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急救治疗方法的研究及分析
发布时间:2018-06-23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摘要】目的 探讨急诊内科治疗重症心力衰竭的急救治疗方法,分析其疗效。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是2017年3月~2017年12月我院接收的16例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急诊内科常规治疗,观察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药物治疗,评价其疗效。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和LVEF,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在急诊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药物治疗(美托洛尔、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可以显著改善症状,有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急救;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54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6..01
重症心力衰竭在临床上是常见的一种危重疾病,病情發展迅速,患者多伴有低钠血症、心源性水肿,该病患者多为老年人,身体各个组织功能处于不断衰退的阶段,发病后具有较高的死亡率,治疗后预后不良。急诊内科急救是治疗重症心力衰竭的重要方式,对患者的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本次对我院重症心力衰竭的16例患者进行急诊内科急救治疗,以下是详细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是2017年3月~2017年12月我院接收的16例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经诊断均符合重症心力衰竭的标准,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8例,男女各为5例、3例,年龄54~80岁,平均年龄为(66.5±2.8)岁,基础疾病:3例为高血压,2例为冠心病,2例为肺源性心脏病,1例为心肌病;观察组8例,男女各为4例、4例,年龄在53~81岁,平均年龄为(66.8±3.0)岁,基础疾病:4例为高血压,1例为冠心病,1例为肺源性心脏病,2例为心肌病。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基础疾病等相比无差异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急诊内科常规治疗,患者入院后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以及心电图等,根据患者的症状给患者强心剂、利尿剂、扩张血管、吸氧等常规治疗。观察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药物治疗,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为150 mg厄贝沙坦和12.5 mg氢氯噻嗪,1次/d,美托洛尔初始剂量为12.5 mg,逐渐增加剂量,7 d后调整剂量,2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时间。
1.3 评价指标
按照《心血管药物临床试验评价方法建议》评价临床疗效,显效为症状全部改善,心功能改善Ⅱ级以上;好转为症状有所改善,心功能改善Ⅰ级以上;无效为症状没有改变甚至是加重。显效率和好转率之和为总有效率。同时记录患者治疗后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行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疗效比较
对比两组总有效率,观察组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左室射血分数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LVEF为(38.9±5.9)%,对照组患者的LVEF为(34.2±5.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随着医院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重症心力衰竭在急诊内科的治疗得到很大的提高,以往是患者入院后进行各项生命体征的常规监测,给其建立静脉通道,吸氧措施、使用利尿剂、强心剂等,但是患者预后不良。因此,为了提高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在常规急救后根据患者的病情给患者服用美托洛尔和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美托洛尔属于β受体阻滞剂,缓解患者的疼痛,调节心率,控制患者的病情发展,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属于强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可有效控制血压,使其趋于正常范围,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可以极大改善患者的心衰症状,有助于病情的好转[2]。本次主要对我院收治的16例重症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急诊内科急救,结果表示,对比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和LVEF,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在急诊内科常规急救治疗的此基础上进行相应药物治疗可以改善临床症状,调节左室射血分数,有助于患者身体的恢复。
综上所述,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在急诊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药物治疗(美托洛尔、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可以显著改善症状,有较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郑友峰.急诊内科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1(14):3859-3861.
[2]杨 飞.急诊内科重症心力衰竭的临床分析及诊疗[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1):56-57.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