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命感悟

发布时间:2017-01-17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算命感悟篇一:周易感悟

《周易》,真不易

谈到《周易》,我就会想到我曾祖父,因为他是帮别人算命的。在我以前的印象中,八卦风水,看相算命就和《周易》这本书联系在一起,它就像一个时光穿梭机,就能预测未来,于是很早我就对它充满好奇。

但真正接触它后,才发现它并不是一本占卜之书,而是关于人生哲学的学,尤其是它其中“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是我尤为推崇的,也是一直影响着我。中华民族是一个顽强坚韧的民族,而这多少是与《周易》提倡的人生哲学是有关的。

08年高考失败后,心情遭遇的痛苦自不鸣而喻,但更多的是自我怀疑,信心的丧失,和对生命的失望,但有一天无意中想起了那句震古烁今的名言,我的心境开始发生变化。我不断地告诉自己生命就要像野草一样,生生不息!于是我义无反顾地投入到复读的学习中去,而我也把它当做我的座右铭,不断地激励自己,复读的日子是难熬,但我靠着我的信念最终挺过来了,最后考上大学,所以打心里我是很感谢这句话的。

《周易》,虽然我知道其中“易”并不是“难易”的意思,但《周易》确不是一本简单的书,在占卜的外衣之下闪烁着耀眼的智慧。即便占卜,它也体现了一定的人生哲学,如是上级、部下他们所应做的是不一样的,它会教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更加自信从容的生活。

阴阳合为一,

风水卦中移。

哲思相为倚,

《周易》真不易。

算命感悟篇二:感悟《周易》

提起《周易》,有人就会把它与街头占卦算命的相联系,而且不少人大概还知道,像毛泽东、蒋介石这些人的名字都来自于这个《易》,想起个好名字呀,就得求人使劲来把个《易》翻翻,那才中。

实际上,当你真正了解了咱祖上留下来的这部神奇的宝典以后,就会晓得,它的用处远不止于此。像算命、起名这些个事事呀,都是它的少用,而它的那些个大用处,早被运用得四处都有,遍地都是。譬如,中医就是运用《周易》的道理来治病救人的。因此,唐代大医孙思邈才说:“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再如,现在商界正在热心研究的那部《孙子兵法》,也是用《周易》的道理来作就的。还有,像今天这个信息时代人们一时都离不开的那个计算机的原理,它也是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于早年间从《周易》里找出来的。甚至,就是马列主义哲学的鼻祖,都是咱祖上留下来的这部《易》。所以,在清朝人编的那部大书《四库全书》的《提要》里赫然写道:“易道广大,无所不包,傍及天文、地里、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炼丹术),皆可援《易》以为说,而好异者又援以入《易》,《易》说至繁。”这《周易》,老早就被认作群经之首,众学之源。可以说,没有《周易》为主的先人的这些大智大慧,便没有几千年的中华文明;没有这部《周易》,世界就会缺掉不少光明。

因而,南宋理学大家朱熹在他的《观书有感》一诗里感叹道:“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君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大体意思是,您都来望望那半亩方塘呀,就似一面刚打开的镜子一般,天光云影在里面漂移徘徊,无休无止,酷毙了哇。可俺问问你,你说它这是从哪来的如此清澈的一汪水呢?告诉你吧,那根本原因呀,就是因为它源头上有不尽活水在源源不断地淌进来哦。中华文明为啥能源远流长,日新不息?这就是因为在它的源头上,有像《周易》里的那些大智大慧之活水在源源不断地往里一个劲地流淌啊。

那么,今天咱们来翻这部《易》,你道它能淌出些什么水来?或者直截了当地说,今天学习《周易》能有些个啥用处呢?

