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濂:BBS中的政治游戏

发布时间:2020-06-16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BBS,又名论坛,留言簿,电子公告板,布告板等等,是网络内容提供者(包括商业网站和个人主页)为上网者提供自由发言的公共交往领域。作为网络世界的主要生存方式之一,BBS正在成为网民们日常消遣乃至精神生活的所在:灌水、造砖、拍砖……在由二进制构造的虚拟空间中,匿名的网民们以隐身的方式充分享受由新经济带来的自由状态。

  这种自由状态首先得归功于网络的特殊性,由于传统媒体中的“发表”概念在网络当中几乎不存在,因此只要你出卖一些似是而非的个人信息,只要你承诺了诸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之类的“政治伦理底线”,你就可以在任何网站注册,也就“当然”地拥有了“发表”的权力和权利。由于这种匿名方式基本不用考虑“文责自负”这一传统的文字伦理压力,许多在政治上有所诉求的人因此将BBS认作是为“沉默的大多数”声张正义的场所,把网络定性为所谓“自由人的自由联合”,的确,在这里,许多原本在现实世界里居于弱势群体、没有话语权力的人找到了自己的依归,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对公共事务发表个人意见,可以公然谈论贪污、腐败、社会不公、道德败坏、吸毒、危害公共安全等等社会不良现象,可以无所忌惮地袒露自己的情感空间、精神空间,可以无须过多考虑文字本身以及现实秩序带来的诸多限制。一个众生平等、自由表达的时代似乎正在随着网络的普及提前到来,但是,事实果然如此吗?

  在进入事实性的认定之前,一个更有意味的问题也许是,为什么网民会对BBS的功能作出上述的预设?我们注意到,无论是“众生平等”还是“自由表达”, 无论是对专制主义的反动或是对自由主义的张扬,这种对网络能够带来自由民主的期待其实是现代性未果(unfinished)的反应。

  比照安东尼•吉登斯在《现代性自我认同》一书中对“生活政治”和“解放政治”的区分,也许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点。按照安东尼•吉登斯的说法,解放政治是“一种力图将个体和群体从对其生活机遇有不良影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的一种观点。解放政治包含了两个主要的因素,一个是力图打破过去的枷锁,因而也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改造态度,另一个是力图克服某些个人或群体支配另一些个人或群体的非合法性统治。” (247-248)如果说“解放政治是一种生活机遇的政治,而生活政治便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政治。……生活政治关涉的是来自于后传统背景下,在自我实现过程中所引发的政治问题,在那里全球化的影响深深地侵入到自我的反思性投射中,反过来自我实现的过程又会影响到全球化的策略。” (251-252)吉登斯在对比解放政治和生活政治之间的具体差异时,尤其指出“解放政治:服从于由正义、平等与参与的伦理所具有的独断”,而“生活政治:在一种后传统秩序中提出有关‘我们应该怎样生活?’这样的问题伦理,并抗拒存在性问题的背景。” (252)吉登斯所做的区分其实也是现代政治和后现代政治之间的差异。我认为上文所述对BBS的种种期待可以归于“解放政治”的范畴,也即现代政治的范畴。

  对BBS的另外一种流行看法是:信息时代的社区。我们知道,从共济会,雅各宾人俱乐部,到1917年的工人议会,以及绵延了几个世纪的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文化中的咖啡馆和酒吧间,这些存活于解放政治或者说现代政治语境下的社区,其基本交流方式是面对面的互动交际,其主要目的是消除社会领域中的支配性,尽量不受社会造成的等级制或失衡(asymmetries)的干扰,从而最终达到个人的自我实现。

  综上所述,现在的问题在于,1,网络,或者更具体一点,BBS本身所具有的特质能否给我们带来现代政治意义上的自由与民主?2,以BBS为代表的信息时代的社区形式是否已然超越乃至替代了旧有社区,BBS是否可以承担“正义、平等与参与”的功能?以及进一步的,3,BBS的政治游戏规则的具体特征究竟何在?,4,BBS给我们展开的究竟是一种现代政治的景观还是后现代政治的景观,我们可以对它做何种意义上的政治期待?

