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读后感悟
发布时间:2017-01-17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水浒传读后感悟篇一:水浒传的读后感
篇一:水浒传的读后感 这学期在老师的推荐下,我看了四大名着之一《水浒传》。这本书让我了解了中国的历史,水浒英雄们的反抗精神和封建社会的腐败的一面,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 不必说宋江和小旋风柴进的仗义疏财,也不必说武松漂亮的最全,吴用的足智多谋。单说天真烂漫的李逵,他颇有些野,一身鲁莽庄稼汉和无业游民的习气,动不动就发火,遇事不分青红皂白,总是一说二打三骂,结果不是后悔就是吃亏。但是却有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概。最重要的是他身上有一种英雄气概,有一种愿意为兄弟两肋插刀的仗义,他这点让我尤其感动。我试想,假如让他来到我的身边,相信没有多少人能有他这样的魅力。这不是因为他的相貌,也不是因为他有所么高挑的身材,更不会是他有大把的财富,就一点,就是他那在别人眼中芝麻大的优点。请不要小看他那芝麻大的优点,在这世界上就要灭绝了。 但在水浒一百零八将中,“天孤星花和尚鲁智深”更让我敬佩。他一生屡出奇谋,屡建战功。受招安被封为武胜军承宣使。“天孤星花和尚鲁智深”是一位非常直率、暴烈如火,却侠骨柔情、杀却恶人为的是救穷苦人于水火的真汉子,英雄人物。他往往在人们面前表现出一副粗鲁、野蛮,可他在冲锋陷阵的时候可毫不含糊,挥着62斤重的禅杖上阵杀敌。 《水浒传》这本书写出了一百零八将的不同人生,
不同品格,却有着同一的血性——为国杀敌,劫富济贫。的确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啊! 篇二:水浒传的读后感 《水浒传》是四大名着之一,想必大家都读过吧! 《水浒传》里的人物有鲁达(鲁智深)。武松。宋江。柴进。李逵?? 《水浒传》里的鲁达,武艺高强,粗武钢勇,他的武器是两把斧子。而且他十分爱吃狗肉。甚至有一次,鲁达要镇关西把十斤精肉和十斤肥肉剁成肉末。十斤骨头斩成细末。镇关西明白鲁达来学自己晦气。不愿干,鲁达便把两包肉末朝镇关西砸了过去。镇关西恼羞成怒,抄起剔骨尖刀,刺向鲁达,鲁达逃到街上。镇关西追来,鲁达就顺势按住他的左脚把他踢倒。 鲁达踏住他胸脯骂道:“你一个操刀屠户,竟然称镇关西,欺侮金家父女!今叫你尝尝俺的拳头!”只一拳,就把镇关西打得出气没有进气了。 武松是一个硬汉,大家最熟悉他的故事,例如武松打老虎。这一天,武松摇摇晃晃上山,见一块大青石,便在那大石上休息了一会,这时忽有狂风刮来。武松心疑,又听得背后扑的一声,回头去却见一只吊眼白额大虫(老虎),已落在背后!武松急忙一闪,闪到了老虎背后。大虫见没扑着武松,便前爪一搭地下,猛吼一声,把虎尾一甩,武松又闪到了一边。武松等老虎再次吼时,双手抡起哨棒,尽全身力气一棒击去,不料打折了旁边的树杈,哨棒一截两半。大虫咆哮,再次扑来,武松丢了半截棒,赤手空拳就势按着虎头。武松把老虎头直往土里按,又举起拳头猛击“大虫”头部,终于把“大虫”打瘫了。 李逵是沂水县人,再戴宗手下当小牢子。《真假李逵》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李逵那天路过树林子,忽见有人涂黑了脸,拿了两把板斧喝令留下买路钱。李逵喝道:“你是什么人敢拦老爷去路?”那人说是“李逵”。李逵大笑,操起朴刀去战假李逵,假李逵挡不住想逃,屁股已挨了朴刀,李逵抢前一步踏住那老家伙胸脯说:“老爷才是黑旋风!”然后挺着胸脯走了。 读了《水浒传》这部长篇小说,我仿佛认识了108个梁山起义的绿林好汉。从中让我感受到了:我们一定要学那些正直、行善的人,不能学那些专横跋扈、欺善怕恶的人。刘备说得好:勿已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四大名着之一的《水浒传》总算被我啃完了,好辛苦!不过,我总算明白了很多道理。 不必说宋江和小旋风柴进的仗义疏财,也不必说武松漂亮的醉拳,吴用的足智多谋。单说天真烂漫的李逵,他颇有些野,一身鲁莽庄稼汉和无业游名的习气,动不动就发火,遇事不问青红皂白,总是一说二骂三打。结果不是吃亏就是后悔,但是却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概,最重要的是他身上有一种英雄气概,有一种愿意为兄弟两肋插刀的仗义,他这一点让我尤其感动。 我试想,假如让他来到我的身边,相信没有多少人能有他这样的