你瞧瞧呀,几千年前的孔子、孟子都活到七八十岁上,可现如今的人,不少正活在个四五十岁上,还没活够呢,好端端地竟就长出个毛病来死球了。按说现在人的生活水平、医疗水平都提高得不得了,本不该这么老早就回去了。可这到底是为啥呢?诸如这类问题,在《周易》里就有圆满的解析。再比如,人们都感到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几年就要更新一次。一个学管理的大学生举尽吃奶之力才好歹闹得个鸟大学来上。可还没等他毕业呢,俺娘喔,原来他学的那些个的熊东西,就大部分都不中用了,就都被更新没了,你说这个大学,这不就白上了嘛。真能活活郁闷死个人。若要问,在管理上有没有永远更新不掉,永恒不变而老是管用的东西呢?当然有。就在这个《易》里,它讲的便净是些个千古不变的东西哩。

当今世界,随着现代科技进步和工业的迅猛发展,已经给人类居住的这个世界造成了诸多严重问题。像空气严重污染,世界性水源危机,森林惨遭毁灭,物种不断减少,臭氧层变薄,到处都在研制原子弹,满世界的人都在被核武器吓得尿裤子等等这样一些灾难性的问题,时刻都在困惑着人们。你说,面对人类发展遇到的这些难题,该咋办?你是不知道,在这个《周易》里,便有解决这些问题的那些个大智大慧呢。因此,1988年,世界上76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聚会时共同指出: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吸取咱老乡孔子的智慧。孔子的智慧,主要就集中在他为诠释《周易》所作的《周易?十翼》里。总之,咱们祖上给咱留下来的这部《周易》呀,它大可安邦治国,让天下一派繁荣昌盛,小能安身立命,使一身长命百岁。它的大智大慧足能让每个人,让全人类,稳步走进那种无过错的崇高之胜境。所以,欧洲世界著名心理学家荣格(C.G.Jung)说:“如果人类世界有智慧可言,那么中国的《易经》,应该是(来自:WwW.ZHaOqt.nEt 蒲公英文 摘:算命感悟)唯一的智慧宝典。我们在科学方面所得的定律,十有八九都是短命的,只有《易经》沿用数千年,迄今仍有价值。”

一句话,祖上留下来的这部《易》,你就放心大胆地去使劲学吧,敢保你今天学了立马有用,明天再学长远管用,天天学来不散伙呢,一辈子都受用。假如天下人都能天天闷起头把个《易》来学呀,我操,整个人类便会步步走向未来那一片光明,最终稳步趋向永恒哇!

把话说到这,可能有人就要问了,这部神奇的《周易》它是啥人什么时候创作的呢?

据考证,《周易》的第一位作者是伏羲。有专家说伏羲距今已有七千多年,而殷旵先生认为,伏羲距今至少也有八千年的历史了。相传伏羲和女娲都是华胥氏的儿女,华胥氏是中华民族的始祖母。华胥氏时期已进入新石器时代,那时就有了彩陶、网罟、结绳记事等这样一些人类文明的萌芽。后来,伏羲“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于是就作出了个《八卦》来。这《八卦》就是常说的那部“无字天书”。它里面没有文字,只有三条爻组成的一些三画卦,也叫八经卦。八经卦啥模样?你抬起只手,伸出中间那三根指头往脸前这么一横,哎,这就是三画八经卦乾的样子了。关于八经卦,后头咱还要仔细说,这里就先把它放一放。

在伏羲氏作出八卦以后的漫长岁月里,人们就对这个《八卦》进行了反复不断地推演,后来便演绎出了各种不同的《易》。据《周礼》记载:“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说是这个《易》喔,在那时代的“太卜”手里掌握着三种方法不同的《易》:一是《连山易》;另一种是《归藏易》;第三种呢,便是《周易》。到如今,《连山易》已经完全失传了,《归藏易》还剩下个残本,就只有这个《周易》,被完整流传下来。现在人们所说的《易经》(也简称《易》),一般就是指这个《周易》咯。

你要问,这《周易》是谁作的?它是三千多年前周文王姬昌和他儿周公旦父子俩依据伏羲《八卦》而作。周文王,姓姬名昌,当时称周伯。他因为见商纣王做事不义,便叹了口气。只因叹了这口气,就为那鸟操的小人所害,被商纣王囚禁在河南羑里,一囚就是七年(也有说是三年的)。在七年监禁生活里,他天天吃饱了却捞不着别的营生做,于是便把那不尽的精力全都用在演这个《易》上了。演来演去呢,哎,最终就将伏羲所画的《八卦》两两相重,重叠成六十四别卦,并为各卦都作上了《卦辞》。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第四个儿子。他继承父志,又为六十四卦每卦的六条爻,一一都作上了《爻辞》。这样,一部既有卦画又有文字的图文并茂,象意兼参的经典《周易》,便被人家爷俩就这么料治出来了呢。

