪念他而规定此日为节日。

清真寺

清真寺的意义。清真寺是阿拉伯语“麦斯吉德”的义译。它的主要功能是宗教活动场所中心。穆斯林每日的“五时拜”、主麻拜、聚礼等都是在清真寺举行。清真寺还是穆斯林交往的场所。他们在这里问候互致,联络感情,沟通思想,交流信息。

在读了解和学习《伊斯兰教》的同时,我认为伊斯兰教教义中也充满了和谐的思想。

1.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思想表现在平等、公道、仁慈、宽容、诚信等方面

伊斯兰教追求诚信的社会,所以讲“诚信”是每个穆斯林的义务,是完善伊玛尼的重要手段。诚信作为穆斯林的人品,其核心是能够引导人格提升和情操高尚,并且使信仰完美。诚信奠定公平的基础,引导人们正直、公正。

2.伊斯兰教提倡学习知识,崇尚科学,鼓励求知,鼓励积极工作

伊斯兰教指出,天地、日月星辰的变化,四季自然的交替等等都是有一定的奥秘的,但是这些奥秘是可以通过观察和研究等发现的。在生活和工作中,伊斯兰教提倡人世的态度和积极的劳作,寻求今生的幸福,鼓励人们享受生活,但是要有度。鼓励工作,把经济上的奋斗看作穆斯林的积极天命。《古兰经》和《圣训》中充满了穆斯林今世积极进取后世永享天园的警句,这些规定成为穆斯林现世生活的指导原则和心理驱力。①

3.伊斯兰教提倡中道和团结的思想

在宗教礼仪、功课和禁忌上,《古兰经》规定在特殊情况下是可以变通的。对非穆斯林《古兰经》也有一些很温和的规定。在社会经济生活方面,伊斯兰教也很重视体现公平公正,不走极端。《古兰经》要求穆斯林用钱的时候,既不挥霍,又不吝音,而是要谨守中道。伊斯兰教反对奢侈浪费,但是也绝对不宣扬禁欲主义,要求信众在日常生活中按照实际的需要进行消费。反对奢侈浪费和禁欲主义这两种极端的做法体现了伊斯兰教在社会生活中坚守中道思想的准则。穆圣教导说:“穆斯林与穆斯林,相亲相爱,如同一体,一肤有病,全身都疼。”这些强调的都是穆斯林之间的团结精神。

有关伊斯兰教的知识远不止我所了解的这一丁点,我作为一个从小在新疆长大的汉族孩子,能在新疆这样一个多元文化环境中成长我深感欣喜。同时做为学习维吾尔语专业的一名学生,对了解和学习“伊斯兰教”以及阅读相关的资料,我更是感到很荣幸的,因为,这帮助我拓展了视野,充实和丰富了自己的知识,更使我在学习维语中有了更大的收获。伊斯兰教也是维吾尔民族文化中的组成部分,曾经学习维语时,有些词语、句子始终不能精确而深刻的理解,懂也只是很懵懂,经过过学习《伊斯兰教研究》这门课后,我似乎茅塞顿开,眼前豁然开朗,对这些以前囫囵吞枣的知识有了更清晰的理解,在维语学习上不得不说促使我有所进步。

同时在对维吾尔族的文化上可以说是填补了我许多的空白,对以前维吾尔族的一些习俗、和行为感到好奇和困惑,甚至有时候会有些不太理解。上完这门课后,使我获得了有效而明确的答案,我不得不在心里暗暗自语:哦,原来是这样,脑海顿时轻松不少。

了解伊斯兰教也是对维吾尔文化的一种认知,其实在我的周围很多人也是对维吾尔族的文化了解甚少,从不与他们接触或是很少接触,因为他们信仰伊斯兰教,文化、习俗、生活方式上有很大的差异,还害怕自己语言或行为上的不妥冒犯别人。我想与他们消除因文化、习俗、生活方式上的差异导致的隔阂,了解一点宗教知识是很有必要的,不了解宗教就很难对待宗教,尊重宗教信徒及社会群体。了解伊斯兰教对于维吾尔族等民族交往会使你在交际中不走入交际荆棘区,避免跨文化交际尴尬,同时也会提高你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培养你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我相信拆“墙”搭“桥”,我们之间的文化互动,族际交往会有一路的好风景。这不是为社会的和谐添砖加瓦吗!