魅力。这不是因为他的相貌,也不是因为他有所么高挑的身材,更不会是他有大把的财富,就一点,就是他那在别人眼中芝麻大的优点。请不要小看他那芝麻大的优点,在这世界上就要灭绝了。 我总觉得我们在生活中对于朋友甚至亲人少了一份亲情,少了一份哥们儿友情。 我清楚的记得,在我咿咿呀呀学语时,我经常毫无顾忌的到邻居家吃饭,没有礼节,没有拘束,只有欢乐。邻居家的姐姐现在和我还是和原来一样好。在我哭着闹着不上幼儿园时,我们和邻居经常一起聊天,但是我们开始装上了一扇木门。 现在当我知道为了未来奋斗的时候,我家的门也变成了三厘米厚的防盗门。这就像一条河,让我们和邻居的感情隔在天地两岸。这就像《礼记》里说的:"今大道即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 我们的社会很自然的少了一份爱,一份及其重要的爱——一份关怀。对于关怀,也许只需要一句简单的问候,或者是一个会心的微笑,就能让人喜笑颜开,就让人感受母亲般的关怀。不要太吝啬,一句问候,一个微笑不会让你失去什么,只能让你的人格得到升华。 篇三:水浒传的读后感 在漫长的暑假中,我初读了四大名着之一——《水浒传》。它通过各种艺术手段,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人物典型,让我认识了在梁山聚义的一?八名好汉。 在梁山聚义的一?八名好汉都是被迫走上起义道路,这种逼迫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不甘忍受恶势力的压迫而奋起反抗,二(来自:WWw.zHaoqT.net 蒲公 英文 摘:水浒传读后感悟)是在起义军的逼迫下加入梁山好汉的队伍。这部小说反映了当时朝廷的迂腐,想必作者在写《水浒传》时心中充满悲愤,表达了他对朝廷的不满,才能把水浒人物刻画得如此生动,心理活动描写得如此详细,环境渲染得令人觉得身临其境吧! 我喜欢花和尚鲁智深的急中生智。他三拳打死郑屠,就在这大祸临头之际,鲁智深一面骂着:“你诈死,洒家慢慢和你理会。”一面“大踏步地”走了。假若把鲁智深换成我,我一定会傻站在原地,任别人把自己抓走的。 我也喜欢石秀敢作敢为、临危不惧的性格特征。卢俊义被绑缚法场,刽子手已举起屠刀,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前来打探消息的石秀大叫一声:“梁山泊好汉全伙在此。”从楼上跳下来独自劫法场。而我就没有这种敢作敢为的精神。有一年我过生日,请了许多小朋友吃蛋糕,吃着吃着,妈妈突然提议让我唱首歌,我却怯怯地摇摇头,心想: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唱歌哪里好意思啊。所以,我应该向石秀学习。 我还喜欢宋江。宋江在浔阳楼喝酒,说醉话以及在墙上题反诗,表现了他满腹经纶壮志未酬的苦痛。他是借着酒力来吐出心中的不快,也只有在这种沉醉、狂放的状态中,他才能写出如此大胆的诗。 读了这本书,我了解了中国古代的历史,水浒英雄们的反抗精神和封建社会腐败的一面。《水浒传》的确是一本耐
人寻味的书。 篇四:水浒传的读后感 读过《水浒传》,不禁感慨万千?? 看梁山第一头领宋公明,开始觉得忠义两全,然后又觉得他真能忍,其他官员欺负宋江,宋江也不说一句话,不反抗一次。但是事情出现了转机,晁天王为报答救命之恩,好心好意让宋江坐第二把交椅。从此,吴不离宋,宋不离吴的局面开始了。 宋江是个有义的人,但是又为何又做出架空晁盖,毒死黑旋风等不义之举呢?很简单,宋江是个小小芝麻官,没什么理想,能在江湖上混个“及时雨”“山东呼保义”等称号就已知足。但后来上梁山,做了