  2001年3月22日,《南方周末》新生活版面以《美女斑竹走进读书沙龙》为题对新浪网读书沙龙斑竹(版主)人选纷争一事进行了专题讨论。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3月17日晚,新浪网任命第二届网络小姐亚军得主、上海《文汇报》记者、复旦大学毕业的钟慧为新浪读书沙龙的三个版主之一,结果遭到以麦田99为首的部分老网民的极力反对,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倒幕运动就在网上展开了。硝烟纷飞的那段时间,读书沙龙上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地出现各种战斗檄文、灌水长帖、小道消息和最新动态,其激烈程度不亚于历史上任何一次广场革命,几乎可以用“板砖四起、血肉横飞”八个字加以形容。

  读书沙龙的斑竹之争最终以麦田99ID被封(此后他用麦田62等ID继续奋斗在读书沙龙的第一线)、众多资深网友愤然退坛告终。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麦田99认为他眼中的理想论坛是:“首先网友的水平要比较接近,形成它的主题和中心;
其次,网友自己协商形成游戏规则;
其三,论坛的所有者应该引导网友自我管理,寻找自由和秩序之间的平衡。”在这段不算太长的宣言中,我们注意到有“主题”、“中心”、“游戏规则”、“自我管理”、“自由”等几个关键词,而且从其表述中可以清楚地看到,麦田99对BBS的政治期待依然停留在“解放政治”的范畴中,而他对于理想论坛的基本构想与前述的现代社区也没有太大差别。

  为了更好地澄清BBS交往模式的政治学意义,我想在关键词索引的目录上加上“权力”和“ID”这两个概念。

  先谈ID。

  

   BBS中的身份政治

  

  现代政治学,无论自由主义还是社会主义都把自律的理性主体预设为人民主权论的基础。但是在网络时代,这种自我同一的主体已经被具有多种身份、多重人格的“复合主体”所替代。众所周知,几乎所有的上网者都有一个以上的ID(indentity,哲学上被译为同一性),网民可以依据不同的情境和语境随意变换自己的身份乃至“网络人格”,由此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网络行为主体变得不可识别和支离破碎,间接后果则是网络时代的知识生产、政治斗争和话语游戏的日益复杂化。不管这种复杂化的具体指向究竟何在,至少有一点是无庸置疑的,那就是现代政治学意义上的“自由”、“民主”等等政治理想在网络时代都面临着主体消失的危机。

  安吉拉默克罗比在《偶然性、历史性和身份》一文中指出:“不完整、支离破碎和新出现的身份的多元化不一定意味着政治能力的丧失。相反,它们可以指向新的斗争形式,它们可以创造出‘更难控制和把握’的条件。当社会主体分散的时候,社会控制的策略自然也会措手不及。这意味着躲避的技巧可以更容易实现。德塞都所谓的‘计谋’对于拉克劳来说意味着躲开‘市场、政府或者生产者的独裁’。” 我们可以很自然地就会把默克罗比的这段话与吉登斯的“生活政治”联系起来,事实上,随着现代性自我同一的主体的消散,一方面关闭了现代政治景观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则打开了后现代政治景观的可能性。关于后一点将在后文论述之。

  

   斑竹的身份合法性之争

  

  从社会学和政治学的角度看,BBS的权力结构并不复杂。其组成人员一般而言有网管、斑竹(版主)、资深网民和普通网民之分。

  网管作为网站从业人员,尽管手中握有生杀予夺大权(从删贴到封杀ID),但是轻易并不以真身示人,他们深居简出、垂帘听政,将日常事务交由斑竹打理,当然这丝毫无碍于他们偶尔地游走于各个BBS之间,就像波拿巴时期的便衣逡巡在巴黎的大街小巷,随时准备逮捕信口雌黄的市民。

  BBS中的显性掌权者是斑竹,斑竹在BBS的日常事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不仅负责整饬BBS的言论秩序,而且负责引导、创建BBS的趣味和方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个斑竹的个性和行为方式往往就决定了这个坛子的面目、个性乃至兴衰成败。

  资深网民是一个颇为模糊的概念,这个身份的获得方式千差万别,有靠网上拍砖一战成名的(此类网民多是由于闲极无聊,终日以上网灌水为己任,其基本特点是爱好钻研钻营钻牛角尖等等一切和钻有关的活动,属于“呕像”级人物),有靠辛苦造砖、语不惊人死不休赢得大师称号的(这些网民通常帖子质量较高,文采斐然,属实力派明星),当然也不排除那些与斑竹在网下即是推杯换盏的私交好友,资深网民的共同特征是:1,帖子的点击率和回帖率较高,由此导致网络积分高和精品数量高;
2,与斑竹有着这样那样的联系。普通网民的特点一目了然,但凡属于花费自家或者公家电话费、网费替他人增加点击数,为网站抬升人气、偶尔发表意见却应者寥寥的就是普通网民了。

