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汉字

发布时间:2017-01-18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感悟汉字篇一:感悟汉字里的智慧

感悟汉字里的智慧

50年代,印度总理尼赫鲁曾对他女儿说:“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她的每一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你要好好地学习。我说的这个国家就是中国。”

把萧启宏誉为“当代字圣”是不妥当的。因为,萧并没有真正的揭示漢字的密码,只是感觉到漢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而已。“字聖”只是倉颉的专利,任何称为“字聖”的人,应该添上几个字,为“大字不识”的字聖。我对萧在國學授课的一些分析,一些感受,让我们对伴随我们终生的漢字文化,中华民族的思想的载体--汉字,有了一个新颖的认识。

萧,首先从漢字是什么讲起,他将漢字定义为“摹写宇宙萬物之名及其事理的全息符号”,能“垂法立则,为百王宪”的思想宝库。漢字是古代先圣倉颉創立,是仿生学、仿豕学、仿豬学的象形原理創立的文字体系,漢字揭

示了黄帝戰蚩尤的涿鹿之战的历史事件,漢字阐释了人类的斗争精神、斗争意志,漢字起到了抗击动物灾害中凝聚力,由于倉颉創立漢字体系,具有严密的逻辑性,最初的原始仿生性,最独特的創造性,最具有“垂法立则,为百王宪”的开创性的意义,可以摈弃其它形式形成具有表意性质的符号。正如荀子解蔽篇所言:“好书者众矣,倉颉独传者一矣。”,倉颉創立的漢字体系之所以能够具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正是因为倉颉創立漢字的独特性、唯一性、仿生学等综合特性,漢字成为中国第一部的宪法(灋),以垂后世。

根据倉颉創字的原理来看待漢字,漢字字义蕴含在漢字的字形之中,并不是“字形藏理,字音通意”,只有漢字字形与字义存在逻辑上的联系,与字音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字音(语言)与人们的生活习俗有关,所以,有些词语读音相近,实为误传。如伏羲,形声父系,指史前男

性父辈的总称。涿鹿,形声猪猡,指很多豬和鹿出没的地方。是“同形同宗,同音意通”。

萧认为,漢字起源于石器时代,有五千多年的历史。这个观点我不完全认同,石器时代的范围很宽泛,青铜时代以前都可以称为石器时代。准确认定倉颉創字的时代,就是黄帝戰蚩尤的时代,黄帝时期不能称为石器时代,而是,崇尚丝绸的时代,丝绸:蚕丝织造而成的帛面,不是植物纤维制成的布面等。倉颉以“巾”字指丝绸、帛绢。研究漢字,也就是研究黄帝时期,不能把整个石器时代作为研究的对象。

研究“黄帝”的地点,也就从文献记载的黄帝戰蚩尤的涿鹿之战谈起。现在唯一可以相信黄帝曾经活动的地点,就是黄帝陵。黄帝陵的周边也就是黄帝的出生地,戰蚩尤的地域,少典并不是指黄帝的父辈,而是指農业不发达的地域。有蟜氏也不是指黄帝的母系,而是指有动物灾害出现的地方。蚩尤也不是指人类部落的首领,而是指野

猪群落的总称。这是对黄帝活动的地域的分析,所必须理解几个基本概念,否则,对黄帝时期的研究,也会出现不必要的思维混乱。

研究“黄帝”的时间,文献记载黄帝大约在距今4700年左右,这个时间点较为合理,中国的文明称为上下5000年,也就是以黄帝戰蚩尤的涿鹿之战作为历史时间轴的原点。我们不能证明黄帝的存在,也就不能确定黄帝这个历史的原点。但是,更没有理由否认黄帝的存在。如何验证黄帝时期的历史的存在,这就需要理解倉颉創立的漢字。倉颉与黄帝同处一个时期,一个地点,文献称:倉颉为黄帝之史。如果能够证明倉颉創立漢字体系,每一个漢字的創造都是倉颉創立,每一个漢字的字义都是倉颉的思维逻辑,只能揭示倉颉时期、黄帝时期的历史和文化。黄帝时期是出于石器时代,但是,具有崇尚丝绸的时代特征。