《周易》作出来一千多年之后,就传到了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孔子手里。孔子,名丘,字仲尼,山东人,正好与俺是老乡。俺这个老乡孔夫子呀,他是年近半百时,才碰上的这个《周易》。他一见这个东西呀,便俩眼放光,如获至宝,只恨相见太晚。所以,他晚年研易,如饥似渴,一溜烟地就把个《易》读到了个“韦编三绝”上。

啥叫“韦编三绝”?原来,孔子那时的古书是写在竹简上的,每片竹简之间呢,又都是用牛皮绳串联着的。“韦”,就是编连竹简用的牛皮绳子。“韦编三绝”即是说,孔子他老人家读《易》读得那个用功呀,你是不知道,他把个竹简《易》翻来复去地读个不停,连那牛皮绳子都搬弄断了无数次,还都止不住啊。你说他这种学《易》的劲头子有多大?咹?简直就是没法说了。“三”,在此为数词虚指。其实就是指那牛皮绳断了不知是多少次。

正因为孔圣人潜心参悟,所以,他深有体会,最终就带领着他那拨弟子,为这部《周易》写下了十部大《传》。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十翼》,也叫《十传》。这《十翼》,用今天的话说,也就是孔圣人学习《易》经的十部心得体会喽。

在《周易》的经文里,原本就只有卦画和周文王的《卦辞》及周公的《爻辞》。经俺老乡孔子为它作了《十翼》之后,这才完成了现在咱们看到的这部《周易》全书。《周易》全书完成以后呢,《周易》就分为“经”和“传”两大部分了:六十四卦的《卦画》、《卦辞》、《爻辞》是“经”,孔子解释“经”文的《十翼》呢,便是“传”了。俗话说“名不见经传”里的这个“经传”,它就是这么来的。

孔圣人为《周易》写下的那十部大《传》,也即是这《十翼》,它们都是些啥稿呢?这《十翼》里面,一部是《文言》,分前后两节,主要诠释“乾”、“坤”两卦,前节称为“乾文言”,后节叫“坤文言”。为便于阅读,常被人们分开,放在乾、坤两卦的腚后头。

第二部是《彖传》。也分上下两篇,共六十四节,分别解释六十四卦的卦名、《卦辞》和卦体,分析每卦的卦德和卦才。东汉末年,也被人拆开来,分别拴在了六十四卦各卦的卦后,成为各卦后头“彖曰”的那一部分。

第三部是《象传》。《象传》除了分上下两部分外,还分“大象”和“小象”。“大象”,从六十四卦的卦象来体会为人处世的道理;“小象”,则进一步分析每一爻的爻象所象征的道理。汉魏以后,又让人拆散开

分置于每卦及各爻之下,成为“象曰”的那一部分。

第四部是《系辞传》。这《系辞传》呀,可不得了。你参悟起这个《易》来,要是不仔细将它来看看,就想把个《易》悟出个道道来,啊哟,那简直就同与虎谋皮一般,根本就没有门儿。所以,《系辞传》历来都被当成悟《易》的金钥匙。《系辞传》,也分上下两篇。

第五部就是《说卦传》;第六是《序卦传》;第七是《杂卦传》。

以上,《文言》、《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各一篇共四篇,加上《彖传》、《象传》、《系辞传》各上下两篇,合计六篇,总共是七种十篇,合起来就被称为《十翼》了。

“翼”是啥?“翼”,就是翅膀。《十翼》咋讲?这就是说,孔子那十篇大文章喔,就像给《周易》安上了十只大翅膀一样。你想想,“鲲鹏展翅九万里”的那个鲲鹏,一呼扇翅膀就是九万里,而它所依靠的,不过也就是翅膀一双,可俺老乡孔圣人,用了二十多年的功夫,一股作气便给这《周易》装上了五双大翅膀,你说这《周易》,它不就不得了喽嘛。可以说,正是仰仗着这五双大翅膀,它才飞抵了那个神而又奇、千古不朽之境的啊。不用说,它还行将世代普照,万古流芳。所以说,不是俺吹,这个《十翼》哟,它的那个贡献,确乎是大得太粗了哇。君不见古人早就有诗道:“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你道为啥《归藏易》没有流传好?《连山易》已经完全失传?就只有这个《周易》才一直流传到如今?那主要原因,或许就恰在没有人给前头那俩《易》安翅膀哦。