经过一学期老师的悉心教授和自我的学习,我知道我在这个领域中只是刚刚上路,我所学的这些知识只是冰上一角。以上的浅薄的感受难免有些不足和肤浅之处,我会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弥补和填充。

注释:

① 顾世群.伊斯兰教经济伦理原则及其特点探析【J】青海社会科学,2005,(5).

上《伊斯兰教研究》课有感

学院:语言学院

专业:维吾尔语翻译理论与实践

班级: 2010级研

姓名:李磊

感悟穆斯林篇三:伊斯兰教史 读后感

《伊斯兰教史》读后感

姓名:李仔豪

班级:10级化工2班

学号:2010513042

《伊斯兰教史》读后感

摘要:具有多元性而非完全一致的运动。21世纪政治伊斯兰将往何处去,这取决于不同的政治伊斯兰组织本身,也取决于它们所处的国家和社会环境。决定政治伊斯兰未来走向的因素是政治,而非宗教本身。而且,一旦政治与社会格局发生变迁,宗教的形态、趋向和功能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政治伊斯兰不是伊斯兰教的常态。

当今世界,伊斯兰国家数目众多,伊斯兰教在国家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政教关系是这些国家的一个永久话题。

伊斯兰教从产生之初就与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之后的发展历史上,也未曾经历过类似基督教中的那种宗教与政治分离的转变。相反,20世纪70年代以来,伊斯兰世界出现了宗教复兴的浪潮,宗教的意识形态化不断增强,伊斯兰教与社会政治生活的关系呈现增强之势。

目前,在对伊斯兰复兴运动中这种政治化的倾向进行描述时,西方和我国学术界都存在几个词语互用的问题。它们是伊斯兰原教旨主义(IslamicFundamentalism)、伊斯兰主义(Islamism)和政治伊斯兰(political Islam)。这三个词语所指大致一致,但各有侧重。一些学者分别对之进行了严谨的界说,并就为何使用某一词语作了说明。赞同使用“原教旨主义”的学者认为该词语在进入中国文化语境时并未沿用英语语境中的“基要主义”,因此没有必要把它同基督教词语概念联系起来并予以反对。至于赞同使用“伊斯兰主义”一词的,多认为“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是西方的叫法,义含偏狭,而伊斯兰主义是伊斯兰主义者“自己使用的名称”,因此改用此称有利于客观公正地探讨问题。另外一些学者还对当代伊斯兰主义的主要表现做了充分的论述,包括推行伊斯兰化、输出伊斯兰革命、坚持激进主义、强化政权意识等。本文使用“政治伊斯兰”这一词语,用于描述主张回归原初的伊斯兰信仰、全面或部分地实现伊斯兰教法统治的一种宗教政治主张或社会行为、政治行为,对于相应的组织,称之为政治伊斯兰组织。

政治伊斯兰之现状。

像世界其他部分一样,伊斯兰世界是多色多样的,而且处于不断地变化之中。但对许多非伊斯兰国家来说,当代社会的政治伊斯兰却是一个统一的运动,它们有着统一的目标,是西方社会的对立面,是“他者”。从某种程度上说,文明冲突论和伊斯兰威胁论正是忽视政治伊斯兰的多元性的结果。实际上,政治伊斯兰组织产生自不同的社会环境,有着各自不同的目的,对自己与现存政治体制的关系也有不同的期望。同时,各国政府从容忍其在现存体制中存在,到完全予以反对和打击,态度也有很大差异。因此,在看待今天的政治伊斯兰时,必须注意到这样几个问题。

首先,复兴与改革是伊斯兰历史上持久的主题,但现代政治伊斯兰运动不是历史经验的简单重复。伊斯兰的历史上不乏以复兴和改革为名净化社会和宗教的运动,以及政治改革的运动。许多改革运动都对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它们与今天的运动的共同之处在于都抱有这样一个信念:现存的政治体制缺乏伊斯兰合法性,宗教虚弱、腐败,信仰和社会需要革新。可以说“求本溯源、返朴归真,净化信仰,消除腐败”是历史上历次伊斯兰复兴改革运动的共同目的。因此