副寨主。权力大了,想法也就膨胀起来。还想弄一个忠义两全的高境界,所以总想着招安。 宋江也是好汉中最不洒脱、最不自由的、每每捉来的有名望之士,宋大哥总是有着三部曲,一是喝退绑绳的小卒;二是亲自解绳;三是鞠躬倒茶。真能络人心,也不嫌麻烦。可见,在创业之期,宋江还是“他时若隧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的。 说道洒脱还数二龙山老大鲁智深。打镇关西犯官司,是为了救一对并未有交情的父女。后来当了二龙山一把手,相邻的还有桃花山和白虎山。这两个山头与二龙山绝对不在一个层次,但鲁达并没有兼并山头的意思,何等洒脱!再后来,武松要跳槽,不跟二龙山干了,鲁提辖顺水推舟,接受了宋江的“招降”。 晁天王一看不高兴了,这不是明摆着抢老大的风头嘛!负气要带兵打仗,又中毒箭身亡。临死之前,说谁抓住史文恭谁就坐山寨之主,但晁盖也不想想,那么多头领都是宋江招来的,叫别人当众头领能乐意吗?可怜晁天王,白手打拼的梁山泊,都拱手
给了宋公明,可悲!可叹! 宋大哥一门心思想招安,可以说吴学究起了极大地作用。吴用真阴,乃真小人也!晁天王在世之时,他远晁亲宋,二把手和三把手联合对敌晁盖。还有朱武,朱武的本事和吴用差不了多少,可人家智多星排天罡第三,朱武呢?别说第三,连天罡星也没混进去。神机军师当初可是少华山坐第一把交椅,为什么不能得到重用呢?很简单,嫉妒之心人皆有之,吴用唯一可抗争的只有朱武,于是,把朱武调到卢俊义的手下,卢俊义是副手,不敢,也不能与宋江抗争,朱武知道有聪明也没地方使。梁山招安,朱武找公孙胜求仙去了。 而吴用、花容吊死在宋江墓前,林冲郁郁不得而终,真可谓聪明反被聪明误。而鲁达、武松这等莽汉,反而明哲保身,善始善终。 当然,最聪明的还属燕青,没有受到迫害,挑着一担金银财宝走了。 宋江的确是忠,只可惜愚忠,还害着一帮弟兄上刀山、下火海。只活得二十三人。 是非功过,难以评说。 篇五:水浒传的读后感 “各无异心,生死相托,替天行道,保国安民,若有存心不仁者,天地不容,神灵灭顶。”——《水浒传》 “死去无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元末明初,世事黑暗,病态张狂。这乱世之中一举人因替穷苦之人辩冤纠枉辞官起义,却因领头人居功自傲,亲信佞臣疏远忠良,愤然浪迹江湖,与世隔绝。 在这样一种状态下,怀着满腔的热忱与悲愤,施耐庵遇到了同样处境的知己罗贯中,开始了水浒传的创作。 高俅,一个臭名昭着的泼皮无赖,在故事一开始就占用很多笔墨描写他如何因会踢毽子取悦人做了堂堂太尉;相反一个有万夫不当之勇能指挥八十万禁军的教头林冲,却因比武赢了高俅举家逃亡遭追杀。越是这不公的社会地位竞争描写,越激发了读者的同情与情绪波动,让人不禁捏了一把汗,此后一群英雄曹盖等人使用智多星吴用的计谋,让身为押司的宋江也落草为寇,群起反之,这“官逼民反”的写作思想变渐渐的透露了出来;“怒杀阎婆”、“景阳冈武松打虎”、“血溅鸳鸯楼”、“火烧祝家庄”、“大破连环马”这一群群个性鲜明,有血有肉,重义疏财的梁山好汉们,渐渐在社会上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他们招贤纳士,劫富济贫,攻打贪官,且所到之处军规严谨,接济百姓,在民间传为佳话。 可能你会惊叹,这不过是从民间搜集来的故事性强的小说罢了,凭什么跻身中国四大名着?这可不是空有虚名啊,你看他描写水功了得的浪里白条:“那人把竹篙一点,双脚一蹬,那条船便像箭似的划向江心,两只脚把船只一晃,便船底朝天,两人全落入水中。”,“点”,“箭似的”,“一晃”,写出了张顺的灵活敏捷。相反,你再看陆地上称霸的“黑旋风”:李逵大怒,脱下布衫,双手一架,早抢了五六条竹篙在手,好像扭葱一般扭断了。”这“扭葱一般”,让施耐庵传神的文字功底深入人心。当然我读这作品也常会有疑议:如文中“妖术”一次在吴用口中频繁出现;如“武松打虎”那一章脍炙人口的故事,那吊颈白额大虎当时又饥又渴,跃起必高人数米,武松是怎样在醉酒的情况下抓住它头上的皮毛把
