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人生》

发布时间:2017-01-20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电影《人生》篇一:电影《人生》的社会学分析

电影《人生》的社会学分析

电影《人生》描述了发生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农村青年的生活,展现了在当时社会体制下城乡在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性,揭示了当时城乡结构不合理、城乡发展不协调的社会现状。

在影片中主人公高加林是村里的高中生,在当时来讲已经有很高的学历了,高中毕业后的他本来可以去当一名教师,可是村长的儿子优先取得了这个工作,无奈之下他只能回家种地,这个时候他还只是觉得自己工作无望,念完了书没能一展抱负而感到烦恼,但他仍坚持做那些苦活,没有抱怨。

后来他去集市上卖馒头,看到来来往往的人流,他感到很丢脸,作为一个知识青年或者说是文化人吧,强烈的自尊心让他以之为耻。他没有叫卖,反而把篮子盖上,结果他一个馒头也没有卖掉。这个时候他对自己的定位已经发生了改变,这时候他已经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农民了,他认为自己是一个知识分子,而卖馒头的这种事情已经不符合他的身份了,这种想法迅速在心里生根。在卖馒头的过程中他看见一个人拿着报纸,上面印着大城市的照片,他再一次心动了,他想象着大城市的繁荣,希望有一天自己可以成为一个城市人,这种想法在自己心中滋生、膨胀。

在回家的路上,他遇到了同村的女孩刘巧珍,刘巧珍看到他没有买点馒头就主动帮她去卖。刘巧珍是一个一直喜欢他的女孩,只是她是农村姑娘,只是她不识字,得到了刘巧珍的帮助,他很感激,在他人生最不得意的时候,一个异性的闯入和帮助让他的心中泛起了涟

漪,之后她俩有了更进一步的接触和交流,甚至开始了约会,。建立在相互扶持基础上的情感让他倍感温暖,但同时也仍他们误以为这就是爱情。

就在这时,高加林在洼地当官的一个亲戚回到了村里,并安排他去县城当了一名记者,这一变化让他心中滋生已久去改变身份、改变命运的想法再度抬头。在当记者的时候,另一个女孩黄亚萍进入了他的视线,黄亚萍也是一个一直喜欢他的的女孩,而且是他的高中跟同学,而且她是城里人。高加林动摇了,他有想过应该如何去应对,他也有权衡过得失,但他作为一个世代贫穷的农村人,一个有知识的文化人,一个有理想的年轻人,一个有虚荣的社会人,面对贫困的家庭,年迈的父母,自己的理想,太多的东西需要他去背负。但是城乡体制的界限分明让他无法得到一个公正的机会,贫困的家境也无法让他拥有更多的资本。于是,他希望借助婚姻,借助他人的力量让自己获得一个机会。

同时,他在分别与巧珍和亚萍的交往中发现,巧珍作为一个典型的农村姑娘,较低的文化素质与自己高中文化水平之间有着无法逾越的鸿沟,缺少共同语言使交流变成了一种折磨,在困难时期因为受到帮助而产生的感激随着时间的推移被冲淡之后,他发现,也许那只是一种感激,而不是爱情。而在与亚萍的交往中他发现,黄亚萍与他相同的文化程度,不俗的谈吐以及在事业上相同的理想让他有一种志同道合的感觉。虽然不确定那是不是爱情,但他也不会拒绝甚至是渴望得到黄亚萍的帮助。

于是在这种纠结与权衡中,他选择放弃刘巧珍,希望与黄亚萍进一步相处,并得到黄亚萍的帮助。

可是接下来,他因受到他人的检举,失去了在县城的工作,同时也失去了去大城市的机会,而刘巧珍也在之前与他人结了婚。刘亚平即将随父母迁往大城市,……

生活就像一场赌局,当他倾囊一搏,抛进了所有的资本,只为赢得一个进入城市发展的机会的时候,生活却让他输得血本无归。

电影到这里就到了结局,高加林日后的命运我们也无从知晓,但我们不得不反思一个问题,在占我国人口总数一半多的农村人口中,有多少像高加林这样出身贫寒又想改变命运的人因为受到城乡体制的压抑而失去机会,一辈子无法实现个人价值呢?

