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在生活中邀游

发布时间:2018-06-21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如何使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赋予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背景,使学生切实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存在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充分体验数学的趣味、价值和魅力。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
  一、在生活化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
  从学生生活出发,从学生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开始,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学生才能真正学习数学知识。如在学习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的时候,可以概括成四句话:多了要减。少了要加,多减了要加,少减了要减。对于这个算理的概括,看似十分的精炼,实则不然。一些学生在运用时常常出错,究其原因,恐怕是规律的产生脱离了学生的经验结构。如果我们换一种方法,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购物引入,比如:小方带了195元钱,买了一个书包用了98元。问:小方该怎样付款?他还剩多少钱?学生有过类似的经验,他们大都会说小方先付100元,营业员找回2元,他还剩(95+2)元,然后再将上述生活问题进行数学化,即195-100+2,于是,对于195-98这类的简便运算,学生就掌握得牢固了。
  二、捕捉生活素材。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数学的学习是枯燥的。特别是学习计算,学生的情绪更低。为此结合教材特点,学生特点,以及学生的生活环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在情境中掌握,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手段和方法。如“乘法口算”教学前,对校门外的小商家进行调查,并选择合适的数据在教学中使用。上课时,老师问你们喜欢吃哪家的早饭?喜欢吃什么?上数学课讨论早饭的问题,学生兴趣很高,纷纷发言,有的说我喜欢吃李家的砂锅米线。老师出示调查数据:昨天早上,他家卖了54碗,5元一碗,你能算出他家收入多少钱吗?学生不但列出算式,计算出得数,还给大家讲出他是怎样算的。就这样在说笑、讨论、争论、商量中,不但学会了乘法口算,还对各家经营进行了评价,并提出有些食品怎样改进会更受欢迎。
  三、回归生活天地,提高應用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任何功课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即孩子自己会学,学了会用,会解决实际问题,光纸上谈兵是没有用的。数学教学如能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加以演练,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让学生认识生活中充满了数学,生活真有趣,数学真有趣。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常常是整合着各类信息而综合显现的。我们可以将其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接近实际情境的实践活动中去解决数学问题。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可以模拟超市购物这一生活场景,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买卖东西。通过识别商品,看标价,付钱,找钱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识别假币,懂得要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的道理,从而也掌握了一定的生活技能。
  四、设置生活背景。培养数学意识
  当学生掌握了一些数学知识后,可让学生充当某些角色,如营业员,装修工人,车间工人,调度员等。让他们运用学到的知识学着安排生活。如学习了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后,让学生当空调零件装配车间主任,合理安排各组人数,使生产效率最优化。当学习了组合图形面积计算后,让学生作为土地管理人员去安排各农家宅院的用地面积。在这样一个以参与者身份进行活动的过程中,既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的兴趣,又培养了实际计算、测量能力。在体验活用知识的快乐中,他们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得到了巩固,教师只有把学生真正带到生活中去,将课堂中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美和创造的美。
  生活本身是一个大课堂。数学课堂再现数学知识与自然科学,人类生活的联系,扩大了数学教学的信息量,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学生今后的生活、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教师只有把学生真正带到生活中去,将课堂中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才能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美和创造的美。
  编辑 薛小琴

相关热词搜索:在生活中 数学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