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拯救中医
发布时间:2018-06-30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中医是中国的独创智慧,第五大发明,属于独树一帜的医学。中国是中药大国,是中药的发源地,但是这么多年发展下来,到现在中国的中药在国际市场上只占3%~5%的份额——是我们中国人不行,还是中医药不行?当代社会,中医既遭过各种争议和排斥,也有令人振奋的复兴和进步,可它发展至今到底是什么现状,遇到怎样的瓶颈?它的未来又在哪里?
一、国医的源头
国学五术,医有其名,中医是活着的历史,纵观三千年史籍,无不有医之记载。在辽阔的世界版图上,曾出现过比肩而立的四大古医学,其中古埃及医学、古印度医学、古希腊医学这三个都早已轰然倒下,或消亡,或中断,或变异。只有从野草里萌生的中医,穿越无数灾荒、战乱、瘟疫,在改朝换代的风暴中,顽强地存活下来,成为唯一没有中断的幸存者。
什么叫中医?其实中医并非古老的称谓,而是一个新生的名词,它正式出现是在鸦片战争前后,东印度公司的西医为便于区别,称中国医学为中医,显然这是相对于西医而言的定义。一直以来我们对于中医似乎都很了解,其实我们了解的只是一些皮毛。拥有三千多年历史记录的中医,犹如一棵盘根错节的古树,面对这棵古树谁也说不清它经历过多少风雨,萌生过多少枝叶,延伸了多少根系,播撒了多少种子。
在中医药的浩荡长河中,短暂的个体生命只是匆匆过客,仅凭一己喜好,甚至道听途说,就对中医妄下断言,那无异于盲人摸象、坐井观天,出现指鹿为马、一叶障目的错误。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医是国医的代名词,广义上的中医包含汉医、蒙医、藏医、维医、苗医、壮医、傣医、瑶医,甚至僧医。
中医(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萌芽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就已基本成形,之后历代医家不断总结、丰富与发展,使中医理论得到了补充、修正和完善。中医既是传统文化的代表,又归属于哲学范畴。在古时,中医郎中与私塾先生同属乡村精英阶层,传承诗书礼义,尊称为先生。良相与良医乃儒家文化主流,所以古人行孝,先通医理,孝道包含医道,医道离不开孝道。
从对外传播来看,中医药是丝绸之路上的纽带,当时走出国门的不仅有茶叶、丝绸、瓷器,还有中药材、滋补品、保健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远嫁波斯帝国的元朝阔阔真公主,将阿胶带到了遥远的意大利。《马可·波罗游记》中有载,当时大量中药材被商人运往亚丁湾,再转运到北非等地。
中医药如一股源头活水,对汉字文化圈以及周边国家的影响尤其深远,如日本汉方医学、韩国韩医学、朝鲜高丽医学、越南东医学等都是以中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医学。从诊疗方式、治病理念,到方剂应用,与中医药一脉相承,密不可分。公元1至5世纪,中国炼丹术传入阿拉伯国家,7至8世纪再从阿拉伯传往欧洲。宋代中国的成药业已经相当发达,日本木下正道来宋学习解毒丸的制作方法。1078年,朝鲜国王徽患病,派使臣到中国求医,朝廷派医官前往,同时带去百余种中药。回眸历史,中医药无疑是很早传递到境外的中国元素,只可惜后续没有跟上。
一个多世纪前,中西医两个并无交集的医学体系结束了独立运行的状态,在西方传教士的推动下,从澳门、广州、天津等沿海城市进入中国。谁也没料到,当初一粒微弱的星火,日后会成为燎原神州的烈焰。从此中医、西医分野成两大阵营,成为中国患者的两大选择,出现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医疗现象。
两种体系,两个流派,免不了产生分歧。主管部门希望通过兼容并蓄,中西并举,融合为新一代整合医学。可是中西医纷争由来已久,在捍卫传统的老中医眼里,对于整合医学这类论断不敢苟同。他们大多出自中医世家,一直以来坚持望闻问切的真理,把守护中医的纯正血统视为己任。他们身上有着老夫子式的清高与洁癖,他们认为中医是中国的獨创智慧,是第五大发明,属于独树一帜的医学。中医的贡献是历史性的,也是世界性的;中医胸有宇宙,西医目无全人,凭什么要让中医去做西医的“洋奴”?
正如钱学森所言:“人体科学发展的方向是中医,不是西医,西医要走到中医的道路上来。”从诊疗方法来说,中西医确实存在明显差异,核心是中西方文明的不同起源。一位海归医学博士在接受我的访谈时说:中西医是两个不同的体系,想让中医西医完全融为一体,那是一厢情愿的事情。就像中医是个男人,你非要逼男人生孩子,有可能吗?
近百年来,当西医成为主流医学后,中医屡遭质疑与诟病。回想中医药之路,犹如一叶从远古河流中漂来的扁舟,始终出没在风波里。从北洋政府禁止大学开设中医课,到民国政府废除旧医案,再到1953年后限制中医带徒、中医课程西医化,有几次差一点给中医带来灭顶之灾。“文革”时期,中医教学更是被彻底破坏,就连一些中药方剂也当成扫除的封建糟粕,被改名换姓。把四君子汤改为“四味汤”,白虎汤改为“石膏知母汤”,大青汤改为“解表除烦汤”,金水六君子汤改为“金水六味煎”,别以为改名是件小事,它给中医药教学、科研与临床带来混乱。然而隔海相望的日本,对中医古方却有很好的继承,他们吸取汉方药的精华,提高制药工艺,从不随意改变方剂名称,比如白虎汤,日本一直沿用至今。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开始花大力气研究《伤寒论》《金匮要略》,并以此为基础开发了几百个药方。有一家制药厂2001年向美国申请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专利,明确对以芍药为活性成分的包括加味逍遥散、当归芍药汤、芍药甘草汤、桂枝茯苓丸四个复方进行保护。日本在中药六神丸的基础上研发出“救心丸”,年销售额超过1亿美元。据初步统计,我国已有900多种中草药项目被日本、韩国的药企抢先在海外申请了专利。如我国特有的珍稀树种银杏,其叶子也被国外药企研制出防治心血管疾病的高端药物,在全球获取高额利润,而我们一直廉价地出售银杏叶。
当中医在国内被质疑时,汉方医药在日本、韩国却突飞猛进。中西医之争是一场严重的内耗,中西结合只是一种远景式愿望,不说二者的矛盾,就算中医同意与西医结合,西医也未必在乎。比如手术、ICU病房,哪里有中医的份儿?骄横傲慢,目空一切的西医,恨不得灭掉碍手碍脚的中医。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