黄帝时期的農耕状态分析。文献中记载,黄帝时期蚩尤作乱,从字义分析蚩尤是野猪群落。炎帝、黄帝出于少

典,炎帝应该早于黄帝,是史前先民火耕开荒辟地的总称。有人误解为神農,火耕是炎帝的标志。蚩尤作乱实为野猪形成灾害,“神農世衰”,炎帝承受的野猪灾害非常严重。“九隅无遗”,指炎帝时期没有一处不遭受野猪灾害。正如《诗经。北魏。硕鼠》中所描述的人类生存状态,“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爰得我所。。。”人类与野猪群落争夺生存之地,人类出于劣势。

黄帝戰蚩尤涿鹿之战的重要武器。1、轩辕指南车;

2、陷阱;3、饵服;4、习武干戈,戈矛釜芾;5、舟楫等等。

轩辕指南车:轩辕一词为黄帝专有,与黄帝有关,轩辕的含义一直不为专家所解读。轩辕:車干袁,車:丰田,并不是“車”的形态。干:一:自然属性,丨:人为属性,十:自然属性与人为属性相互作用,含有“斗”的意思,干:与天斗为干,与地斗为士。袁:与哀字比对,

感悟汉字篇二:汉字与文化感想

汉字从属于汉文化,是汉文化的一部分,它是汉民族为了交流思想、传递和保存信息,在漫长的时间里不断创造出来的书写汉语的符号系统。它的发生、发展和演变都要受到其它文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种制约就是隐含在汉字系统中,反映汉民族的价值观念、生存方式、思维特点、风俗习惯等。同时,汉字又是汉文化的特殊部分,它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而且还是承载和传播文化的工具,负载了大量的文化信息。

首先,社会需要促进了汉字的产生和发展。

原始社会时,先民群居生活,彼此之间需要相互沟通、交流,进而产生了语言。但在实际交往中,语言却不能完全满足人们交流的需要。这是因为其无法克服“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为克服这一障碍,就需要有交流的双方都认可的文字符号进行协助,最早的汉字—象形文字就产生了。

此时的象形文字只是人们交流的辅助工具,并不成系统。,当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出现后,由于国家的组织是宏大的,需要用文字来记事、管理,这就需要成系统的文字的产生。考古证明,殷商时期出土的甲骨文已是比较成熟的成系统的文字。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朝代,由于战国时期,各国都有自己的文字,彼此交流很不方便,出于便于管理和沟通的需要,秦始皇颁布全国统一使用小篆的命令,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汉字规范化运动,对民族团结、国家统一起到了重大的积极作用。但由于小篆笔画屈曲圆转,繁多,不便书写,出于简便快捷的需要,人们将小篆的曲笔拉直,改圆转为折笔,进而产生了隶书。

其次,汉字的产生和发展与社会生产力相适应。正如上文所说,汉字是为了满足人们互相交流的需要而产生的,记录、表达一定的事物,首先世界上要有这件事物,这就与社会生产力相关。最开始的汉字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简单的、容易描绘的事物,如:日、月、山、川、水、火、土、木等,这些都是大自然本身就有的。而后人凭借着主观能动性,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产生了许多新的事物,而表达这些新事物的文字也随之产生了。如,砍伐的“斧”,装东西的“皿”、“盆”、“盂”,捕猎用的“网”等。

3、汉字是汉文化的载体

汉字盛载着汉民族古代的祭祀文化、商品文化、兵器文化、民俗文化。

二、 汉字推动汉文化的发展

、、、汉字在表现汉民族对各种事物的观察、思考、认识及反映汉文化的同时,还推动了汉文化的发展:

1、汉字推动了书法艺术的发展

、、、汉字推动了汉文化中书法艺术的产生和发展。“中国书法艺术是以中国汉字的文义为内容,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书写出来的有章、有法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随着中国汉字的产生、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2、汉字推动了篆刻艺术的发展