  根据社会冲突理论的一般观点,占统治地位的一方和占被统治地位一方之间的主要冲突在于,前者以维护显示其权威性的社会结构的旨趣为特征,而后者则以改变剥夺了其权威性的社会条件为其旨趣。这两种旨趣处于冲突状态。这种矛盾具体体现在BBS中,就是针对斑竹身份合法化问题产生的冲突。作为公共领域,BBS无可避免地需要进行秩序维护,其管理者不仅要从事日常的低级管理(比如删除毫无意义的灌水帖以及各式各样的广告链接),更重要的是联络网友感情、引导论坛话题、树立话语习惯、增选精品。由于网管的身份基本属于“天赋人权”,而且网管通常并不直接介入坛子的日常事务,因此斑竹就成为“网聚人的力量”之所在,而其中斑竹的身份的合法化问题就成为“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新浪读书沙龙斑竹之争不过是其中较为突出的一个个案。

  一般说来,BBS的斑竹都是由网站方面指定,少有由网民自行选举产生,这里当然首先是因为自由选举的不可操作性(比如网民身份的多重复合性导致选票的不可计量,等等)——这同样也是诸多非民主制国家拒绝采取普选制的理由之一。其次则是因为BBS的组织形式及其背后的权力运行机制使然。

  在有关斑竹身份合法性问题的讨论中,参与者会以各种各样的隐喻来谈论BBS的组织方式。这些隐喻在帮助讨论者把意义注入他们的BBS体验和解决明显的矛盾冲突中发挥着必要的作用。比较典型的隐喻是家庭、舞台以及社区。

  为了便于人们更好地理解BBS的权力运行机制以及斑竹权力的由来,我们引进契约论,作为参照系进行对比性陈述。

  也许有人会质疑将契约论引进到BBS权力机制的讨论的合法性,对此我的回答是:1,如果你将BBS预设为社会共同体或者社区(Community),并且试图在其中实现自由、民主等主张,那么就必须要将契约论引入有关BBS组织形式和权力机制的讨论,因为一种自由主义的预想必然要符合自由主义的理论传统;
2,如果你将BBS比喻成舞台,认为观众和演员共同营造了舞台氛围和文化,因此观众想当然地拥有了对于舞台的某种控制权,那么我认为这个观点同样也预设了一种契约关系,尽管它是符号层面而非物质层面,但它也得接受契约论的检验。3,如果你将BBS比喻成家庭,那么无论你是否在其中要求自由和民主,都没有讨论的必要,因为作为有理性的人,我们都知道在家庭中家长的身份具有天然性,它不是靠选举产生的(当然,到底是父亲当家还是母亲做主,这是一个问题,这就好比一个BBS存在两个以上的斑竹,权力之争同样不可避免,不过这已经是另外一个层面的讨论了)。

  从契约论的角度来看,国家的产生是因为人们彼此之间纷争不休,极大地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为了更好地从事生产和生活,人们自愿将一部分权力出让,由此组成国家和政府,建立起监狱和警察等暴力机关。按照自由主义“小政府”的观点,政府扮演的只是一个守夜人的角色,除了维持正常的经济秩序、法律秩序和社会秩序,政府很少直接干预人们的私人空间。

  契约论的基本原理同样应该适用于社会共同体的形成。如果我们认同BBS是“信息时代的新兴社区形式”的预设,那么BBS的发生原理也同样应该符合契约论。但是实情却并非如此。理由如下:BBS上的网民们虽然也纷争不休(更有甚者,以拍砖为己任),但是BBS这个平台是由网站出资提供的,网民在注册成为该网站网民、并加入BBS这一过程之中所出让的权力只是用来保证网民发言的权利,并不足以构建BBS,换句话说,BBS不是由网民彼此之间出让权力共同构建的,而是由第三方(网站)提供,(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