它硬摁下去呢?我也知道武松的勇猛好战,但这段佳话在人民口中可渐渐成了神话。 事实上施耐庵是在愁家,愁国,愁天下的烦躁下能写出如此传神,把各种故事、人物个性融合地天衣无缝,在当时的文化水平来说已能鹤立鸡群了。我常常会努力想像鲁迅一般从他浓重的笔墨中看出一些词来。鲁迅从教科书里看出了满是“吃人”的词,而我从施耐庵的书中看出满是“胸怀”的气魄。那一幕幕细到每一个动作的打斗让人俯首称妙;那“及时雨”宋江喜欢结识英雄好汉,仗义疏财,对有本事的人无论贵贱都好好款待,以此名扬四海的胸怀和后文不记前仇,善心待人的性格和亲密和气的领导气概都像极了施耐庵自己,我想每一个在写人物文学的时候,都会或多或少的体现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在创建人物属性的时候,都会出现自己的影子,而宋江就是施耐庵憧憬的、那个如己所愿的、能得到用武之地另一个的影子吧。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宋江挥笔一书,挥出了如此“落草为寇”的气概,如此昙花一现却现得轰轰烈烈的梁山好汉。 篇六:水浒传的读后感 《水浒传》这本书讲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好汉从聚义梁山,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读完全书,
给我脑海里留下深刻印象的只有两个字:忠,义。 义,可以解释为正义。一个具有强烈的正义感的人,就是一个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好汉,舍生取义。难道是他们不怕死吗?他们为了正义,为了真理可以奋不顾身,因为强烈的正义感清楚地告诉他们,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值得用生命去奋斗的。一个没有正义感的人,是不会理解这些的。因为他的正义感已被麻木所吞噬,奋斗的激-情已经被冻结,只是他的灵魂被社会中一些丑恶的东西同化了。 一个人,可以不相信神,却不可以不相信”神圣”。当前,我们作为祖国的教育者,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把我们的祖国的后代培养成为新一代人才,以把我们祖国建设成为更富强昌盛的国家。因此,这也是我们民族大义的根本所在。让我们相信这一份”神圣”,用自己的双手去维护这一份”神圣”。
水浒传读后感悟篇二:水浒传读后感
《水浒传》读后感 2195字
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与其他三本名著赫然醒目的摆在家中书架上,轻抹书页,一个“浒”字,道出水泊恢宏气势;一缕书香,引我遍览梁山胜景;洪太尉一掀石碑,揭开梁山好汉传奇人生。阵阵书香,悄然幻化成了天罡地刹的忠义堂,向我们阐述着那段恢宏壮阔的历史,那大无畏的英雄篇章。
通览整部《水浒传》可以发现朝廷良将尽数归水泊,水浒好汉俱与官府决斗的规律,这种现象的出现,我想也与施耐庵个人有关吧。施耐庵为元末明初人,乃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施之常后裔,自然地,施耐庵自幼才气过人,三教九流无有不会,品竹弹琴无有不通,36岁中进士,自此步入仕途,但因朝廷腐败,奸臣当道,无奈,为官三年的施耐庵只好弃官归家。了解了施耐庵怀才不遇的愤懑,要知其原因也就不难了。施耐庵不仅敏慧且事亲至孝,为人忠义——这也是梁山好汉所具有的品格。因此,《水浒传》最为突出的就是“忠”“孝”“义”。
首先是“忠”:水浒英雄的赤胆忠心是天地可鉴的,何以见得?看过《水浒传》的都知道,梁山好汉领兵打官府的情节那是不少,而“小人曾认得这个守将,待我去说服他头降哥哥。”的话也不罕见,但说这话的人大多数也为朝廷效过力,即便如此,也未见谁人变心,背叛梁山伯。再者,当两军对阵,敌军来势汹汹时,竟无人唯喏不前,而是主帅一声吼“谁人去捉拿那厮?”背后则立即有人挺枪出马,不论是棋逢对手甚至实力悬殊,都会奋不顾身的冲过去,大打出手。这份忠心难道不是让人佩服的吗?