汉字推动了汉文化中篆刻艺术的产生和发展。篆刻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汉字、书法雕刻相结合的艺术。在纸张发明之前,人们的书写材料为龟甲兽骨,青铜器,石器,木简等。人们是将汉字刻在材料之上,这为篆刻艺术的产生奠定了基础。而汉字的以形表意所具有的图画性、艺术性及字体多变性又是其产生发展的条件。

篆刻艺术起源于实用,开始只是作为商业上交流货物时的凭证,及当权者表示象征权利的证物,后来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作为欣赏的艺术。

3、汉字推动了修辞艺术的发展

汉字推动了汉文化中修辞艺术的发展。在古汉语中,词汇多为单音词,即一音一词一字,这样字与词就建立起一对一的关系。而汉语表义是靠语序排列的,这就为同一语句的顺读,

倒读皆可诵提供了可能,而这种同一语句的顺读,倒读皆可表义就是回文。

三、研究汉字与汉文化关系的意义

1、有利于正确认识汉字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汉字不是落后的。有人认为汉字是落后的。汉字是汉文化的一部分,其形成与发展都要受到汉文化的制约和影响,甚至可以说什么样的文化决定什么样的文字。如果弃之不用,人们就不能通过研究汉字来考察远古已逝的文化。

其次,汉字不是万能的。汉字负载着大量的文化信息,但并不是所有的汉字都与汉文化有关,二者并不是一对一的对应关系。汉字是反映一定的历史文化,人文信息,但绝不是每个字“都是一页恢宏的历史”。

2、有利于拓宽汉语言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现今中国汉语的研究,多用国外研究拼音文字的方法加以研究,且不说这种方法是否适合汉语,但可以肯定地说,研究汉语只用这种方法是完全不够的。因为汉字与拼音文字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字,汉字有自己独特的特点,这需要人们用符合其特点的方法加以研究,这需要人们不断地探讨,深入地研究。而将汉字与汉文化联系在一起,一并研究,从汉文化的角度看汉字的产生和发展,及汉字是如何构形等,这可以说是汉语研究的一部分,扩大了汉语的研究范围。

四、结论

由上可知,汉字是汉文化的一部分,汉文化推动了汉字的产生和发展,汉字又是汉文化的特殊部分,是汉文化的载体,反映了大量的汉文化信息。同时,汉字又推动了汉文化的发展,推动了书法、篆刻等艺术的产生和发展。二者相互影响,我们可以通过研究汉字与汉文化的关系了解汉字构形的原因,及由此反映的汉文化信息。这样可以驳斥“汉字落后论”,并且避免片面夸大汉字功能,增加汉语的研究范围。

汉字的诞生时我们的祖先由蒙昧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汉字的诞生和发展同汉族人民的社会文化是密切先关的。汉字的演变过程由甲骨文到金文到篆书隶书楷书。汉字的字形与字义相结合,是有机统一体,在中国文化的不但积累中,汉字也在发展和变化着,同时生活中也出现了许多具有时代特色的特殊意义的汉字。从汉字的发展变化就能看出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变化。

汉字保存和承载文化的载体,借助文字的物质形式,汉字记录了中华文明发展的印记,巩固了思维成果。以说各种民族文字都是该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汉字也不例外,它是汉民族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使得汉字文化学成为了与汉字构形学、汉字字体学、汉字字源学并列的四个分支之一。

文化定义,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综合,狭义的文化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这个民族过去的文化靠它来流传,未来的文化也仗着它来推进。

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Cours de Linguistique Generale)中也表达了这样的看法:对汉人来说,表意字和口说的词都是观念的符号;在他们看来,文字就是第二语言。足以证明汉字在汉人心目当中的地位之重。

(l)统一性。虽然一部中华民族的历史跌宕起伏,分分合合,但是始终还是保持着完整和统一,而且形成了以汉民族文化为中心,汇集了国内其它民族文化的

统一体,这一点是世界上任何其它民族的文化都难以做到的。

(2)连续性。中国和古埃及、巴比伦、古希腊都是古文明的发源地,但是只有中国文化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没有中断过,自始至终都保持文化的延续。