  网民仅仅是一个“加入者”(而且是自觉自愿的),这就使得网民在BBS权力组织结构中天然地处于弱势位置(爱来不来,没有人掐着你的脖子让你上这个坛子呀),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任何的表决权(说话可以,可也保不准被删帖的下场)。由此,网民在BBS的建设过程中充其量起到一种消极意义上的作用,你可以通过灌水、拍砖、造砖将网站的人气抬上去,你也可以提出改进BBS的各种合理化建议(就像观众参与舞台的符号建设和文化建设一样),但是并不表明你就是BBS的当然主人,也不表明你能决定BBS的各项事宜。网站出于人气、点击率、形象等因素的考虑,在任命斑竹时虽然会顾及普通网民的意见,但是从根本上说,BBS的最终决定权不在网民,而在网站手中。既然斑竹的任免是由网站来指定,斑竹当然首先是向网站负责,而不是首先向网民负责。因此,在BBS中“民意”只能通过斑竹和网管的主观意志体现。在此意义上,网管和斑竹正是福科所说的那些“占有法则的人”,那些“占据使用法则的人”,而麦田孜孜以求的“网友自己协商形成游戏规则”几乎就是天方夜谭。

  综上所述,我的观点是,关于“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空间,互联网的精神是平等和共享”,以及互联网实现了“自由人的自由联合”等等描述在相当程度上只是一个政治神话。由网络媒体的发展而出现的对政治生活的某种“平等”或“民主”的憧憬不过是一个幻象。互联网是一个由权力意志、资本意志决定一切的地方,现代政治学意义下的自由、民主、公意等等诸法则在BBS这里都没有用武之地。BBS从一开始就不是现代意义下的“自由国度”,商业网站如此,个人网站亦如此。

  说到个人网站,一个颇为有趣的现象是,麦田62自从在新浪读书沙龙(商业网站BBS)刹羽而归后,曾经短暂地栖身于若干个人网站的BBS,并一如既往地在上面推行自己的BBS理念。但是非常不幸的是,他一如既往地遭到了各位斑竹毫不留情的封杀。在一个名为泡网俱乐部的BBS上,一名网友以网络特有的语言风格对麦田进行了抨击和嘲讽:

  “麦田99,俺忍你很久了。丫你是越长越抽抽了,好歹30多岁的人了,长成这德行不寒碜么?神马叫论坛乃天下之公器,有点常识没有?在读书沙龙里头俺就看你不地道,丫新浪花钱开个店,倒成了你的麦田的公器了?不让你麦田玩儿怎么了,不许你抽风吐白沫怎么了,封你到62还是轻的。要说新浪开那店,还有点赚头,赚你那可怜的不值钱的点击,自该受点委屈,给你丫赔个小心。可是泡网怎么你了?这儿不是商业网站,不是政府,是私人地界,私器,明白吗?纳纳辛辛苦苦省下自个儿的脂粉钱,盖个院子,邀几个老朋友喝个茶聊个天,凭什么跟你‘公器’?”

  如果说商业网站的BBS还算是某种程度上的“公器”(公共交往领域,在形式上人们可以自由出入),那么私人网站的BBS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 “私家庭院”,所谓私家庭院,借用一个网友的表述就是“非请勿入。且对自己的长相要有自知之明。万一长得不好看又不乖巧不幸被赶出来也不得有怨天尤人破口大骂之行为。”

  所以从一开始,新浪读书沙龙斑竹之争就是一个颇为滑稽的闹剧,以麦田99为首的新浪网友其实是在一个错误的地点、为了一个“错置”的理想和错误的敌人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麦田99实现他梦想的最有效途径就是另起炉灶、自封斑竹、拉上一拨人马关起门来玩自己的游戏。不过,这种关起门来说话的状态当然就与“众生平等”、“自由表达”没有任何关系,因为私家庭院不是公共交往领域,关起门来说话,即使是在最专制的时候,也是可以做到的。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1,新浪读书沙龙斑竹之争之所以如此激烈,主要原因是新浪本身所具备的影响力使得网民不愿轻易放弃这块可以“吸引无数眼球”的阵地,这里涉及到网络虚拟身份实体化的问题以及由此带来的现实利益问题,不过这已经超出了本文讨论的范围,在此只能一带而过;
2,尽管在具体的某个BBS中必然存在这样那样的强制状态,但是由于网络资源的丰富性,使得怀有不同旨趣追求的网民拥有多种选择的可能性(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实在憋屈了,咱还可以自立门户占山为王),这在一定程度也保证了网络生活的自由度。也许在这一点上,网络的确提供了与传统媒体相比更为宽广的自由状态。

