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区”内外的旅行

发布时间:2018-06-24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做旅游杂志,是不是就能整天出去玩?”不知多少次,我们被新见面的朋友这样问起,可见公众对“旅游报道者”这项职业的误会有多深。倒也难怪大家这样想象,平时人们一提到“旅游”,联想起的大体是美食、美景、舒适的酒店与奢华的购物;但又有几位读者会深究,作为行业报道者,我们常要面对的则是过于紧凑的行程、总在误点的航班、赶写稿件的焦虑以及随时打包出發的无奈……用网友们钟爱的漫画肖像来形容,“别人眼中的旅游报道者”,可能是一幅“海滩时尚青年日光浴图”;而“旅游报道者眼中的自己”,却只能是一幅“机场候机厅疲惫记者狂敲笔记本电脑图”。杂志里再华美光鲜的版面,也大都是靠这样一种狼狈的努力才侥幸赢得的。
  这让我们想起心理学家阐发的“舒适区”理论:如果没有受到特殊的外界挑战,人总倾向于停留在压力较低、安全度较高、幸福感较强的行为空间里。在这种环境下,人们需要应对的变化不多,感受舒适,但发展成长的机会却相当受限。创业导师告诉我们,欲成就事业者必须走出舒适区,让自己承受一定的压力和焦虑,迎接不确定性的挑战,这样才能充分发展自身的创造力,在能力、资源和战略格局上取得突破。
  把这项理论套用到旅行方面,也许我们可以区分出两种不同的出行态度:第一种人,就像詹姆斯·卡斯在《有限与无限的游戏》一书里形容的那样,追求的是“离家也如在家”的安逸;尽管足迹遍及天下,但他们其实很少走出自己的舒适区,位置的移动最多只是一种“场景的变化”而已。而另一种人(本刊的报道者们显然属于此列)则最看重陌生环境与距离感带来的挑战,他们在一次次意外、焦虑、沮丧中经受历练,又从由此而来的自我突破中收获成就感,并为下次启程积累动力。
  在旅游消费日趋增长的今天,上面谈到的两种出行态度未必有优劣高下可言。不过可以确信的是,在优秀旅游报道的背后,我们总能发现一群奋力迈出舒适区的旅行者。就像本期杂志《90后的匠心》一篇中报道的那些年轻匠人一样,他们力求在陌生的领域里不断磨砺自己的匠艺,并让世界的面貌映现在全新的创造成果中。

相关热词搜索:舒适 旅行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