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非财会专业财会类基础课供给侧改革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26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摘 要:地方高校非财会专业财会类专业基础课在人才培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设置时应满足“职业导向+融合发展+本土服务”的培养目标。但是财会类基础课程供给侧,却存在着供给侧因素分析观念长期缺失、供给主客体关系混乱、供给内容缺乏针对性、供给方式杂乱等问题。因此,地方高校财会类专业基础课程进行供给侧改革十分必要,特别应在供给主体、供给客体、供给内容、供给渠道、供给环境等方面探索新的改革路径。
关键词:地方高校;财会类基础课;供给侧改革;需求导向
1 研究背景
1.1 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需求导向
地方高校不同于211、985等重点高校,其更多是侧重于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是一种着力培养符合地方经济发展的高水平、高层次人才的高等学府。地方高校的发展与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着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关系。首先,在地方高校的发展过程中,其办学的理念、人才培养模式的设置、专业的设定、课程的安排都要受地方经济的影响;反过来,地方高校又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支持和智力支撑,它们输送的人才水平、层次、专业类型等深刻影响着地方经济的结构布局、创新能力等。换言之,由于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的特殊关系,从需求导向上讲,地方高校重点培养的是应用型专业人才。因此,地方高校在进行专业基础课程设置时应满足“职业导向+融合发展+本土服务”的目标要求,真正培养出符合本土要求、满足职业需求、具有竞争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1.2 财会类基础课程在地方发展需求导向中占有重要地位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企业的经济管理类人才要“懂会计”,才能够有效利用财务会计信息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服务。尤其是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导向来看,在这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对财务知识的掌握是每一个创业者、管理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据调查,目前全国经济管理类专业都开设了财会类课程,并将其定位为专业基础课程,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基本的财务管理理念,具备一定的财务管理能力,培养学生细致、谨慎、有条不紊的心理素质,进而提升人才的综合能力素养,让学生在创业、创新的各种挑战中脱颖而出。
2 地方高校财会类基础课程供给侧的问题分析
2.1 供给侧因素分析观念的长期缺失
供给与需求二者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内在逻辑关系。吴敬琏在《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正确指向》一文中指出:“在过去若干年居于主导地位的,是需求侧因素的分析。”这一点,在地方高校财会类基础课程教学表现比较突出。在过去较长的一段时间里,为了扭转在非会计专业财会类基础课程教学效果不佳的局面,很多高校过分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不断地改变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迎合学生的需求。但是,与此同时大多数高校都忽视了供给侧的先进性及其对教学效果的直接影响。供给侧管理强调通过提高生产能力来促进经济增长,其核心在于提高全要素的生产率,其是新古典经济学派思想的典型代表。在财会类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也亟待树立供给侧管理的理念,通过提高教学要素供给的效率,改善教学效果,主动、积极地提升学生的能力和水平。
2.2 供给主客体关系混乱
由于科技的进步,国际教学理念的不断引入,使得教与学的关系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很多高校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最终矫枉过正,错位地让“学生”成为了教学供给结构中的主体。在这种错误思想、做法的引导下,高校财会类基础教学的供需主客体关系变得混乱,供给主体的主动引导功能没有得到有效发挥,供给客体学生的积极性也没有有效的调动。就《基础会计》而言,一般开设在大一的下学期,这个阶段的大学生,对经济学、管理学的术语知之甚少,对会计学术语更是一无所知,这个时期教师必须扮演好供给主体的角色。
2.3 供给内容缺乏针对性
在长期的非财会专业财会类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首先教材选择仍旧是《财务管理》、《基础会计》,存在着教材与专业脱节的问题。可以说这类教材更多地是强化财会基础知识,强调的是技术问题,而作为非财会专业的管理型人才学习会计、财务知识所需要的教材应该是建立在专业基础上的应用型教材。非财会专业财会类基础课程的教学目不是让学生学习记账、算账、报账,而是要求学生在“懂会计”的基础上,能够利用财务会计信息做出相应的经济决策。因此在教材的选择、授课内容的选择上不应该是泛泛的基础性教育,其应该有更宽广的视野、更丰富的、更专业的案例,让学生能够在专业的背景下去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識,并将理论知识内化为实际的操作能力。
2.4 供给方式杂乱
为了能够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尝试了很多现代的教学方法,比如“翻转课堂”、“体验式教学”、“慕课”等等;就翻转课堂而言,近年来这种教学方式成为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其理论意蕴的把握不到位也无法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当然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有其优越性,但是这些方法的使用一定要与课程内容、学科性质相结合,否则盲目地采用这些所谓先进的教学方式将使得教学供给方式过于杂乱,不但起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反倒是用花哨的教学形式覆盖了作为精髓的供给内容。
3 财会类基础课供给侧改革路径
3.1 牢固树立教学供给侧改革的新理念
供给侧改革是一种理念,它不仅仅是经济改革领域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教育改革理应秉持的一种新理念、新方法论。在财会类基础课供给侧改革过程中,教育者要深刻认识到学生学不会、学不懂可能是需求端出了问题,同时也很有可能是供给侧出了问题.比如说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供给不足、结构不优或者过度过给等问题。据统计从1978年到2015年底,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404.21万人;2015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数增加6.39万人,同比增长了13.9%。外出留学人数的增加,一方面是由于国内外文化交流的需要,另一方面也说明国内教育供给存在着较普遍的问题。从国内来看,地方高等人才净流出同样是一个非常普遍且突出的问题。以重庆市为例,在本科阶段,每年到市外就读的高中毕业生占比超过了60%;在研究生阶段,到市外攻读研究生的本科毕业生占比更是将近80%。人才净流出、“逆差”的现象充分说明了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供给不优、数量不足、质量不高,不能有效满足高层次人才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学者必须牢固树立供给侧改革的新理念,从思想观念上重视供给侧。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在思想观念上打破陈规,才可能在实践中优化、调整教育供给侧。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