  

   BBS中的话语权力之争

  

  由于BBS的主要交流方式是文字,因此利奥塔在《后现代状态:关于知识状况的报告》中的那段话几乎可以原封不动地用来评价BBS,他说,在一个“可观察的社会关系是由语言的‘招数’构成的”社会里,“说话就是斗争(意思是参加游戏),语言行为属于一种普遍的竞技” ,于是一个颇具讽刺意味的事实是:这个被想象成众生平等的BBS其实不过是各种话语权力角逐的新竞技场。

  在各种话语权力在BBS内部展开角逐之前,BBS首先得接受现实的政治游戏规则的制约,也即现实的新闻审查制度和言论监控制度的制约。事实上无论是商业网站还是个人主页都正在受到越来越严密的监督和控制,由于网络本身的技术特性,使得无论你在何处上网发言,都能被迅速地追踪到IP地址(不久前,有关部门已经下令各商业网站必须在后台库保留近三个月来BBS所有言论的资料,以备不时之需;
而网吧从业者也被要求记录各个时段不同电脑的上网者名单;
据信个人主页也将在不久的将来受到更为严厉的言论监控制度的审查),所以联想到奥威尔在《1984》中对于意识形态监控系统的恐怖描述,再联想到吉登斯将监控系统作为现代性四个结构纬度之一的描述,从悲观的角度讲,我们不得不承认网络时代至少在监控系统这个向度上有可能将现代性发挥到极致,说得更具体一些,网络时代有可能真正使得“全面控制”成为一个可预见的事实。

  除却现实政治层面(意识形态的物质/社会层面)的控制,BBS还要经历另外一个层面的筛选,即主题和趣味的筛选(意识形态的符号层面)。BBS中的话语权力斗争主要体现某些群体以自己的旨趣对其他群体的旨趣(情趣、偏好、话语习惯、世界观)进行框定的过程。换言之,当由特定的群体旨趣界定BBS形成过程时,话语权力的统治就出现了。因此,对我们来说,探讨BBS内部的组织结构、权力运行机制以及意义和旨趣的形成过程也许是一个更为重要也更为有趣的话题。

  在权力的运行过程中,有可能呈现两种状态,一种是实际的(公开的或秘密的)可观察到的冲突,在这里权力的运行轨迹可以清晰被捕捉到;
还有一种则是权力的潜在运行方式:即权力的行使可通过培养他人的需求来达到。换言之,甲不单单是要乙去做他本不一定会做的事,而是通过让乙产生某种愿望并积极地追求这一目的来为甲的利益服务(但未必有利于乙)。因此,一致意见的存在并不排除其中使用权力的可能性。按照哈贝马斯的说法,虚假的一致意见必定是使用权力的结果。

  如前所述,在可见的显性层面上斑竹拥有无庸置疑的权力(斑竹管理坛子的手段主要有灌水、回帖、删帖、封杀ID和增选精品,后三项是斑竹的特权所在),但是出于人气、形象等因素的考虑,事实上斑竹并不总是以冲突的形式推行他的理念和旨趣。

  就在新浪读书沙龙发生倒幕运动不久,新浪影视论坛也经历了一起小小的风波,不同之处在于这一次是斑竹之间的辩论,而其实质则是不同审美旨趣的群体之间的话语权力角逐。

  影视论坛长期以来聚集了一批酷爱艺术电影的网友,为了“净化论坛”,杜绝所有“垃圾帖子”和“无聊主题”对坛子的侵扰,这些网友一直试图将代表大众文化和大众口味的讨论电视的帖子从坛子中剥离出去。然而不巧的是,央视《笑傲江湖》不合时宜的开播,使得坛子充斥着“笑骂江湖”的帖子。4月7日晚,在诸种警告尽皆无效的情况下,“二帮主”洛兰(新浪影视论坛共有三个斑竹,分别为小美人鱼、洛兰和zheros)“擒贼先擒王”,拿“三帮主”zheros开刀,删了zheros讨论《笑傲江湖》的帖子。zheros在私下交涉未果后,在坛子上一口气贴出了7封《致洛兰的公开信》。双方争论的焦点集中在:1,斑竹的权限范围究竟有多大,作为公共机构的服务者,斑竹应该采取中间的立场,还是以一己之好恶为天下人之好恶;
2,论坛的空间在原则上是属于参与它的每一个人,还是只属于几个人或者一部分人,进一步的,知识水平、文化修养、意识形态、人生态度等等因素的不同能否构成管理者(斑竹)侵犯公民(网民)基本权利(自由发言)的理由。这场争论导致的直接后果是,新浪开辟了电视剧场以供那些热中于肥皂剧、言情片的大众挥洒唾沫,而原来的影视论坛更名为影行天下,仍然是各种“司机”和“懦夫”的崇拜者会聚的天堂。

