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产业分工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25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syyj/syyj201803/syyj20180316-1-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syyj/syyj201803/syyj20180316-2-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syyj/syyj201803/syyj20180316-3-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syyj/syyj201803/syyj20180316-4-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syyj/syyj201803/syyj20180316-5-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syyj/syyj201803/syyj20180316-6-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syyj/syyj201803/syyj20180316-7-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syyj/syyj201803/syyj20180316-8-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syyj/syyj201803/syyj20180316-9-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syyj/syyj201803/syyj20180316-10-l.jpg
  内容提要:深化长江经济带产业合理分工对实施“十九大”提出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具有深远意义。本文利用2003-2015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面板数据,构造产业专业化指数、区域分工指数以及工业同构度等三大指标,测算并客观描述长江经济带产业分工变化趋势并实证检验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经过13年的发展,长江经济带各省市整体产业专业化程度不高,工业趋同现象非但未降低反而有所上升,产业分工状况不容乐观。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人力资本、物质资本以及技术进步三大生产要素是产业分工状况不佳的主要决定因素,高技术产业集聚效应也不尽如人意;此外,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工业化进程的推进、第三产业的发展以及对外开放的加深对提升产业分工效果有显著作用,而交通密度、能源拥有量以及市场化进程的作用不显著。需要从更高的战略层面构建长江经济带各省市间产业分工协调机制,强化三大城市群和各大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控制省域间工业结构同构度和各大区域各自为阵、自谋发展的盲目性,此外,还需进一步优化经济增长、产业发展及相关投资战略,提升市场化程度、完善一体化市场体系。
  关键词:长江经济带;产业分工;区域分工指数;工业同构度;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48X(2018)03-0123-09
  收稿日期:2017-09-29
  作者简介:王玉燕(1988-),男,安徽安庆人,安徽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研究生导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产业升级与产业政策;汪玲(1992-),女,安徽宿松人,安徽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经济。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项目编号:7160300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6BJL065;安徽大学引进人才科研建设经费资助项目,项目编号:J01006131;安徽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开放招标课题,项目编号:QYXT2016017,QYXT2016006。
  一、引言
  长江经济带是横贯我国东中西、连接南北的经济走廊,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个省市,面积约占全国的2140%。2015年长江经济带常住人口为588亿,占全国的4275%;GDP达3053万亿元,占全国GDP总量的4220%。长江经济带实体经济部门较为发达,第一产业GDP占全国4160%,第二产业GDP占全国4230%,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占全国4440%,货物贸易出口总额占全国4570%,进口总额占全国3750%,是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区域。“十三五”是长江经济带战略全面布局和深化发展的关键时期,2016年国家正式印发的《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也已明确将长江经济带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习近平总書记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毫无疑问,无论是开发还是保护,深化产业合理分工是长江经济带经济协调发展的核心问题,各省市间产业分工问题更是新形势下的重中之重,对长江经济带省际间产业分工现状评价以及分工现状是否有利于推动整体经济水平的评估成为当前重要研究课题。
  产业分工大致经历三个阶段,从最初的部门分工到产品分工,然后再到新型产业分工。部门分工导致不同区域重点发展的产业部门不同,产品分工使得不同区域可能发展同类产业但产品类型不同,而新型产业分工下不同区域按照比较优势有序承接产业链不同环节共同完成产品或服务供给[1]。目前关于产业分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区域产业分工现状及分工特征、测度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国外学者最早从海外组装及外包角度分析产品生产环节在全球多个国家之间进行分配,这便是全球产业分工的表现形式[2-3]。魏后凯(2007)通过考察大都市区面临的种种冲突尤其是产业冲突问题,揭示了新型区域产业分工的基本特征和发展模式[4]。徐长乐(2014)归纳了长江经济带地区产业分工合作的特点,一是汇集了一大批骨干企业,二是各地优势产业迥异、区际互补特征鲜明,三是上中下游地区产业结构相互融合[5]。也有较多学者尝试运用区位商、地区专业化系数、基尼系数等指标来测度区域分工,发现不同区域产业分工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1,6-9]。同时,很多学者认为经济发展水平、环境条件、要素禀赋、产业结构是影响区域产业分工的重要因素[10-11],另外也有一些学者认为经济全球化、产业成熟度、产业的比较优势分布以及工业化水平差异性同样也是产业分工形成的影响要素[6]。
  上述及其他相关文献就区域产业分工程度测算、动力机制以及影响因素展开了一系列研究,对长江经济带产业分工现状进行了刻画,但还鲜有文献通过设置指标来全方位测度长江经济带各省市间产业分工格局,更缺乏深入探讨长江经济带产业分工影响因素的文献。本文通过计算产业专业化指数、区域分工指数以及地区间工业同构度三个指标来全面测算长江经济带各省市间产业分工格局,并实证检验当前长江经济带产业分工格局形成的影响因素。
  二、区域产业分工测度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产业分工测度指标
  1.产业专业化指数(Industrial Specialization Index, ISI)。某地区产业专业化程度越高,代表该地区在区域内越具备产业专业化优势地位,也就说明该地区与其他地区相比形成了更好的产业分工格局,为此可以采用产业专业化指数来一定程度上反映地区产业分工情况。定义Xik,t表示t时期i省k行业产值所占比重,即Xik,t=Yik,t/ Yi,t(其中,Yik,t表示t时期i省k行业产值,Yi,t表示t时期i省工业总产值),Xk,t表示整个长江经济带t时期k行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那么长江经济带i省t时期产业专业化指数为:
  ISIi,t=12∑Kk=1Xik,t-Xk,t(1)

相关热词搜索:长江 分工 因素 变化 影响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