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作家故居琐谈

发布时间:2018-06-28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由于专业和工作的关系,我曾经看过许多现代作家的故居,也自然有些话可以说。
  ·壹·
  以下这件与作家故居有关的事情是我亲历的。1982 年在上报建立北京茅盾故居的申请还未批下的当儿,听说有人对作家故居设得过多而高级干部逝世后建故居却不易的情况有意见。当然这仅是耳闻,但故居所在的这条交道口后圆恩寺胡同可是个卧虎藏龙之地,三进四进的四合院多得是,前门在这个胡同而后门走那个胡同的房子也不在少数,茅盾这个准两进四合院已是最小的了(加个“准”字是因第二院并不成立,它只是茅盾书房卧室前经过改造的一个天井而已) ,流言便是在一些工作人员中传播。不过耳听的消息没传多久,故居就批准下来了。根据是什么?因茅盾是个“文化名人”!他一头占着“文化”,一头占着“名人”,所以建了故居。如果政治人物同时兼有“文化名人”身份的,当然很容易鉴别。而真正的“政治名人”应建故居也无疑义,却不是凭干部级别,凭的是一个人对全社会、全民众的贡献大小,影响力持久还是不持久。这样建下来,代表文化积存的作家故居就会比政治家的多,自古至今,由中到外,皆如此。
  那 么, 什 么 是“ 作 家 故 居”呢?作家故居是著名作家全部历史或一段重要历史的见证。无论这故居是祖居地,还是借居地 ;是长住地,还是暂住地。只要这故居能渗透着这个文化名人的家世、生平、性格、爱好、修养、思想,或表现出他的奋斗史、心史、著作发生史,足以在我们面前展演出作家的生活场景和创作坏境的,即是具有历史文物价值的标志物。比如说,中国不久以前还是个大农业社会,所以我们的现代作家出身在农村的就不少,故居为农舍的也就多。我到浙江金华的乡下去看过艾青家的房子,拜过他乡间奶母“大堰河”的墓地(艾青最早的诗写了“大堰河”);金华东部的义乌,现在是有名的小商品集散地,做着全地球的生意,我去看过那里的冯雪峰故居,屋子四壁存有丁玲生前关注过的痕迹 ;还有安徽绩溪上庄的胡适故居完全处于农村环境,而且绩溪要比安徽南部的许多县府歙县、黟县、祁门、休宁、婺源(后者原属徽州,今归江西,是朱熹的祖籍地)都贫苦,我两次去到那个村子,惊奇于少年胡适如何由此走向杭州、上海和世界,也惊奇于同村走出的另一人才胡开文(沪上最有名的文具店牌子上便署着胡开文的名字,我从小知道);长治乡下赵树理的故居应该是普通农村房舍吧,但不尽然,你进得大门楼便见那带花饰栏杆的颓败楼房,才知他家绝不是贫下中农 ;而离我的镇海老家双桥河里头开车只需几分钟的唐弢老家的农村房子,黑森森的,却是分外亲切地矗立在那里。想到这么多作家的农村故居,联想至鲁迅才猛然觉悟他家似乎都在城里。绍兴的新台门、老台门现在是连成一片了,过去我却不知道近邻的挂着市文物局牌子的便是老台门,可见周氏原是多大的一个官宦之家。北平十四年,鲁迅住绍兴会馆、八道湾、砖塔胡同和西三条亲自参与翻造的新屋。最后十年,鲁迅在上海住过景云里的老石库门,住过洋人的拉摩斯公寓,然后是新式里弄的大陆新邨,三处地方离得不远,都在四川北路底。而虹口这个地方正是左翼文人集居之处,新开辟的多伦路文化一条街就表明了这种择居倾向,里面有众多左派文艺青年住过的亭子间,有住了鲁迅、茅盾、叶圣陶、柔石的景云里,有住了周扬、周立波、沙汀、艾芜的德恩里。这些作家和鲁迅一样有乡下的根(看过鲁迅的外婆家安桥头和幼时看社戏的地方,就明白了) 。茅盾的家乡乌镇现在声名显赫,那里的茅盾故居是其出生地,又是清代的建筑,故而文物级别高于北京茅盾故居 ;叶圣陶的墓地在苏州乡下的甪直镇 ;沙汀来自四川的安县,我数次去过那里,是离前几年的地震灾区汶川不远的地方(沙汀早期小说《灾区一宿》《为了两升口粮的缘故》《代理县长》等故事人物均取自汶川大山里面);艾芜的故乡新繁虽不像沙汀那样偏僻,但也是成都远郊了。说到同是四川籍作家李劼人的爱好,明明在成都市内有房,却偏要到郊外建“菱窠”,躲在那里改他的《大波》。徐志摩的趣味恰好相反,故乡硖石原是农村集镇,家里为他回乡盖的可是洋楼。这些居住地的变迁历史,很可以勾勒出中国现代作家从农村到都市的大体路径。