  上面这个例子无疑是以冲突的形式出现的话语权力斗争,拍砖、删贴、封杀ID等等方式都属于这个范畴。但是更为常态的话语角逐是以潜在的方式进行的,比如灌水、回帖以及设立精品。

  在BBS权力运作过程中,尤其是在结构组合和重组、意义形成、旨趣形成的过程中,资深网民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这一特点在斑竹身份合法化后显得尤为突出。作为显性的掌权者,斑竹在行使权力、推行旨趣时势必会有某些策略上的顾忌,这时候对于资深网民的扶植和培养就会对整个论坛的势力格局、旨趣方向产生重大的影响。

  资深网民资格的获得主要靠点击数和精品数的积累。当斑竹在给某个帖子的后面加上精品二字的时候,他不仅仅是给已界定的事物贴上标签,而且是在确认、固定整个BBS中的旨趣和意义体系,设立精品的过程就是向BBS成员传递信息、构建知觉环境的过程:什么样的帖子是好的帖子,是符合这个坛子审美标准的帖子,什么样的帖子能够赢得更多的点击率,等等等等。

  一个人数相当庞大、成员相当固定、拥护斑竹的资深网民群体的形成,对于BBS等级制度、旨趣体系的产生意义重大,这有点像中产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所发挥的作用。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任何一个群体对另一个群体在意识形态上的支配从来不会是完全的。所有群体,无论怎样受压制,都能够以一定程度的推论渗入并继而批判他们所处的支配结构。普通网民尽管在BBS建设中处于弱势地位,但并不表明他们不会表达不满和抱怨。

  因此,对于一个成功的BBS来说,无论你实现的是“真实的意见一致”还是“虚假的意见一致”,关键在于你要部分有效地解决、掩饰或者回避处于统治地位的群体的旨趣同被统治的群体的实际旨趣之间的矛盾,而且通过营造一种使人们对现状表示理解的氛围来防止不满情绪的滋生。

  从四通利方最初的体育论坛到现在数以百计的大小论坛,可以看出BBS发展的趋势正在朝向专业化、主题化的方向发展,而且区分的标准越来越呈现出个性化色彩。影视论坛分裂为影行天下和电视论坛只是其中的一个小小个案。道不同不相与谋,在虚拟空间上抢滩掠地、划分势力范围,关起门来成一统的BBS屡见不鲜:有的个人网站BBS必须键入密码才能进入,而有的则需要两位“老人”的引荐才可以获得发表的权力,而更多的BBS则是以其顽固的旨趣追求、意义构成来对异质的外来者说不。

  汪丁丁断言网络社会是“自由人的自由联合”,这在微观的层面上是成立的,但是如果从整个网络的大背景看问题,BBS所达致的后果与其说是“自由人的自由联合”,不如说是“有限人的有限联合”,这种联合的基础就是“趣味”。随着BBS日渐主题化、专业化和有序化,“到什么山唱什么歌”成为网民不得不然的举动,BBS成为一个由各种壁垒分明、界限森然的小共同体“合众”而成的“整体”,这种整体性仅仅体现在它们共同使用一种资源:网络,共同使用一种名称:BBS。一个看似四通八达、互相链接的网络社会被细化、断裂成有着不同趣味、取向、话语习惯乃至行为规范的小社会。在这样的小社会中,人们追求的也就不是自由的表达或者表达的自由,而是趣味的投契以及幻觉的相互支持。

