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治疗探讨
发布时间:2018-06-24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03-0-0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神经外科较为严重的术后并发症之一,并可引起肺栓塞及影响下肢功能,严重者会导致患者死亡。为了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医护人员需要尽早对患者进行防护措施,密切关注神经外科患者术后机能变化,如果有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症状出现,医护人员需要及时采用治疗措施。因此,研究神经外科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治疗对降低其发生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神经外科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治疗方法
(一)一般治疗。第一,神经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需要一直卧床休养,一周到两周后患者情况好转才可以下床走路。第二,医护人员需要将患者下肢抬高,下肢抬高应该距离心脏二十五厘米,可以增加静脉回心血量,消除腿部水肿。第三,给患者腿部绑上绷带,压迫腿部血管,可以增加静脉回心血量,消除腿部水肿。第四,可以采用中药制剂热敷或者是硫酸镁热敷。第五,对患者采用消除炎症、缓解疼痛的治疗方法,给其使用抗生素,降低感染发生率。
(二)抗凝治疗。为了预防血栓的形成,患者需要进行抗凝治疗。所采用的抗凝药物为低分子肝素钠或者是低分子肝素钙,使用剂量为五千U,使用次数为一个疗程(时长为七天),每天两次。下肢静脉血栓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第一次注射低分子肝素的剂量为五千U,以后进行静脉输入低分子肝素,输入速度為(3.0万~3.5万)U/24 h,还可以进行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注射速度为(3.5万~4.0万)U /24 h。在进行抗凝治疗的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定期进行凝血时间测量,低分子肝素的使用剂量则需要根据测量的时间来进行改变,确保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为正常值的1.5倍到2倍之间。
(三)溶栓治疗。为了防止血栓脱落堵塞其他血管,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需要进行溶栓治疗。为了提高患者治疗效果,神经外科患者手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症状后三天内,需要使用溶栓药物。溶栓药物有尿激酶、链激酶等等,将二十万U的尿激酶与二百五十毫升的葡萄糖溶液混合后,从患者下肢静脉输入,一天一次,一个疗程时长为七天到十四天。
(四)抗血小板疗法。抗血小板疗法可以降低血栓的形成,主要的抗血小板药物有右旋糖酐和潘生丁。右旋糖酐可以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增加血容量,使用剂量为五百毫升,使用次数为每天一次到两次,治疗时间为七天到十天。潘生丁可以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使用剂量为两百毫升到四百毫升,潘生丁与阿司匹林联合使用可以提高治疗疗效。
二、引起神经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
下肢深静脉管壁比较薄,血容量比较大,管壁弹性比较小,血液循环比较慢,容易形成血栓。引起神经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在进行神经外科手术过程中大量使用止血药物,引起血液凝固;脑癌等多种肿瘤细胞会导致血液处于高凝情况下,易于形成血栓;手术时间比较长,对患者身体损伤比较大;部分患者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多种基础疾病、生产结束后患者机体处于高凝状态等等。
三、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和治疗
为了避免影响下肢功能或者是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和治疗应该尽早。患者有下肢水肿、胀痛等多种临床症状,可以采用超声检查、螺旋CT静脉造影等多种影像学技术进行确诊。
确诊之后,患者需要卧床休养,避免随意走动引起血栓脱落堵塞其他血管,将患者下肢抬高,可以增加静脉回心血量,消除腿部水肿。当患者在术后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症状出现时,医务人员需要及时给患者进行抗凝治疗,确诊之后,再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是否进行溶栓治疗。早期抗凝治疗是治疗和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参考文献
谢娜.神经外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中国中医急症,2008,17(8):1176-1177.
王开宇,陈明武,黄绳越.神经外科术后深静脉血栓栓塞症70例临床分析[J]. 北京医学,2013,10(7):65-67.
王曙辰,李 辉,夏世斌等.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应用的临床效应(附300例病例报告)[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14):2730-2732.
于书卿,季楠,钱珂.间歇充气加压泵在预防神经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J].北京医学,2012,32(10):779-781.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