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感悟

发布时间:2017-01-20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劝学感悟篇一:读劝学心得体会

读《荀子·劝学》心得体会

根据我区“清新从政文化建设活动”要求,近期研读了“读书思德”经典美文12篇。现在,我就荀子的《劝学》一文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劝学》一文深入浅出,通过生动的事例和比喻,阐述了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道理,对于我们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学不可以已”。学习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党的十六大将“形成全面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党的十七大也明确提出要“建设全面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通过读书学习,及时掌握新知识、新理论、新信息才能很好地开创新局面、铸就新辉煌、实现新发展。学习是加强党性修养、提升精神境界的一个重要途径。古人云:非学无以广才,非学无以名识,非学无以立德。治心养性,一个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读书学习。在我们的日常交际中,凡是注重学习的人,往往情趣高雅,对待问题,处理问题也显得得体周到,与之交流中能有所提升。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领导干部只有坚持读书学习、读好书学习好,才能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素养、锤炼道德操守、提升思想境界。学习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我们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新知识新事物层出不

穷,需要我们去了解、去认识;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需要我们去把握、去解决。我们更应增强读书学习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常思能力不足,常怀本领恐慌,常找学习差距。只有加强学习,才能为做好工作提供保障。

学习的方法——积少成多,聚沙成塔。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要正确认识工作、生活和学习的关系。实践出真知,工作是学习的一种途径,很多工作上的事情都是在工作中学会的。同时,还要把学习引入生活,让生活的过程成为学习的过程,从而既让生活充满情趣,又达到终身学习的目的。学习应该成为人的生活方式,就像吃饭一样,每餐必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进步,不落后于时代。要注重知识积累。随着生活和工作节奏的加快,许多人在对待学习的态度上也发生了变化,想要“速成”,认为点滴的知识不起眼、不重要,妄想着“一口吃个大胖子”,这种对待学习的态度是错误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任何鸿学大儒,他们的知识都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我们应把握住任何一个积累知识的机会,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知识渊博的人。

学习的态度——锲而不舍,持之以恒。人贵有志,学贵有恒,持之以恒的治学态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李白的“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已家喻户晓,毛泽东同志结合自身实践,用这样一幅对联来勉励自己:“苟有恒,

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讲的就是学习要持之以恒的道理。学习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不能心浮气躁、浅尝辄止,需要有一股顽强的毅力和超人的吃苦精神。学习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只有抱定一颗“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恒心,才能一步步登上知识的高峰。事实证明,惟有持之以恒,才是学习、读书的正确途径,正如荀子云:“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劝学感悟篇二:《荀子劝学》读后感

读《荀子劝学》有感

在现如今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中,作为一名大学生,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改如何与时俱进、把握时机异也、创造未来呢?我从荀子的《劝学》中找到了答案——学——将学习作为人生的罗盘、灯塔,做一个刻苦学习、善于学习的人,方能成功。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这是我们当代大学生用心浮躁的真实写照。不可否认,面对纷繁复杂的花花世界,面对无法抗拒的种种诱惑,无论是“富二代”还是“穷二代”,都很难做到在大学这座“象牙塔”中“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还记得高考前的一天曾有人对我说“等你大学毕业时,已是知识爆炸的年代,大学生到处都是,也就没什么用了!”而事实证明他的话只说对了一半,单就如今浩若烟海的网络知识,用“知识爆炸”形容毫不为过,但对于大多数年并非出身豪门的本科学生而言,掌握更多的知识与技能往往是其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可是,观如今学子,平时不知所学,聊以度日者有之;上课埋头苦睡,浑浑噩噩者有之;实训耽于网游,不务正业者有之??唯独缺少专心致学,上下求索之精神。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说的是学习必须有踏踏实实、吃苦耐劳的实干精神。年轻人终日而思,而不肯须臾之学,知识技能不会在空想中有任何增加。只愿踮起脚根,不愿奋力登高,又怎能达到光辉的顶峰见识广远?平日里,同学们连课都不愿去上,逃课睡觉、打游戏、谈恋爱,什么堕落的行为举止都有,仿佛来大学不是为了学习,是为了享受,为了逃避生活的责任,大学似乎成了“青年疗养院”,这个状况谈何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呢!

“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因此没有刻苦钻研的心志,学习上就不会有显著成绩;没有埋头苦干的实践,事业上就不会有巨大成就。只有志存高远,才会学有所成;学习中要勇于实践,知识掌握得才能够扎实。相比之下,我们现在是不知所学、不知学何用、不知未来是何——我们需要清醒了,去重拾我们的志向。

“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蹞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所谓行百里者半九十,学贵专精。学习不能不求甚解,满足于一知半解。善学之人要做到触类旁通、融会贯通,知识才能与时俱进,在未来

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上面是结合书的内容与现实大学生作了比较浅的比较,我深刻认识到自己过得是多么的没有意义,我要立即奋起,用青春谱写大学生的篇章,谱写未来党员的篇章!下面我谈点读完《劝学》后自己关于“勤奋学习”的感想和体会。 勤