一些人倾向于把它视为反现代的复古,而不是提供某种可供选择的发展模式。但今天的政治伊斯兰带有更多现代的色彩,其活动最突出的国家是伊斯兰世界较为“先进”和“现代化”的国家,比如埃及、伊朗、突尼斯。当然我们所说的现代色彩不仅是指政治伊斯兰所采取的复杂组织技巧,以及对现代通讯手段和现代武器的使用。关键在于它为“传统”伊斯兰话语引入了伊斯兰知识传统之外的一些理念,使用从伊斯兰教历史传统内容中精选出来的象征性素材,构建了一种政治意识形态,从而使宗教意识形态化。这一点从现代政治伊斯兰的两位思想奠基者——赛义德·库特布、阿亚图拉霍梅尼的主张中可以看出。他们都声称要反对西方政治、知识文化的影响,但他们自身也受到了这种文化的影响。库特布主张用行动来反抗蒙昧主义(贾黑利耶(jahiliya)),这并不是基于“传统的”伊斯兰教,可以说他拥护的是一种具有行动倾向的“存在主义”的信仰,使得这种号召带有现代的色彩。他还主张民主和社会正义都有伊斯兰教的根源,这也被一些人认为站不住脚,是对伊斯兰教神圣文本非历史的解读。同样,伊朗在1979年由霍梅尼引进的“伊斯兰”宪法,是西方宪政思想和伊斯兰形式的混合物,并不是一个完全意义的“伊斯兰”宪法。霍梅尼并没有完全受伊斯兰教法的支配,这一点他讲得很清楚:治理国家是安拉的先知的绝对权威的一部分,它源于伊斯兰的基本制度,与其他制度,即使是祈祷、斋戒和朝觐相比,它也具有优先权。

第二,思想理论的差异也反映了政治伊斯兰的多元性。政治伊斯兰的理论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以霍梅尼为代表的什叶派宗教政治理论。另一类是哈桑·班纳、毛杜迪和赛义德·库特布为代表逊尼派的宗教政治理论。霍梅尼宗教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他的“伊斯兰政府”理论,其根本特征是教法学家代表该派“隐遁”的末代伊玛目行使监护国家的权力,令行禁止,发号施令。这一理论带有明显的什叶派教义特征,并不一定适合以逊尼派为主的多数穆斯林国家。但在伊朗伊斯兰革命发生之后,西方世界普遍把另外一些政治伊斯兰活动误读为“另一个伊朗”,这种认识显然有失偏颇。

即使同为逊尼派宗教思想家,其理论也并不完全一致。哈桑·班纳是埃及穆斯林兄弟会的缔造者,也是现代政治伊斯兰理论的奠基者,但与后两位思想家相比,他的思想比较温和,带有明显的伊斯兰现代主义印记。他提倡引进现代科学思想,振兴宗教、民族和国家;认为埃及现行的议会制度基本上符合伊斯兰的“舒拉”(Shura)(即协商)原则;继承现代主义组织政党的经验,建立组织,以展开有纲领、有领导的斗争。毛杜迪则提出“最高统治权”或绝对主权归安拉,反对新贾黑利耶,用伊斯兰政权取代非伊斯兰政权。赛义德·库特布完全接受了毛杜迪的论点,并联系实际作了进一步阐释。他主张一个真正的穆斯林不仅必须信仰安拉的最高绝对统治权,而且必须为主道而战去实现它,对非伊斯兰教的政府不能用改良的手段,必须彻底加以推翻。受这种理论影响的政治伊斯兰组织倾向于采取比较激烈的暴力斗争手段,而且不愿同那些通过政治参与来寻求转变的组织合作。而对某一特定组织来说,其理论基础和策略也在随现实环境而变化。有些本来主张采取温和合法手段、在现存体制内斗争的愿望受挫之后,很可能会采取激进暴力的立场。阿尔及利亚的伊斯兰拯救阵线(Islamic Salvation Fron(转载于:wwW.zHaoQt.NEt 蒲 公 英 文 摘:感悟穆斯林)t)转变为诉诸暴力的极端伊斯兰武装组织(Islamic Armed Group)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第三,政治伊斯兰运动的领导者和支持者有很大差异。各伊斯兰组织的领导层有专业宗教人士,也有具备良好宗教素养的普通知识分子,还有几乎没有接受过任何正规教育的年轻革命者。霍梅尼出身于圣裔,其家族为什叶派教职人员世