(3)包容性。中国文化是以汉民族文化为中心,兼收并蓄,吸收国内各民族文化的精华,还有扬有弃的吸收外来文化,形成了中国文化有容乃大的特色。

(4)多样性。由于中国地域广天,56个民族,再加上外来文化的传播,所以在保持统一性的同时又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差异。

汉民族文化有容乃大的特征表现在汉字中就是它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能够充分地表现出来,所以有学者说,许多古汉字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中华民族先民生活的缩影。当然,从汉字产生到今天,即便从甲骨文算起,也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从甲骨文字发展到今天的现代汉字,不管是在形体上还是在读音上或是字义上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尤其是汉字的形体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的演变过程,但总的趋势是趋于稳定,现代的汉字和古代的汉字是一脉相承,有机相连的,表现了汉字的继承性和系统内部的统一性,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汉字的继承性与中华民族文化的继承性是密不可分的,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汉字文化的根就失去了依托,民族文化的传承也就成为了一句空话。

博大精深的汉民族文化不仅对汉字的取形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对汉字的结构形式造成一种潜在的作用。汉民族思维模式是整体思维和辩证思维,这种思维特点在汉字的构造上也得到了反映。许慎在《说文解字叙》里就提到了“文”与“字”的区别,“仓领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孽乳而寝多也。”后人简单地理解就是独体为文,合体为字。这恰恰说明我们的先人在造字时先是从整体来描写事物,直观形象地把握事物,正如许慎所言“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随着人们对事物认识的深入,事物具有的复杂性和相互之向的联系性,采用这种直观整体构造的方式已经不能完全表达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了,因此汉民族调和折中的中庸思想就体现到了汉字的结构当中,关注汉字结构的和谐对称,由独体字进而发展为合体字,反映了人们在造字结构上认识的发展。

不足:汉字对文化的承载力有限,异体字的存在一定程度弥补了这个缺陷。 汉字有文化蕴含功能和文化塑造功能。汉字的基本职能是突破时空局限对人际信息交流的障碍,因此,汉字使人们间接经验的重要源泉。汉字作为全民族的书面交际工具和重要知识来源,又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甚至规定整个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趋势,从而一拿种种具体文化现象。

感悟汉字篇三:感受汉字的神奇

教学目的 感受汉字的神奇有趣

1、学会自己搜集材料,搜集到许多体现汉字神奇、有趣的资料。

2、学生能够认真阅读搜集到的有关汉字的材料。

3、从阅读材料中受到启发,感受到汉字的神奇,有趣。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学习内容

1、导语:我们平常看书、读报、写信、作文都离不开汉字。看,老师在黑 板上就写了两个汉字你们对汉字有哪些了解呢?

2、揭示内容。同学们,你们的发言,再加上刚才书上的介绍,仅仅是对汉 字的初步了解,你们想不想更多地了解汉字?好,让我们在这期时间里一(来自:WwW.ZHaOqt.nEt 蒲公英文 摘:感悟汉字)起遨游汉字王国,开展研究性学习,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了解汉字文化,并为纯洁祖国文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吧。

二、整体阅读,感受汉字的神奇

1、教师谈话:首先,请大家一起走进老师为你们收集的阅读材料感受汉字的神奇吧。

2、教师出示阅读要求。

a、认真阅读,这四则材料分别从哪个方面说明汉字的有趣的?为什么说是有趣的?

b、除了上述四种有趣的汉字现象外,你还知道哪些有趣的汉字现象? c、阅读后,就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3、学生自学、讨论、交流,教师参与学生活动。

4、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三、总结拓展,激发学生探究

通过上面内容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汉字的有趣。的确,这也为我们 进一步探究汉字的奥秘,进一步学习汉字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在下面的学习中,我们将利用这些有效途径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相关热词搜索:汉字 感悟 感悟汉字底蕴 感悟汉字之美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