伦理社会学讲到成功的要素有德、志、力、才、命五大要素。德为道德,志为志向,力为后天努力程度,才为天资、天赋,命则是命运,在这些要素里,命运总是最先发挥作用的。而泾渭分明的城乡体制决定了个人命运的不同。

以高加林为例,他出生在一个落后的农村,贫寒的家境首先就让他成为弱势群体的一部分,而又因为他是农村人,所以注定他只能拥有与城市人相比较少的资源,包括物质与精神资源,而农村落后的生产力也无法使他迅速脱贫致富,改变世代贫穷的面貌,而他又是一个接受了较高等教育,对人生有较高的追求,渴望实现他的人身价值的知识青年。所以,矛盾产生了,当他靠现有的力量和资源无法支撑他

的理想和抱负时,他就只能利用外界的力量去改变自己获取资源的渠道,但是这种渠道单一而又不稳定,因此他的失败是必然的。

其实由于中国特殊的国情决定了中国的社会结构,早期中国历史发展致使阶级及城乡的划分尤为明显,城乡分化尤为突出,城乡之间的资源占有严重不平衡,社会机会、财富占有、职业地位以及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严重不平均。在这种体制下,农村居民在社会上的整体处于弱势地位,他们通常表现出来的特征就是有强烈的自尊心,担负这家庭的振兴,希望获得较多的社会财富,改变农村身份,获得比原始身份稍高的社会地位。其实他们的愿望很简单,没有像城市的孩子那样想成为科学家、商业大亨、明星、运动员什么的,这都是由他们从小的生活环境及生活阅历决定的。

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最终是要实现共产主义,而城乡的差异性正是实现共产主义,实现共同富裕的障碍,它使社会成员在资源的占有上产生了不均,在机会的选择上不平等,在财富的占有上不均衡,在人身价值的实现上不公平。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要进一步调整城乡结构,缩小城乡差距,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完善和健全社会保障机制,促进社会公平的实现,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以带动就业,增加就业机会。

而个人也应该努力奋斗,不断进取,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达到与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电影《人生》篇二:浅析电影《人生》中的悲剧成分

浅析电影《人生》中的悲剧成分

《人生》是当代著名作家路遥于20世纪80年代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它通过对我国北方黄土高原农村和城市“交叉地带”的青年人的生活、理想和追求的描写,深刻反映了当时农村生活的特点和存在的矛盾。小说塑造了高加林这样一个处于人生岔道口的农村知识青年的典型形象。通过高加林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追求及失败的描写,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电影《人生》是根据路遥的同名小说改篇而成的,它拍出了大西北的风土、人性、民俗。《人生》使“西部片”这一名称得以确立。《人生》遵循现实主义的理论原则,也为“西部片”带来了我国电影艺术现实主义的好传统,它成功塑造了高加林这个农村知识青年的形象,也成功塑造了反映西部农村妇女命运的女性形象—刘巧珍。《人生》给人一种真实而又自然流动的美。

高加林和巧珍的爱情悲剧,或许一早已经注定。有文化的高加林始终想的是怎样走出贫瘠的山川,他没有对大字不识一斗的巧珍说过一句“我爱你”。而高加林接受巧珍,更多的原因或许出于他在农村的困顿。困境下的爱情,往往徒有其形而已,文化上、精神上的差异才是他们之间最大的障碍。重温《人生》,才明白一颗总要飞得更远的心,是永远无法与生了几只猪崽又死了几只这般平淡的生活丝丝进扣的。

爱情是无常的,幸福却是真实的。对于巧珍来说,马拴的一句话“我一辈子就是当牛做马,也不能委屈了你。咱乡里人能享多少福,我都要叫你享上??”何尝又不是一种真正的幸福。幸福千千万,存于心而不是显于形。对于高加林来说,做了场好梦,猛摔下来,他也不该惋惜失往爱情,他的爱情不在这里。 《人生》所体现的,不仅仅是高加林的悲剧,而是那个时代所有农村青年的悲剧——他们在一个较小的社会氛围中出生,一个小的宗族中长大,接受不健全的小学、中学教育,不完整的家庭教育,以一种不满、骄傲、憧憬和一种无所畏惧的自信往大城市读大学、工作,城乡文化差异带给他们一种深深的伤害,这中间,有挣扎、有撕裂、有抉择,也必然有放弃。就像高加林一样,他也不想走一个大圈子,最后再夹个行李卷回到出发点:他无法突破的,是城乡差别的深深鸿沟。

这是对80年代相认真实的再现。一个农民的普通孩子,在很长时间内是没有任何途径走出农村的。从1977年开始,高考才成为他们进城的一条独木桥。80 年代后期,个别富裕的农民也可以花大约一万块钱买一个城镇居民的身份了,看起来更像是一种赎身。即便破除了划地为牢的户口制度,撤销了农民进城的禁令,《人生》中高加林与巧珍的悲剧,仍在不断地上演。直到今天,城乡两级的户籍制度有所松动了,以“农”字为耻的国民心态仍然没有改变,实际利益的歧视更加不胜枚举。城乡二元对立的悲哀,丝尽不输于《人生》所存在的80年代。 《人生》留给我们很多启迪,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