  于是我们可以在网络时代看到一个颇具反讽意味的现象:尽管各自为政的大小BBS呈现出一个断裂的后现代景观,但是其背后的权力运行机制却是前现代的(专制的、一言堂的),而为BBS提供其可能性的商业运营机制则又是绝对现代性的(以赢利为目的)。——每一次清理后现代主义的后院的时候,人们总是会发现现代性(乃至前现代)溃退时遗留下来的面具和脚本,这似乎正在成为一个百试不爽的真理。

  

  网络媒体时代的政治景观

  

  目前为止,对网络生活进行名不符实吹捧的主要原因在于,对网络生活独立性的过高估计。(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

  但事实上网络不具有独立的存在,它的重要性恰恰在于它不是一个不依赖于外界的神秘实体,而是现实世界在网上的延伸。网络肯定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较为新颖的交往模式,但是根本的问题在于,网络交往模式究竟有多少是全然新鲜(是与传统的现实交往模式截然不同的)的,以及更重要的,这些“新鲜”的交往模式究竟有哪些是具有创造性和积极性的,是真正能给我们的生活世界带来积极意义的?

  如果抛却其它的网络交往模式(比如聊天室、OICQ,EMAIL等等)不论,仅从BBS着眼,我认为尽管上文对BBS做了许多看似负面的判断,但是BBS作为一种公共交往模式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也是不容置疑的,最直观的一点就是,由于网络的超越空间性使得每一个有限的个体都有可能在网络找到兴趣相投的同好,即便你是北京市唯一一个研究安色尔谟(一个中世纪神学家)的学者,即便你从来就没有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到哪怕一个同仁,但是在网上你就有可能寻找到若干同好,并且可以创建个人主页在BBS上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随着网络资源的日益丰富化,完全有可能出现不计其数的、有着各种旨趣、爱好、话语习惯的大小BBS,这将给我们展出一种后现代政治的景观。

  之所以称之为后现代的政治景观,当然是与现代政治景观相对而言的。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这么说并不表示现代政治就必然地在信息时代丧失其存在的理由和意义,而是说,在这样一个政治感觉日渐疏离、普遍关心个人生活方式的信息时代里,关于政治的定义、理想和斗争方式都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有数据表明,“目前德国社民党内35岁以下的党员只有8万人,仅占全体党员总数的10%,而1976年则为30%;
20岁以下的党员比例仅为0.6%。与此同时,50岁以上的党员比例为58.1%,而1980年时只有38.9%。” 这个现象应该说具有普遍意义,在面对民族-国家及其政府机构时所出现的政治无力感,使得现代青年丧失了政治兴趣,“他们更愿意参与那些规模小的组织,喜欢参加那些可控性较强的具体项目的运作,希望自己的‘投入’马上就有‘产出’。” 这种小规模的组织反映在网络上,就是以BBS为代表的小共同体。也许BBS的许多参与者并没有任何政治方面的动机,但是站在泛政治的角度看问题,几乎所有的个人日常行为其实都对现实政治秩序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反动。

  回到生活政治和解放政治这两个概念。吉登斯认为生活政治中的政治含义包括狭义和广义两个层面,“前者指的是国家的政府领域中决策过程;
后者则把用以解决趣味对立和价值观抵触上的争论和冲突的任何决策方式,都看作是政治性的。” 沿着这个思路往下走,我们就会发现BBS为广义上的“生活政治”提供了最为现实的范本。如果我们继续将解放政治作为突破对象,那么以BBS为范本的生活政治就提供了在社会生活各领域全面突破国家意识形态的可能性,在解放政治的斗争策略里,人们依然在旧有体制的游戏规则内与专制力量玩压迫/反抗,控制/挣脱的对抗性游戏,而在生活政治的范畴里,BBS的网民们完全可以对旧有的游戏规则不加理睬,关起门来自己玩自己的游戏。尽管不同的BBS之间有可能旨趣完全冲突,尽管每个BBS内部有可能存在或多或少的话语压迫,但是这些千差万别的、有着各自不同理念和旨趣的BBS汇聚在一起,就是一个对更大的更具有压迫性和欺骗性的国家意识形态的反动,从这个意义上说,BBS以及网络的兴起也许真的意味着一个更加多元化、去中心化的政治时代的到来,它不一定会导致一个没有矛盾的、健康有序的和谐整体,但一定会促成一个多元共生的、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集合体的产生。

相关热词搜索:政治 游戏 周濂 BBS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