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胜利:“中国威胁论”威胁中国?
发布时间:2020-06-20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最近,印度国内对“中国威胁论”进行了新一轮的炒作,显然是试图将中国与其邻国及更多国家的正常交往;
英国等国媒体进入新炒作,则不乏挑拨中印关系的意味。但,全球正被真真假假的“中国威胁论”的包围着、喧嚣着、蚕食着,充斥着全球社会的主流国家和国际社会,中国必须做出理论与实践的正确选择和回答,也是中国未来“崛起”成败、走向国际社会不可分割的必经、重要的一部分。
新中国从无到有60年至今,又从贫穷落后到今日开始崛起,中国必须让今日世界来认识、来重新认识。中国正在崛起,崛起中“中国威胁论”“中国有用论”“中国拯救世界论”等等都出笼了,中国究竟是威胁、是有用、还是世界的建设者?这的确需要新历史来印证,更需要中国的“舵手们”来指明方向,还需要让世界来看到中国人不仅仅是自己向上、而还是世界各国、在国际社会看到是一种向上、进步的力量。怎样展示和行动——中国声音,是未来中国力量在国际空间和世界实践的重要风向路标。中国国家的政治构架立法、权力、执法(象深圳现在正进行的中国政制60年不曾有过的“行政权三分”改革等,这说明中国正在寻求“政制”历史的突破与更科学、合理的变革)还需要根源做出调整,以适应今日的国际环境。
近几年以来,“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不绝与世、日渐国际社会的第一话题、渐成一道难以回去国际魍魉魔影。近来,印度媒体更是发起新一轮所谓的“中国威胁论”,这是继日本、英国等国的媒体和国家一直不断的“中国威胁论”,也是始终挥之不去、驱之更乱,似乎中国正在对印度等国家构成新的严重威胁。此类论调并非第一次问世,也不会是最后一次叫嚣。对此,随着中国的不断壮大,“中国威胁论”也将此起彼伏成为全球、特别是中国崛起所绕不开的第一全球性话题。那么,随着中国“崛起”、不断壮大,更需要中国有一套完整的应对对外的国略、对内策略统一、协调一致的步骤,哪些可能真正引起国际社会的恐慌、甚至成为威胁中国的“中国威胁论”。
那么,中国崛起那些领域会与国际社会一争高下、令世界恐慌甚至感到了“中国威胁”?
A、中国重要能源依存进口达50%以上
进入2005年以来,中国能源形成与国际社会的重大缺口。中国重要能源项目的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将长期受能源匮乏、需求依存超过50%以上,要去国际社会竞争。美国每天需要石油达3000多万桶,为第一石油消费国。2007年,中国每天需求石油超过600万桶,而日本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进口依存度综合也在70%左右,但日本国则规划在未来到2030年前将能源进口依存降低到40%,以节能和生物能源、新能源等来突破日本的瓶颈。
中国,从上个世纪末由能源输出国一举变成了能源进口国发生了根源的性质变化。到2015年前后,中国主要能源的石油、天然气、钢铁、铁矿石等能源的需求将更加依存进口,要到国际市场去 “超级竞争”。全球第一人口国家、13亿人的能源需求,去到全球任何国家、任何国际市场都可能形成“中国卖什么什么暴跌,中国买什么什么昂贵”。于是,中国去国际市场竞争任何商品、能源、产品等等,都应“未雨绸缪”在阳光化作业,让国际社会理解中国这第一人口大国的能源需求。
中国核能源也主要依存进口,核电站、核动力等也严重短缺。
另外,中国应在降低成本、管理瓶颈上做出根源突破。如煤、铁矿石、石油、天然气、汽车产品等等,都比国际市场高出近10%的成本,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不满,就有了“中国威胁”的口实;
如中国国有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实际上中国是以“国力”来参与竞争,比如中石油、中移动等,一旦进入“法制国家——欧盟、美国等,都面临着“反不正当法”的严厉制裁,即是不被 “反垄断制裁”,也令大多数国家的市场竞争“恐怖”,因为中石油、中移动除了全球“独大”意外,这些国有企业的资本总额还超过了全球2/3国家的资本总量,这也额外也加深了“中国威胁”的威慑力和现实看得见的可怕。
B、海外军力与耀国威,中国需要恰当把握
最近,印度空军参谋长日前宣称,中国“是比巴基斯坦更大的威胁”。连日来,印度媒体热议所谓的“中国威胁”,有的媒体称中国可能是印度最大的外部安全威胁。印度此轮“中国威胁论”与其邻国斯里兰卡的局势息息相关。随着斯里兰卡政府军剿灭猛虎组织,印度国内开始出现炒作所谓“中国威胁论”:宣称中国向斯政府提供武器,借此扩大在斯的影响力。随后,英国和日本的一些媒体也加入炒作行列,进一步渲染中国对印度的“新威胁”:称中国正在构建对印度的包围圈,猜测两国可能展开军备竞赛。
