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改变农村初中生不良的语文阅读能力
发布时间:2018-06-21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摘 要:从教基础教育的前沿阵地,日复一日面对农村孩子,教学生读语文课文,声音洪亮,非常认真较劲,个人朗诵也较好。但是,安排学生们自行阅读和做阅读题时,遇到的问题就多了,他们脸上的笑容不翼而飞,这的确是农村孩子学习语文学科的通病-----语文阅读能力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不良;语文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9-365-01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九年课外阅读的总量在400万字以上。但是我们农村初中生阅读量小,阅读面狭窄,甚至很难有目的自行的去读课外刊物等,导致语文学科的阅读能力板块较为薄弱,本文就针对教学中存在的不良情况,本文在此与同行议一议。
一、培养初中学生认知阅读能力内涵与外延
一线教师, 在教学实践中理应让学生知道, 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我认为主要包括认读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和搜集信息能力等四个方面的内涵与外延:
1、认读能力。认读能力是阅读过程中最基本的能力,是中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是借助识字、理解词语等手段达到初步感知的目的的能力。要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认读能力,必须不断扩大学生的识字量。认读能力主要取决于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或常识的掌握程度。在这里语文基础知识或常识主要包括基本字词知识、基本语法知识、基本修辞知识和基本文学知识。
2、理解能力。理解能力包括转换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分类能力和推断能力等方面。理解能力是阅读能力的核心,必须以认读能力为基础,同时又是认读能力的升华和发展,通过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敏锐地感悟语言,從中理解字、词、句的含义和表达作用,从而领会文章的内容和主旨。如《绿》文中“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一句中对“惊诧”一词的理解,可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惊诧”时的心理特征:狂喜、倾慕、欢愉、神往等,从而理解“惊诧”在文中的作用(文眼)。又如《荷塘月色》中开头句“这几天,我的心里颇不宁静”,通过对这句话的理解,可以看到作者思想的郁积、苦闷,进一步理解造成“不宁静”的原因,层层剥下去,则可由一句而知文章深意之所在。
3、鉴赏能力。“鉴赏文本能力是较高层次的阅读能力。”[2]p8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文学鉴赏的基本过程包括感受形象阶段、审美判断阶段和体味玩赏阶段。”[3]p8只有具备了一定的鉴赏能力,并有鉴赏美的心境,才能获得相应的审美体验:如《简爱》为我们诠释了爱,[4]p8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使我们领略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平凡的世界》中那句“青春是人生的一道分水岭”成了我们人生的初次感受,“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让我们明白人生的过程就是追求真、善、美的过程,等等。
4、搜集信息能力。搜集信息能力是帮助阅读不断吸收不断内化的重要手段。搜集信息可以分为两类,即搜集阅读文本内的信息或文本外但与文本有一定联系的信息。如:学习《七律长征》一诗,我们可让学生先搜集介绍毛主席写作《七律长征》背景的材料,搜集作家姚雪垠对《七律长征》的评价,评论家对这首诗的评价,将这些材料与阅读文本结合起来。这样就可以了解许多与之相关的材料。参照这些信息资料阅读《七律长征》,读者对文中所体现的红军在长征途中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理解可能就会深得多。
二、语文教师要坚守教读课与自读课相结合的基本原则
时下,新教材打破原有模式,分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三个相互衔接的阶段,按培养目标为线索组织单元内容学习。将一定的智能按一定的体系分解到各个单元中去,每个单元都有自己的主题,同时通过教读、自读课型落实该体系中的一到几个问题。每一个单元都不是孤立的,单元内的课文都为完成单元的教学目标来设定,在能力形成中具体分工,而且分工不同。教读课要求教师对学生作必要的启发、点拨和讲解,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并进行阅读训练,而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独立钻研课文,理解课文;教读课文时教师要授之以渔,自读课教师要给学生授之以渔。教读是为教会学生学会自读,因此,教读是为自读服务的。自读与教读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整体。
自读既是教读的基础,又是教读所追求的目标之一。教师通过教读,给学生以必要的讲解、释疑、示范和讲评,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掌握基本的阅读技能和正确的阅读方法。另一方面,学生自读能力的提高,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随着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从而促使教师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内容、步骤、方法和进度,以促进教读取得更好的效果。自读和教读是课堂阅读教学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缺一不可。实践证明,自读与教读的有机结合,是提高课堂阅读教学质量的关键。
三、重树以学生是学习主体的观念,多种教育方式并举
学生应该是课堂教学的主角。每个学生都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都有自己的躯体、自己的感官、自己的头脑、自己的性格、自己的意愿、自己的知识和思想基础,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规律。正如每个人都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物质营养一样,每个学生也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精神营养,这是别人不能代替,也不能改变的。教师不可能代替学生读书,代替学生感知,代替学生观察、分析、思考,代替学生明白任何一个道理和掌握任何一条规律。教师只能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任何包办代替都是不明智、不道德的。语文是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基础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
综上所述,语文是学生用来说、讲、读、写、用的必然工具,改良农村初中生不良的语文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不可能的事。一线教师首先明白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乃至整个教育过程中都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提升初中生的阅读能力,我始终认为首先要从诵读抓起,通过师生互动和有梯度的训练,落实好阅读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把握阅读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只要教师迈开步子教学,学生用心努力学习,农村初中生不良的语文阅读能力是可改变。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