东汉史学家班固在他的《汉书?艺文志》里说,这部《易》呀,它是“人更三圣,世历三古。”同时代的大经学家郑玄也说:“易历三圣,世历三古。”意思都是说这个《易经》的成书呀,它经过了像伏羲氏、周文王、孔子等等这样一代又一代众多圣人们的撰修,历时上古、中古、近古这样一古又一古悠久岁月的锤炼,尔后才精化出了这本富含人类无穷大智大慧的无比神圣而又弥足珍贵的天下第一奇书。今天,人们砖头厚的书几个月就可拼凑作就。偶有用个十年八年写成的,喔唷,那便不得了,就成经典咧。可与这个《易经》比起来,俺娘喔,这不就是马尾栓豆腐,提不得了嘛。

这里俺向你说道的是《周易》的“经”和部分“传”,也即是周文王的《卦画》、《卦辞》与周公的《爻辞》,还有被后人拴在卦、爻后头的《彖传》与《象传》,另外,还搂草打兔子,随便捎上了个《文言》。下头,咱就闲言碎语不多讲,单侃那个“好汉武松——武二郎”。

算命感悟篇三:八字感悟

一、八字学说

中国古代的士大夫们有不少研究命理,意在通过生辰八字中的五行生克制化,来推算人一生的吉凶祸福。

有没有道理呢?肯定是有道理的,五行学说根源自易经,易经是科学,这是不容质疑的,不论是天文地理、经济人事,还是医药堪舆、起居养生,易经都有广泛的应用。八字学说,古往今来都有学者在孜孜不倦研究而且不断完善,从唐代李虚中、宋代宋子平,乃至明代任铁樵、晚清民国的袁树珊,近代的邵伟华等,不胜枚举。

但是能不能算准呢?肯定也是不能。因为单单根据人出生的时辰,就判定人的福祸兴衰,太片面了。出生地域、父母遗传、教育背景、心性偏好等等许许多多因素的不同,都能造成命运的差别。所以南怀瑾先生戏言道人,世间只有两个人算命能算准,一个已经死了,一个还没有出生。

为什么呢?因为八字学说本身就是不完善的理论。

可是,为什么这样不完善的理论都有人这样热衷呢?我认为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需求太旺盛。人总想知道未来怎么样,这种欲望是无穷无尽的,不仅是求知欲,还有对自身命运深深的关切。不论何时,总有人愿意花钱算命,尤其是对于逆境中的人来说,什么时候能时来运转,升官发财,这简直对个人是无法抵制的诱惑。所以有需求,就会有供给。各种摆小摊的算命先生历朝历代屡禁不止就是明证。

第二、一定的科学性。对于神秘文化来说,八字是实实在在的,生下来就不会变化的,通过一些理论来推算吉凶祸福,还是有章可循、也有道理可供解释的。总比摇铜钱、看香头乃至神灵附体之类的来的切实,尤其为知识分子门所青睐。

第三、不完备性或者说神秘性。正是因为这套理论的不完美,人们才愿意孜孜以求,雾里看花的感觉虽然让人感觉意犹未尽,但是总吊着人们的胃口。在几分相信和几分怀疑之中,人们自然增加了对其的关注度。而在我国古代,自然科学并不发达,士大夫们整日摆弄的都是圣贤文章考据辞章,也就是“文史类”,而易经八字这些学问,就更多的带着一些理工科的性质,让士人感觉新奇。同时呢,研究八字,特别需要精细、勘微,这可以让人宁静致远,确实也利于性格品质的修炼和养成。

二、封建糟粕

八字学说中有反映许多封建主义意识形态的东西,有不少是糟粕。

这个可以理解,这么长时间以来,中国一直在是皇权统治下,八字学说假如不维护封建主的阶级地位,是不可能存活不到今天的。大清的文字狱多厉害吧,明朝永乐皇帝诛杀方孝孺“十族”。。。更多的事例不胜枚举了,古今都一样的。