电影《人生》篇三:50部一生不得不看的经典电影

50部一生不得不看的经典电影

1.西线无战事 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1930)(美国) 奥斯卡授奖以来第一部具有强烈思想性的作品

电影史上“最伟大的反战电影”之一

揭示了惨绝人寰的战争实况,击溃了所谓的“爱国”迷梦

2.马路天使 Street Angel(1937)(中国)

中国早期社会问题片的集大成者

海派城市市井生活的经典写照

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的压轴之作

3.乱世佳人 Gone with the Wind(1939)(美国)

好莱坞“第一巨片”

展现着旷世爱情的绝世佳作

奥斯卡史上一个不可逾越的“至高点”

4.魂断蓝桥 Waterloo Bridge(1940)(美国)

镜花水月痴人泪,蓝桥愁断离人肠

战争时期一首催人泪下的爱情绝唱

电影史上三大凄美不朽的爱情悲剧之一

5.公民凯恩 Citizen Kane(1941)(美国)

世界电影史上的一次重要实验

反映一个浮士德式的人物在物质世界中的生存状态

一部纯粹的“电影的诗”

6.卡萨布兰卡 Casablanca(1942)(美国)

世界电影殿堂中的经典之作

以爱情故事贯穿起来的惊险侦探片

蕴涵着爱国主义的主题和反法西斯激情

7.小城之春 Spring in a Small Town(1948)(中国) 一部典型的心理抒情片

世界电影史上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开创了中国电影史上诗化电影的先

电影《人生》

8.罗生门 Rash?mon(1950)(日本)

挖掘人性丑恶的巅峰之作

在国际影坛上产生重大影响的第一部日本影片

标志着日本的电影艺术进入一个新纪元

9.罗马假日 Roman Holiday(1953)(美国)

流芳百世的浪漫经典

电影史上爱情文艺片的典范

温馨浪漫中充满了艺术的美感

10.后窗 Rear Window(1954)(美国)

“永远的惊悚大师”的杰出代表作

一则“看电影”的寓言

一首直指阴暗人心的诗

11.宾虚 Ben-Hur(1959)(美国)

一部名垂影史的史诗巨片

奥斯卡历史上一个突破性的记录

满含着对神的谦恭之感和敬畏之情

12.西区故事 West Side Story(1961)(美国)

百年经典的主题与现代艺术的融会贯通

美国“街头歌舞片”的经典之作

一幕“罗密欧与朱丽叶”式的现代都市爱情悲剧

13.音乐之声 The Sound of Music(1965)(美国) 人类记忆中最值得珍惜和细细回味的艺术佳作

好莱坞音乐歌舞片中经典中的经典

电影史上绝妙的神来之笔

14.教父 The Godfather (1972)(美国)

一部令人拍案叫绝的成功之作

一部最具史诗气魄的揭露黑社会明争暗斗内幕的影片 一幅气势恢弘的“社会图卷”

15.星球大战 Star Wars (1977)(美国)

20世纪最为重要的文化事件之一

科幻电影史上最为经典的作品

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16.人证 Ningen no sh?mei (1977)(日本)

一部探讨人性、人情、人伦的杰作

世界侦探推理片中的精品

开拓了悬疑片的社会深度

17.城南旧事 My Memories of Old Beijing(1983)(中国) 满含人间烟火味,却无半分名利心

近乎一幅宁静、淡泊、简约的中国水墨画

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诗

18.莫扎特 Amadeus (1984)(美国)

展现一位“并非完人的乐圣”的坎坷人生

反映人生道路上善与恶的冲突

深刻洞悉人性的经典之作

19.芙蓉镇 Hibiscus Town(1984)(中国)

“电影泰斗”谢晋的扛鼎之作

表现了各式人物在历史面前的真实面目

发出对人性的呼唤和对美好感情的讴歌

20.红高粱 Red Sorghum(1987)(中国)

中国新时期电影创作的新篇章

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新开始

犹如一声霹雳,惊醒了西方人对中国电影所持的蔑视与迷幻

21.十诫 Dekalog (1989)(波兰)

欧洲“道德焦虑电影”的代表作

以探讨当代人的道德困惑为主旨的鸿篇巨制

透过世界上最伟大的人生契约引出满含悲悯和质疑的精神命题

22.悲情城市 Beiqing chengshi (1989)(中国台湾) 当代台湾社会的灰色寓言

都会浮世风景中喑哑的安魂曲

相关热词搜索:人生 电影 路遥《人生》 电影《手机》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