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段数学复习课分层教学初探
发布时间:2018-06-25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摘要:小学是学生成长学习的重要阶段。小学高段的数学教学是学生步入数学殿堂的关键环节,重视和做好小学高段数学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兴趣,促进学习身心健康成长。小学高段的学生受家庭环境等各種因素的影响,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表现的差异化比较大。面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化,开展分层教学能很好适应学生身心成长的需要,同时还可以有效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重视小学高段数学分层教学的应用研究是非常有实践意义的课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段 分层教学
复习课就是把平时相对独立的进行教学的知识,特别是其中带有规律性的知识,以再现、整理、归纳等办法串起来,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沟通,并使之条理化、系统化。五年级的学生面临整个小学阶段的知识汇总,所以上好复习课和培养学生的自我归纳整理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自我整理
在复习期间,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地复习,对学生多采用鼓励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其学会系统化的归纳和整理。由于受到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的限制,对于学生所要整理的知识内容的切入点一定要小,做到小而精,而且提出的复习要求要明确,以便学生能更好地进行整理。
开始,学生在自我整理的时候,反馈回来的信息很不完整。有的学生总结的是部分类型的习题;有的学生总结的是零碎的知识点,不成体系;不能将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类总结。在老师提出具体的要求之后,情况就会大有改善。例如:提出在复习回忆的基础上对知识要点进行归纳整理,并记录与此相关的典型问题。这样既使学生有了明确的目标导向,又体现了不同个体的学习需求。
二、分层教学的各项准备
做好分层教学各项准备工作,能保证复习课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因此,非常有必要学会各项技巧。
1. 明确《标准》对知识的要求
开展有效的分层教学,必须明确《标准》对复习知识的全部要求,具体可以解读为:(1)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知识最低限度的《标准》、教材要求。(2)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知识在《标准》、教材中的全部基本要求。(3)对《标准》、教材基本要求的适当提高、加深。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知道要复习的这一知识点对一般学生来说他的基点在哪里?对优秀学生来说他的增长点在哪里?对尖子生来说他的发展点在哪里?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要求和学生发展可能性的关系始终处于动态协调之中。
2. 找准学生最近发展区
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调研成绩、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知识复习前的能力水平鉴定为依据,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学生按3∶5∶2的比例分成A、B、C三层,A组为尖子生,各方面表现都十分优秀;B组为优秀生,各方面表现都比较能干;C组为学困生,各方面表现都很困难。这样的学生分层,避免了“优生骄傲”和“差生自卑”的心理。分层可以是显性的(告知学生与家长),也可以是隐性的(谁都不说),无论怎样,分层都是相对的,要根据课堂教学实际,做适当的调整,也可以给学生形成一定的激励机制。
3. 科学地设计分层目标
根据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对同一班内不同层次、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科学地设计不同层次的课时目标,同时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达成共同性目标后,选择高一层次的目标进行学习,用不断递进的分层目标来引导和要求学生,使每一位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都能得到发展。
三、精心设计教学模式
根据复习课的特点以及分层教学的理念,精心设计复习课教学模式,使这种课型逐步趋于常态化。
说明:传统的复习课一般都是目标统一,教学内容、教学程序及习题统一,就会出现尖子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消”的现象,导致复习只是走过场,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因此笔者把目标分为三层:最高层为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中间层为能根据知识解决一些变式的题目,基本层为能根据概念解决一些基本的题目。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适合的目标,从而做到下有保底,上不封顶。在作业分层中十分关注各层次学生的能力,设计了合理的练习题,共分四次进行。第一次:A组自测(基本题+变式题+灵活运用题),B组自测(基本题+变式题),C组师生共同复习相关知识点;第二次:A组师生一起交流反馈,以学生解释为主,B组以小组或同桌交流为主,C组自测(基本题);第三次:A组学生一对一指导C组学生,B组师生一起交流反馈,请学生讲解说理。第四次:统一时间分层次检测学生,全班能力得到提升。
四、综合训练
练习是巩固拓展知识的有效手段,但要讲究练的形式、练的实效。如概念的复习课,知识点容易相互混淆,那么在题型的选择上要侧重于“辨析题”,教师在复习时经常安排一些开放性的问题,由学生自行提问,然后在小组中互评、互解。学生在互评互解的过程中,不但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审查能力。
练习时还可以通过题组的形式呈现练习内容。内容要注意算理、规律或知识技能、知识的纵横联系,抓一题多变或一题多解,做到举一反三,使学生通过练习不断受到启发,在练习中进一步形成知识结构。在练习的设计中,可通过典型多样的练习,帮助系统整合;设计对比练习,帮助沟通与辨析;设计综合发展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比如,在总结比的认识这单元的应用题时,教师可以将比的应用分为三种类型,学生能清楚地掌握各种类型题的特征和解决方法,在处理复杂比的应用问题时,也就能迎刃而解了。
在复习中应淡化特殊技巧的训练,要注意一些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并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和方法的总结,学生最终形成知识系统。如,在比的认识的复习中,总结了解决按比例分配的几种方法:列表法、画图法、分数的意义、比的意义;在圆的面积推导时,总结了“化曲为直”的思想,这对圆柱的体积推导打下了很好的理论基础。
在全班同学交流合作后,再进行当堂的独立测试,对复习的内容加以巩固和验收。
“温故而知新”,学生的学习离不开复习。相信通过不断的探索,会有更多更好的复习方法来提高数学复习课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曹培英.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探析[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22-24.
[2]李烈.我教小学数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56-57.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