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仄佳:安得广厦千万间——汶川大地震后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0-06-08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汶川12号大地震到今天,统计出的死亡人数已超过五万,两万多人受伤,从废墟中获救七万多人,处于临时安置状态的超过五万多人。一场巨大的地震灾难把整个阿坝地区的自然与人的面貌完全改变了。将近两周来,生活在海外的我和许多华人一样,陪伴着灾民熬过了难熬的日日夜夜,睡不好,为灾情的严重揪心悲伤,为自己不能具体出把力而难过。不仅仅因为我是四川人,不仅仅因为有我的父老乡亲在那里生活,我心痛的是那些灾难面前拼命求生存的百姓,那些转眼失去一切财产家园亲人的百姓!尤其是那些惨死在学校建筑物废墟中的孩子们,人数那么多,我只能潜然泪下,再三不能自禁。
中国政府在这次突如其来的大地震面前的表现是有目共睹的,总理温家宝两小时后起飞赶到灾区,指挥成千上万军人武警积极前往救灾,将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功不可没。来自中国各地和世界各国迅速地以各种形式捐赠援助,中国政府第一次允许外国专业救援队进入在灾区救援等行动,无疑给危难中的灾民们带去了物质及心理上的后援力量。
余震会慢慢减少停息,掩埋不幸的死者,幸存者会熬过来活下去的,我相信。四川人血缘中有极其坚韧的生命基因,绝大部分灾民们还会回到自己的那片地震带故土上,在那里重新开始生活的。我也相信中国政府将会在灾后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到重建家园中去,这是肯定的。既然国家要帮助灾民重建家园,把钱花在实处,不搞花架子而且绝不盲目重建才是最要紧的。
我建议灾后各城镇及灾民家园重建前,政府有关部门有三步必须走:
1:需要立刻与地质科学家,建筑家们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在重建城市和家园这点上,要尊重科学和专家意见。国内有一大批在这些领域中出色的专门人才,政府需要牵头做的,就是要让这些不同领域的专家们能合作行动起来,令各个专业领域的专业知识有互相渗透沟通的渠道。让地质学家和建筑设计师们对这片地震带有充分全面地了解认知,从地质的角度从技术的角度,尽可能设计出顺因自然环境的城市,不盲目贪大贪图气派。设计出普通百姓用得起住,价格相对低廉但有抗震能力的民居建筑。
2:灾区的重建,除动员起国内大批优秀的专家们行动起来外,还可以借用学习世界上同样处在地震频发带上的,有丰富抗震经验,已懂得并发明先进科技手段建筑城市和民居的国家的经验教训。特别是日本和新西兰这两个国家,从他们的经验教训中学习借鉴,可以大大减少中国对此项研究的时间和金钱。在相似的条件下直接或间接的借用他们的经验,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为灾民提供安全但可供长期居住建筑的要求。
多年前新西兰有人发明了大型建筑的减震装置,行之有效的在首都惠灵顿的主要建筑中广泛使用,效果非常的好。新西兰是地震火山频发国家,首都惠灵顿就正处在地震带上,这项发明不仅使用在后来的新建筑上,经过改造的大型老建筑物也采用同样的装置保护。极大的帮助提高了大型建筑物在强震下的安全系数。值得一提的是,这项发明没有申请专利。发明者坦言,不用专利的束缚,就是希望身处类似地质灾害的国家能够无偿的,广泛使用享受这项发明的好处。
日本是众所周知的地震频发国家,现代史上发生的大地震,不仅令日本人在应对自己的地震地带上建筑,建筑结构方面有深入研究。他们还有相当完整的地震灾害来临前后的自救救人的细则方法,并不时在民间演习,广大民众熟知,能够自救救人,有关机构部门遇灾有相当完善行动规则依据。这些应对地震灾难的所有技术细节,办法经验都非常宝贵,值得我们学习。
3:尽快完善有关建筑法规,有力有效的监督建筑业中出现的贪污腐化,偷工减料等犯罪行为。立法约束严惩,是当务之急。
尤其是在经历过唐山和汶川这两次大地震后,在痛失那么多生命财产和家园后,要重建家园,但如何重建安全的家园已经不仅仅再是议题,而是到了需要立刻动手行动的刻不容缓地步了。
我敢说大地震毁灭性的破坏并未毁掉人们重建家园的信心和勇气,我相信国内的有许多地质学家和建筑师们愿意用他们的专长为灾区大兴土木,中国政府也是完全有财力帮助灾民们重建家园。不光是中国,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国家也在用不同的方法帮助中国的灾民们渡过难关,其中还包括生活在海外的成千上万的华裔,都在此刻尽自己的最大努力。
如果需要,如果这些建议是有用的话,请公开回应一声,我很愿意帮助联系新西兰地质方面的专家学者,帮助寻找提供有关信息的公开资料来源。我也相信,生活在日本的华裔们也愿意做同样的事。借他山之石而攻玉,对汶川大地震的灾民来说,在失去所有财产和家人生命之后,我们所有生活在安全安定环境中的人,如果能帮助提供一间能放心安身立命的房子,也是安慰?
在我们那块多灾多难的土地上,为千千万万的普通百姓,为他们的下一代也是中国未来的希望,创建出一间间能重新矗立在地震带上,但不会轻易被强震震垮坍塌的房屋,是我,是我们的最大心愿!
2008,5,23于澳洲,悉尼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