  至于从建筑物能看出作家的倾向和个性,故居便是凝固的活化石。最鲜明直接的,是作家自己设计、督造、建成的住地。如林语堂在台北阳明山半山腰所建的纯白色西班牙风格的院子,外观是洋的,里面挂了“有不为斋”的匾额,书斋窗外“修篁数竿”,是他度过晚年并最后安息的地方,这里和他的中外合璧的创作风格是相符合的。还有丰子恺的缘缘堂。本是书斋名,跟着他迁徙于上海、嘉兴和故乡石门镇之间,1933 年春终于在石门湾老屋后面“赋形”,被造成一幢中式书楼,1938 年毁于日机轰炸中。丰子恺对此堂感情极深,许多散文集都署《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等名字,被毁后用与此堂对话的笔法写过《还我缘缘堂》《告缘缘堂在天之灵》,以一文弱书生的身份控诉入侵者,显示了柔弱下面不屈的意志和坚强个性。我到浙江石门去看丰子恺的故居时,曾经在后修的缘缘堂前徘徊不去,用手掌摩挲两扇里面烧焦的木门(故居挨炸着火时木门被丰子恺邻居抢下) ,据说是原缘缘堂唯一保存至今的物品。
  ·贰·
  作家故居最重要的有两个种类。第一类,是作家出生地和童年生活之所。多半是祖居地。老舍的北京故居现在是定在灯市西口向西拐进去的丰富胡同,被称为丹柿小院的。这个故居固然重要,是他50 年代自美国回来后长期生活寫作的地方,在家搬花盆,出门萃华楼(著名鲁菜馆) ,《茶馆》写于此,《正红旗下》写于此,他也是从这里走向太平湖的。但是要想真正了解老舍,你得知道他的贫苦市民的出身,那就是北京城西北角护国寺附近的小杨家胡同,他的出生地。那里在现居的老百姓还没有厌烦参观者之前我是去过的 :从新街口南边大街进入不起眼儿的胡同,紧细紧细,仅容两人(不能太胖) 擦身而过,走入里面有个“肚子”般的空场,然后七拐八拐,完全和《四世同堂》写的小羊圈胡同一般无二。这个地区是西城平民百姓聚居处,往南是老舍入教的缸瓦市教堂,了解了它,你才能懂得他为什么能写人力车夫(《骆驼祥子》) 、旧警察(《我这一辈子》) 、下等妓女(《月牙儿》) 和大杂院的人们了(《龙须沟》) 。茅盾乌镇的故居二楼也是他的诞生地,旁边的小学是他受启蒙的地方,几步路就可跨过。难得的是《子夜》出版后,他用版税在这个老屋的院子里自建了一所平房,供他那也有一定城市生活习惯的母亲享用。含书房一间,可在回乡时有个写作空间。鲁迅在上海逝世,茅盾正探母住在这里,因犯病无法在出殡那一天赶回,成为终生遗憾。现在的读者已很难明白茅盾孝顺母亲的心理了,他是少年丧父由寡母一手养大的。其他的“五四之子”如鲁迅、胡适、瞿秋白、老舍等莫不如此,所以有人做过现代作家的养成和寡母关系的论文。此外的作家诞生地兼童年生活地的故居,郭沫若大渡河畔的四川乐山沙湾祖屋是保存得最好的。那是一处原生态的木结构大房子,前有“贞寿之门”的匾额,后由小院可眺望远山。因为郭的结发妻子张琼华(所谓“黑猫”者) 在结婚之后一直厮守于此,连婚床桌椅都没有动过一毫一分,张琼华寿长,又走在郭沫若的后面,所以若讲中国作家故居保存原物最好的,可能无出其右的了。这个故居我大约 80 年代初期就去过,当时买到一个比较粗放却很别致的纪念章(用郭沫若在重庆做寿朋友送的如椽大笔为基本画面) ,相隔多年后再去该馆,我很想能再添一枚新章,不料小卖部姑娘在答曰“没得”之后,又补了一句“我们从来没有做过”,让我哭笑不得。还有林语堂福建漳州乡下坂仔村的故居,“文革”中被破坏了,现在重新修复,包括其父做牧师的教堂,及一旁林的诞生住屋。我去看时觉毁得太可惜了,那种环境对造成走向世界的林语堂太重要,包含基督教,以及大片大片的蔗田。其他被破坏的这类故居如沙汀安县他的诞生地(产生《淘金记》和《在其香居茶馆里》故事的川北小城),骆宾基吉林东部的珲春老区(在骆的自传体小说《姜步畏家史》中写得特别有魅力的中、俄、朝三国交界图们江入海口的人们生活形态),废名湖北黄梅县城门内外的城乡世界(见他的诗情长篇《桥》) ,我都像探险一样去寻觅过遗址,有的还有老屋的蛛丝马迹,有的被破坏得仅余传说了。这些地方几乎都能证明,童年生活的回顾和再创造是决定一个作家特质的重要方面,包括性格特质和作品特质。如果我们始终没有到过湘西的凤凰城,像某个欧洲学者所说是中国最美丽的县份,不去看看城里沈从文童年翻过的社会那本大书 :老街、铺子、城门、庙宇、吊脚楼、廊桥,那怎样能读懂沈从文这本多卷的书呢?

相关热词搜索:故居 作家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