所以我们要以宽容的心态看待这个问题,但是也要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八字中有“正官”,官杀代表什么呢?统治阶级。其中和平年代的官员、文官,应该就是“正官”,武将大约就是偏官了。皇帝老儿自然是正官中的正官。为了维护“正官”即统治阶级的利益,八字学说不能不牵强附会,胡说八道一通。

说正印生日主,既有生之力,又有阴阳相济之情;偏印生日主,只有生力,没有情谊;

但是同样的理论在日主生食伤时候就完全变了:

日主生伤官,受压迫之生,为无情之生;日主生食神,同阴同阳,有情之生,所以,食神为吉神。

假如同性相生为吉,则食神、偏印同为吉;假如异性相生为凶,则正印、伤官应同为凶。

简直胡说八道嘛!

阴阳生克确实性质不同,同性生克,来的比较凶猛、迅速、粗大;异性生克,相对温柔、持久、间接。生克均是如此,力量差不多,一个是跳跃式,一个是平稳式——我个人认为是这样。

正印、正官均温柔、长久;伤官同样;

偏官、偏印均威猛、剧烈;食神亦然。

只不过,伤官全心全意克破正官,反对的是礼法;食神全心全意克破七杀,反对的是强权,所以,伤官收到压制、鄙视就是必然的了。

为什么正印收到优待呢?正印能全心全意克制伤官,保护正官嘛。正印也不压迫食神,食神还能够反对强权,正印生身,相对柔和持久,所以有利于封建统治长治久安。

但是,当封建统治已经腐朽,礼乐法典成为制约人们思想的桎梏的时候,伤官的作用就显现了。所以,封建主在对伤官无限鄙视和防范的同时,不得不承认:伤官伤尽、伤官佩印、伤官生财、伤官驾杀乃至伤官泄秀都是好命局,不仅不影响当官,反而可以大富大贵。

不知道该说他们什么好。

三、几个伤官命局

伤官格之人适宜从事的行业:

1、艺术界。伤官是标标准准的才艺之星,演艺界是最适合的。太多的艺人是伤官格。

2、教育文化系统。指伤官配印格。印为权柄,伤官为文化艺术教育。入此格者,有权,有名望,清官。

3、商业。伤官能生正偏财,适合做贸易。

4、纪检政法系统,食神伤官者,克制官杀,就是“管官的官”包括纪检监察,而伤官驾杀格,指公安军人等。

5、 领袖、改革者。身弱官星旺为忌之人,用伤官克制官。反对旧法制,建立新局面。当领导人的,一定要得到子民的拥护,食伤就是人民。而且食伤指代后代、年龄小的,当上领袖的人应该年龄大了,如果没有食伤,必定后继乏人。还有,食伤能控制官杀,有食伤的人能控制住官僚系统。

刘翔命造

癸亥 大运 戊午 丁巳 丙辰 乙卯 甲寅 癸丑

己未

壬寅

乙巳

这个八字,李委明说是从官格,真是令人涕笑莫非。他说,癸水被己土克制严重,亥水远隔且受月令制约,日主从弱。年上劫财为忌,竞争压力大。

——不要因为刘翔是名人,就把好东西硬往人家身上套。

这个八字日主偏弱明显,用神取年上比劫抵抗官杀、取时上伤官制服伤官。用神为比劫者,正对应刘翔是体力劳动者;用神兼用伤官,刘翔不是单纯靠体力吃饭,还有技术含量。他的跨栏,就是伤官的技术因素,假如纯比肩,就是短跑、中长跑或者举重之类的了。年上比劫正是用神——假如没有其他人的陪衬,刘翔怎么能出名呢?

刘翔身弱没有印,一点点学历也没有,假如从弱格的话,无印生身,一定是高学历的。可见所谓的大师不能太相信,专家可能是砖家,有名的名不一定是明白的名啊。

刘翔出名成功,正是因为伤官去官格。伤官去官其实和食神驾杀没有区别的,食神驾杀,英雄独压万人,我们也可以说,伤官驾官,英雄独压万人。刘翔能成功,正是因为日主有根、官星强旺、伤官不弱这三个因素齐备了。

虽然前五十年走的都是忌神运,但是命中格局已成,用神得力,只要流年顺利,也能呼风唤雨。

相关热词搜索:算命 感悟 瓷都算命 八字算命免费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