家,他本人长期从事宗教研究和教职工作,还获得了“阿亚图拉”(Ayatollah,即真主的迹象)这一高级宗教称号。哈桑·班纳则是一个具备宗教知识但并非专业宗教人士的小学教师。毛杜迪自幼受宗教教育,掌握阿拉伯语、波斯语、英语等多种语言,学贯东西,有“伊斯兰百科全书”之称。政治伊斯兰的支持者也对其活动产生着影响。比如在埃及,穆斯林兄弟会的支持者大多是专业人士,它对受过良好教育的中产阶级,包括医生、律师、工程师、记者等团体很有吸引力。而激进暴力的伊斯兰宣教会和诸圣战组织往往受到社会下层的支持。黎巴嫩真主党的成员主要是南黎巴嫩的什叶派难民和贝鲁特西区的下层贫民。领导者和支持者社会基础的不同也必然对政治伊斯兰的宗旨和斗争策略产生影响。

最后,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此前几个差异的结果,就是政治伊斯兰与国家政权的不同关系。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一度掀起了政治伊斯兰的活动高潮,从南亚到北非的广阔地域都有政治伊斯兰在活动。目前这些运动与各自所在国政府的关系是不同的。在一些国家伊斯兰运动控制着政府,例如伊朗、苏丹,还有颇有争议的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在另外一些国家中,它们进入了现存国家议会体制,与其他力量一起共同发挥作用,或者以半合法的地位公开活动,例如传统部落组织和城市政治伊斯兰力量的联盟也门改革大会(Yemeni Reform Rally),还有约旦的伊斯兰行动阵线(Islamic Action Front)。科威特的政治伊斯兰活动者也是议会中的重要集团。即使在埃及,政府公开同极端伊斯兰势力宣战,并不断对穆斯林兄弟会施压,它依然在市民社会中颇有影响,并力图与主流社会打成一片。

但在另外一些国家,主要的政治伊斯兰组织一直处于非法地位。突尼斯的例子尤其耐人寻味。1981年突尼斯宣布实行多党制和民主开放政府,原伊斯兰协会改组为宗教政党伊斯兰倾向组织(1988年又改名为复兴党)(al-Nahda party),其领袖为拉西德·格努西,但一直未能获得政府承认的合法政党地位。在1988年的全国大选中,该组织的出色宣传证明了自己的政治潜力。尽管该组织此时避免采取与政府对抗的策略,但仍被政府视为严重的威胁,不仅拒绝承认其政党地位,而且予以着力打击。之后,该组织与政府的对抗不断升级。目前,虽然复兴党在国外还有一些活动,但在国内已被政府成功地遏制。

政治伊斯兰的走向以上种种差异预示着政治伊斯兰不存在一致的发展趋势。目前,政治伊斯兰与现存政治体制之间的关系大致可分为三种模式。

一、政治伊斯兰掌握国家权力

反对世俗政权的许多伊斯兰组织都用过去穆斯林兄弟会使用的格言,强调“伊斯兰即解决之道”。但这句简单的格言毕竟不是管理国家的万应良药。从历史角度来看,穆斯林对于如何管理国家没有完全一致的经验,虽然最初的穆斯林社团——“乌玛”以黄金时代的形式留存在穆斯林的社会记忆之中,可是它距离现在已经非常遥远,无法为管理今天的现代民族国家提供具体的借鉴。即使在伊斯兰文明的巅峰时期,也不存在仅仅根据伊斯兰教法统治的伊斯兰社会。教法学家的理论阐述和政治权力的实际运作之间一直存在差距。同时,由于穆斯林社会中存在着巨大文化和地理差异,伊斯兰教法在各地都是以地方习惯法为补充的。从法律-历史角度来说,彻底实施伊斯兰教法从来就不是现实。即使最严格的伊斯兰主义者也与理想王国之间存在着差距。

政治伊斯兰组织一旦掌握政权,面临的最迫切问题就是如何治理国家。治理一个国家需要各个方面的才能,这与组织地下革命运动有着天壤之别。而在中东,还没有一个伊斯兰组织通过选举程序完全掌握国家政权。伊朗政权是伊斯兰革命

