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微生物快速检验技术及临床应用

发布时间:2018-06-24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03--02
  随着近几年抗生素的滥用,导致了出现大量严重的耐药菌株,加上新的病原微生物的出现,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严峻的现实给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和诊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世界卫生组织(WHO)对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提出: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尽可能把目标集中在快速诊断方面。传统的微生物检验法最突出的弱点是慢,难以实现快速诊断与治疗,已远远不能满足对各种病原微生物的诊断以及流行病学的研究[1]。实现更准确、更快速的检出与监测病原体成为目前临床微生物检验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各种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相关学科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免疫学、病原微生物耐药性检测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病原微生物的检验对近年来微生物的快速检验技术研究进展现状作了一些探索,现在综述如下。
  一、免疫学方法在快速检测微生物临床检验中的应用
  免疫学技术是利用特异性检测病原微生物,简化了病原微生物的鉴定步骤。该方法应用单克隆抗体结合各种形式的放射免疫分析、酶免疫分析以及荧光免疫分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生物发光免疫分析等,足以免去细菌或病毒培养过程和完成微生物感染的快速诊断。这些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细菌的分型和鉴定,应用酶联免疫技术制造技术有利于推动进一步简化和准确。
  二、细菌耐药性监控
  与国外相比,我国细菌耐药监测工作还存在较大差距,一方面,国内此项工作开展不够普遍;另外有些监测工作还缺乏规范性的连续性,我们不仅要进行各医院的监测,还要协助有关部门进行地区性监测,甚至全国范围的监测,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和交流,鉴于目前耐药性问题及耐药性问题的日趋严重,应准确地做好常规的抗生素敏感试验,并保存有关的菌种和数据以便进一步分析[2]。
  三、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快速检测微生物中的应用
  目前的病原微生物的鉴定已不再局限于外部形态结构及生理特性等一般检验上,而是立足于核酸水平的检测上,使人们对微生物的认识逐渐转换为微生物的检测也从生化、免疫方法转向基因水平检测。在众多的检测技术中,核酸杂交和聚合酶链反应已应用于病原菌的快速检测,特别是基因芯片技术给微生物学检测带来新的革命。病原微生物有很多时候出现多重耐药,基因芯片可对临床用药和新药开发具有指导意义,但目前基因芯片技术限制了分子检测技术在临床病原微生物中的应用[3]。
  四、分子生物传感器在快速检测微生物中的应用
  分子生物传感器是将新兴的传感器技术和分子诊断技术相结合而成的一种新技术,为现代临床诊断发展的一个新方向。生物传感器在感染类疾病诊断、药物筛选等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其中临床中用于病原体检测的DNA生物传感器最为常见。据报道,最新制成的生物传感器,仅需20s时间即可检测出微量SARS病毒、天花病毒及炭疽杆菌等的存在,从而达到早期、快速诊断的目的[4]。
  五、病原微生物的自动化系统在快速检测微生物中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病原微生物的鉴定技术朝着微量化、系列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从而开辟了微生物检测与鉴定的新领域。最有代表性的是AMS微生物自动分析系统,可实现基本同常规检测鉴定,单检测所需时间4~8h。
  六、加强与临床的联系,做到信息畅通
  各医院微生物实验室的检验医师应和临床医护人员一道,根据微生物检验规范的规定,研讨和制定本院微生物标本采集、保存和运送的具体要求。要广泛宣传,取得支持,认真实施。要建立健全标本验收制度,对于不合格的标本要坚决退回,说明原因,要求重送。关于标本的采集要求,要向医护人员做一些深入细致的宣教。如怀疑病人患有感染性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需要采血进行培养,有相当一些医生不分析病人的发热规律,不考虑是否用过抗生素,只采1份血送检,结果常常培养阴性。这里强调的是“主动”参与对话,作为检验人员,你应是检验结果的主导者,你应知道这个结果是阳性、阴性、有价值或无价值、是否要重做或继续观察。当然,临床医生也有不懂得新的检测项目或者少用的生涩项目,这些都有需要你去主动与临床联系,向他们说明这一检验结果的价值和意义,这样做应该说明你对结果很有主见,很有信心,你主动解释,应该是你的自信心的表现,同样如此,自信心必须建立在坚实的知识面的基础上。临床医生在开化验单时应告诉实验室人员有关患者的推測性诊断,以便使试验人员能据此选择合理的检验程序和试验方法,并能指导临床正确采集恰当的标本,改变过去那种临床送什么标本、检查哪些项目全都由医生说了算的局面[5]。当实验室开始有结果时,必须及时通知临床医生,以便让他们随时评价诊断和治疗方案。另外实验室人员对危重和疑难症患者,需要亲自去进行床边观察,参加病例讨论,接受临床医生就诊治方面的咨询;要参加感染性疾病的会诊,讨论有关诊治方面的问题,提出有效方案,尤其对检出细菌的种类和耐药情况作出说明,提出防止耐药性和医院感染的警报和措施。
  总之,微生物学检验技术应在提高微生物检验的技术水平上下功夫,快速地做好追踪和控制,有利于微生物技术在临床医学上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郭卫红,宋宏先,伍亚云. 临床微生物检验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4,12(6):106-107.
  许信刚,张琪.病原微生物检验新技术研究进展.畜禽业,2003,6:6-8
  夏国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1-8.
  Livache J.Recent advances in the gene chip and its role in the post-genome era[J].Anal Biochem,1998, 270:103.
  梁新妹. 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控制中的价值分析[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7(19):2626-2627.

相关热词搜索:浅谈 微生物 临床应用 检验 快速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