劝学感悟

奋学习,是一种高尚的精神状态。学习是一种精神,一种境界,多储存一份知识,生命就丰富一分。知识储备愈丰富,感染他人的张力和胆识就愈明显。身为入党积极分子,要坚持把勤奋学习作为一生谱写的习惯来培养,作为一生的事业来追求。一是要保持“空杯”心态。“空杯”心态是一种挑战自我的永不满足,是对自我的不断扬弃和不断否定。时刻保持“空杯”心态,尝试归零的感受,在永不满足中不断获取知识的力量。二是要做到勤于积累。“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也。求知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要保持刻苦执着的学习精神,发扬“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精神,才能真正学有所成、学有所用。三是要拥有开阔胸襟。“海纳百川,有容及大。”,具有开阔的心胸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提高自己的境界。人们总是通过学习和实践来磨练自身、克服不足、不断进步的,“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学然后知不足,一个人水平再高,能力再强,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善于向他人学习、向他人合作,境界方能提高,思维方能开阔。 勤奋学习,贵在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荀子有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楔而不舍,金石可镂。”,学习知识、成为党的未来栋梁,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没有捷径可走。只有心无旁骛,耐得住寂寞,顶得住诱惑,抗得住干扰,静下心来学,循序渐进学,联系实际学,锲而不舍学,方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读书在方式方法上也十分重要,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做一个真正善于读书的人,就要在“想读”和“真读”的关系上,像思想家那样去行动,像实干家那样去思考,在读书的过程中强调“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带着目的、带着思想、带着问题去学习,做到有的放矢,自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次,读书还贵在学以致用。领导干部要结合一定时期的形势和任务,精心挑选,有重点地学习。要学会在思考中温故,在温故中知新。要学以致用,把知识变为能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领导干部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向书本学习同时注重向实践学习,将学到的知识变为自己的真知和能力,让知识在党的活动中起

到应有的作用。?

《劝学》,如一位长者敲醒了我,明白了自己作为一名大学和入党积极分子的理想目标;《劝学》,如人生途上的那张明灯,指引着我以“学”“思”“用”来实现自己的梦想;《劝学》,鞭笞着我不断前进,不断超越,不断挑战

姓名:乐云

学号:201005001608

学院:公共管理学院

班级:事业10-1

劝学感悟篇三:《劝学》读后感

《劝学》读后感

《劝学》是《荀子》一书的首篇,全文虽长但意义丰富,其较系统的介绍了学习的目的、意义、态度和方法,对想学习、爱学习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篇绝佳的勉励性和指导性的文章。以前在高中时,就感觉其意义重大,但由于当时学习的特色和考上大学的目标,那时并没有深入的去品味这篇文章,去运用这篇文章。到了大学,由于生活的阅历、学习的见长,真正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逐步确立,再读这篇文章时,感觉其意蕴无穷、力量无限。细细品味这篇文章,他对我的学习、做人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劝学》所揭示的道理并非只有一两点,但我只想就我在大学所认识的问题和我在跑步时所想的最多的问题,结合《劝学》谈谈我的一些认识。

第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荀子开篇就讲“学不可以已”,即学无止尽。虽然在文中荀子的“学”不仅仅指看书,但是如果不看书,没有一定的理论和认识做基础,再多的实践也仅仅是实践,并不能有实质性的飞跃。太平天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运动,为何一个失败而一个胜利了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共产党有科学的理论的指导。我觉得在现代社会,“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更具有直接现实性。打开中国社会百叶窗,可以看到整个社会在整体上被金钱给腐蚀着,“金钱至上”已经成为一种观念充斥着人们的大脑,腐化着人们的精神,人学习很大程度都带有功利性质,而社会上真正静下心来学习、做学问、提高内修的人却少之又少,所以说中国缺少真正意义上的思想上的大家。我身边的同学有的跟我说“你考研吧!反正我不考了,我学不动了。”还有的跟我说:“考研吧!不为别的,就为以后找个好工作,再累也就三年。“每每听到这些话,我都处在矛盾中,我觉得我们现在这些所谓的”大学生“已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生了,我们离”学海无涯“相去甚远,对于我们来说,步入社会,找个好工作,然后在忙碌中度过,书本将不知被我们置身何地。但反过来一想,在现代社会,如果我们读书不功利,我们将如何生存?或许真的是学海无涯苦作舟吧!如果那样,我想,他已经不能被俗世所困扰了。

第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荀子说不登上高山,就不知天有多高。的确,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但就我而言,我觉得这句话是错的,我认为知识不是力量,只有得到运用的知识才是力量。作为现代的我们,其实我们每天都在获取知识,但却不知道从中蒸煮、液化、升华,提炼出智慧的精髓,将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对大多数的我们而言,学了也仅仅是学了,但真正学了什么,却并非个个都清楚。

第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文中第六段用整个一段揭示了量变质变这一哲学规律。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句话多次出现在试卷上,同时也为许多演讲家所青睐,更应该成为我们学习与做事的座右铭。我记得去年西哲老师让我们写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我写到:理想+坚持=现实。当时写这句话,并不是一时兴起,也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我每晚在跑步中真正的体会到了坚持的重要性,体会到人只要做到坚持,就可以无极限。人只有从一开始通过一点一滴的坚持,才能合成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

第四,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荀子在文章中说学习是自身道德修养的需求,现在的人学习则只是为了炫耀于人。这句话恰好与孔子的”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遥相呼应。著名哲学家叔本华说:当我们看见为教育培养人才而建立的大批种类繁多的学校和为数众多的学者教师时,也许以为人类极其重视真理和智慧。然而这一切都是骗人的假象。教师教授学生是为了挣钱,他们所寻求的不是真理,而是自我炫耀与声誉名望;学者们进行研究,不是为了获得丰富的知识和敏锐的捂力,而是为了装腔作势、夸夸其谈。他虽然说的偏激了点,但联系实际想想,他所说的也不是不无道理。从我们自身来讲,因为我们是在世界上存在,总得和他人、他物打交道,也就是说,我们必然会处在一种入世状态中。而在这种状态中,我们总是有意无意地按照一个外在的标准和并非我们所想的意志行事。换句话说,我们总是放弃自己,为他人而存在,也因此我们成了大多数的普通人、成了全国占多数的平凡人。这是我们的悲哀,也是社会的悲哀!

相关热词搜索:劝学 感悟 对颜真清劝学的感悟 劝学翻译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