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博树:《成都日报》意欲何为?

发布时间:2020-06-08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6月25日《成都日报》载文“地震是毁房罪魁 幸存者应理性看未来”,该文称“5•12汶川特大地震震动了大半个中国,造成重灾区不少房屋垮塌、损毁。针对这种现象,昨日上午,成都市社科院举行‘地震灾害与房屋建筑安全’研讨会,邀请20余位地震学、建筑学、法学专家,对房屋损毁原因及相应的责任认定等问题进行专题研讨。专家们认为,此次特大地震的巨大破坏力是损毁房屋的罪魁祸首,不能简单地把房屋损毁原因归咎于建筑质量;
劫后余生的人们应该理性面对地震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此话何意?

  明眼人一看即知,这是告诉人们:地震中房屋倒塌纯属“天灾”,与“人祸”无关,谁要从“建筑质量”方面追究房屋损毁原因,就是没有“理性”地分析这场灾难,更不是“理性”地“看待未来”!

  众所周知,汶川大地震造成了大量建筑物被毁,特别是学校,毁坏、倒塌极其严重,成千上万如花的孩子瞬间葬身瓦砾,这是此次灾难中尤其令人心痛、乃至无法接受的一个事实,因为毕竟还有不少建筑物没有被摧毁,灾区政府机关大楼的垮塌远比一般中小学教学楼的垮塌程度低。在这种情况下,遇难学生的家长和社会各界有识之士要求反思“天灾”背后掩藏的“人祸”成分,追究学校“豆腐渣工程”的责任者,难道不是天理所在?而《成都日报》的这篇报道却通过“专家”之口告诉人们,“同一区域房屋受损程度不一有多种因素”,“废墟取样”也“很难反映质量问题”;
加之“多因一果无法追究刑事责任”,所以灾区的人们还是应该摆平“心态”,虽然“受灾人口上千万,值得庆幸的是,尽管环境、建筑、经济严重受损,但相对整个受灾人口而言,因灾死亡、失踪的人毕竟还是极少数”,“可以说绝大多数人都曾与死神擦肩而过,在这种情况下幸存下来,更应该理性面对地震灾害,重建美好家园,而不应该沉湎于悲痛,或者怨天尤人”。

  因为死的人“毕竟是极少数”,活下来的人就应该“心怀庆幸”,而不要再去“怨天尤人”,这叫什么话?!

  说穿了,《成都日报》干脆就是在宣告:人们不要再去谈“问责”,追查那些豆腐渣工程的责任人;
在无法抗拒的“天灾”面前,遇难学生家长和其他社会人士非要纠缠与无法厘定的“人祸”相关的“责任”问题,就有无理取闹之嫌了!

  然而,汶川地震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真的与“人祸”无关么?这些夺去我们那么多可爱的孩子的生命的“人祸”因素(哪怕与天灾相比,它只是间接的发挥了作用)真的就无法厘定么?

  我们有权利郑重地提出这些问题!

  一般来说,在巨大的公共灾难发生后,理性地反思灾难,包括产生灾难的种种原因和政府在灾难中的表现,是一个政府成熟程度和自信程度的重要标志。

  《成都日报》作为灾区的省级政府机关报,本应承担起震后反思的理性职能,现在却发表了这样一篇如此糟糕的报道。实在令人扼腕!痛心疾首!

  

  (2008年6月26日夜,北京)

相关热词搜索:意欲 何为 成都日报 张博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