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在语文课堂上“乐”起来
发布时间:2018-06-21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9-077-01
杰出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孔子曾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古今中外一直提倡乐学好学。做为我们当老师的坐在一起,往往谈论的话题都离不开自己所教的学生,几乎大部分的老师都觉得现在的孩子不爱学,不想学,不会学。经常是你在讲台上讲得口干舌燥,可讲台下的孩子们却恹恹欲睡。要改变这种现状,作为语文教师,在课堂中想方设法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孩子在乐中学,学中乐,就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就会有利于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采用乐学的四点体会。
一、巧用媒体,情境导入,体验情境之乐。
灵活巧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可有效地提高孩子学习语文的兴趣。在教学《从现在开始》这一课时,我采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了森林里一次别开生面的选举大会这样一个情境,将威严勇猛的狮子大王、以自我为中心的猫头鹰和袋鼠,为他人着想的小猴子等小动物请到了大屏幕上,配上生动有趣的对白语言,将孩子们一下子带入到选举的情境里,他们在这里体会着像猫头鹰一样从现在开始白天睡觉,晚上行动的无奈与尴尬,感受着像袋鼠一样从现在开始跳着走路的疲惫与辛酸,感悟着小猴子那顺从人心的命令————“从现在开始,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来生活”时的欢呼雀跃!他们把自己真正当作了森林中的一員,感受着每个小动物的喜怒哀乐。这样的教学显得新颖、有趣,不由自主地把孩子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从而唤醒了他们思维的火花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达到了“课伊始、趣亦生”的目的,让孩子在情境中产生学习之乐。
二、走出课堂,亲身感知,体验享受之乐。
在语文课的教学中,我会时常根据教学内容让孩子走出课堂,把课堂向社会延伸。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亲身体验、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写作能力。这样的教学安排,孩子课堂发言积极,气氛活跃,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已获得知识的能力。比如,在教学《秋天的图画》这一课时,我带领着同学们来到操场上找秋天,感受杨树的叶子渐渐枯萎了,感受到校园里的菊花开得正艳,感受草坪的小草慢慢泛黄了......我又带领同学们来到田野里,看那微风徐来翩翩起舞的麦浪,看那满山遍野的层林尽染,看那若有若无的霜叶红于二月花。在这个过程里,孩子一个个喜笑颜开,欢呼雀跃,他们欣赏着秋的美景,品味着秋的味道,感受着秋的气息,倾诉着他们对秋天独特的感受。这样的有趣的教学活动,他们又怎能不爱上这样的语文课堂呢?
三、组织活动,模拟表演,体验模拟之乐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始终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尊重学生为主体、调动积极性为出发点。强化孩子的实践意识,是凸显孩子的主体策略。在教学“再讲“狐狸吃葡萄的故事””这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我首先安排学生来模拟表演《狐狸吃葡萄的故事》原版,让学生体会到吃不到葡萄的狐狸是怎样自欺欺人的。然后,我将学生随机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自编剧本,再演《狐狸吃葡萄的故事》。学生回家之后,自己编剧本,自己组织排练,一周后,学生进行表演。结果表演的结果真的是令人大开眼界,不禁令我赞叹他们真是脑洞大开。有的组表演的狐狸没有放弃吃葡萄,他请了善于爬树的小猴子来帮忙,结果如愿以偿地吃到了葡萄;有的组表演的狐狸动手去搬了一把梯子,也心满意足地吃到了葡萄;有的组表演的狐狸回家自己艰苦创业,几年后吃上了自己亲手种的甜甜的葡萄;有的组表演的狐狸找了个狐狸男友,在男友的帮助下,美滋滋地得偿所愿了。孩子们在这样的语文学习中,角色由听课者转变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成为课堂上的主人,培养了他们动脑、动手、动口的能力,他们在这样的语文学习中体验着模拟的快乐。
四、慧眼发现,评价激励,体验激励之乐。
在语文教学中,要允许孩子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要善于捕捉每个孩子的成功之处,努力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在适当的时候还要为后进生创造条件,让他们也有成功的机会。只要他们有了一点点进步,我就会把这个闪光点放大,给他们营造一种大家都欣赏我的氛围。比如,我们班有一个学生字写的很潦草,偶尔有一次他有一行字写得比较工整。我连忙煞有介事地指着这行字说:“你这行字写得真漂亮!”结果,他整篇作业的字都破天荒地写得非常工整。就这样,在我的多次鼓励下,他渐渐对语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成绩也渐渐地提高了。所以,我们要在课堂中不吝啬我们对学生激励的评价,激励他们喜欢语文,爱上语文。
总之,要让孩子从苦学,厌学变为喜学,乐学,需要我们循循善诱,唤醒、激励他们内心爱学习的动力。我们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让孩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努力让课堂活起来,让孩子动起来,让孩子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乐”起来。
热点文章阅读