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树剑:认真对待舆论

发布时间:2020-06-07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遍应用,最近几年来,大陆阶段性地出现了网民通过网络对某一公共事件的持续评议进而逐步影响政府和社会各界对事件的关注和处理的现象。例如重庆“钉子户”事件、山西“黑砖窑”事件、陕西“华南虎照”事件、辽宁“西丰”事件等等都先后在互联网和传统媒体上持续发酵,最后都使得政府采取相应措施试图解决问题。

  中国新闻网在去年年底发表了署名文章:“表达权”唤醒“沉默的大多数”,认为中国民众“表达权”凸显民意影响力,推动了社会进步。该文作者将这一系列事件表述为极具中国特色的民意表达行为,它依托的是来自民间的自发力量和网络平台,昭示着中国民众并不缺乏权利意识与探求真相的精神。文章进一步认为中共自十六届六中全会至十七大一以贯之提出“表达权”的概念,十七大报告更是把“表达权”列为公民的四项基本权利之一。联合早报近日也发表了对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喻国明教授的专访内容。喻教授指出,信息数字化技术出现后,许多中国老百姓都能够在网络上用不同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网络已经成为今日中国构造社会议题的一个重要来源。

  先不说记者将表达权归属为公民的四项基本权利之一在法学理论上是否妥当(我认为十七大报告没有提出四项基本权利的概念,因为基本权利是个宪法概念),事实上中共十七大报告原文中更多地传递的信息是将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与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发展民主政治联系起来,而主流媒体的记者和专家教授又将表达权与网络民意相联系,这不是一种偶然,而是一种趋势。大陆目前有相当多的教授还亲自在网络上以公开或半公开的身份参与对公共事件的讨论。甚至政府高级官员对这个趋势也渐渐表示认同、支持。

  安徽省委书记王金山在今年初一次座谈会上表示,希望新闻记者进行客观公正的舆论监督,敢于曝光阴暗面,勇于鞭挞假恶丑,对于那些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要毫不留情地予以揭露。几乎在同一时间,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更是在政协第十届广东省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表达了让领导讲真话须允许他说错话的观点,这本身也体现了中共高层领导对舆论宽容的心态,实际上网络舆论对很多事件的评价也是逐步通过各种不同意见的冲撞最后烘托出理性思想的。今年2月,汪洋和广东省长黄华华发布了《致广东网民朋友的一封信》,表示对于共同关心的话题,愿意和大家一起“灌水”;
对于工作和决策中的不完善之处,也欢迎大家“拍砖”。如此现代时髦的网络用语出现在如此高级别领导人的文件中,实属罕见。日前,青海省委书记强卫也发出了“不上网、不重视网络建设、不会利用网络的领导,不能算是一个现代化的领导的论断。

  

  监督舆论还是回应舆论

  

  要舆论监督,不要监督舆论。这是处于信息自由流通的地球村时代的人们对政府的一个基本要求。媒体本来就是评论政府施政成绩的窗口,结果倒过来要政府先审核媒体的文章能否发表,这显然是有违一般逻辑的。大陆近些年在这方面取得的进步甚微,某些局部事件的处理甚至反映出一些倒退。舆论是人民关切自身利益的一种外在反应,因为人民会按照事件的处理结果来设想自身权利的救济情况,所以舆论反映越激烈的问题,正是这个社会越迫切需要解决而非回避的难题。

  对舆论进行监督和控制会使政府丧失自我纠错的功能,这与重视民生发展的政府施政目标也是背道而驰的。安徽省委书记希望媒体多曝光阴暗面,只是说出了一个很普通的道理。阴暗的东西总是对人民安定的社会生活有负面影响的,曝光阴暗面本是媒体之责,发出这样的号召是因为我们的媒体都很懒惰吗?恐怕这样的答案难以令人信服。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大陆历来对舆论的严格审查和规制使媒体养成了一种投鼠忌器的行业性格。

  仅有舆论监督还不足以解决问题。现代政府必须具备迅速回应舆论进而采取令人满意的措施的特质。这样负责任的行为也是对解放思想最好的落实。本文上述一些公共事件最初都是在网络上发布出来,经过网民持续讨论,进而影响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这是一种进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8年社会蓝皮书中首次增加了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认为互联网正成为舆论形成的新型重要大众媒介,也成为民意表达的新的重要平台;
网民的价值取向有时会表现出惊人的一致,所形成的影响力不可低估,政府应对互联网舆情建立汇集与分析机制,及时回应与疏导。笔者认为,可以借助网络力量,顺势推出较权威的民意调查机制,并完善相关分析、回应机制,这对中国大陆解放思想和民主制度建设的目标可谓一个很好的铺垫。

  

  舆论自身发展及作用社会的轨迹

  

  舆论是通过媒体产生和作用于社会的。媒体本身的定位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变化。一开始媒体完全属于上层建筑,主要在政治、意识形态领域发挥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逐渐融合到信息产业中,成为大众文化的创造者和主流价值观的支撑。喻国明教授也认为,信息革命技术和市场两大因素互相作用,催生网络媒体飞速发展。如今象论坛、博客这样的媒介如雨后春笋,逐渐成为人们交流信息、分享观点的主要阵地,集舆论为大成,对政治、社会的影响力日益提升,成为社会的守望者,不时发现社会前进中的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告,推动社会健康发展。

  美国历史上经常会阶段性地出现一些牵动几乎所有美国人民的公共事件或案例,包括关乎白人和黑人的种族问题、多数如何维护少数权利的问题、言论自由与国家安全问题、私人拥有枪支与社会稳定问题、人权与自由边界问题等等至今仍然在这个自由国家存在分歧的关于社会价值观的重大命题。这些事件最后都依靠现代文明的法治手段得以解决,但是浩大的舆论始终陪伴着这个民族的呼吸和事件的进展,而且经常成为解决问题的风向标。所幸的是,如今中国大陆也常有此情形,当属民族之进步,但依然任重道远。

  不难发现,现在很多公开发行的报刊、杂志的文章水平没法和一些网站论坛或个人博客相提并论。这说明什么?说明很多好的言论无法通过传统传媒渠道发表出来。而论坛、博客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随意发表观点,不用接受权威杂志编辑的评审,网民本身就是评审员,高质量的论坛和博客往往成为舆论高地。中国互联网的舆论平台已经十分发达。几乎每个门户网站都设有BBS论坛,中国目前约拥有130万个BBS论坛,数量为全球第一。中国网民总人数也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全球第一,并且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网民更年轻,更乐于对政治、文化、经济方面的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我们会有一个什么样的舆论环境

  

  舆论反映一个民族共同应对时代挑战的能力,舆论同样会赋予一个民族勇气和智慧。不能对言论实行严格的审查,否则人类的智慧就要打折扣。一种言论是否具有危害性、一种观点是否对社会实践具有正确的引导作用,读者是最好的评审员。面对人民发出再次解放思想的需求,大陆社会各界以何种心态对待舆论将影响社会发展全局。

  在此,我想借用林达在纪念新闻业鼻祖普利策一文中的两句话:事实证明,任何一个社会试图扼杀新闻业先天的追猎本性,都是危险的,都会因此失去社会自然产生和发展出来的自净功能;
承认人有弱点,而且承认人的弱点不可能完全消除,这看上去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可是,这样的立论起点,给西方文化对制度建立之必要,提供了最早的警醒和持续不断的努力,也把个人和社会,放在一个不断反省的氛围中。

相关热词搜索:舆论 张树剑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