的后果,苏丹是军事政变的结果,而阿富汗塔利班政权是外国扶植起来的。而且对于如何进行治理,这些国家的领导层内部都有截然不同的意见。在阿富汗,尽管不同的派别都宣称要建立伊斯兰国家,但这个国家的动荡还远没有结束。在苏丹,伊斯兰教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北方,南方主要居民为基督教和原始拜物教信徒。政府力图在全国实施伊斯兰教法、推行全面伊斯兰化,这一努力导致了南北方之间的内战。在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建立初期实施的全面伊斯兰化政策一度导致内外矛盾激化。在政权稳固之后,当局开始政策调整,以政治行动主义为核心的意识形态逐步向实用主义建设性目标转移,主要包括尊重公民世俗权力、改变对知识分子的态度、拟定解决经济问题的方案等,对外不再大力提倡输出伊斯兰革命,同周边国家以及西方的关系也有所缓和。在2000年2月的伊朗议会选举中,改革派以绝对优势战胜了保守派。这说明即使号称全面伊斯兰化的国家,也无法固守传统的宗教信条。面对严峻的社会现实,政治伊斯兰也必须做出灵活的回答。

二、与现存政治体制共存的组织

尽管激进的政治伊斯兰组织认为任何形式的议会民主都是西化和非伊斯兰的,但与此同时一些组织已经把议会民主“伊斯兰化”了,并在参与政治事务的过程中诉求于这种民主。

1990年阿尔及利亚举行地方议会选举,有11个政党参加竞选。政治伊斯兰组织伊斯兰拯救阵线得票率为55.42%,在全国1541个市镇中的853个市镇获多数票。在全国48个省人民议会选举中,在32个省领先。在之后的多党议会选举中伊斯兰拯救战线又获得绝对多数。面对这一结果,许多人认为伊阵掌权将导致民主的丧失,国内外一片恐慌。之后军队干政,伊阵被取缔。而在约旦,伊斯兰行动阵线经历了1991年选举,平稳地从政府的一员转化为反对集团。它反对约以合约,同国王之间存在摩擦,但它依然在政治体制内发挥着功能性作用。在埃及,穆巴拉克政府实行严格的政教分离政策,承认穆斯林兄弟会为合法的群众团体,但禁止其以政党名义参与政治。兄弟会也表现出前所未能的灵活态度,一再表示反对暴力恐怖活动,只希望在现行政治体制下参与国家的民主化进程。在科威特,政治伊斯兰主义者在议会中发挥着重要、但非支配性的作用。

对所有在现存政治体制中占有一席之地的组织来说,它们活动的前提就是现存政治体制中留有足够的民主化空间。毕竟,不少伊斯兰国家还只是名义上的君主立宪制和共和制。在此前提下,它们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维持现有地位,并在条件允许的时候,适时地提高这一地位。这可能会出现两方面的结果。一种情况是,政治伊斯兰组织试图强化自己的力量,而没有通过恰当的选举渠道。这种企图会引起其他力量的警惕和戒备,很可能会引发突尼斯式的结果,从而导致这一合法渠道的丧失。另一种情况是,这些组织继续在现存体制中发挥作用,显示出政治伊斯兰组织有能力成为民主化进程中的一员。这一结果或许将起到典范的作用,推动政治伊斯兰的合法参与。

在中东地区,还没有哪一个伊斯兰政党通过选举掌握了中央政府。长期以来,西方民主相信民众的声音就是上帝的声音。但一些伊斯兰主义者公开表示,西方的民主不适合伊斯兰国家,伊斯兰中的“舒拉”原则才能保证人民对国家事务的参与。因此,与西方民主不受拘束的民众主权相比,伊斯兰的民主是一种有限形式的民众主权,受真主法律的限制或指导。从根本上说,人们不能超越真主的法度。从伊斯兰政党宣称执行真主之法度的角度来说,他们恐怕很难放弃权力,将之拱手相让给其他非伊斯兰政党。因此,在议会体系中活动的伊斯兰组织是否能

相关热词搜索:穆斯林 感悟 穆斯林的葬礼感悟 穆斯林的葬礼阅读感悟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