再是“孝”:这就更为明显了,每当有好汉上山,水浒之中就会大造房屋,敢问,上山好汉就一人,为什么要多造房舍?那还用说,当然是安放老母家眷的啦。众所周知,梁山好汉最为大方,都说到“论称分金银,换套穿衣服”的份上了,也以此可见山上的好日子那是随手拈来,但好汉们从不只为自个儿享受,也接家人上山快活。最好的例子就是卢俊义了,在梁山伯大吃大喝、日日宴席几个月,却不曾有一时忘却家中之人,还是决定回京接家小,因此,好汉们的孝道也做得非常好,可为天下人的表率。
最后是“义”:不管看哪一部古装剧,只要有好汉,一定以“义”为重,因此梁山伯好汉也同样是讲义气的一类人。就如宋江攻打东平府时,因缺乏远见,史进孤身一人去当细作,不料被情妇出卖,身陷大牢,但好汉们并未有退却甚至撇下史进而逃命的想法,他们积极采取行动,经一番奋力厮杀,终于打破城池,救出史进,这份不离不弃的兄弟情义,这样的义气,不得不让人钦佩和惊叹!“有茶有酒多兄弟,急难何曾见一人。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山中也有千年树,世上难逢百岁人。”梁山辉煌时人皆争相投奔,在急难中却也不离不弃。他们能打破诲汝谆谆的圣人言,为何?只因为一个刻骨铭心的“义”字!
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可梁山好汉们却将忠孝融为一体,将它做得那么恰到好处,那么完美!
“君子动口不动手”,看过一遍《水浒传》,无君子是给我的最深映像,不信?你没见鲁提辖撒拳打死镇关西,林冲怒气填胸棒打洪教头······如此种种,只动手,不动口,那些放火烧屋、大闹法场等是不计其数,满口脏话更是平常,但他们的仗义疏财却也不乏好汉作风。就如宋江,在当郓城官吏时,时常扶危济困。当时正逢乱世,许多百姓因贫困,连丧事都无力去办,甚至连棺材都买不起,宋江便自己掏腰包救助百姓,即使与自己非亲非故也在所不辞,为感其大恩,江湖上称之为及时雨宋公明。再有就是柴进,他洞悉世事,虽为一方庄园主,但并未因财大气粗而欺压百姓,而是清楚朝廷官吏腐败,欺压忠良的事屡见不鲜,时常把有才之人刺配远恶军州,柴进因家有金书铁券护身,但遇刺配犯人必然相救,要么留在府中,要么发给盘缠自去,像遇到林冲这样的人才更是以礼相待,可见,柴进的仁义善行也值得称颂。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这也是梁山好汉的一大特点。举个例子,武松怒杀亲嫂而被刺配孟州的路上巧遇施恩,因见蒋门神强夺施恩店铺而气愤不已,不顾自己是戴罪之身,毅然斗争,不怕得罪权贵,即便因此触怒虎威,再次被陷害而获罪,也不曾有后悔害怕之意。