南海诸岛,是中国强大、“中国威胁”的重要检验和实践。依印度而言,“中国威胁论”向来从来都未消失过。而不少印度人传统认为,印度洋就是印度的地盘,印度周边的南亚诸国就是印度的小兄弟,其他大国与这些国家正常交往都免不了会受到印度的种种猜疑,往往被解读为对印度的威胁或包围。中国海军的打击海盗行动,也成为中国从无到有的“中国威胁”。
中印两国之间即使保持正常乃至友好关系,并不意味着不存在其他声音。更是全球各国的一个缩影,都会存在欧美列强所谓的强硬派与温和派、鹰派与鸽派,中国不能指望通过反驳与交流就可以消除这种分野。就像21世纪以来的“中国威胁论”一样,印度最近的“中国威胁论”同样表明,在很多国家中都存在对中国发展持有怀疑、猜忌乃至不信任的势力。换句话说,对这些势力而言,无论中国采取怎样的行动,都会遭遇质疑与敌意。同样,对于印度国内颇有市场的将印度洋视为后院的观点,中国也无法短期内改变——但必须战略的“未雨绸缪”,印度洋总要有“契机”出现。
当然,坦然面对并非无所作为,听任此类言论炒作;
相反,需要积极应对。就目前而言,此类“中国威胁论”虽然影响着一些国家的对华政策,但并未影响到国家间的正常交往。在很大程度上,此类“中国威胁论”更像是一种舆论战和心理战的武器,试图以此来影响中国的对外行动和外部环境。比如,印度国内对“中国威胁论”的炒作,显然是试图干扰中国与其邻国的正常交往;
英国等国媒体的炒作,则不乏挑拨中印关系的意味。
B、变“中国制造”为中国投资本地制造
“中国投资”远比“中国制造”更真实、更伟大的一步事关中国能否由中国崛起变中国强大的根变。这是“中国制造”,由“量变”为“质变”走向世界的一个飞跃,是中国成为强大国家“落地生根”的一个根源本质之变;
至今,美国、日本等制造的商品,不用从美日“进口”到中国了,几乎美、日所有的“制造”都可能在中国落地生根(但高科技尖端产品除外),中国同样也需要走向国际化、“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这关键一步。
中国再也不能“无止尽”的去“外汇储备”,又“无止尽”的去全国上下、各省市区的去“吸引外资”,与其将“外汇储备”投资美国国债,为什么不可以投资中国国内的建设呢?“外汇储备”不是多多益善,“招商引资”也不是越多越好,在国际社会之间的中国“外汇储备”与“招商引资”取得一个国际环境的平衡,利于“国际社会”这一大环境,也利于中国崛起和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取得和改变。今天中国“外汇储备”和中国全国各省、市、县的全民一轮又一轮、30多年的“招商引资”,关键是“中国崛起”、“中国强大”——中国国民财富的聚集,达到“国强民富”中华民族的历史性复兴!
然而“外汇储备”美元,随着欧元、中元三大货币在21世纪“三足鼎立”,终将象英镑近200年风靡世界一样时代日下,中国更需要在这历史关头的未雨绸缪。“外汇储备”及储备美国国债,是历史的一个失误,这“失误”只有中国象依赖鸦片那样永远享用?象被劫持到海盗船上、只能与美元共生死才可存活下去?一个正常国家、一个“大国”生态环境的“外汇储备”,除美元之外还要适当环境的“黄金储备”、“能源储备”、“战略国家储备”等。
“中国威胁论”与中国崛起一样,谁也无法避免,无法回避,未来国际社会各国都会遭遇,这提醒中国在争夺国际舆论——“话语权”方面、处理国际事务更不能一概用国内“压”的方式,中国法律与国际法则毕竟不是一种同用的游戏规则,中国需要更完善也更全面的一整套应对策略,需要建立完善的国际因对机制,善于用国际社会第三方、中坚力量的“话语权”,“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千万忌讳“王婆卖瓜”、硬搭弓发箭……其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历史的无法挽回。对于国际此论战和心理战招数,必须予以及时而恰当的回应。最好的应对或许应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以自之矛攻自之盾”。及时回应的途径可以多种多样,方式可以灵活多变,国际环境下第三方力量,民间力量,比如在不同国际环境情况下,可以选择通过官方发言(忌讳“王婆卖瓜”、“无可奉告”、“坚决反对”等国际社会反感、甚至敌视的“官方”说教方式)、海内外媒体、国际学者言论、国际权威组织、民间力量等等,甚至常用国际社会通过外媒或外国专家、学者等方式来作出回应。这种回应的主要目的不是改变对方的观念,而是缩小、抵消国与国、与国际社会的言论影响力,为国际舆论的受众提供另一种声音,传达另一类事实,为中国对外交往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