《水浒传》中有太多令人佩服得五体投地的优秀品质,但《水浒传》毕竟是古人所作,封建思想无意识的融于其中,自然也有不当之处,例如书中大含有“唯小人和女子难养也”的错误结论,为自保而出卖情夫使之失陷的李瑞兰,与仆通奸的贾氏,出轨的阎婆惜,谋杀亲夫的武松大嫂,以及潘巧云等,在书中竟都能用“贱”来形容,也就只有如汉子一般、以使枪弄棒的扈三娘、孙二娘、顾大嫂这类四肢发达的女子才勉强入得施耐庵的眼,可见在古代女性地位之低,连在书中也没个好形象,以此也能反衬出现代生活的自由和美好,也值得我们好好珍惜。
施耐庵就如同他笔下的好汉一样,有着大无畏的革命斗争精神,是一个不怕困难的仁人义士,同时,也是一个不畏豪强、敢于斗争的英雄男儿!但乱世给了这样一个才子太多的无奈与悲凉。
年荒世乱走天涯,寻得阳山好住家。愿辟草莱多种树,莫教李子结如瓜。
这是施耐庵写给顾逖的诗,诗中道尽了身逢乱世无处安身,希望朋友收留的悲哀心情。施耐庵曾参加元末起义,后因主将贪图享受而失败,施耐庵不得已而隐居山野之中,以授徒写书消遣,用他的笔,抒写了108条好汉的传奇,在他们的影子里刻画出万里江山。
《水浒传》虽然有侠肝义胆的英雄气概,但散伙的结局也令人嗟叹,即使之前不可一世,结果却如灰飞烟灭,这也正是施耐庵的人生吧,也许,《水浒传》正是施耐庵对社会混乱、朝政腐朽和有志者不能大展宏图的哀嚎。
水浒传读后感悟篇三:水浒传读后感
《水浒传》读后感
这个假期我读完了《水浒传》感受颇多,文中塑造的许多有血有肉的人物让我印象深刻。
林冲刚开始的时候委曲求全,比较窝囊,但几经挫折,他变得勇猛果敢,做事坦荡,文武双全,稳重,十分重义气。比如山神庙雪恨,府尹派林冲看守草料场,转眼到了冬天,大雪纷飞,林冲回来时发现自己的屋子倒了,就搬到了山神庙里,正休息着,听见陆谦和几个人商量烧了草料场害死林冲的事,林冲火冒三丈就杀了他们,他走投无路,于是就上了梁山。
鲁智深好打抱不平,爱憎分明,见义勇为,性格豪爽,嫉恶如仇,粗中有细是个直爽的热心人,征方腊后坐于杭州六和寺。比如拳打镇关西,鲁达在酒馆喝酒,得知一个姓郑的屠户老欺负穷人,大怒,鲁达给镇关西说“来十斤精肉,不能有肥的,来十斤瘦的不能有肥的,要十斤软骨不能有肉在上面。”镇关西提起刀向他砍去,鲁达最后打死了镇关西,鲁达看他死了,害怕官府会来抓他,就对郑屠说“你竟然装死!我不陪你打了。”说完就跑了。还有倒拔垂杨柳,一天,鲁智深和几个想拜他为师的无赖喝酒,这时,树上的一只乌鸦嘎嘎的叫个不停,鲁智深嫌乌鸦太吵一怒之下把柳树连根拔起。无赖见此都不由得连声叫好。 武松性格直爽暴躁,好打抱不平,胆大心细,乐于助人但谋略不够 ,几次被人暗算差点没命,最后和鲁智深 投奔梁山,作战英勇 。比如醉打蒋门神,武松在牢城结识了施恩,一天,施恩来找他,说是蒋门神抢走了他的快活林,让武松帮他夺回来。武松答应了,次日他喝得醉醺醺得,把蒋门神的小妾和酒保都扔进了酒缸,不久蒋门神来了,怒冲冲地朝武松扑去,武松打得蒋门神跪地求饶,并答应退让快活林武松这才罢手。
水浒传里的英雄性格不同,长相不同,但有一样是相同的——惩恶锄奸。
相关热词搜索:水浒传 读后 感悟 水浒传读后感悟50字 水浒传第2章读后感悟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